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案:农业的区位选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教案:农业的区位选择.docx(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高中地理教案:农业的区位选择_高中地理区域教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了解区位的概念。2.理解农业位因素及进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能进展合理的区位选择。力量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图形,培育学生的读图分析力量。2.结合详细事例,能分析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利与弊,并找出利用和改造的措施。3.组织学生搞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培育学生的社会实践力量,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目标1.熟悉人类的生产活动应因地制宜,协调人地关系,留意爱护环境,走农业可持续进展道路。2.熟悉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是可以改造的,从而对学生进展喜爱家乡、建立家乡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1.影响农业区位选
2、择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2.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注因素是不断进展变化的,我们应以进展的观点对待问题。教学难点如何对农业生产进展区位选择,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农业生产的特点及农业的分类,了解到了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政策等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农业生产状况,即不同地区的农业类型不同,也即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的特点。那么,详细来说,在不同的地区应当进展何种农业比拟好,或者说才算合理的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5.2 农业的区位选择”5.2 农业的区位选择(板书)读图读教材第页图。,分析我国三江平原与青藏高原农业景观为
3、什么不同?并思索什么是“区位”。一、区位的含义板书学生争论:三江平原与青藏高原两地的农业景观不同,主要是它们所处的位置和自然条件不同所造成的。这也说明两者的区位不同。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大规模机械化小麦 青藏高原:地势高峻、气候严寒、山地草场广布粗放的放牧业 教师归纳: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呢?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板书指导学生读图依据教材第页图。,思索以下问题:()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除图中列出的各种因素外,影响农夫决策的因素还有哪些?学生争论答复: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
4、主要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除以上因素外,农夫的文化素养,农夫自身的资金状况,当地的科技状况等等对农夫自身决策都是有影响的。教师评价: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就是这六点。板书、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平原耕地;山地畜牧业、林业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根底,不同土壤相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相宜种茶树等。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打算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能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简单变质,要求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如
5、我国20世纪80年月以来商品性生产基地建立教学反应依据刚讲的农业区位因素完成第页“活动题”。学生争论答复:处种小麦处养乳牛处种花卉。教师归纳:对。以上我们既从产品种植的本身条件考虑,还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如地价、产值、投入本钱、市场等。那么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都是一成不变的吗?下面看几个实例:例1:江西丘陵地区经人工修建后,一层层梯田种上了水稻、果树等农产品。例2:长江以北农作物楞一年三熟:据年月日科技日报报道,在长江以北地区,人们始终习惯于春种秋收,一年两熟。位于长江以北的河南省商水县的万亩良田,却已连续年实现“一年三熟”。这在常人眼里简直是个梦,但是河南省农科院的科研人员却把它变成
6、了现实。提问依据以上两个事例,人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对自然因素加以利用和改造?对自然因素的改造是不是无限制的?为什么?三、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板书学生争论答复人们可以从两方面进展:一方面是,通过培育良种、改进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另一方面是,依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相宜进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展改造,使之相宜进展农业。固然对自然因素的改造不是无限制的,由于还要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比,假如产出低于投入就不相宜改造了。教师归纳分析得很对,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打算性的。但在一般状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可以看作是相对不变的,而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则处于不断的进展变化中
7、。下面我们学习本节最终一个问题。四、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板书提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页的文字和图。,归纳影响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以及哪些因素的进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较为突出?学生争论答复影响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科学技术现代化等。这些因素的进展变化,主要是市场、交通运输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市场区位及其需求的变化板书交通运输条件的进展变化板书教师归纳:以上同学说的很对。市场区位的变化是影响农业区位最突出的因素。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也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大。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一切农业生产都以市场为导向,这样才有生命力,农夫才能真正得到实
8、惠,增加收入。举例浙江省首先在全国实行粮食购销体制改革。这是年月日中心电视台新闻报道的。种粮大户与企业订合同,即称为订单粮食。农夫依据订单进展生产,心里就踏实了,也没有后顾之忧了。举例年某省某县大葱获得丰收,丰收后的该县消失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为此政府出资在电视上播出了该县大葱的广告,该县成了全国大葱的集散地,价格也一路上涨。后来,该县的大葱信息还上了互联网。1999年该县大葱种植面积增加了10万亩,消失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试分析这一现象的产生缘由。学生争论教师归纳在进展农业区位选择时,不仅要分析区位因素,更要分析其进展变化。另外国家政策、政府干预对农业生产都有是有重大影响的。例如中国农村的三次革
