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的典型意象》教学设计.docx
《《古典诗词中的典型意象》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诗词中的典型意象》教学设计.docx(1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典诗词中的典型意象教学设计 我国古代诗歌灿若繁星,诗人辈出,它以其凝练的语言、含蓄而丰富的内蕴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崇高的艺术殿堂,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以下是我整理的古典诗词中的典型意象教学设计,供您阅读,参考。 古典诗词中的典型意象教学设计1 第一篇 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 一、考点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看法。 二、考点阐释 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精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方意义、隐含意义
2、、示意意义;还包括精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建意境的艺术效果。 3.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方、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衬托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干脆抒情的诗歌)等表现技巧。 4.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其次篇 古代
3、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第一节 诗歌的形象的鉴赏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化领悟诗人思想感情。 一、鉴赏诗歌的意象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诗人的情感。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非常真实地描写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后两句则干脆抒发了思念家
4、乡的情感。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分析 这是一首山水名篇。首联,初秋傍晚,山雨初霁,空气清爽,景色奇妙。颔联,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雪白如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颈联,竹林里传来一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烂漫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回来;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多数珍宝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安静。诗人极力渲染一幅纯净美妙的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宁静纯朴生活的志向,同时也从反面衬托
5、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人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一种志向中的社会美。诗人选择的意象“新雨”、“明月”、“清泉”、“竹喧”、“莲动”等主动的意象。 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美,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
6、水共长天一色”。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宛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情、高亢、繁华、淳朴、热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芜、冷寂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台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照旧烟笼十里堤。 分析 南京古城阴雨连绵,青草茂密。从前的六朝已成为一场旧梦,如今只听到凄凉的鸟鸣。古城的柳树不管它谁兴谁亡,依旧枝繁叶茂,如绿烟覆盖长堤。开头描写阴雨、江草、鸟鸣,渲染了
7、一种凄凉的气氛,后两句寓情于景,于常见的景物中寄寓了无限的惆怅,抒发了盛衰兴亡的感慨。 3.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 古代诗词常是感情深厚,含蓄不露,富有哲理,在表面意义之下,还可以挖掘到其深层含义,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从字面是看是写一段行程,水流急,船行快,实质是写心情的轻松和愉悦。 谒金门 (唐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分析 词一开头,作者就用生花妙笔“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把特定环境中的春天景色用特定的镜头推到读者的面前。但它的妙处不仅仅在写景,而在于它以融情于景的手法
8、,把女主子公不安静的内心世界奇妙地揭示了出来。春风搅动了池水,也搅乱了思妇的内心。她,一位富贵人家的少妇,因为丈夫远出,迟迟未归,心中的挂念自不必说。随着光阴的消逝,季节的更迭交替,春天又静静地6来到她身旁。春风乍起,春色迷人,这一切怎能叫她麻木不仁而不勾起春思的愁绪呢!这种由景入情、以景寓情的手法,把景与情如胶似漆地糅合在一起,交织成一幅完整而显明的画面。 古典诗词中的典型意象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驾驭古典诗歌的最基本的常识,为阅读古典诗歌作打算。 教学时数:一节 教学内容和过程: 区分古体诗和近体诗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9、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远远的牵牛星 远远的牵牛星,绚丽的织女星。举起优美洁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织布。一成天也织不成布,哭得泪如雨下。河汉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只隔一条又清又浅的河,含情脉脉而不能相互说话。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注解:周郎:三国时东吴的大将周瑜。 铜雀:即铜雀台,故地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 二乔: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 诗意: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
10、又磨又洗发觉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战胜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 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是和近体诗相对称的诗体,产生较早,每篇字数可多可少,每句字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各体,后世运用五、七言的较多。例: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首联) (对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颔联) (对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颈联)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末联) 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 律诗的格律要求首先是
11、诗句字数要整齐划一。每首分为五言、六言和七言。 其次队诗句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为八句。 第三是特定的对偶要求。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其中中间两联的上下句必需是对偶句。 绝句,也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仅有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言绝句。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相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两句。这一诗体敏捷轻巧,适意于表现生活中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因而为诗人普遍运用,创作之旺盛超过了其他各体诗。宋代洪迈辑录唐人绝句万首之多,约占现存唐诗总数五分之一。 小结 古体诗 古体诗 乐府诗 律诗 近体诗 绝句 把握意象 教学目的:能够把握古典诗歌的常见
