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峡谷狩猎场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大峡谷狩猎场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峡谷狩猎场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十六道沟大峡谷狩猎场建设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1.1. 是打造民族文化体育品牌,扩展长白县旅游内涵的需要。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已经不仅仅只满足于走马观花似的“浏览”风景名胜,或对偏远地区作猎奇式的寻幽探秘,以往浅层次的旅游模式已逐渐不能满足游客对旅游的更深层次的文化需求,亟待更加深入地对旅游文化进行开发以适应这种需要。民族地区具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民族文化以充实丰富民族地区旅游文化内涵,使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将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力,更快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已迫在眉睫。而兴建十六道沟大峡谷狩猎场项目
2、正是很好地把握了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是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发展和创新,是对长白县旅游内涵的扩展。 1.1.2. 是对长白县市旅游产业的重要补充 长白县目前虽然有灵光塔、长白山天池、望天鹅风景区等自然、文化旅游景点,但和历史悠久的长白县民族文化内涵和博采流长的朝鲜族民族文化底蕴相比,还远远不够。长白县的朝鲜族风情在长白县乃至全省都有其特殊地位。而开发 十六道沟大峪谷狩猎场项目,可以更好地弘扬 长白县民族文化,使朝鲜族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体育走出深闺,对全县的旅游文化产业是一个重要补充。 1.1.3. 是加快长白县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的需要 长白县是位于边疆的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县,除了基础差、底子薄、自然环
3、境影响之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丰富的资源,特别是民族文化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启动十六道沟大峡谷狩猎场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可以使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族体育资源发挥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2. 项目建设提出的依据 1.2.1. 长白县人民政府长白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1.2.2. 长白县林业局同意开展十六道沟大峡谷狩猎场项目建1.2.3. 长白县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1.2.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1.2.5.国家有关投资项目管理及可行性研究方面的法律、法规、方法和参数等第二章 项目建设条件 2.1. 森林资源状况 2.1.1. 林地及林木资源 本项目
4、区隶属于长白县金华乡的十六道沟村,项目区经营面积为3000亩,森林覆盖率为100%。 2.1.2.野生动植物资源在开展森林资源分布情况调查的同时,按照吉林省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操作细则的规定,对项目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植物:据初步调查,项目境内共有野生经济植物和药材资源1200余种,其中可供食用的152种,如蕨菜、薇菜、龙牙木(刺老牙)、山葡萄、榛子、松籽等;工业用的153种,如长白侧柏、臭松、落叶松、鱼鳞松、红松、白桦、水曲柳、樟子松等;药用植物136科890种,其中计产中药55科112种,总储量11500吨。野生地道中药材山参、黄芪、五味子、党参、灵芝、桔梗、细辛、天
5、麻等几十种中药材储量达1597吨。观赏类如牡丹草、东北梅花、百合、崩松、垂柳等103种;密源植物类如大黄柳、千金榆、暴马丁香、弥猴桃、稠李(臭李子)等百余种。食用菌类遍及全县,有70余种,如关杜菌(关杜蘑)、侧耳(元蘑)、松花菇、猴头、金顶蘑(榆黄蘑)、粘蘑、木耳、金耳、银耳等。动物。历史上本地野生动物资源比较丰富,后来由于森林资源屡遭破坏,影响了动物生栖,加之人们随便捕猎,使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日趋减少,有些动物濒临灭绝。兽类有东北虎、野猪、黑熊、马鹿、梅花鹿、狍子、紫貂、松鼠、黄鼠狼、狗獾、东北兔、香獐子、狼、狐狸等30余种。飞禽类有鸳鸯、苍鹰、云雀(百灵)、黑琴鸡(乌鸡)、土燕子、领角(
6、棒棰鸟)、松鸦、喜鹊、大山雀等70余种。两栖类有东北小倪、花背蟾蜍(小癞蛤蟆)、无斑雨蛙等10余种。爬行类有丽斑麻蜥(马蛇子)、北草蜥、火炼蛇、虎斑游蛇(野鸡脖子)等10余种。鱼类有七腮鳗、细鳞鱼、鲤子鱼、熬花鱼、重唇鱼等20余种。2.2. 建设条件 2.2.1. 自然地理情况十六道沟大峡谷狩猎场区域内山岭丛错,溪河纵横,多溶洞、裂缝和伏流,最高海拔高度为1000 米,一般海拔高度为700米1000米,无霜期为250 天,年平均气温为摄氏 4度,年平均降雨量为 750毫米,十六道沟大峡谷地形独特,周围有自然狭沟,4500 米长的峡谷两侧均为山体构成天然屏障,4200 亩中心山林内无村居住,适合
7、兴建封闭式狩猎区。十六道沟大峡谷内旅游资源有潜在的开发价值。峡谷内有天然溶洞 3 个,洞内石笋林立,钟乳石倒悬,千姿百态。另有一处奇石林,林内奇石丛生,别有洞天。2.2.2. 社会经济条件 项目区位于长白县南部的金华乡境内,距长白县城16公里,长临沿江公路紧贴项目区,并有通往原二联办的乡级公路贯穿项目区。10万伏高压电线沿着项目区的西部边缘走向,距项目区的距离为100-200 米。项目区域内有常年不干枯的大小山泉10 处,溪流分布于项目区的60%以上的区域。第三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3.1. 指导思想 围绕“把长白县建设成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为目标,以文化和科技为支撑,遵循“大旅游,高起点
8、,优布局,功能全,可持续”的原则,按照“积极保护,合理开发”的基本方针,以创新发展机制,整合旅游资源,培育品牌特色,增强竞争实力为主线,构筑长白县西线特色旅游黄金格局。 3.2. 项目建设布局 狩猎场经营面积为 3000 亩,其中:狩猎区 2200 亩,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区12 亩,服务设施区4.5 亩,休闲烧烤区4.5 亩,缓冲区779亩。 3.2.1. 狩猎区 十六道沟村北部建立狩猎区,采用隔离墙的方式建设成为封闭式狩猎区,按照峡谷、山脊、山沟等自然界域,将狩猎区分为A、B、C、D 四个狩猎区域。 3.2.2.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区 十六道沟建立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区,分为占地4 亩的野生动物驯养
9、繁殖中心和占地8 亩的饲料配送中心。 3.2.2.1.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中心。按照吉林省陆生野生动物(兽类)人工养殖技术规程建立,划分为饲养生产区、经营管理区、隔离区和辅助服务区面积为2600 平方米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中心,开展人工驯养繁殖珍稀野生动物,为狩猎场提供可靠的猎源,计划养殖以野猪、梅花鹿、野鸡为主的野生动物,在驯养技术成熟后,适当增加狍子、野兔、等野生动物物种。同时,建立一口沼气池,处理野生动物粪便,为驯养中心工作人员提供食用燃料。处理后的野生动物粪便作为饲料基地的主要肥料。 3.2.2.2. 饲料配送中心。建立一个面积 8 亩的玉米、红薯、土豆等饲料种植基地,为养殖的野生动物提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峡谷 狩猎场 建设项目 建设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