9、命:第一次土地改革,其次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第三次税费改革都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进展,促进了农村和农业经济的进展。教学反应分析影响以下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古巴的甘蔗、我国的河西走廊粮棉、黑龙江省的大豆、珠江三角洲的鱼塘、上海郊区的乳牛场和养鸡场。学生争论答复;古巴的甘蔗气候条件相宜,长期的生产习惯。河西走廊夏季高温,有祁连山冰雪水浇灌。黑龙江大豆夏季高温,肥沃黑土。珠江三角洲的鱼塘河网密布,地势低平,低洼处长期积水,利于挖泥成塘。上海郊区的乳牛场和养鸡场乳畜制品、鲜奶、鸡蛋等不适于长距离运输,从经济效益考虑,分布在城郊有利上海市场。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比拟系统地分析了自
10、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进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从而了解了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农业土地,使农业生产得到良好的进展。 布置作业 、 调查分析我们日常生活用的一些食品主要是哪些地区生产的,以说明市场、交通运输等条件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某山区乡镇进展粟子生产,假如你是乡长,为提高粟子产量,你会实行哪些决策?高中高一下册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课标解读】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培育分析、归纳、运用地理根底学问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从个案分析中把
11、握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和生产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懂得农业区位的选择须根据自然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布局农业,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以实现经济效益。培育学生因地制宜的农业进展观。 【教学重点】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明确农业区位因素的进展变化会对农业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学会利用农业区位理论分析详细案例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农业区位选择的根本原理,分析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现代农业意识。 【教法与学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本节课我们将共同来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什么是农业?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
12、品。由于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亲密,因而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的产业。 展现图片: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澳大利亚牧场。 提问:从图片上看,两地的农业生产有何不同之处? 学生看图答复:泰国湄南河平原是一片水田,从事水稻种植;而澳大利亚东南是一个牧场,从事养羊业。 提问:为什么这两地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农业景观? 学生答复:由于两地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不一样。 承转:毕竟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农业在湄南河平原和澳大利亚东南部这两地的不同选择呢?引入农业区位的概念。 讲解:农业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以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为例,它
13、的区位应当有两层含义:一是水稻分布的位置-湄南河平原;二是湄南河平原种植水稻是与当地所处的地理环境亲密相关的,是环境中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提问: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学生分组争论,各小组相互沟通得出: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机械。 小结:既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又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如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机械等。 以湄南河平原为例,影响其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 展现中南半岛位置图,学生读图思索。 学生争论后答复:中南半岛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平原地区地形平坦;红色土壤肥沃;人力耕种,劳动力丰富,机械化水平低。
14、课件展现活动内容:以下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变化主要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为什么?(学生分组争论) 1.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气候) 2.我国江西省泰和县的千烟洲,是一个典型的中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这个地区为什么要实行“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地形、土壤)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受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你知道为什么吗?(市场、政策) 学生发言,适当引导、评点并作讲解。 承转: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
15、,要用进展的眼光来对待问题。相比之下,自然因素比拟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进展变化较快。 由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征,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进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的区位选择也产生很大的影响。 案例学习: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 学生自主学习并答复如下问题: 1.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发生过哪些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有哪些影响? 2.哪些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你能对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提出建议吗? 学生发言,教师适当引导、评点并作讲解。 讲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合理利用土地不但要考虑自
16、然条件因素,还要考虑进展变化较快的社会经济因素,从而获得的效益。 讲授:在肯定的地域和肯定的历史进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从事农业生产的地区,我们称之为农业地域。在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构造、经营方式、进展方向等具有一样的特征。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进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展现澳大利亚的气温分布图、降水分布图、地形分布图和人口分布图,多图结合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力量。 讲解:混合农业是一种将耕作业和畜牧业
