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野外实习报告[001].docx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0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野外实习报告[001].docx(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地理野外实习报告1 今年7月中旬,为了深刻熟悉和稳固地质学和自然地理学学问,我们级人文城规跟随着唐院长来到韶关进展我们大一暑假的实习。韶关位于间歇上升区,流水侵蚀作用剧烈,造成峡谷众多,山地陡峭,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而且地质构造简单,地层发育根本齐全,岩溶地貌广布、种类多样,岩类以红色砂砾岩,砂岩、变质岩、花岗岩和石灰岩为主,丹霞山更以独特的红岩地貌著名于世。 第一天我们在去帽峰山的途中观看到典型的平卧褶皱,沉积时是水平的,后来由剧烈的挤压力和构造变动使地表发生塑性变动,主要是碳酸盐岩和石灰岩,厚度都大于1米,属于巨厚层沉积。 公路的对面采石场,有典型的断层构造,中间接近水平
2、,两边近于直立,依据山体两侧岩石的颜色和岩性差异,推断可能为正断层。不难看出,这一带的泥盆纪的地质运动比拟活泼。可以推出,平卧褶皱受到断层干扰。 随后,我们来到帽峰公园南部,沿着大路由北往南走,出露地层由新到老,观看岩层产状及性质,可以明显发觉开头是以泥灰岩为主,伴有粉砂岩、泥质灰岩、页岩,后来以石灰岩为主。中部存在较多层间揉皱,小型断层,考虑到属于海相沉积,初步推断为潮间带到潮下带过渡类型,地层由几厘米的薄层变为几米的厚层,说明沉积环境由简单多变变为稳定,北侧为帽子峰组,南侧为天子岭组。 最终,我们来到武江边观看河流的发育,河流在弯道处存在横向环流,使凹岸侵蚀后退,凸岸积累生长,而在河流一侧
3、可观看到三级河流阶地。 7月10号我们乘车到达广东韶关芙蓉山国家矿山公园,首先观看的是石炭系下统、石凳子组的断层构造,观看到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所以推断为逆断层。返回出口的路上观看到灰白色带状的方解石脉。 步行到达芙蓉山的石炭系下统测水组的煤窑所在地,()主要成分为煤矸石。往上步行到达古生物化石的沉积地点,图示为挖掘化石所获。 在登山终点,我们观看到喀斯特地貌中的溶蚀凹地、峰丛及芙蓉湖的秀美景观。芙蓉湖岸边,我们观看到山体的向斜构造,向斜推断依据为岩层受到水平地质运动挤压后岩石由老变新以及地形起伏状况。 第三天,我们去到了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世界上由红色陆相砂砾岩构成的以赤壁丹崖为特色
4、的一类地貌均被称为丹霞地貌,丹霞山便是这类特别地貌的命名地。 不过在去的路程中,我们先在国道106线2202公里+250米的地方下了车,这里有一共性质为古浈江河流阶地沉积的地貌点。我们对其进展了观看,发觉它是二元相构造,地层的上部为河漫滩相沉积,地层的下部为河床相沉积,它的成分大多是粘土粉砂粒、鹅卵石、泥沙,而且从鹅卵石有规律地朝同一方面排列这一现象,可看出古浈江河流的流向是近似水平的。 随后,我们进入了丹霞山景区。一路往上走,我们来到了闻名的阳元石景区。阳元石已经有30万年的历史,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石”、“天下第一绝景”.它的性质是蚀余石柱,其岩性属于碎屑岩类(包括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砾石岩
5、)。阳元石是由于地壳抬升后,两组岩层相互穿插,流水沿着节理面侵蚀搬运,即是由垂直节理发育而形成的。在阳元石的外表我们能看出水平层理,这是由于岩层岩性软硬不一,软层被侵蚀凹陷,硬层不易侵蚀被保存而形成的。 后来我们又坐上车,来到了一处性质为水平韵律层理与节理发育的地貌点。它是由于地壳抬升后巨大岩块由错落方法坠落形成,而又由于其下错的岩块形似向上爬行的鳄鱼,故称“鳄鱼上山”.其岩石的本色是红色和白色,但因雨水冲刷而发黑。岩石的沉积层根本上为水平层理,其上的黑色条带上有鹅卵石,反映了河流相与湖泊相转换的古地理环境;岩石的红色局部反映的是交叉层理和斜层理,其倾斜方向代表古水流方向和流速大小。 第四第五
6、天我们来到马坝人遗址、大峡谷,这是实习内容的最终一局部了。在路上我们还看到一个滑坡表达场,我们亲自爬到滑坡体的对面进展观看,教师们给我们介绍了滑坡体形成的特征以及我们面对滑坡体可以实行的一些防护措施。真正到野外实习了我们才会发觉,原来生活中,身边的事物就蕴含学问。在你经过一大堆黄土的时候,你绝不会想到那叫滑坡体,也不会想到我们还总结出它们的特征以及应对措施。 要观看大峡谷,光有观看力还不够,还要有体力。在大峡谷中我们可以看到跌水、瀑布等,在汗流浃背之际感受水流冲下来引起的气流,真的是应了那句广告词“透心凉,心飞扬”.固然,那一千多级的阶梯更是考验人,所以我觉得我们去实习不仅仅是收获学问,更是磨
