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材第一册(必修)——第一章实验一学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生物教材第一册(必修)——第一章实验一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教材第一册(必修)——第一章实验一学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必修本第4课时 实验: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郑梁梅高级中学 朱靖亚知识精华一、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原理: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前三种糖的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有还原性的半缩醛基,因此叫还原性糖;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基,因此叫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实际上本实验中,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的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可溶性的非还原性糖。可溶性还原糖与斐林试剂(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混合后,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的
2、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二、脂肪的鉴定原理: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脂肪时,可用苏丹或苏丹,苏丹染液遇脂肪的染色反应为橘黄色,苏丹染液遇脂肪的染色反应为红色。三、蛋白质的鉴定原理: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g/ml的硫酸铜溶液。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H2NOC-NH-CONH2)能与Cu2+ 作用,形成紫色或紫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双缩脲反应。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都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从而用来鉴定蛋白质的存在。题例
3、领悟例1: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A、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B、无色 浅蓝色 棕色C、砖红色 浅蓝色 棕色 D、棕色 绿色 无色解析: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立即生成浅蓝色的Cu(OH)2沉淀。Cu(OH)2与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因此,答案为A例2:将面团包在纱布中在清水中搓洗,鉴定黏留在纱布上的黏稠物质和洗出的白浆用的试剂分别是:A、碘液、苏丹溶液 B、双缩脲试剂、碘液C、双缩脲试剂、苏丹染液 D、碘液 、斐林试剂解析:白浆为淀粉,淀粉遇碘变蓝,黏稠物质为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因此,答案为B自我评价一、选择题: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生物 教材 一册 必修 第一章 实验 一学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