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1200字范文(7篇).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1200字范文(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1200字范文(7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1200字范文(7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1200字范文1 一、情景引入 1、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小数的学问。小数中最重要的一个符号是什么?(板书:小数点) 2、板书课题:小数点搬家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二、自主探究 1、自学课本内容。 2、分析探讨,找出规律 3、小数点向哪边搬家的? 4、请同学们在组内争论: (1)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 (2)小数点移动后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3)小组汇报 。 5、谁来说说小数点向右搬家的变化?为什么后面写着省略号?你能再填一句吗? 6、现在我们知道了小数点右移,原来的数就会扩大(板书:右移 扩大),小数点左移,
2、原来的数就会缩小(板书:(左移缩小)。 三、稳固应用 1、说说小数点搬家会怎样? 2、小数点这样跳来跳去,严峻的影响了山羊的生意,我们能把它放在一个适宜的地方吗?(结合生活实际,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四、全课总结 1、 刚刚小数点搬家,大家探究出了小数点移动引起数的大小的变化规律,小数点真是个奇妙的小家伙,我们在学习中应如何应用它呢? 2、下面的数与0.285比拟,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1200字范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展计算。 2、培育学生空间和空间想象力量。 教学重点: 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3、 教学难点: 运用公式计算。 教学用具: 1立方厘米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3、什么是l立方厘米、l立方分米、l立方米? 二、导入新课 1、导入 我们知道了每个物体都有肯定的体积,我们也知道可以利用数体积单位的方法计算物体的体积。 要知道教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你有什么方法? (用将它切成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后数一数的方法。) 说明:用拼或切的方法看它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是切不开或不能切的,如:冰箱、电视机等,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他们的体积会和什么有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长方体和正
4、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2、新课 (1)请同学们任意取出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在小组里合作摆出一个长方体,边摆边想:你们是怎么摆的?你们摆出的长方体体积是多少? (2)板书学生的:(设想举例) 体积每排个数排数 排数 层数 4 4 1 l 8 4 2 1 24 4 3 2 (3)观看: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板书:体积=每排个数排数排数层数 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相当于长方体的什么? 由于每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l厘米,所以,每排摆几个小正方体,长正好是几厘米;摆几排,宽正好是几厘米;摆几层,高也正好是几厘米。 (4)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板书: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字母公式:v
5、=a b h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1200字范文3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利用外表积等学问,探究多个一样长方体叠放后使其外表积最小的策略。 力量目标: 体验解决问题的根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 情感目标:通过解决包装的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外表积等学问,探究多个一样长方体叠放后使其外表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策略: 让学生自己想法设计包装的方法,并亲自实践,引导学生观看、比拟、沟通,反思那种包装方案最节省。 教学预备:一样的课本、包装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问:现在,教师要把26本数学课本用包装纸包起来,怎样保才能节省包装纸? 学生争论沟通方法,
6、说一说怎样包装好。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二、学习新学问 1、出示教材中的插图和问题:将两盒糖果包成一包,怎样包才能节省纸? 2、学生探究两盒糖叠放得方法,并依据叠放的方法列式计算出长方体的外表积。 3、引导学生比拟得出方案。并反思为什么方案(1)最节省。 4、学生沟通自己的发觉。 (1)同样的方法解决“试一试”中的问题。 (2)教师依据学生的探究状况进展评价总结。 板书设计: 包装的学问 尽量削减面积的面最节省 教学反思: 第十三课时 包装的学问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用外表积等学问,连续探究多个一样长方体叠放后使其外表积最小的策略。 力量目标: 体验解决问题的根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
7、。 情感目标: 通过解决包装的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进展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外表积等学问,探究多个一样长方体叠放后使其外表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策略: 让学生自己亲自实践,引导学生观看、比拟、沟通,反思那种包装方案最节省。 教学预备:被包装的实物、实物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一说怎样包装多个一样的长方体物体能节省用纸? 二、实践活动 第1题: (1)要学生明白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动手操作、画图、计算、空间想象来解决包装4盒磁带的问题。 (2)亮出一盒磁带的长、宽、高,依据这个尺寸选择外表积最小的包装方案 (3)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进展争论、沟通。 (4)依据数据得出结论。