7、练人的一个过程。当有想偷懒的同学问院长可不行以不爬的时候,院长调侃地说,你可以不上来,但肯定要下去。是的,大峡谷下面没有缆车,所以只能通过爬楼梯的方式上来。但是当你重返“地面”的时候,你会为自己骄傲的。 最终一站就是马坝人故址。在酷热的夏天我们步入溶洞之中,不禁佩服古人竟会找到如此宜居之地。 为时五天的实习,你会发觉你不仅仅在思维力量上得到极大提高,更能练就坚持的毅力。和组员一起分工合作,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不一样的视觉来看生活!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2 为期一周的北京人文地理野外综合实习完毕了。 这是我其次次去北京, 但是, 与第一次旅游相比, 本次带有旅游性质的实习让我对许多景点有了更加深
8、入的了解,对于城市面貌、城市规划、城市进展历史等专业问题也有了进一步的详细认 识,对我来说,本次实习可以说是获益匪浅。现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下 自己北京实习的收获。 一、现代城市建筑与古代建筑格局的破坏 在北京待了一周的时间, 在各个景点中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地方是什刹海地区 和颐和园公园。我的许多同学与我有同样的感受,为什么会这样?由于什刹海地 区和颐和园公园是老北京遗留下来的古老建筑,而除了这些,北京留给我们的只 有钢架建筑和仿古建筑,让人看了除了厌倦就是乏味。北京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 古城,北京城不仅是辽、金、元、明、清的“五朝古都”,而且早在西周时期便 是燕国的都城。明清时期,北京城是
9、在元大都的根底上进展改建的,全城分为官 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四重,有一条 7.8KM 的中轴线纵贯南北,南起永定门,北 抵钟鼓楼,整个外城、内城、皇城和宫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绽开,形成了完整 和谐、举世无双的巨大建筑群。而现在,除了孤零零的紫禁城和景山公园,北京 的古城墙和古城门早已经被撤除,世界闻名古都的称号名不副实。近年来,随着 北京现代建筑的快速进展,许多建筑已经违反了古都的文化内涵。比方说,位于 北京西客站的高大门洞上的大亭子和天安门广场西侧的国家大剧院就是其典型 代表。北京西客站仿照景山的万春亭建立,造型看调似具有中国传统特色,但实 际上华而不实,表达出一种强调形象而无视现实功能的时
10、代特色。国家大剧院被 称为”漂移在碧波中的水晶球”, 但是这个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极不和谐的建筑 横亘在南北中轴线旁,缺乏文化连接,割裂了传统与将来。现在站在景山和天安 门城楼举目远眺,北京无不是林立的高楼,北京古都的传统风水格局被禁锢在有 限的几个地方。现代城市的表情显得蓬勃生气,势不行挡,但传统古都的安静与 北海公园四周的建筑群北海公园四周的建筑群 温馨,在目前城市急剧扩张的年月,却显得珍贵和脆弱。看着这样的“现代国际 大都市”北京,我突然间想起建国初期梁思成先生的双星闪烁规划,假如当时的 规划成型,假如整个老北京城能够完整的保存下来,假如北京城市的定位从开头 就不是经济中心,我不敢想象呈现
11、在我面前的是怎样的雄伟与震撼:她以规整、 恢弘为基调,以南北中轴线上的皇家建筑为主题,以大片低矮、灰暗的民居衬其 崇高、辉煌。现在,由于现代建筑的进展,北京已经越来越四不像:不像“世界 闻名古都”,不像“现代国际大都市”,不像“宜居城市”,不像“帝王之城”。 古老北京的建筑是先祖留给世人的财宝,维护古都风貌的问题显得日趋紧迫。北 京城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建筑是无与伦比的,天坛的祈年殿、皇城的天安门、景 山上的万春亭等是世界公认的北京标志性建筑, 这是北京最为突出的特点和价值 所在,不管北京怎样定位与进展,都不能以牺牲自己的历史文脉为代价。 二、北京交通沉重负担下的思索 去北京感受最深的应当是人多
12、车多。不管是公交还是地铁,绝不会给你留出 一片自己思索的天地。即使在最终一班公交和地铁上,也不能让你放下一天沉重 的负担好好享受须臾的轻松。不管怎样批判北京的城市的规划,不得不成认,北 京的交通规划已经很宏大了,接近两千万的人口拥挤在一万平方千米的地方,每 天近千万人次的人口流淌,真是犯难了那些交通规划师们。我在拥挤的地铁上常 常在想, 万一地铁出故障停顿运行, 那北京城就得瘫痪了。 虽然设计者很不简单, 但是还是有几点关于北京交通 的想法不得不说。第一,虽然 北京实行了各种措施,但是不 得不说北京的交通拥堵现象还 是很严峻,如何更好的缓解交 通状况,还是一个长期而艰难 的问题;其次,为了防止
