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分析与处理(第八章).ppt
《道路交通事故分析与处理(第八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交通事故分析与处理(第八章).ppt(1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4/27道路交通事故分析与处理 第八章汽车与两轮车、行人交通事故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2023/4/27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第二节 汽车与行人事故 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从自行车交通事故成因的分析可发现,导致自行车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城区道路的自行车交通事故伤亡率要比郊区道路高,但重大伤亡交通事故郊区道路要比城区道路高。干道上发生的自行车交通事故因速度高,事故后果较城区事故的后果严重。自行车交通事故主要出现在机动车交通量大和交叉路口多的道路上。在交通管理不严或管理失控的城郊出入口处,车流量大,也容易发生自行车交通事故。在机动车速度高的道路上和在孩子
2、常骑自行车多、玩耍频繁的道路上,自行车交通事故也较多。一、自行车交通事故的成因道路类型与交通流状况1 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自行车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交通违法骑车,如带人载货、双手撒把、单手撑伞、扶肩并行、攀扶车辆、截头猛拐、抢道行驶以及强行超车等交通违法骑行行为。当然,自行车发生交通事故与机动车驾驶员的行为有关。自行车交通事故与骑车人的性别、年龄等有关。男性比女性骑车人的事故率高,特别是青少年好骑快车,随意超车抢道、截头猛拐,容易造成交通事故;一般女性比较谨小慎微,骑车速度慢,遇突发险情慌张,容易摔倒;儿童少年骑车人不懂交通安全常识和交通法规,刚学会骑车就在道路上或街上到处骑快车乱跑。由此
3、可见,青少年骑自行车所造成的交通事故要占骑自行车所造成的交通事故中的很大比例,还有青少年骑自行车者对可能发生的危险状况的预见性和对自行车车身的维护太差,均是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一、自行车交通事故的成因交通参与者的行为2骑车人的性别、年龄等的影响3 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7自行车的主要事故碰撞方是汽车,并且主要碰撞类型是自行车由汽车的前部卷入事故。自行车与汽车相撞的运动过程一般可分为接触、自由飞行和滑移三个阶段,如图8-1 所示。自行车开始接触汽车,吸收汽车的碰撞能量,身体上部迅速倾倒向汽车发动机罩,下肢及自行车向上抛起,然后自行车和骑车人先后被抛向汽车前方,落地后,自行车和骑车人分别以滑动和
4、(或)滚动的形式向前运动至最终静止位置。对于碰撞点高于自行车骑车人系统质心高度的情形,接触过程可以视为瞬间完成的,即整个运动过程仅由自由飞行和滑移两个运动阶段组成。自行车的这种运动过程是在碰撞过程中汽车处于制动状态才能形成的。二、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二、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图8-1自行车被汽车碰撞的运动过程从碰撞开始至自行车和骑车人最后静止位置的距离分别被定义为自行车抛距和骑车人抛距。以碰撞事故开始时汽车的速度方向为基准,自行车和骑车人的抛距又分为纵向、横向和合抛距。其他定义与行人抛距相同。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二、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自行车和骑车人的抛距与汽车碰撞速度1