12、的意象,做好读诗的第一步 教学时数:二节 教学内容和过程: 第一课时 一、习题试做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亭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改变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答案:(1)用“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的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改变。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答案:(2)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四周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立在落叶飘舞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表达出诗
13、人孤独、徘徊的心情。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赏析:在诗歌中,假如能在真实描摹客观景物的同时,又把诗人的某种独特感受倾注在景物描写之中,使读者从思想上受到感染,艺术上得到享受,这就须要诗人在思想深度和艺术造诣两个方面下功夫。林景熙的溪亭诗正是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佳作。 首联破题。“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表明全诗以溪亭为中心,逐一描绘四周的清秋初月的景色。乍读起来,似有安静闲适的印象,细细品尝,又觉不然。诗人徙倚溪亭,观览景色,思绪纷披,直至日暮,尚徘徊不下。“馀思”,是指诗人在南宋灭亡之后,时时所怀有的旧君故国之思,同那
14、种多愁善感的“悲秋”有着本质的区分。不了解首句所要表达的意图,就会把全篇看成单纯写景之作。只有真正领悟到诗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的心理状态,才能透过迷漫的景色去探究诗人的悠悠孤愤和高洁品行。这种破题法,既无“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诗家法数律诗要法)的气派,也没有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而是语淡辞婉,直叙其事,于平淡之中留下意馀象外的情韵。 颔联紧承一二句。“高树月初白”,是说高高树巅挂着一弯雪白的初月,切上联“日暮”。“微风酒初醒”,在微风吹拂之下,诗人酒意初醒,与上联“馀思”呼应。当此之时,诗人心绪不宁,“馀思”萦绕,难以去怀,从其半醉半醒的精神状态,不正说明他感慨至深吗! 颈联写诗人
15、举止。“独行穿落叶”,踽踽独行之状如见,“穿”字尤妙。“闲坐数流萤”,独坐无聊,只得藉数流萤以遣闷,其侘傺不平的心情可以想见,用一“数”字,更见生动。这两句诗把其困难的冲突心情注入形象显明的画面,不难看出,其中隐现着诗人对生活的感受和时代乱离的影子。注家评曰:“此联本平,然用穿、数二字,便觉精神振竦,所谓五言诗以第三字为眼,是也。”足见诗人用字之工。 末联写景。“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一声声悠长的渔歌,打乱了诗人的冥思遐想,举目四顾,只有远处水面上飘动着一点雾里看花的灯火,此情此景,倍添凄凉孤寂,蕴含着国破家亡、飘泊无依之感。 通观全诗,以景传情,用富有象征意义的景物描写,寄寓诗人的感慨馀
16、思,情韵深长,颇具特色。 二、学问梳理 诗歌中的形象,我们又称之为“意象”。是指诗人依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肯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详细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意象是诗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客观的自然景物即“物象”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定带上了诗人的情感色调,给予它灵性,便成了浸透着主观意愿的“意象”。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干脆流露,也不是思想的干脆灌输,而是多采纳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刚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的“情”,咏物所言的“志”,即为主观的“意”;“象”与
17、“意”的完备结合,就是“意象”,即作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由此可将诗歌中的形象分为四类:(一)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作者创建的人物形象,又指诗歌中的抒情主子公,即作者的形象;(二)事象,事象即动作形象;(三)物象,物象即事物形象;(四)景象,景象即景物形象。在古典诗歌中最为普遍与常见的就是后两种。 因此,鉴赏详细作品的时候,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意象色调的冷暖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一般暖色预示着热情活泼,主动向上,意气奋勉;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精确理解修饰词
18、。客观物象是没有情感倾向的,诗人让客观事物“皆着我之色”后便蕴涵了丰富情感。诗人着我之色往往更显明体现在某些描写景物的修饰语上,使景物带有倾向色调。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际。 曲中的藤、树、鸦、桥、道、风、马,除鸦有特定意象外,其他看不出情感倾向,但分别用枯、老、昏、小、古、西、瘦等一系列带有倾向色调的词修饰后,藤是干枯的毫无生气,树是衰朽残败,鸦是傍晚暮鸦,桥是狭小少人经过,道是荒芜古道。曲子通过描写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物象变为有倾向的意象,整个融入萧条荒寂之中,意境顿生,以概括而奇妙的艺术构思构成一幅充满着阴冷气
19、氛和灰暗色调的秋效夕阳图。 常见的意象 1、松柏 松柏生长环境恶劣、经寒不衰、枝干坚韧,具有一种凛然正义。在文人笔下,松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如: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状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2、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郁正直虚心,坚贞高洁隐士君子如:“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张九龄),赞美竹的气节与虚心。“可使食无肉,不行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
20、肥,士俗不行医。”(苏轼于潜僧旅筠轩)可见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标识了。“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隐士、诗人喜爱在绿竹葱郁的环境谈经论道。 3、柳“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表达对分别的眷恋。“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起情。”“折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杨柳依依的岸边,离别之情油然而起。 4、梅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
21、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雪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方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受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5、菊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志士。如郑思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 如,“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典诗词中的典型意象 古典 诗词 中的 典型 意象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