13、堵车, 北京有各色各样的立交桥,从 而节约了等待红绿灯的时间。 北京是世界上立交桥最多的城 市,在城区里处处是凌空飞架 的立交桥。但是从通行的状况 来看,北京的立交桥并不算十 美观,但让人眩晕的北京立交桥( 美观,但让人眩晕的北京立交桥(上、下) 分通畅。有许多立交桥常常出 现拥堵,其规划设计和交通设 计备受质疑,甚至认为北京立 交桥的设计美观大于有用;第 三,进入大城市,明显感觉到 私家车太多了,虽然北京曾经 实行过单双号限行等措施,可 是北京拥堵的交通还是外地人 到北京最大的感受。说了以上 几点,再笼统的提几点建议: 1、掌握中心城区车流量, 借鉴国外城市的胜利阅历,实 行进城收费制度,单
14、双号限行 等制度。 密集的地铁网, 密集的地铁网,但是还是不能满意需要的。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3 一.实习目的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根本理论的理解,把握根本的野外调查工作方法和一些简洁的技能。 2、通过野外实习,了解调查地区气候、地貌、母质等成土因素的特点及其和土壤发生的关系。 3、通过对土壤的观看和采集,把握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发生演化和分布规律,学会土壤剖面点的选择和修整、土壤剖面层次划分,形态描述和记录。 4、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和变化的影响。 二.实习地区自然概况简介 地点:浙江省杭州地区 时间:2023年8月27日2023年9月2日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
15、,京杭大水道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杭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16”、东经12012”。杭州西北部和西南部系浙西中山丘陵区;东北部和东南部属浙北平原,河网密布,是闻名的鱼米之乡的一局部。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6%,平原占26.4%,江、河、湖、荡、水库占8%。 杭州地区处于中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潮湿气候区。四季清楚,温柔潮湿,光照充分,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16.2,夏季平均气温28.6,冬季平均气温3.8。无霜期230-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6%。 杭州地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钱塘台褶带,中元古代以后, 地层发育
16、齐全,岩浆作用频繁,地质构造简单,成矿条件较好。近期由于现代构造运动趋向缓和,地震活动显得微弱,地壳相当稳定。区内地层出露和岩石种类组成较齐全,地质构造简单而地貌类型多样,有火山熔岩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流水地貌等等,地表起伏变化大,山、丘、岗、沟和平原组合,更添人类文化(特殊是杭州城市文化)因素影响之叠加。由于以上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作用,使杭州市域土壤、植被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上述各内在因素(包括岩石、构造、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和人类文化等)及其彼此间的共同作用,铸就了杭州地域综合体系统(包括杭州自然地理综合体系统) 三.实习时间、地点和任务 四.实习内容 2023年
17、8月28日 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 森林土壤土壤剖面 枯枝落叶层 腐殖质层 淀积层 从照片中的剖面可见这一森林土壤成土母质主要是火成岩,较灰岩更易受到风化,其风化层疏松通透性能好,有利于土壤形成和发育,因此土层发育较厚,土壤剖面整体呈现黄棕色,腐殖质层为灰色,由于出于森林地带,微生物对枯枝落叶的分解作用较活泼,有机质和各种养分的含量较为丰富,因而土壤呈现疏松的团块状和细粒状,这种土壤构造内部的有机质以嫌气性分解为主,分解过程相对缓慢,有利于养分的保存,同时也有利于水分的保持。腐殖质层和淀积层在颜色上分层不明显,只在构造上有所不同(见附录1号图-从左到右) 2023年8月29日 浙江玉皇山 森林土壤
