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精选15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精选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精选15篇).docx(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精选15篇)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一、教学内容:小数乘小数第一课时二、教学目标:下载文档1、让学生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理解其中的算理。2、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三、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四、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教师谈话导入,以学校宣传栏需要刷油漆为例,引入课题。(1)从图中,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设计意图:
2、教材提供的学习素材是解决校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主要体现了“计算教学同解决问题紧密联系”思想。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根据呈现的数据独立提出能解决的问题,并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这样不仅引起了新知和旧知的认知冲突,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观察比较所列的乘法算式。(揭示课题:小数乘小数)二、深化探究,总结算法1、教学新知,初步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1)引导谈话:根据以往我们计算小数乘法的经验,你觉得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时,是否也可以把小数看成整数来计算呢?“2.40.8”请学生尝试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并按整数乘法进行笔算。(2)组织学生共同探究竖式计
3、算算法和算理。请学生根据板演说一说的计算算理,并年顺势画上算理指示图。讨论交流并小结: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实际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算出的结果和实际的结果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怎样把算出的结果转换成实际的结果呢?(3)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明确: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整数,等于把一个因数乘10(或100),另一个因数乘10,所以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100(或10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用积除以100(或1000)。(4)小结:小数与小数相乘,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里面就有几位小数。(5)交流:在小组里相互说说应该怎样计算小数乘小数?你能不能总结一下,这类小数乘小数的题应该怎样计
4、算?在小组里概括一下方法。先怎么做的,再怎么做的。(6)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三、引发冲突,突破难点1、引导探究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出示例4:0.56x0.04=2、学生独立计算,组织讨论:小数数位不够怎么办?3、交流后组织小结出“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4、计算下面各题。3.74.60.481.50.290.070.0560.15(强化所学)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1、在下面各题计算的积里点上小数点的正确位置。2、完成“练习一”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
5、程,重点说说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3、完成“练习一”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评议。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76页例3,第77页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十五第510题以及思考题。1通过对整数比较大小方法的复习让学生自主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2进一步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作用。3通过比较小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判断能力。教学重点: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教师:同学们会比较整数的大小吗?请说说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二、教学新课1揭示课题。教师:小数的大小又是怎样比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
6、问题。23.152.87教师:你怎样比较这两个小数的大小?3讨论并说说两个小数是怎样比较的。得出结论:两个小数比大小,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4独立完成例3(2)、(3)小题。小结比较方法,强调位数不同时的比较方法。5学生总结小数比较方法,并和同桌相互说一说。6第77页试一试: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3.72.85308090.89323.200全班齐练,再集体订正。三、巩固运用强化小数大小比较方法。1第77页课堂活动第1,2题。第2题同桌各写一个小数,再比较大小。2比较超市商品的单价。3老师收集了运动会上我班几个同学跳高和60m短跑的情况,请大家帮老师把跳高成绩按从高到低排一排,把60m短跑的
7、成绩按从快到慢排一排。完成第79页第8题。组织学生讨论:跳高的高度与赛跑的时间在评定时有什么区别?4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5,6,7,9题。四、拓展提高1在里填,或。(练习十五第10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抽学生说明理由。2思考题。用0,1,2三个数字及小数点,写出小数部分是两位数的小数,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思考,有序的排列,有序的比较。五、课堂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抽学生说一说。板书设计:小数大小的比较3.152.87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0.310.5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0.580.52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也相同,比较百分位。小数的意义教学设
8、计3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认识循环节,能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与概括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循环小数,会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教学难点: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1、给出故事情境。(PPT课件适时演示。)(1)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
9、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呢?(2)你能接着讲这个故事吗?(让几个学生继续讲这个重复的故事。)2、理解循环。(1)同学们,你们从这个故事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吗?(随着学生的交流、互动,适时板书重复出现不断依次等。)(2)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我们把它称为循环(板书:循环)。在实际生活中,也有许多循环的现象,如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每年都是按照这样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你们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循环的现象呢?(PPT课件演示。)(3)这样的循环现象不仅出现在故事中、生活中,在我们的数学中也有这种有趣的循环现象,你们想
10、了解吗?【设计意图】用有趣的故事和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导入新课,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循环与无限。3、揭示课题。(1)出示教材第33页例7.(PPT课件演示。)(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并列出算式40075.(3)组织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并观察竖式计算的过程,提问:从中你能发现什么?(4)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发现40075的竖式计算过程有三个特点(PPT课件适时演示):余数总是重复出现25;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5)揭示课题:怎样表示这种永远也除不完的商呢?这样的商有什么特点呢?就是我们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也就是我
11、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循环小数。(板书课题:循环小数。)(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1、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教学教材第33页例7.)(1)教师:我们刚才发现了40075的竖式计算过程中有三个特点,下面我们探讨一个问题,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2)猜想:如果继续除下去,商会是多少?它的第4位商是多少?第5位商呢?(引导学生发现:如果继续除下去,无论除到哪一位,只要余数重复出现25,它的商也就会重复出现3.)(3)验证:是这样的吗?同学们可以接着往下除试试看。(5)揭示:像5.333这样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2、进一步认识循环
