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docx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逢入京使教学目标:1、读诗入韵。在读正音的基础上,运用平长仄短的方法,读出诗文的轻与重、缓与急、抑与扬,延与顿的变化,再层层推进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声韵之美。2、读诗晓意。借助人物背景的穿插,引导学生抓住“东望”、“泪不干”、“报平安”这些词,从人物神态、人物心态、人物事件三方面进行联想,在有序的联想中构建诗意所描述的画面,从而现实读诗晓意,品诗察情。3、析诗察律。指导学生数一数这首诗的字数与句数,发现诗的句式特点,引导学生按平长仄短的方法再读诗,自主发现七绝诗的平仄规律,进而掌握七绝的平仄格律,形成写近体诗的基本方法。4、依律写诗。选择另一首七绝古诗,引导学生根据诗的大意,按照七绝的平仄格律仿
2、写古诗,让学生在拓展的练笔中实现学习方法与运用方法的整合,同时培养学生读与写的结合。教学策略:1、坚持诗文积累与方法传承并重。重视古诗诵读方法的培养与古诗格律的发现,引导学生在古诗的诵读中,贯彻读、思、悟、练的相统一。2、注重主线设计与模块组合并行。采取以读为主线,以观察、联想、分析、运用为支点,形成课堂教学的相应模块,有机地古诗的法、意、情、理四层次的教学元素融为一体。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古诗诵读的方法,并在诵读中理解古诗的主要意思与情感2难点:运用古诗的平仄规律,学会仿写古诗。一、导入:一首使至塞上的歌曲引入;这首歌曲大家或许不熟悉,但是大家应该不陌生王昌龄的出塞,王翰凉州词,这是我们
3、熟悉的边塞诗。在唐代,有大量文人涌向边塞,投入战斗,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文人弃笔从军呢?我们和同学们共同看一段关于岑参的视频,相信大家看完视频之后会明白岑参为什么弃笔从军的原因,也能体会他弃笔从军的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情感。二、作者简介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