5、1979 年Rau 博士对汽车两轮车碰撞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对象(自行车/骑车人)保持直立不动状态。根据统计结果选取碰撞类型、自行车质量和碰撞速度为试验参数。最高汽车碰撞速度取45km/h。GLatz 选择的试验速度增加至80km/h,拓展了Rau 博士所做的碰撞试验。Huijbers 等进行了汽车与自行车直角碰撞试验,自行车选择为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汽车碰撞速度选取20km/h、30km/h 和40km/h 三种速度。Rabhoepher 总结了101 起自行车交通事故,给出了100 起事故的骑车人抛距和101 起自行车抛距与汽车碰撞速度的关系。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二、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6、自行车和骑车人的抛距与汽车碰撞速度1Burg根据37 例试验结果,给出了骑车人平均抛距和汽车碰撞速度的经验关系式为SZf=0.0331.59 (8-1)自行车平均抛距和汽车碰撞速度的经验关系式为SZ=0.0441.57 (8-2)式中:SZf、SZ骑车人和自行车的平均抛距。再现汽车与自行车以及汽车与行人碰撞事故实际中,Bhnke 求汽车碰撞速度C 为(8-3)式中:av事故汽车平均减速度。S骑车人或行人的抛距。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二、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自行车和骑车人的抛距与汽车碰撞速度1Otte 引用Khnel 实验数据提出了用汽车与行人碰撞事故行人平均抛距的拟合公式来计算骑车人平均抛距,
7、即(8-4)式(8-4)中的av 是事故汽车的平均减速度,并认为计算行人平均抛距的公式对计算骑车人的平均抛距也同样适用。某种意义上。这意味着从碰撞至静止骑车人的运动过程与行人相似。式(8-4)中有减速度等两个变量,而这两个变量不是相互独立的变量,一般减速度是由制动强度(拖印、压印等)确定的。如果有可信的制动拖印可供使用,就容易确定汽车碰撞速度。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二、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骑车人抛距2骑车人的抛距一般为已知数据,因为自行车交通事故现场勘测图通常要记载骑车人从碰撞点至最终静止点的距离,至少有文字叙述。图8-2 给出了骑车人抛距与碰撞速度的依赖关系。借助图8-2 中的骑车人抛距无法
8、确定碰撞方的准确速度。而只能限定其速度范围。分布带的上界可用于确定最小碰撞速度或完全正面碰撞的碰撞速度。碰撞的种类,特别是自行车的卷入度(Offset),即自行车在汽车正投影面上被撞尺寸与在该投影面上总长度之比的百分数)影响骑车人的抛距大小。在相同的碰撞速度下,卷入度大的碰撞对应较大的抛距。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二、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骑车人抛距2图8-2骑车人的抛距与碰撞速度的关系 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二、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自行车抛距3汽车自行车事故中,自行车的抛出机理比骑车人要复杂得多,但自行车的抛距比骑车人的要容易获取。除了骑车人当场死亡的以外,在大多数情况下,骑车人在警察到达之前,
9、已自行离开碰撞地点,或出于救护的目的而被移走。在这种情况下,交通警察只能根据现场痕迹或者通过询问当事人、目击人,确定骑车人在碰撞事故后的静止位置。此时,用自行车的抛距推算碰撞速度有不可替代的优点。图8-3 描述了自行车的抛距与碰撞速度的关系。自行车抛距的偏差随碰撞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借助于自行车抛距的上界可限制最小碰撞速度的边界值。自行车抛距的上、下界限分别对应于大卷入度(如100)和小卷入度,例如刮擦事故卷入度为零。图8-3 中趋势直线可视为平均碰撞速度的期望值。或卷入度大小不明的碰撞速度。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二、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自行车抛距3图8-3自行车的抛距与碰撞速度的关系 第一节
10、汽车与两轮车事故二、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骑车人当量抛距3l如果在事故再现时自行车和其乘坐人的抛距均为已知,由两个抛距作为输入参数,会得出两个不同的碰撞速度。在自行车事故中,自行车和其乘坐人在碰撞接触阶段是互相影响的,为了引入自行车对其乘坐人的作用,这里引进骑车人当量抛距Seq的定义为 (8-3)(8-4)(8-5)l图8-4 所示为骑车人当量抛距与汽车碰撞速度的关系。统计分析表明,等效人抛距的分布带比自行车和其乘坐人的明显要窄。与后两者一样,骑车人当量抛距的偏差范围随汽车碰撞速度增加。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二、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骑车人当量抛距4图8-4骑车人当量抛距与碰撞速度的关系 第一节 汽
