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4 单元课时教案教师专用第 4 单元12 桥【教学目标】1.学问与力量(1) 学会本课“咆、哮”等生字,理解“慌张、跌跌撞撞、拥护、嘶哑、呻吟”等词语,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的故事,体会课文中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 质。(2) 了解和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理解描写老汉在关键时刻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感受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2. 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着力渲染环境;承受“品读感悟”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学问点,积存语言,拓宽视野,走近人物,感受形象。3. 情感与价值体会仆人公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教学重点】从描写老汉的词句中感悟
2、老汉的崇高精神。【教学难点】理解“桥”的深刻意义。【教学预备】学生:依据预习单的要求预习,并且完成预习单。教师:1.制作教学课件。2.依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状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教学过程教师批注在日常生活中,信任同学们都观察过小木桥,踏过石板桥,赞美于城市的立交桥,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桥,还有一种桥叫生命桥。它是 老羚羊为救年轻羚羊,牺牲自己,让年轻羚羊飞渡陡崖的桥;是蚂蚁为了让自己的同伴在烈火或大水中留下来而抱作一团滚过火、蹚过水的 桥。这些都是动人心魄的桥。今日,仍有一座桥在演绎着动人的故事。 (板书课题:桥)二、提出要求,自学课
3、文要求:(1) 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词。(2) 想一想:课文写了怎样的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汉冒着生命危急,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终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淹没了。三、再读课文,感受“感动”1. 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凶狠的句子。2. 沟通:(1) 出示句子进展比照:拂晓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行当。拂晓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行当。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2) “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行当”的意思。(3) 指导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狠
4、。(4) 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狠?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随机理解词语:跳舞、狞笑。)3. 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慌张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查找生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是一座一般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一般的桥, 由于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于 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4. 争论:假设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样的结果?(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危急。)5. 是的,在危急关头,年迈的党支部书记没有由于慌张而失去理智。他是怎么做的?
5、怎么说的呢?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1) 先于村民来到木桥前,便于指挥。(2) 号召党员同志排在后面,表达党员同志的先进性。(3)不顾私情,让非党员村民先行,先人后己。(4)舍己为人,壮烈牺牲。6. 你觉得这是一名怎样的老汉?老汉用自己和儿子的生命换来了一百多号村民的生命,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共产党员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他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四、布置作业抄写本课生字词。一、抓住言行,研读体会教学过程其次课时教师批注1. 指名读第 7 自然段到第 23 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认真读一读,然后在小组内沟通自己的感受。2. 课堂沟通,教师随机指
6、导。(1) 出示句子:“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老汉“不说话”,却使人们停住了脚步,不再疯一样地拥上木桥。老汉真是“一座山”吗?为什么?老汉先村民来到木桥前,却没有夺路而逃,真是一个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好书记,怪不得他受人“拥护”,老汉在村民中的威信“像一座 山”。联系上下文,理解“拥护”。老汉为什么会受村民“拥护”呢?想象老汉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事例。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2) 出示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比较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
