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学设计三篇.docx
《观潮教学设计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潮教学设计三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观潮教学设计三篇 教学目标 1.熟悉7个生字,会写13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沟通。 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奇妙壮丽,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比拟“观”字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第一课,谁来说说课题?(板书:观潮) 2.题目中,消失了一个“观”字,课文中,还消失了一个“观”字,翻开书,小声读一读,找一找。(板书:天下奇观) 3.比拟:
2、“观潮”的“观”字和“天下奇观”的“观”字的意思一样吗?在理解了“观”字意思的根底上,再去理解“天下奇观”。 4.小结: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这样才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二、初读课文,朗读正确 1.小声地读一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 2.指名读,订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读音。 (薄雾闷雷涨留意学生在朗读加点字时的字音。) 3.出示词卡,朗读词语。 (宽敞、覆盖、薄雾、若隐若现、仰头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照旧、恢复)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小声地再读一读课文,读完了课文,请你说说:你知道了
3、什么? a、八月十八最正确的观潮日 b、盐官镇最好的地方 c、观潮人最多 d、响声最大 e、浪潮最壮丽 f、人的心情最高涨 2.你能把这六方面的内容连在一起吗?可以说一句话,可以说两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你们的学习,已经把课文读成了几句话,由厚读薄了。能不能把这篇课文读得更薄一些,把整篇课文读成一句话? 4.指导朗读: (1)要突出钱塘江大潮的历史悠久; 2)突出它是天底下漂亮而罕见的景象。 5.能不能把这句话再读厚?通读这篇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表现出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6.在这篇课文中,是根据什么挨次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四、朗读全篇,感受“天下奇观
4、” 根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挨次,分三大组朗读课文,教师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其次课时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一开篇,就点出了对钱塘江大潮的评价。是怎样说的? 2.是根据什么挨次描绘这“天下奇观”的? 二、抓住重点,感受大潮到来时和过去以后的澎湃之美 1.翻开书,专心地读一读课文,读后来谈谈你的感受。 (预设:这篇课文所表现出的一是大潮的模糊之美;二是大潮的澎湃之美。但教学实际学生只能感受到大潮的汹涌澎湃之美。) 2.自读课文,找出三、四自然段中描写精彩的句子。 a、哪局部内容最让你感受到大潮最宏伟、最壮丽? b、你来读一读三、四自然段,把你认为描写得精彩的句子用括号标注出来,再多读
5、几遍,努力读得精彩一些。 3.指名朗读学生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 指导朗读: a、什么样的响声呢?隆隆的响声,把这种声势读出来。 这响声洪亮吗?(不洪亮。)为什么似乎闷雷滚动。哪个字突出了响声不洪亮? b、有人告知我们说,潮来了,说这话的人会是怎样一番心情?读出人们内心中的惊喜。 c、看到白线后,人群又沸腾了,人群怎样沸腾?咱们演一演,怎么样? 提示:人们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隆隆响声,看到了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了。人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沸腾了,刚刚的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语形容,那就是人声鼎沸。 一个人读,明显读不出人声鼎沸的感觉,得大家一起读。 e、气概越来越大,你的
6、心情就越,读出你内心中的感动。 f、多么壮丽啊!读出大潮这澎湃之美来。 g、谁来读,让大地抖动起来。 4.听读段落,感悟的表达挨次。 a、我们把精彩的段落打乱了挨次去朗读,实际上在描写大潮时是有挨次的。你听我来读一读,认真听,看看缺少了哪些词语? b、你知道是根据什么挨次来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吗? (由远及近地观看,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描写潮水的变化。) 5.自读三、四自然段,感受“变化”。 a、在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时,之所以把它描写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那时由于突出抓住了它的“变化”,都突出了它的哪些变化呢? (1)潮声(越来越大):隆隆越来越响犹如山崩地裂 (2)潮头(越来越高
7、):白线水墙白色战马 (3)潮势(越来越猛):渐渐拉长、变粗翻滚浩浩荡荡 b、把潮声、潮头、潮势三方面内容奇妙地结合在一起写,让我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啊! 6.当大潮奔腾西去后,照旧描绘出了它的变化?两丈来高,大约是6、7米,相当于三层楼那么高?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三、对话文字,感受大潮到来前的模糊之美 1.大潮到来之前,钱塘江是怎样一番景象?读一读,描写大潮到来前钱塘江风光的句子。 2.品尝“横卧”。 3.在潮来前还抓住了哪些景物?突出了它们什么特点? 4.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是多么的高耸,多么的稳固,它们矗立在宽敞的钱塘江江边,远处还有几座小山。你觉得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8、?(模糊、漂亮、和谐、壮丽) 5.此时此刻,高耸、稳固的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被覆盖着一层蒙蒙的薄雾;宽敞的、安静的钱塘江被覆盖着一层蒙蒙的薄雾;远处的几座小山被覆盖着一层蒙蒙的薄雾,这幅画面让你感受到了一种怎样的美? 观潮教学设计二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学习有挨次的观看方法,培育留心四周事物的习惯。 【设计特色】 以读为本,感悟文章的语言魅力。 【教学要求】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美与雄奇,激发喜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学习有挨次、抓特点的观看方法,培育留心四周事物的习惯。 、学会本课个生字。把握“覆盖、仰头、抖动、盼着、矗立、恢复、若隐若现、天水相接、山崩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观潮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