11、车与两轮车事故二、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事故后骑车人与汽车之间的距离5图8-5 给出了交通事故后,骑车人距汽车前端的距离与碰撞速度的关系。从模拟试验结果得出的指数近似计算式为(8-8)式中:DSR事故后骑车人与碰撞车辆间的最终静止距离;aR1、aR2常系数。在碰撞速度低于30km/h 的较低速度时,两个碰撞方之间的距离几乎不变。超过这个速度界限,它们之间的距离随碰撞速度而增加。它们之间的距离受汽车制动强度的影响。在没有其他数据可用时,它也不失其作为推算汽车碰撞速度辅助信息的作用。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二、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事故后骑车人与汽车之间的距离5图8-5事故后骑车人距汽车前端的距离与碰撞速
12、度的关系 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二、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事故后自行车与汽车之间的距离6图8-6 给出了事故后自行车至汽车前端的距离与碰撞速度的关系。显然,在试验速度下,碰撞后双方之间的距离都有较大的偏差带。这种较大的偏差带除了受汽车制动强度影响外,也受到自行车被碰撞后第一次落地时姿态的影响。作为推算汽车碰撞速度的辅助手段,图8-6示出了碰撞双方在碰撞结束后的距离与平均碰撞速度趋势的指数函数曲线。经验计算式为(8-9)式中:DSf事故后自行车与碰撞双方之间的最终静止距离;af1、af2常系数。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二、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事故后自行车与汽车之间的距离6图8-6自行车至汽车前端的距
13、离与碰撞速度的关系 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二、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自行车与骑车人抛距值间的相关性7由于在碰撞事故中自行车和骑车人之间存在着互相作用,因此在它们的抛距值间也会存在某种相关关系。根据荷兰tNO 和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的试验结果,自行车的抛距通常比骑车人的要大,如图8-7 所示。仅在较低的碰撞速度下,骑车人的抛距才比自行车的大。图8-8 给出了自行车抛距和骑车人抛距之间的互相关系。它们的分布区处于两条平行线之间。从图8-8 可知,多数自行车的抛距大于骑车人的抛距。取自自行车事故现场的数据表明,两者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这是因为真实事故中包含了不同事故碰撞形态。并且碰撞前瞬间和碰撞结束后骑车
14、人不可能像模拟试验中的模拟假人那样毫无反应地被撞,可能会对碰撞做出某种反应动作,所以才会有这样的统计结果。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二、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自行车与骑车人抛距值间的相关性7图8-7 自行车和骑车人抛距 与碰撞速度的关系图8-8 自行车抛距与骑车人抛 距之间的互相关系 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二、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自行车滑移路程与碰撞速度8图8-9 所示为被碰撞自行车滑移距离与碰撞速度的关系。一些试验结果表明,碰撞后自行车滑移运动路程长度的上限基本相互吻合,而下限在碰撞速度为4070km/h 范围内有较大的差别。在gLatZ的试验结果中,自行车滑移运动的距离偏低.主要原因是,在其试验
