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高一地理教案七篇.docx
《学生高一地理教案七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高一地理教案七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生高一地理教案七篇学生高一地理教案篇1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2)掌握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内容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判断、推理、分析问题的能力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文明习惯、公德意识及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教学重点:旅游资源开发评价条件教学难点:1.游览价值2.市场距离教学方法:一、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点击课件展示图片:旅游交通工具,旅客随便丢废弃物提问:这幅图片反映出旅游活动会产生什么问题?产生什么影响?回答,总结:略板书1、环境污染点击课件展示材料1、材料2提问:上述两材料,反映旅游活动中
2、存在什么问题?后果如何?回答,总结:略板书2、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点击课件展示材料提问:这段材料反映出旅游活动中的什么问题?有何影响?回答,总结:略板书3、对背景环境的破坏点击课件展示图片提问:上述几幅图片反映旅游活动中的什么现象?会有何负面影响?回答,总结:略板书4、对文物古迹的破坏承接除了以上问题,旅游活动还会对正常社会秩序产生冲击。板书5、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提问谁能说一下,旅游活动会怎样冲击正常社会秩序?回答,总结:略过渡承转略板书二、旅游资源开发评价1、游览价值提问从游览价值角度考虑,旅游资源开发要考虑哪些条件?回答,总结:(1)资源的质量。举例万里长城,秦兵马俑(2)集群状况。举例北
3、京景区承转旅游地的资源价值越高,其经济价值也就越高吗?(不是)讲解:与其他产业一样,旅游业也必须考虑市场因素。板书2、市场距离点击课件展示材料讨论:为什么到杭州的游客以上海、江苏最多?而安徽、北京很少?师总结:略。提出经济距离的概念。点击课件展示“经济距离”动画承转经济距离越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也越低,可见,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点击课件展示“吸引半径”动画举例:北京、杭州、西安、洛阳板书3、交通位置及通达性。点击课件展示材料讨论:两地中哪一个旅游资源的开发速度快一些?为什么?板书4、地区接待能力点击课件展示材料,自学板书5、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提问请同学读一下旅游环境承载量的概念,且
4、说出它是用什么来衡量的呢?师讲解:旅游环境承载量包含着景区资源、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对游人数量的适应能力,有的景区大,有的景区小。点击课件展示材料讨论:两地在旅游的地区接待能力,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方面有什么差异?回答,总结:略板书“旅游环境的保护”(让同学课下自学)课堂小结课堂反馈课下作业学生高一地理教案篇2【教材说明】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后两个标题内容。本节内容是:体会聚落差异源自环境差异,认识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了解聚落的发展表现,在变化中发现问题传统聚落在消失,在探讨传统聚落价值中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设计理念】应学生心理发展趋势,深入浅出地突
5、破学生学习的畏难心理,了解地理知识的现实和应用价值,在思想上获得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产生无限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创造力。为其合作(1)感受聚落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进一步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体会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和思想实践上的智慧高度,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3)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乐于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乐于合作与交流。【教学重点】聚落对环境的适应表现,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教学难点】聚落对环境的适应表现。【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运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问题引导法、交流合作法、自主学习法。【教学
6、过程】一、推陈出新,创设情境展示课件中不同聚落的图片,启发学生分析:分出乡村还是城市,人们从事什么样的劳动生产活动,师生互动得出聚落的本质差异在于劳动生产方式。转承:劳动生产方式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适应环境,谋求生存与发展的手段,所以必须立足于环境。因而,聚落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课件演示)二、水到渠成,新知分布1.聚落与环境师:探究事物间的关系必须弄清两个方面:(1)弄清两者之间的作用与影响。(2)理解相互适应表现。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教材中影响聚落分布的自然和人文因素。设计意图:学生可以根据书上的图,还可以联系生活,活跃了思维并勇于探索发现和推断,使他们在参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
7、更加自信,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师:聚落是环境的产物。(学生认同后继续)是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不仅具有鲜明的环境特征,还深刻地体现了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智慧和改造水平。展示课件中东南-带雨林区的民居,西-带沙漠区的民居,学生讨论。转承:民居建筑适应于环境,更适用于生活,它体现了环境更体现了人类的智慧。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可以说:传统聚落记录人类智慧的发展进程,它是浓缩了的历史,而师:总结归纳:(1)立法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2)圈建保护。(3)异地迁建保护。转承:有些极其珍贵的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已经不再是某国某地为保护自身特色和历史的珍宝,而成了全世
8、界人民的文化瑰宝了,那就要把它们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加以保护了。生:根据课件中图片回答,了解37处世界文化遗产及其中有6处属于传统聚落类的文化遗产。三、开阔视野,迁移拓展师:放眼世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传统聚落还有很多,这里是?(课件演示)生: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师:真棒哦!我们了解一下意大利水城威尼斯。那么这里?(课件演示)生:中国的威尼斯苏州。师:我们来谈谈你们对苏州的印象。生:水乡,园林,人间天堂,苏州工业园区。师:苏州是我们中国首批的历史文化名城,小桥流水、民居老街、大小园林,真可谓是移步易景啊!四、晒晒收成,展我风采师:展示课件中关于苏州的组图。生:根据课件所展示的图片分组讨论。设计意图