17、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它的形式多种多样,在经济兴旺国家其生产形式比拟稳定,分布比拟广泛,商品生产有肯定规模,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地,种植小麦、玉米等谷物以及牧草和饲料作物,饲养的牲畜主要是牛、羊、猪等。混合农业以澳大利亚东南部和西南部草原地区的小麦-牧羊带最为典型。 读图指导:依据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分布图,确定小麦-牧羊带在澳大利亚气温分布图、降水分布图、地形分布图和人口分布图上的位置,分析说明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分布地区有利的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条件和劳动力、市场等社会经济条件,加强对课本图3.3核心原理的实际应用。 学生自主阅读案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
18、 分析:澳大利亚东南墨累-达令盆地是农牧皆宜的地区。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和形成缘由。 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在生产构造、经营方式、科技应用、农业专业化和地域化等方面有哪些特点? 2.在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形成的过程中,有哪些区位因素在起作用? 学生发言,适当引导、评点并作讲解。 提问:那么,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的区位因素有什么缺乏之处? 学问拓展:课件展现澳大利亚大分水岭的雨影效应的形成原理及东水西调示意图。 讲解:澳大利亚东南部受大分水岭的影响,降水集中于大分水岭的东侧,在其西侧形成山地的雨影效应,降水丰富地区与农业生产地区分布不全都,浇灌成为澳大利亚农牧业进展的限制性条件。因此
19、,澳大利亚对水利工程建立很重视,东水西调促进了墨累-达令盆地农牧业的进展。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农业区位选择的根本原理。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上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在进展案例分析时,我们不但要考虑自然环境因素,还要考虑社会环境因素。农业地域的形成,是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这些因素是要进展变化的。对于一些不适于农业利用的自然条件,我们还可以适当加以改造利用,促进农业生产。 课后活动:以你的家乡为例,调查讨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以及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因素变化的状况。 板书设计: 农业的区位选择 高一下册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一、 教学内容
20、分析: 农业的区位选择是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课标教材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进展的第一节内容,课时为1课时。 1、 教材地位: 区位论是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农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其的探究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因此这节不仅阐述了农业区位选择的根本原理,同时也提醒区位理论的学习和讨论方法,对学生以后学习工业、交通等区位理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 教材的思路和特点: 本节的教材编写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本节教材以两种不同的农业景观图引入,提高了学生想了解为什么会这样、进而要求猎取相关学问的兴趣。教材以
21、文字的形式叙述了区位概念的两层含义,便于学生科学地理解概念。以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现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清楚明白。通过p43的活动1和2,可以培育学生学会详细分析某种一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通过活动3则很自然地引入到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学问的讲解,案例1的设置,了解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因素的变化而带来的农业变迁,使学生把握农业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一学问点。农业地域的形成这一学问则主要是通过文字叙述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农业地域的概念,知道世界上有多种农业地域类型。通过案例2,让学生学会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生产特点,培育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二、
22、学生学习状况分析: 我校高一学生经过小学和初中的课改,共性比拟突出,他们对感兴趣的学问能有较高的热忱和探究的意愿,他们盼望能有个表现自己力量的舞台,他们也具备有肯定的合作力量,但初中地理学问相当薄弱,地理空间分析和思维力量很差。 三、 设计思想: 以教材为平台,以新理念为指导,依照新课标,活用教材,利用乡土资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导,充分利用多媒体帮助工具,运用情境教学法、比拟法、启发式讲授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法探究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以探究为中心,以培育学生的地理思维力量,创新力量和正确的价值观为目的,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 教学目标: (一)、
23、课标要求: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结合所学学问,推断本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条件 (二)三维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变化;把握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 (3)了解农业地域的概念和形成。 2.过程与方法 (1)观看景观图熟悉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差异,理解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 (2)对图3、3的阅读和争论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并熟悉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 (3)通过“活动”和“案例”分析探究,熟识并把握农业区位选择的根本方法和农业地域形成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
24、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帮忙学生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思想。 (3)培育学生科学的地理思维和探究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明确农业区位因素的进展变化对农业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 2、 学会运用所学的原理方法分析详细的案例 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农业区位理论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进展变化。 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采纳情境教学法和比拟法 学生观赏多媒体播放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成都平原的稻田,华北平原的麦田,内蒙古高原的牧场图片 教师提问:这些地方的农业生产一样吗?