15、中自行车滑移运动经过了水泥和草地两种类型路面。在后一种路面上自行车的某些尖锐部位会划入泥土中,从而增大了滑动运动的阻力,用滑移距离推算碰撞速度可能会在10km/h的误差内变化。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二、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自行车滑移路程与碰撞速度8图8-9自行车滑移距离与碰撞速度的关系 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二、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骑车人滑移路程与碰撞速度9在碰撞后骑车人首先被抛落到地面上,然后滑移至静止位置。在滑移过程骑车人的运动状态同普通行人的一样。图8-10 给出了骑车人滑移距离与碰撞速度的关系。图中“”标记和“+”标记分别代表行人和骑车人;实线是试验数据的多项式回归曲线。人的滑移距离与
16、碰撞对方速度、外廓形状以及它们相撞时的相对位置状态有关,其中上限是成年人与公共汽车等平头汽车或小孩与轿车相撞,下限为成年人与楔形轿车相撞,平均值或趋势曲线为成年人与普通轿车相撞时的情形。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二、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骑车人滑移路程与碰撞速度9图8-10骑车人滑移距离与碰撞速度的关系 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二、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自行车滑移运动减速度与碰撞速度10图8-11 所示为被碰撞自行车滑移运动减速度与碰撞速度的关系。显然,在草地上,由于自行车对地面的“戳作用”的有无,造成减速度很大的偏差范围。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利用自行车滑移的减速度、距离以及抛距推算碰撞速度受到了限制。
17、与其他道路相比,在铺设石块道路条件下,滑移运动减速度的偏差明显小。除了草地以外,无论是潮湿或干燥的混凝土或者沥青路面,滑移运动减速度基本保持不变,而上限值却随着碰撞速度增加而下降。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二、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自行车滑移运动减速度与碰撞速度10图8-11自行车滑移运动减速度与碰撞速度的关系 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二、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骑车人滑移运动减速度与碰撞速度11图8-12 上的散点表示了骑车人滑移运动减速度与碰撞速度的关系。与自行车不同,人体表面不像自行车那样坚硬复杂,因此其运动规律也相对较稳定。在图8-12 中所示范围内,其减速度平均值约为6.48m/s2,其减速度的
18、标准差约为2.23 m/s2。图中曲线是这些数据的多项式回归曲线。骑车人滑移运动减速度随碰撞速度的增加而增加。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二、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骑车人滑移运动减速度与碰撞速度11图8-12骑车人滑移运动减速度与碰撞速度的关系 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二、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事故的其他痕迹与碰撞速度12伴随碰撞交通事故的发生,骑车人的衣帽、鞋、拎兜、手杖、眼镜,以及汽车或自行车上的污垢和小零部件等物品也会遗留在交通事故现场。当汽车碰撞速度不大于60km/h 时,骑/坐车人的帽子抛距小于4m,手杖等携带物的抛距与碰撞速度有近似关系式:(8-10)式中:S抛距,m;C碰撞速度,km/h。第
19、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二、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自行车/摩托车碰撞速度与其纵向变形13自行车与墙、大树或者汽车侧面相碰撞,自行车(或摩托车)的纵向长度缩短,使用模拟假人和自愿受试者的试验表明(图8-13),在10 20km/h 的自行车碰撞速度范围内,自行车中轴至后轴的长度尺寸基本不变。碰撞速度为10km/h,以模拟假人为试验对象碰撞刚性墙壁时,28 型女车前后轴距缩短8cm。在对壁以18km/h 碰撞速度的条件下,测试对象为模拟假人时,26 型男车前后轴距缩短11.8cm。在对壁以20km/h 碰撞速度的条件下,受试对象为自愿受试者时,前后轴距缩短19.3cm。后者的车把轴线顶点至后轴距缩短2.