7、“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老汉突然跑上前,从队伍里拉出一个小伙子,叫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很。 “冲、揪、吼、像只豹子”写出了什么?(动作坚决,不容置疑。)老汉明知道这是自己的儿子,是自己的后代,为什么还肯定要小伙子排到最终去?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汉?(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徇私情,舍己为人。)有感情地朗读句子。(3) 出示句子:“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淹没了他。”老汉假设能喊,要喊的是什么?写下来。沟通、朗读学生所写的句子。这是一位怎么的老汉?老汉是党支部书记,也是一位父亲,他血气方刚,也布满父爱。但是,当个人与大家的利益相冲突时,
8、他毅然选择的是“先人后己”!所以,在 生命的最终一刻,他想说的太多太多3. 再读课文加深感受:选择第 7 自然段到第 23 自然段中令你最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二、启发想象,体验感悟1. 洪水退了,村民们得救了。但老汉却与自己的儿子永久离开了自己的亲人。齐读最终 4 个自然段。2. 同学们,老汉牺牲后,村民们会怎么做?怎么说?想象当时的一个场景,以不同的身份,写一个片段。参考题目:爷爷,我们想您! 老支书,慢走! 挥泪送别老支书! 我们永久纪念您! 洪水退后三、领悟写法,激发情感1. 自由朗读全文,想想课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2. 依据学生的理解和领悟,随机指导学生在课文中觉察。
9、(1) 奇异地设置悬念。争论:课文为什么最终才交代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2) 用环境描写衬托紧急的气氛,突出人物形象。(3)语言简练,语句简短。四、作业布置1. 摘抄课文中有特色的句子。2. 用环境描写写一段话。3. 排演课本剧。【板书设计】(生命)桥老汉洪水村民冷静、冷静凶狠慌张失措无畏、勇敢可怕毫无秩序不徇私情魔鬼跌跌撞撞【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1.情感渲染。在这节课中,我把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融进文本,努力创设良好的环境,使文本、学生、教师三者融为一体。这样,对于“老汉宏大精神的感悟”这一教学目标而言,引领学生的情感无疑是一个催化剂了。2. 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在教学中,我通过
10、抓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地读, 层层深入地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将生的期望留给别人,将死的危急留给自己的宏大精神。承受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策略,所以本节课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真正有所感悟。3. 读、法、写相结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课堂上“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现象格外普遍,特别是我们课堂上多的是感悟,少的是训练,因此,这节课在体会了课文的表达方法后,我重点抓住“环境描写”这种表达方法引导学生进展练笔,整节课真正做到了以读学法、以法促写、读写结合。缺乏之处 1.在教学中虽然力求让学生通过读来感悟课文,但是在课堂上对语言文字的挖掘多了一些,让学生体会感悟少了一些;教师的点拨多了一些,学生的自悟少了
11、一些。假设教师的讲解少一些,那么就可以给学生多一些时间进展读写训练。2.备课中所设计的几个教学切入点,如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放在最终才点明这样写的好处;比方、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对文章所起的作用,这几点虽然都设计到了,但由于前面花的时间太多,没有点透,也是圆满之处。13 穷 人【教学目标】1.学问与力量(1) 学会本课“汹、涌”等生字,理解“汹涌澎湃、心惊肉跳、倾听、探望、忐忑担忧、自作自受、湿淋淋”等词语。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凄惨生活,能对人物进展评价,感受穷人的高尚品质。2. 过程与方法(1)
12、 结合写作背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2) 通过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发与教育。3.情感与价值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奇特心灵,向学生进展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教育。体会穷人夫妇的心灵之美。【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把握桑娜内心的冲突,体会桑娜的和蔼,感受渔民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凄惨。【教学难点】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开放想象,续编穷人。【教学预备】学生:查阅列夫托尔斯泰的相关资料。教师:1.制作教学课件,生字词语卡片。2.海风、海浪、钟声的录音。【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课教学过程教师批注1. 谈话入题:同学们,当你穿上崭闪亮的
13、衣服时,当你在宴席中享 受丰富的大餐时,当你在亲人的包围中感受着无比的幸福时,你可曾想到生活在极度贫困中的穷人?今日让我们跟随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 斯泰,走进穷人的世界,体验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心灵。(板书:穷 人)2. 引导推测:看到“穷人”这个课题,你想弄明白哪些问题?觉得文章重点应当表达什么内容?3. 以疑激读:那么,列夫托尔斯泰有没有依据我们的想法写“穷人” 呢?让我们走进课文,探个到底。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提出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认认真真读三遍课文:第一遍,轻声慢读,读准每个字,读通每句话。其次遍,快速默读,找出课文中依次消灭的几个穷人都是谁。第三遍,认真默读,将作者表达的内容在