8、 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沟通,然后进展全班沟通。 三、总结沟通 依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说说自己的收获,评价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 板书设计: 包装的学问 (学生班数自己的计算状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1200字范文4 教学内容: 书第5051页,体积单位的换算,想一想、试一试第1、2题,练一练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通过探究、推导,使学生知道: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2.过程与方法:能够正确进展单位间的换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与人合作的力量。 教学重点: 知道常用体积单
9、位之间的进率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分。 教学预备: 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盒子和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填空:30厘米=( )分米 5米=( )厘米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45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师: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计算: (1)一个长方体盒子,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长方体水池,它的底面积是30平方米,高是2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1.质疑:猜想一下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 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
10、猜测? 2.师: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 3.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1)说一说:你预备怎样利用学具来操作。 (2)四人小组活动。 (3)抽生完整表述操作过程:1排摆10个,每层正好摆10排,也就是说,每层可以摆100个。高是1分米=10厘米,盒子里正好摆10层。 (4)师:假如用分米作单位,大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假如改用厘米作单位呢? (5)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据学生答复板书:1分米3=1000厘米3 师: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升?1立方厘米等于多少毫升? 你还能想到什么? 据学生答复板书:1升=1000毫升 4.探究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 (1)师
11、:关于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你有什么想法? (2)四人小组沟通。 (3)抽生汇报,师注意引导学生表述精确、完整:体积为1米3的正方体,它的棱长为1米;也可看成是棱长为10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01010=1000分米3,1米3 =1000分米3,1 m3 = 1000dm3。 三、新课小结 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书第50页试一试第1题,独立完成。 2.书第51页试一试第2题,独立完成,引导学生比拟。 3.书第51页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书第51页练一练第2题 通过计算第三种包装比拟合算。假如学生有其他的比拟方式,只要合理,教师应赐予确定和鼓
12、舞。 5.书第51页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联系生活阅历,对电视机包装箱上“605040”这个数据信息进展解释,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计算。体积是605040=10(立方厘米),也可以换算成120立方分米。 6.书第51页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说说是怎么想的,实际上就是求1.5米高的水的体积。50201.5=1500(立方米)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的换算 30厘米=( )分米 5米=( )厘米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45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1分米3=1000厘米3 1米3=1000 分米3 1升=1000毫升 1m3=1000 dm3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1200
13、字范文5 课题 教时 一、2(2) 学习 目标 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2、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的数字的意义。 3、结全现实素材,感受数的意义,并能进展估算,初步建立数感。 4、培育学生动手实践的力量,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学习 重点 数数、读数。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 1、教师拿出一把豆子,让学生估量大该有多少粒。 2、让学生数出10颗豆子是多少,再让他们估量有多少颗。 让他们争论沟通是怎么估量的。 二、新知学习。 (一)学习记数和写数。 1、师生一起来数数究竟是多少颗? (二)小组合作,加深理解 师:下面我们就用刚刚学到
14、的方法,在小组里做一个嬉戏。 (三)寓教于乐,探究新知 教师把屏幕上22上方加上计数器。 出示“练一练”的第4题。 三、小结教师在开心的活动后进展总结。 师:今日我们学到了许多的学问,信任同学们的收获肯定不小,哪位同学能跟大家沟通一下你都学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 2、让学生说说28颗应当怎么在记数器上来表示。 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同学抓小棒,其余同学估量是多少根。估量完成后再数一数,看哪位同学估量得最精确。 学生一边读数一边拿小棒 全班学生一起完成,进展沟通;并把结果填写在课本上 板书设计 数豆子 教学反思 为了进一步结合实际正确地去估量,因而用学生熟识的小棒来代替,实行一个“抓小棒”的嬉戏,使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小学 数学 下册 教案 1200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