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知识整理-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
《文言文知识整理-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知识整理-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7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年级下 文言文1.鱼我所欲也(编者:孟子及其弟子)2.唐雎不辱使命(作者:刘向)3.送东阳马生序(作者:宋濂)4.曹刿论战(编者:左丘明)5.邹忌讽齐王纳谏(编者:刘向)6.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7.出师表(作者:诸葛亮)鱼我所欲也孟子一、文学常识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以“孔孟”并称。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主张“性善论”“民贵君轻”等观点。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孟子译注),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二、原文及译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2、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1也;死亦我所恶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3有所不避4也。如使5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6?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7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8耳。一箪食,一豆9羹10,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11,行道之人弗受;蹴12尔而与之,乞人不屑13也。万钟14则不辨15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16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17,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18?乡为身死而不受19,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20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21。【注释】1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2恶(w):讨厌,憎恨。3患:祸患,灾难。4辟:同“避”,躲避。5如使:假如,假使。6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7是心:这种心。8丧:丧失。9豆: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10羹(gng):用肉(或肉菜相杂)调和五味做的粥状食物。11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尔,用作后缀。12蹴(c):踩踏。13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接受。14万钟:优厚的俸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4、15辩:同“辨”,辨别。16何加:有什么益处。17奉:侍奉。18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y)”,语气词。19乡为身死而不受: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乡,同“向”,先前、从前。20已:停止。21本心: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追求的东西;义,也是我所追求的东西。(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具有,(就)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生命也是我所追求的,所追求的有胜过于生命的,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也是我所讨厌的,所讨厌的有超过死亡
5、的事,所以有的祸患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首段,什么(手段)不可以用呢?如果人们所讨厌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可以生存却有人不去采用,采用某种方法就可以躲避祸患却有人不去做。所以,人们所追求的有超过生命的,人们所讨厌的有超过死亡的。不只是贤能的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的,只不过贤能的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活下去,没得到就饿死。如果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吃),即使是乞丐也不愿接受的。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住
6、宅的华美、妻妾的侍奉、(我)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美却接受了;先前(有人)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自己就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他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羞恶之心。三、字词整理(一)通假字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语气词乡为身死而不受:乡同“向”,先前、从前(二)古今异义词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7、代词,这种(古义);判断动词(今义) 一豆羹: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古义);豆类植物(今义) 万钟于我何加焉:益处(古义);增多(今义) 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古义);已经(今义)(三)一词多义而:呼尔而与之:连词,表修饰。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连词,表转折。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词,比。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对。为:乡为身死而不受:(wi)介词,为了。(wi)动词,做,接受。得:得之则生:动词,得到,获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之:呼尔而与之:代词,他。为宫室之美:助词,的。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欤(y)”,语气词。呼尔而与之:动词,给。(四)词类活用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名
8、词用作动词,同“德”,感恩,感激。(五)文言句式鱼,我所欲也:判断句,“,也”,表判断。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万钟于我何加焉:倒装句,“何”作宾语,前置。所欲有甚于生者:倒装句“于生”,介词结构,后置。四、文章内容梳理1.文章结构图2.鱼我所欲也中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舍生而取义者也。3.文章主旨本文是一篇论述道德标准和政治节操的说理散文,作者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言语阐述生死与“义”的关系,指出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应当“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在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不辩礼义而贪图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4.在今天如何理解“舍生
9、取义”:在当今这个时代,“舍生取义”所涵盖的内容则变得更加宽泛。所以,“生”应该不仅仅指我们宝贵的生命,其实也在寓意我们的生活方式,而“义”则更能引发我们的思考,它所指的“道义”“仁义”“正义”等诸方面,几乎可以囊括我们为人处世中的各个道德层面。“舍生”已不限于舍弃生命,也包括与生命同等重要的个人利益。“取义”也已不限于正义,而是包括正义在内的一切公益。舍生取义的观点在今天仍值得提倡,为了正义事业,为了人民的利益,有时我们需要舍弃自我利益,这就是新时代“舍生取义”的表现。五、真题精选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3)乡为
10、身死而不受: (4)是亦不可以已乎: (5)此之谓失其本心: (6)呼尔而与之: (7)今为宫室之美: 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看看下面的选项,说说这句话是出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中哪篇文章?( )A孟子选读一 B孟子选读二 C孟子选读三 D孟子选读四3翻译下列句子。(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贫乏者得我而为之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得之则生,弗则得死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不得志,独行其道5. 鱼我所欲也中
