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小班数学区案例分析及指导策略三篇.docx





《幼儿园教案小班数学区案例分析及指导策略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教案小班数学区案例分析及指导策略三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幼儿园教案小班数学区案例分析及指导策略三篇 幼儿园教案小班数学区案例分析及指导策略一 案例背景:幼儿园生命教育是我园的园本课程,小班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是幼儿自我服务的重要部分,但小班幼儿进餐时,剩饭、挑食的现象比较常见,家长也经常向老师反映孩子吃饭的不良习惯.在家吃饭也往往是饭来张口,家长包办代替,动口不动手更是减弱了孩子进食的欲望.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谈话、示范的方法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幼儿的不良进餐习惯,因此需要开展一系列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幼儿感兴趣并且能够体验的活动对他们进行教育.进餐时刻主题开始进行了. 案例描述: 实录一:教师在教室的桌上摆了许多的菜,有蔬菜、水果、鱼虾,好丰富呀!孩子们
2、一人一只,小篮子进超市,手上拿着有4以内数的圆点卡,教师扮演售货员帮忙一起重新清点数量,检查拿的数量是否正确. 教师:你买了多菜呀? 幼儿:我买了3个萝卜.我买了4棵青菜. 教师:你用几块钱买了几个食物? 幼儿:我用2块钱买了2条鱼. 实录二:教师把这次活动的图片发在论坛上,许多家长在论坛上热烈地讨论着: 王卓群妈妈说:今天问卓群,你今天买了什么菜啊?他很认真的说:我用3块钱买了3个萝卜. 呵呵,在幼儿园真的学了很多知识. 果果妈妈说: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快乐的小当家,提着篮子买菜去,一边走一边选,今天的蔬菜真新鲜,多买一些回家做大餐. 小米妈妈说:呵呵,老师培养了这么多的小当家啊!小米在家最喜欢
3、做买东西的游戏了,回来问她,玩的可开心了. 童童妈妈说:难怪童童这两天总是叫我到超市和菜场买东西!原来是这样啊!前两天童童还唱蔬菜歌! 案例反思: 本次活动是数学活动,属于科学领域,幼儿园教育新纲要中指出:幼儿科学教育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操作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作为教师的我要成为引发者、指导者、引导者,使幼儿乐于学,会学. 一、整个活动以游戏化、情节化的形式展开.在活动中,我创设了游戏情景超市,提供了丰富的、开放式的教、学具,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使孩子在积极的状态中自主地学习. 二、活动改变了以往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对幼儿能力、习
4、惯、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三、根据纲要反思: 1、 体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要真正做到以参与者、支持者的角色出现在在整个活动 中,如让还看看,说说,做做,在游戏中掌握卡片数量相同的实物的匹配. 2、 教学内容源于生活.本次活动来源于生命教育主题进餐时刻,根据小班幼儿年龄 特点,进餐时挑食的现象最为突出,尤其有很多孩子从来不吃某样蔬菜、如胡萝卜、葱等,提着小篮子去超市买菜这一情景,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 3、 提高自我服务能力.通过买菜游戏活动,孩子们知道了要自己参与买菜,而且自己买的菜也更加喜欢吃.实录二中有许多家长对本次活动的评价,都体现此次活动的价值. 幼儿园教案小班数学区案例分析及指导
5、策略二 设计理念 小班孩子直觉行动思维占主体地位,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很差,对于1和许多的内在逻辑关系的感知较为困难,为此,我在设计活动的时候,采用了讲故事的方法帮助幼儿感知1和许多在量上的关系,并用拍手、跺脚、学小动物叫等身体动作加以巩固,最后,以圈圈找朋友、分糖果等游戏为载体,帮助幼儿亲身去体验1和许多的内在逻辑关系,意在体现做中学的教育理念。 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运用许多感官引导幼儿认识1和许多,体验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 2.情感与态度: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倾听习惯。 3.品格与价值观: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同伴的活动。 活动重
6、、难点 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即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 活动准备 挂图1(森林背景)、活动卡片(狮子一张,狼许多张);主题图2(蘑菇,一个大蘑菇,许多小蘑菇);塑料圈人手一个,糖每人一块。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1、教师讲故事: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骄傲的狮子,它每天都要出去显威风,谁都不敢招惹它。有一天,大狮子出去练武,看见一群狼也在那儿练武,它就跑过去对狼大吼到:你们这些小东西,胆子不小,竟敢跑到我这来,简直是找死,有本事我们来较量较量。就这样,他们开始了较量,1只狼上来了,被狮子*了,又上来1只狼被狮子*了,1只1只1只的狼都被狮子*
7、了。小朋友看看现在站起来的是谁?(狮子),是几只(1只),那倒下去的是谁?(狼)有多少?引导幼儿说出许多。教师继续将故事:这时,狼的大哥对它的弟兄们讲,我们刚才是1个1个上去的,现在我们合起来一起上,肯定能够打败狮子,于是,1只狼起来了,1只狼起来了,1只1只的狼都站起来了,变成许多只狼,一起上去和狮子较量,果然把狮子*了,小朋友现在看,倒下去的是几只什么?(1只狮子),站起来的是多少狼?(许多)只狼。 2、在刚才的故事里,小朋友认识了1和许多,现在我们一起来用动作表示一下1和许多。(竖起1只食指表示1,张开双臂表示许多)。 3、听口令做动作:教师说1,幼儿拍1下手,教师说许多,幼儿拍许多下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园教案 小班 学区 案例 分析 指导 策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