14、脑海里转换成画面,看看作者重点描述了哪几个场景。2.反响初读状况:(1)出示重点生字,侧重正音析形。(2)指名假设干学生,分段朗读全文。(朗读完毕,学生评议,教师评点,再选择难句适度指导。) (3)抓住“穷人”“场景”,争论课文要点。课文中依次消灭的穷人是:桑娜、西蒙、渔夫。(板书:桑娜、西蒙、渔夫)启发:其中作者着力表现的穷人是谁?(桑娜。)以桑娜的活动为主线,作者描述了以下几个场景: 场景一:桑娜焦急地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回来。场景二:桑娜探望西蒙,觉察她死了,抱回了她的两个孩子。 场景三:渔夫听说了西蒙的不幸,主动提出要抱回她的孩子。启发:其中作者着力描述的中心大事是什么? (桑娜与丈夫收
15、养寡妇西蒙的孩子。)依据三个场景,板书“中心词”:A.补破帆,等丈夫。B.看西蒙,抱遗孤。C.吐真情,得支持。三、细读课文,体会“穷”境1. 谈话提示: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穷人到底穷到什么程度呢?让我们走进他描写的第一个场景,看看桑娜一家生活得怎样。2. 个人自读:找出表达“穷”的语句,体会感受。3. 小组争论:沟通表达“穷”的语句,说说理由。4. 班级沟通:(可以打破课文固有的挨次,言之成理即可。) 发表读书感悟,穿插朗读指导:(1) 我从“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看出穷。要是不穷,可以换帆,不用去补了。(2) 我从“这间渔家的小屋”的整个面貌看出穷。瞧,假设不是穷,就这么一间小屋,怎么可以
16、又做客厅,又做厨房,又做卧房呢?假设不是穷,怎么能够一家七口全挤在一间小屋里呢?(3) 我从“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看出穷,“这时候”就是“古老的钟声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甚至更晚的 时候,渔夫是清早出海的,到深夜还没有回来,起早贪黑地干,那是由于穷的原因。(4) 我从桑娜的丈夫“冒着严寒和风暴出去打鱼”看出穷,海上风大浪急,小船在风浪中出没,那是拿命去搏,假设不是穷,谁情愿这样去冒险呢?(5) 我从桑娜“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看出穷,丈夫每天起早贪黑地捕鱼,妻子一天到晚做那么多的活计,不是穷的话,他们不必干得那么 辛苦。(6) 我从这一整个局部看出穷:一个七口之家,挤在一
17、间破旧的屋子里, 家里的全部财产也就是这间破屋,一只小船,一张破帆,一些简洁得不 能再简洁的生活用品;为了生活,丈夫每天冒着生命危急出海捕鱼,妻 子任劳任怨包揽全部家务、照料五个孩子,就是这样拼死拼活地干,可还“只能牵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管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 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5. 引导深究:是啊!正由于穷,作为一家子的顶梁柱,渔夫每天得在风浪中诞生入死;正由于穷,作为家庭主妇,每天都得牵肠挂肚地等待丈 夫。让我们再次细细地读第一局部,看看桑娜怎样焦急万分地等待丈 夫,哪些状况让她焦急万分。发表读书感悟,穿插朗读指导:(1) 桑娜焦急万分的表现:“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
18、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2) 桑娜焦急万分的缘由:寒风咆哮、海浪汹涌澎湃、又黑又冷、始终不见等。(先说出词语,再理解意思,然后想象情境,体会心情、读出感情。) 6.齐读前两个自然段。四、作业布置抄写本课生字词。一、语言描述,导入本课学习教学过程其次课时教师批注动情描述: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列夫托尔斯泰到海边的渔家小屋里,听到了夜深人静海上狂风的怒吼、波涛的轰鸣,而渔夫起早出海打鱼到深夜还没回来,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小屋里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 可是始终没见丈夫的身影。桑娜再也坐不住了,提着马灯到海边,可是天太黑,什么也看不见。后来,却让桑娜看到了一幅令人揪心的画面那是怎样的画面呢?请翻开课本
19、。二、引读谈话,导出西蒙场景师:(引)海风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小屋的门,于是,桑娜想起了生:她黄昏就想去探望那个生病的女邻居。“没有一个人照看她啊!” 师:(引)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可是没有人同意。于是,她又想生:“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师:(启)同学们,从刚刚教师与你们的沟通中,你们对桑娜有什么生疏? 生:(谈)(1) 我觉得桑娜很关心她的女邻居西蒙,她知道西蒙生病,早就想去探望了。(2) 我觉得桑娜很有怜悯心,自己家七口人的日子很难过,但她深深知道一个寡妇张罗两个孩子的日子比自
20、己更困难。(3) 我觉得桑娜很和蔼,她一边担忧着丈夫的生死,一边还牵挂着女邻居西蒙。师:(导)是啊,桑娜真是和蔼!让我们跟随桑娜,走进西蒙的小屋桑娜,还有你们,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谁能用朗读的形式来描述这个 画面(指名朗读)师:(导)看了这幅画面,你有什么感想?请结合有关语句说说。学生:(谈)(1) 西蒙家比桑娜家更穷更苦,桑娜家虽然挤,但生了炉子很温和,可是西蒙家连炉子都没生,又潮湿又阴冷。(2) 西蒙很爱自己的孩子,那么穷那么苦,或许自己就是饿死的,可两个孩子都是“圆脸蛋”,“圆脸蛋”就是胖胖的,可见西蒙从来没让孩子饿着。(3) 西蒙深爱着自己的孩子,由于那么冷的天,她临死前“拿自己的衣
21、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让孩子睡得又香又 甜,“呼吸均匀而安静”。(4) 西蒙死得很苦痛,一只手还想“抓住什么”,脸色“冰冷发青”,可见她死前始终苦苦挣扎,不愿死去,不愿离开两个孩子。这情景实在让人揪心。师:(随机提示)这个细节,使我们很自然地想到西蒙在生命的最终一刻,最放心不下的是什么?那情景你能想象到吗?学生:(想象描述)风呼呼地敲打着门窗,天气是这样的冷,孩子睡了,西蒙牵强撑起身子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孩子的身上,又解下自己的头巾, 包住孩子的脚。她已经气息奄奄了。她看着心爱的孩子难过地说: “孩子,妈妈不行了,你们这么小怎能离开妈妈呢?啊,上帝啊,保佑吧, 让哪个好心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小学语文 六年级 上册 第四 单元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