11、出现的成语有: , ;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 , , 。 6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你能举出几个事例吗? 【答案】1.(1)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2)患:祸患、灾难。辟:同“避”,躲避。(3)同“向”,先前,从前。(4)停止。(5)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6)盛气凌人的样子。(7)为了。2.B3.(1)(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2)不只是贤能的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的,只不过贤能的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3)如果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吃),即使是乞丐也不愿接受的。(4)先前(有人)为了
12、(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美却接受了。4.BC 5. 舍生取义,嗟来之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6.事例: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屈原投江;苏武牧羊。 【提示】事例还可以有文天祥丹心报国;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宁愿火烧也不愿暴露目标;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白求恩同志为了挽救受伤的红军战士,在手术台上日夜工作,最后也累倒在了手术台前;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身殉国等等。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一、文学常识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战国策笺证)。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稿,西汉刘向编订。全书分为12国策,共33篇,所记史实反映了
13、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重要活动,重点记载了谋臣策士的谋略和言论。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犀利流畅,语言生动活泼,刻画人物具体逼真,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这部书有文辞之胜,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二、原文及译文秦王1使人谓安陵君2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3安陵,安陵君其4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5,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
14、,故不错意6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7,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8五百里哉?”秦王怫然9怒,谓唐雎曰:“公10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11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12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13,以头抢14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15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16;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17;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18。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19,与臣而将四矣20。若士必21怒,伏尸二人,流血
15、五步,天下缟素22,今日是也。”挺23剑而起。秦王色挠24,长跪而谢之25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26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27以有先生也。”【注释】1秦王:指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2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安陵是一个小国,在今河南鄢陵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属国,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陵君。3易:交换。4其:表示祈使语气。5加惠:施与恩惠。6错意:在意。错,同“措”。7请广于君:意思是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广,增广、扩充。8岂直:哪里只是。9怫(f)然:愤怒的样子。10公:对人的敬称。11伏尸:横尸在地。12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13免冠徒跣(xin)
16、:摘下帽子,光着脚。徒,裸露。跣,赤脚。14抢(qing):碰,撞。15士:这里指有胆识有才能的人。16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专诸刺杀吴王僚时,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专诸,春秋时吴国人。公子光(即后来的无望阖闾h l)想杀僚自立,假意宴请,让专诸借献鱼之机刺杀了僚。“彗星袭月”和下文的“白虹贯日”“仓鹰击于殿上”等自然现象,古人认为是发生灾变的征兆。17聂政之刺韩傀(gi)也,白虹贯日:聂政刺杀韩傀时,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聂政,战国时韩国人。韩傀是韩国的相。韩国大夫严中子同韩傀有仇,请聂政去刺杀了韩傀。18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扑到宫殿上。庆忌是吴王僚的儿子,在僚
17、被杀后,逃到卫国,吴王阖闾派要离去把他杀了。仓,同“苍”。19怀怒未发,休祲(jn)降于天: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休祲,吉凶的征兆。这里偏指凶兆。休,吉祥。祲,不详。20与臣而将四矣: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唐雎暗示秦王,自己将效法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21必:一定。22镐(go素):白色丧服。这里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缟、素,都是白色的绢。23挺:拔。24色挠:面露胆怯之色。25长跪而谢之: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落在脚跟上,长跪则是把腰挺直,以表示敬意。26谕:明白。27徒:只,仅仅【译文】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打算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
18、换安陵,安陵君就答应我吧!”安陵君回答说:“承蒙大王施予恩惠,用大的换小的,好得很;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手里接受了这块封地,愿意有始有终地守护它,不敢拿它来交换!”秦王很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遣唐雎出使秦国。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来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掉了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仅凭方圆五十里的一小块地方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才不在意,如今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安陵君却违背我的意思,这是小看我吧!”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这块封地,只想守住它,即使是方圆一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
19、百里的土地(交换)呢!”秦王异常愤怒,对唐雎说:“先生可曾听说过天子的愤怒吗?”唐雎回答说:“我不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起怒来,就要使上百万人人头落地,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听说过平民发怒呢?”秦王说:“平民发起怒来,只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脚,用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发怒。当初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时,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胆识有才能的人,他们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唐雎,将变成四个人了。如果有胆识有才能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