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黄州突围(拓展素材).docx
《苏东坡的黄州突围(拓展素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东坡的黄州突围(拓展素材).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东坡的黄州突围 千百年来,迷东坡、爱东坡、说东坡、写东坡的人,数不胜数。可以说,苏轼是中国历史上“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之人,是最具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典型符号,有着跨越时空的恒远活力和无尽张力。苏轼会通百家,冠绝千古,在众多领域上堪称大家、大师。是全才、通才、奇才、天才,是百科全书式、全能型的文化巨人 ,是中国文人心仪神往的人格典范。苏轼的一生,可以用“四个三”来概括: 一、不忘三事金榜题名、乌台诗案、太后恩宠; 二、不忘三人敬如父师的欧阳修、素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马光; 三、不忘三地黄州、惠州、儋州; 四、不忘三情与苏辙的手足情、与王弗的生死情、与朝云的不了情。 他的生活几乎都与传奇
2、相关。金榜题名时,由第一变成了第二,却反而更为出名;“乌台诗案”中,九死一生,被贬黄州,反而出现了创作的黄金时期自题金山画像心是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事业?黄州儋州惠州。“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澹州。”贬谪黄州是苏轼人生中经历的第一次大的挫折,是他整个人生尤其是其词创作的转折点,也是儒道禅这几种精神力量在他内心纠结得最紧、矛盾冲突最厉害的时期。比之于苏轼其它时期的词作,黄州词所表露出来的心灵世界的多层次性和生命存在状态的多元性更为特出、鲜明和完整。“悲愤出诗人”,人生的不幸往往造就文人之大幸。黄州时期是苏轼词作的丰收期,据考证,苏轼自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一日至元丰七年(1084
3、 年)四月一日谪居黄州时期,词作近100首,占其整个一生词作总数的四分之一(词作总数360余首)。通过纵观这近百首词去透视苏轼被贬黄州时期的心态,从“失意苦闷”“乐观旷达”“了悟人生”三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苏轼在黄州期间的心路历程。一、初贬黄州,怨愤寂寥 黄州贬谪,人生炼狱般的铁窗恐吓经历仍然在目,确实给他的心潮引起了巨大的震撼,政治上的失意与落寞之感,使他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以至他在去黄州的途中甚至想跳水轻生。既到黄州,他的这种失意,也时有隐现。他自比梅花“开自无聊落更愁”,感叹其遭遇身世,寂寞愁苦之情。梅花二首(其一)苏轼春来幽谷水潺潺,灼烁梅花草棘间。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渡关山。“春来
4、幽谷水潺潺,灼烁梅花草棘间。”第一句以动衬静写梅花生长的环境,诗句侧重表现野梅远离人世的喧嚣,冰心玉骨不杂尘的绰约风姿。第二句写野梅蓬勃的生命力与傲然不群的品格。“一夜东风吹石裂”,狂风将梅花恶狠狠地压在地上,梅却将铁般的腰肢不屈地伸挺起来。但终因双方争斗力量悬殊,悲剧的结果是必然的“半随飞雪度关山”。摧落的梅花漫空飞舞,梅花似雪,雪似梅花。那瓣瓣梅花是不屈的魂灵,在空中控诉、呐喊。这里的“半”字很值得玩味,深隐的潜台词好像是说:“一夜”的刀光剑影,狂风也未必全胜,梅花也未必全败,你看,不是还有朵朵梅花“灼烁”在枝头吗?一旦日出,她又会让幽谷更加靓丽起来。 这首诗,苏轼是在写梅花,也是在写他自
5、己的不幸遭遇,苏轼才高八斗,鹤立鸡群。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虽然悲剧的出现在所难免,但小人肮脏的嫉妒与邪恶的陷害,也并没使诗人屈服,他的傲骨没有被折断,他冷漠地承受着风霜刀剑,迎接春天的来临。江城子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亦知使君念我也,作此以寄之。 黄昏犹是雨纤纤。晓开帘,欲平檐。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孤坐冻吟谁伴我,揩病目,捻衰髯。 使君留客醉厌厌。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上片后三句,形象地写出了苏轼作为一个失意文人士大夫迁客骚人的凄凉无奈。“吟”字之前加一“冻”字,吟本无所谓冷暖,置一“冻”字,寒
6、意即出,似乎苏轼在咀嚼体味这人生之凄凉,用现在的话来说,这里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而坐是“孤”坐,“谁伴”即无人伴,这透露出了苏轼心里的寂寞与孤独。贬黄之时,苏轼四十有三,“衰髯”、“病目”,已见人生之秋矣。这些字眼传递给我们的是:词人贬黄之时,生活上、心灵上都是很“失意苦闷”的,正如他自言“看取雪堂坡下,老农夫凄切”,倍感人生多艰难度,“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词的上片写感伤,寓情于景,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下片写悲愤,借景抒情,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 卜算
7、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词人初被贬谪,惊魂甫定,心情自然幽独凄清。这首词借月夜孤鸿的形象,托物寓怀,反映了作者因政治失意而自伤,同时也表示了作者的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生活态度。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如梦,历史英雄人物都已被大浪淘尽,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自己
8、一生又算得了什么。既然人生如梦,何不放怀一笑,驰骋于山林、江河、清风、明月之间。在饮酒赏月中作者实现了对人生挫折的超脱,表现了一种豁达的胸襟。此时,苏轼的内心是复杂的、矛盾的。消极退隐和积极进取,嫉世愤懑与逍遥山水的两重情绪在斗争着。二、田园生活,自得其乐 怨愤之后是平静,在黄州安顿下来,他有闲暇安静思考那个一直困扰他的问题:如何认识进退出处,得失荣辱等价值观念。他需要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重新认识“故我”,更冷静地对今后的人生道路作出深刻的考虑。如果说此前他还保持着矜尚气节,迈往进取的“骄气”,热衷于追求名利,满腔热情地设计着上辅明主、下济万民的政治理想的话,那么,现在他转变成淡薄名利、固守节
9、操而又随缘自适的“闲人”了。在黄州之后的生活,他也始终保持着名高招惹、急流勇退的心理。忧患来临,他付之一笑,“群居不倚,独立不惧”的人格精神丝毫没有动摇。 待罪黄州的苏轼,地位低了,不得签署公事,生活贫穷,计算着花钱。他在答秦太虚书中说:“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后来在朋友马正卿的帮助下才求得荒废已久的数十亩地,亲自耕种,以解衣食之需。在这样的困境里,他却不断反省自己,淡泊名利,发现昨日的迷失,超越今天的现实,以乐观旷达情怀排遗心灵的不平。谪居黄州的苏轼,少了官场的羁绊,多了一份洒脱自由,离开群小们的营营苟苟,接近了久已向往的自得其乐。因情势所迫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