9、:通过对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与环境的适应,和对苏州发展的建议,让学生把本节所得的思想加以应用,实现内化。五、归纳总结,收获累累学生总结,教师点拨,强化重点难点。六、兴趣盎然,走进生活师:苏州在发展,我们家乡也在发展,请分析一下我们的家乡,有哪些与环境相适应的表现,它的发展应注意哪些问题?到网上查找详细资料,写成小论文,相互交流。学生高一地理教案篇3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能力目标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
10、过程导入新课在上册书中我们学过了中国的行政区划,请大家回忆中国共划分几级行政区划?级别的有多少个?分哪几类?提问,学生回答。(略)讲述:中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为了经济发展和管理方便,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其中级别的共34个。分别为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那么,大家知道在这34个省级行政区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吗?学生齐答:北京对,北京。北京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大家对北京了解多少?有谁去过北京?请举手。好,我们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他所了解的北京。学生介绍。(略)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对北京有了一些印象,但还不全面、不系统。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
11、解、认识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板书: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讲授新课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1“北京市略图”和图6.3“北京城区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文字内容。1.北京市的地理坐标;板书:一、北京概况位置、面积、人口归纳讲述: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部距渤海150km;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北京市的地理坐标为40N,116E。北京市面积1.68万km2,现有人口1382万人(2000年)。板书:二、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板书)指图(显示北京市地形图)讲述:北京的地势西北部和东北
12、部三面环山(板书),地势较高。西部的山地总称西山,是太行山的余脉,由几条东北西南走向的褶皱山岭组成。门头沟西部的灵山海拔2303米,是北京的峰。北部山地属燕山山脉,统称军都山。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沿着燕山山脉蜿蜒起伏,雄伟壮丽。越山地,北与内蒙古高原相连,西与黄土高原衔接。在重叠的群山之中,由于河流侵蚀,形成了不少隘口,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北京的东南是华北平原(板书)的一部分。由于靠近燕山和太行山,平原大部分为山麓冲积扇。北京城就位于永定河的脊部。平原东南地势低洼,属于冲积平原,整个平原自西北向东南平缓倾斜。板书:2.北京的气候(显示北京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讲述:北京属典型的
13、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板书)夏季高温多雨(板书),春秋短,冬夏长,年平均降水量609mm。北京的春季气温回升迅速,多风;夏季当东南季风来临时,形成78月间的高温多雨天气。夏季降水占全年的70%,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秋季云淡、天高、气爽,为北京最舒适的季节;而冬季则盛行西北风,经常出现大风、降温、寒冷、干燥天气。板书:3.北京的河流讲述:北京市的河流属海河水系(板书)。永定河、温榆河和潮白河是全市三条大河,分别自西北和东北向东南流入天津,汇入海河,最终流入渤海。注:以上各部分内容的讲述顺序可在学生回答了相应问题之后,内容的详略程度视学生接受程度和时间而定。在了解了北京的自然环境以后,
14、我们来看作为一国之都的北京的交通。板书:三、北京的对外交通讲述:(大屏幕显示北京市交通图)北京市的对外交通十分便利。北京是全国的铁路枢纽。有京沪、京九、京哈京广、京包包兰等密集的铁路网;北京市还是中国的航空港之一,有多条国际航线通向世150千米。提问,学生回答:略。承转:正是由于北京的地理位置优越,所以北京自古就是中国的战略重镇,金、元、明、清先后在此建都,新中国成立后,又一次定都北京。提问:作为一国之都,北京最重要的职能是什么?学生回答:略。讲述:(板书)四、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活动:请大家阅读课文和图6.2、6.4,看看从哪几个方面可以说明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
15、和国际交往中心。提问,学生回答,略。归纳: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中国的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行政机关国务院以及党中央等在北京。北京是中国的文化中心。北京有北大、清华、人大、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还有众多的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众多文艺团体等。北京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各种国际会议也在此频繁召开。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北京的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环境特征,知道北京位置优越,掌握了北京的城市职能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已经成为中华儿女最向往的地
16、方。学生高一地理教案篇4一、教学目标1、了解日本的轮廓图。2、了解日本的地理特征,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矿产,并分析其特点与成因。3、了解日本的农业发展条件、主要的农作物及出口的农产品,并能运用高中地理知识与原理进行解释。4、分析归纳日本的工业与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工业分布的特点等。譬如以日本临海型工业布局为例。5、运用高中地理知识分析日本的人口分布、民族构成、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特点。二、本讲重点、难点重点:日本的地理特征。2、日本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分布着狭小的平原。由四个小岛组成: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由此总结出其地形构成:)2、气候(板书)【提问
17、】根据它的海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24N-46N)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的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季温和,降水较多;夏季凉爽,降水丰富,原因:四周环海,受海洋影响大,沿岸有强大的日本暖流)3、河流(板书)【提问】继续看图,看河流的数量,流向及其长短并分析其原因(短小且水流湍急,原因:降水多,山地多,国土狭小)4、资源分布(板书)【提问】从日本的资源分布图中我们可以获取什么信息(森林、水利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贫乏。原因:水能-水量大,河流落差大;森林-多山地,降水丰富;地热能-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板块的消亡边界,火山地震活动频繁;风能-处于季风气候区)二、农业(板书)【提问】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生 地理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