18、土壤剖面 枯枝落叶层 腐殖质层 淀积层 采集点处于丘陵缓坡,属于地带性土壤形成环境,成图母质主要是灰岩,受水热条件影响较大,矿物分化明显,剖面主体呈现红棕色,分层较明显(见附录左二)。腐殖质层为灰黑色,较薄;0-15厘米;淀积层呈现红棕色,在16厘米以下,土层发育较厚。 2023年9月1日 富春江地区新沙岛 水稻土样 耕作层 犁底层 渗育层 该农业土样取自新沙岛中部,取样深度为60厘米,此时水稻处于拔节期。认真观看可见照片中土壤颜色是有所区分的(见附录左三),A层为耕作层,约0-20厘米,呈现青灰色,夹杂有锈斑;P层为犁底层,约20-25厘米;W层为渗育层,黄色,以氧化状态为主;土样消失这样的
19、分层主要缘由在于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在土壤淹水期间,物质交换主要在水土界面上进展,尤其以水中溶解氧的扩入影响最大。由于与外表水相接处的表土中氧的浓度较高,导致消失比下面土壤颜色为浅的氧化层;下部由于氧的来源被隔断,加上微生物的活动会消耗一局部溶解氧,使有机复原物质不断产生,导致土壤呈现一种青灰色。当排水干田后,氧气沿水稻根孔扩入,使得根孔壁被氧化成锈色,而在锈管之间仍为复原状的灰色,在土团构造面也有类似现象,水稻土上层锈斑多于下部,同时锈斑也反映了水的周期性。此外,人类的施肥活动也对土壤有机质的积存和矿物质的分化溶解有很大影响。 旱作土样(中间) 腐殖质层 淀积层 母质层 A层约为0-26厘米
20、,有锈纹锈斑但不明显;B层26-75厘米,锈纹锈斑较多;C层在75厘米以下,锈纹锈斑很少。由于锈纹锈斑的形成主要与农业浇灌时水的周期性影响造成的氧化复原环境的交替有关,旱作土处在复原环境下的时间较短,大局部时期都处于氧化环境,因而不会像水稻土消失青灰色的土层,而是在间歇的氧化复原条件下,由氧气沿根孔集中使根孔壁形成锈纹锈斑。 自然土剖面 腐殖质层 母质层 A层友情黑色土层,深度为5-7厘米,上面种有树木,因此有枯枝落叶参加土壤有机质的积存;C层为耕作土,没有明显的B层。该土样取自洲头,是新成土,以沙为主,土体很疏松,有明显的分异现象,土壤中还有许多根系,说明该处土壤处于一种较为稳定的环境所以有
21、生物消失。 实习过程中的问题整理 1、大奇山,玉皇山同属红壤,为什么两地土壤的A、B层颜色均有差异? 答:由于玉皇山植被发育时间久,爱护较好,土壤物质交换稳定,有机质积存较多;大奇山属于被破坏以后又渐渐恢复的山体环境,因而土壤中的有机质不如玉皇山地区丰富,所以腐殖质层颜色比玉皇山森林土壤的腐殖质层为浅。另外,大奇山成土母质是火成岩,玉皇山成图母质则为灰岩,因此两种岩石风化程度不同,灰岩在南方更易风化,因此土壤中有机质积存也较丰富,所以使得玉皇山采集土样的淀积层颜色深于大奇山所采集的土样。 2、水稻土、旱作土与自然土壤差异很大,这是为什么? 答: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作用显著:施肥影响了有机质的积
22、存,增加了矿物质的分化溶解;耕作增加了土壤的孔隙度和氧化程度,日照、风化加速了矿物质的风化分解;浇灌形成了氧化复原交替的环境。这些人为因素是自然土壤采集点所没有的,因此虽然水稻土、旱作土和自然土壤在水平距离上相隔并不是很远,但差异却很大。 3、洲头所取的自然土壤样本中只有A、C层,A层很薄,缺少B层,为什么? 答:A层为腐殖质层,也可称表土层。包括有机质的积存层或物质淋溶层。该层生物活动最为剧烈,进展着有机质的积存转化作用。而洲头土壤由于是自然土壤,而且上面所生长的植物生长时间较短,枯枝落叶相对较少,生物活动不是很活泼,加之江水的影响,故而A层土壤发育较薄。缺失的B层为淀积层,是由物质淀积作用
23、形成的。本层淀积物主要来自土体上部,也可以来自土体下部及地下水,由地下水上升,带来水溶性或复原性物质,因土体中部环境转变而发生沉积聚拢。洲头由于靠近富春江,江水连续性的涨落冲击洲头,河流对洲头的这种侵蚀作用,日照风晒对土体的风化吹蚀作用,加之洲头土壤本就是较为疏松的沙性土,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得被风化淋溶的物质彻底自土体中淋失而无淀积层(B层)。 4、旱作土从下到上,锈纹锈斑增加明显,为什么? 答:与水稻土相比,旱作土处于水淹的时间较少也较短,土壤中氧气含量较高。浇灌时土壤处于短时间的复原环境,但表层照旧有氧气扩入,因此表层仍以氧化环境占优势,锈纹锈斑较少。在中部由于水的隔断作用土壤处于复原环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01 地理 野外 实习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