12、小数。(教学教材第33页例8.)(1)出示教材第33页例8.(PPT课件演示。)(2)学生用竖式计算2818,78.611,并指两名学生板演。(3)请同学们观察这两道算式的商,你发现有什么特点?(PPT课件演示。)(4)思考:你觉得像这样的算式除到哪一位就可以不除了?(引导学生发现:只要余数出现重复了,就可以不除了。因为余数重复出现,商也会跟着重复出现。)(5)揭示:像5.333、1.555、7.14545这样的小数都是循环小数。(6)学生尝试写出几个循环小数。(7)归纳:观察这些循环小数,想一想,到底怎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先让学生尝试归纳,然后让学生打开教材第33页看看是怎么说的,教师适
13、时PPT课件演示。)(8)练一练:下面哪些数是循环小数?(PPT课件演示。)0.4264261.4446.321213.1415926【设计意图】由简单到复杂的几个事例,让学生逐渐认识循环小数的特点。通过尝试归纳循环小数的含义,将学生的初步感知上升为理性认识。设计练一练,让学生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进一步认识循环小数。3、认识循环节,学习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PPT课件适时演示。)(1)请同学们自学教材第34页做一做上面的内容,思考下面两个问题:什么是循环节?怎样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2)组织学生结合具体例子说明什么是循环节以及如何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3)老师介绍简便记法的读法。例如7
14、.14545记作,读作:七点一四五,四五循环。(4)练一练:完成教材第34页做一做第1、2题。【设计意图】自学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自学,学生不仅能认识循环节,学会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而且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得到锻炼和提高。4、认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PPT课件适时演示。)(1)尝试计算:我们刚才在做一做的第2题中已经计算了三道除法题目,现在请同学们再计算下面两题:1516和1.57.(2)思考:请同学们观察这五道除法算式题,想一想,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4)教师概括:我们把小数部分的位数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15、【设计意图】在进一步认识循环小数的练一练环节,学生通过对1.444是不是循环小数的辨析,已初步感知了小数位数的有限与无限。这里利用教材第34页的做一做第2小题的教学资源及1516和1.57的计算,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位数的有限与无限,通过教师的适时介绍帮助学生建立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的概念。(5)质疑:循环小数是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为什么?(通过辨析让学生明白:看来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但无限小数并不都是循环小数,例如3.1415926是无限小数,但不是循环小数。)(6)建立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之间的关系。(PPT课件演示。)【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思考循环小数是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接着
16、教师举例说明无限小数并不都是循环小数,结合图示,让学生明确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之间的关系,突破教学难点。(三)练习巩固,深化认识1、基本练习。(1)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八第6题。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组织学生交流哪些题的商是循环小数。(2)完成教材第37页练习八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适时指导。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对于简便记法表示的循环小数取近似数时应注意什么?2、提高练习。完成教材第37页练习八第9题。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怎样比较循环小数的大小,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答情况。让学生说一说对于简便记法表示的循环小数比较
17、大小时应注意什么?(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快乐巩固1、课堂作业:教材第37页练习八第8题、第10题。2、课外作业:(1)教材第37页练习八第11题。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4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能够说出小数各部分的名称。2、正确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3、通过观察、测量体验小数与生活的关系。4、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5、体验数学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认识小数学概念。2、小数表示形式。3、理解小数的含义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
18、生活中的小数。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0.7米;2、教室窗户的宽是0.85米;3、一份汴梁晚报价格是0.50元4、每度电的价格是0.52元。5、一棵包菜的重量是0.625千克。6、奥运冠军刘翔的身高是1.89米,体重是74.11千克。问题思考:为什么在这些地方需要用小数来表示?引导学生在读一读这些小数,在读的过程之中,如果有错误,教师当即指导。问题:1、这些都是小数,你知道关于小数的哪些知识呢?2、关于小数你还想知道些什么?3、今天我们就进一步研究小数的意义。(揭示课题)二)新授部分1、0.7米表示什么意义?谁来说说(借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引导学生完整说:刚才我们把1米
19、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长1分米,就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谁也来就像这样完整说一说。师:这就是0.7米的意义。对照板书中的分数和小数,你能发现什么?学生思考后再交流,十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反之,一位小数也可以用十分之几表示。问题:十分之五等于多少?0.8等于多少?我们过去三年级所认识的0.1米、0.2米以及0.7米都是表示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得到的分数,那么1米还可以平均分成多少份呢?每份长1厘米,就是1/100米,还可以写成0.01米.问:谁愿意再来说说0.01米的意义。学生完整地说出: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长1厘米,就是1/100米,还可以写成0.01米。想一想0.85米表
20、示什么?重点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观察:对照板书,那么你们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得到: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师:能举些例子吗?现在我们如果将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多长?用分数、小数如何表示?你又能发现什么呢?(得到:千分之几可以写成三位小数)请再举例。师:如果将1米平均分成10000份呢?能再举例吗?接着学习下面的几个小数:0.50元、0.52元、0.625千克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体验教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归纳:刚才我们分的是1米、1元、1千克等,都可以用整数“1”来表示,我们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
21、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还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三)练习加强理解1、读小数:1.35元0.49米0.98千米0.87千克2、1厘米=()/()分米5角=()元3、王新买了三本书,价钱分别是9角8分、7角、3元2角。如何表示四)教学反思2、本节课教学包括一位小数的意义、读写方法,是后继学习比较小数大小和小数加减计算的思考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接触小数,小数的读和写并不是孩子的难点,让学生借助生活实际去理解小数的意义才是学生的学习的关键。3、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用元、角引入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领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
22、想。4、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让课堂气氛充分活跃起来,这方面有待于今后教学中加强。5、学生对小数意义的认识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应该对教学内容可以进行适度的重组和补充。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实践第一的观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抽象小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抽象小数的意义。教
23、学过程一、独立学习1、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米?3份呢?2、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4、思考什么是分数?什么是小数?(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二、协作探究(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二)师生互探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1)让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并解决。(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还遗留的问题。2、交流小数的意义。(1)这是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根据以上学习你能知道什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生由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数 意义 教学 设计 精选 15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