20、5cm,而前者的没有变化。自愿受试者骑28 型男车,速度为13km/h 碰撞墙壁时,前后轴距和车把轴线顶点至后轴距分别缩短11.5cm 和5.1cm。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二、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自行车/摩托车碰撞速度与其纵向变形13 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二、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自行车/摩托车碰撞速度与其纵向变形13 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三、汽车-自行车碰撞速度的计算由于摩托车与自行车的相似性,上面讨论的汽车-自行车碰撞速度的算法,对摩托车也基本适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形态多种多样,概括起来可分为如下3 种:(1)在交叉口,自行车(或摩托车)迎头碰撞汽车的侧面,使自行车(摩托车)的前叉向后
21、弯曲位移,然后前轮受前后方向的压缩而变成椭圆形。这种事故称为“迎面碰撞型”事故,因为在交叉口自行车的行驶速度很低,故这种“碰撞型”事故,自行车很少,主要是摩托车。(2)汽车追尾碰撞自行车的后部,称为“尾撞型”事故。摩托车发生这种事故的少,主要是自行车,因为摩托车的行驶速度与普通汽车相近。(3)汽车碰撞摩托车或自行车的侧面,称为侧面碰撞型事故。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三、汽车-自行车碰撞速度的计算1)迎面碰撞型事故这类事故的特征是自行车(摩托车)迎面碰撞汽车时,首先是前轮接触汽车(主要是轿车),使自行车(摩托车)的前叉向后位移。当前叉向后位移被车架(摩托车的发动机)顶住时,前轮受前后挤压作用开始
22、由圆形变为椭圆。20 世纪70 年代模拟试验给出的两轮车碰撞速度与纵向变形的关系如图8-13 所示。如图8-14 所示,如果用轴距减少量表示前叉位移的大小与碰撞速度的关系,其表达式为(8-11)式中:D轴距减少量,cm;碰撞速度,km/h。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三、汽车-自行车碰撞速度的计算在此应当注意,摩托车质量在90 218kg 范围内变化时,其变形均在同一直线上。但在实际交通事故中,骑自行车人一般不只是一种行为举动。随碰撞速度的提高,将从滑移型向碰撞型和跳跃型转化。当摩托车骑手被车把拉住时,则以此为轴,向前跃转,骑手的面部冲向轿车的外部车厢,形成拉住型。如果摩托车碰撞载货汽车侧面时,骑
23、车人的面部冲向载货汽车的侧面后,会部分反弹后跌落。当摩托车对静止的轿车侧面碰撞时,被碰撞轿车侧面要留有凹形的纵条状沟痕。如果被碰撞轿车当时处于行驶状态,被碰撞轿车的侧面不仅有凹形的纵条状沟痕,且附加有拉伤痕。这种碰撞情况下,摩托车还会有回转运动。摩托车碰撞汽车侧面时,汽车的压陷深度和摩托车轴距的缩短之和,取决于摩托车碰撞汽车时刻摩托车具有的动能(碰撞能)。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三、汽车-自行车碰撞速度的计算图8-14 本田摩托车撞普利茅斯轿车侧面 轴距量的减少与碰撞速度的关系图8-15 摩托车碰撞轿车(交叉直角)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三、汽车-自行车碰撞速度的计算“迎面碰撞型”的交通事故中
24、,若摩托车总质量(包括乘员体重)在150 300kg,向质量1t 以上的轿车呈直角碰撞时,如图8-15 所示。这时会有两种情况发生:(1)质量大的轿车碰撞后的速度在x 轴上的分量为x2。假设摩托车和轿车的碰撞为非粘着碰撞,可以认为碰撞后的轿车速度x2等于碰撞前轿车的速度20,即(8-12)(2)假设由于两车之间存在摩擦力的作用,碰撞后轿车和摩托车完全成为一体(粘着碰撞),质量为m1+m2,则(8-13)式中:20碰撞前汽车速度,m/s;Nx2碰撞后汽车速度在x 轴上的分量,m/s;m1摩托车的质量,kg。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三、汽车-自行车碰撞速度的计算一般来说,多数碰撞为非粘着碰撞,故可
25、认为20 x2。摩托车在碰撞前后的速度也分两种情况讨论:第一种情况是摩托车和骑车人一起向汽车冲击后返弹回;另一种情况是摩托车向汽车撞击后,骑车人离开摩托车跳跃到汽车的顶盖上。这两种情况是有区别的,但无论是哪一种,骑车人和摩托车的恢复系数均可视为零。对于第一种情况有(8-14)式中:Y2碰撞后汽车速度的Y 轴分量,m/s;mP摩托车骑车人的质量,kg。第一节 汽车与两轮车事故三、汽车-自行车碰撞速度的计算对于第二种情况有(8-15)式中:vY2碰撞后汽车速度的Y 轴分量,m/s;mP摩托车骑车人的质量。若碰撞后汽车的滑移距离为S,则碰撞后的汽车速度2 为(8-16)该速度在x 轴的分量为(8-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路交通 事故 分析 处理 第八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