25、 播放成都平原的稻田和内蒙古高原的牧场图片 提问:1、两地的农业景观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两地会消失完全不同的农业景观? 学生以小组形式观看争论答复 设计意图: 1、直观地引入农业生产的区位差异,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选择我国的这两个地区的农业景观进展比拟而不选择教材的两幅国外农业景观图,主要是考虑到学生的初中地理学问水平较薄弱。 3、培育学生的观看和分析,探究及合作力量 (二)、承转 教师:是哪些因素影响着各地的农业生产选择不同的类型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引出区位的概念) (三)区位的含义 采纳启发式讲授法 教师讲解:农业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6、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以成都平原的水稻种植为例,它的区位应当有两层含义:一是水稻分布的位置成都平原;二是成都平原种植水稻是与当地所处的地理环境亲密相关的,是环境中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教师提问:内蒙古高原的牧业的区位含义是什么? 设计意图: 区位的含义不是重点内容,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提问让学生了解区位的两层含义就可以了 (四)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采纳小组合作法探究 指导学生读图:依据教材第42页图3.3,思索以下问题: 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除图中列出的各种因素外,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因素还有哪些? 教师小结:既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又
27、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如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机械等。 课件展现活动内容:分析影响以下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学生分组争论) 1.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 (展现孟买,北京、罗马位置图,各月气温柔降水量图) 2、蕉城赤溪的茶园照片 3、海南的橡胶园图 4、蕉城虎坝天湖的反季节蔬菜基地照片 学生发言,教师适当引导、评点并作讲解。 设计意图: 1、本节教材的重点内容,要具体分析,并通过练习,让学生学会依据实际状况分析农业区位的自然影响因素,把握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但由于学生刚学习这局部内容,所
28、以分析的问题选择的难度要小。 2、练习中选择当地的农业例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感受到学有所用 3、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能主动的探究。 (五)承转过渡: 那么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都是一成不变的吗?我们来阅读案例1: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并完成相应的活动题 (六)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采纳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法探究和案例分析法 案例探究: 环地中海地区农业的变迁 学生自主学习并答复如下问题: 1.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发生过哪些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有哪些影响? 2.哪些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你能对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提出建议吗? 学生发言
29、,教师适当引导、评点并作讲解。 教师总结:依据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相比之下,自然因素比拟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进展变化较快。由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进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也很大。 设计意图: 培育学生阅读材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力量,学会用进展变化的眼光对待问题。 (七)农业地域的形成 采纳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法探究和案例分析法 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农业地域的概念和形成 2、案例探究: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 1、 多媒体展现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景观图片,教
30、师介绍什么是混合农业 2、 展现澳大利亚的气温分布图、降水分布图、地形分布图和人口分布图,多图结合,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 (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在生产构造、经营方式、科技应用、农业专业化和地域化等方面有哪些特点? (2).在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形成的过程中,有哪些区位因素在起作用? 学生发言,教师适当引导、评点并作讲解。 设计意图: 1、 通过混合农业景观图片展现化抽象为直观的,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混合农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有利于学生分析该农业类型的形成。 2、通过案例分析,不仅了解了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生产,更能培育学生独立思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开拓了学生思路。 3、树立
31、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思想。 (八)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学习了有关区位和农业地域形成的根本学问,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通过学习,同学们了解了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才能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 (九)课后作业: 1、课本p43“活动”2、3两题 2、p44“活动”第2题 设计意图 1、课后对课堂所学学问的稳固和深化 2、三道问题有肯定难度,需要学生去收集有关资料,做为课后作业能给学生较充分的时间去完成。 (十)板书设计 七、 教学反思 1、 能结合本校学生的学情对教材内容进展取舍编排,肯定程度上表达了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32、。 2、 教学的设计能较好的表达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探究力量的培育的教育理念。 3、 能结合乡土资源,采纳多种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教案:天气教案 天气教案 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1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 2理解各种天气系统所产生的天气状况。二、力量目标 识读简易天气图。三、德育目标 了解我国天气系统,初步学会解释天气现象成因,培育学以致用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难点: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锋面气旋的原理。 教学设计【引言、设疑】在每天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消失一些天气图并播放天气形势
33、预报,你能识读哪些天气图,听懂天气预报吗?激发学生思考导出本课的课题常见的天气系统。【新课】 引出重点:要把握识读天气图和听懂天气形势预报中的常用术语,首先要了解一些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其与天气关系的根底学问,即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 一、锋面系统及其与天气关系:锋面系统是由气流运动而产生的天气现象,因而可采纳电脑动画将简单的气流运动进展分解变空间想象为直观形象的动感画面,帮忙学生理解。()锋面构造与特性:1演示软件:冷暖气流交汇之间产生分界面,分界面闪动定义为锋面。 2演示软件:几组冷暖气流交汇之后相互运动图,学生分析画面,总结锋面的共同点均为暖气团在锋面之上,冷气团在锋面之下。
34、3提问:为何暖气团在锋面之上,冷气团在锋面之下?学生思索得出:暖气团暖而轻密度小,冷气团冷而重密度大,因而暖气团在上,冷气团在下。4设疑:一上一下的两种不同性质气团会稳定存在吗?5演示软件:冷暖气流交汇后产生天气现象,学生观看画面分析总结得出因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差异,所以锋面四周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二)主要锋面类型及其与天气关系:1冷锋、暖锋形成过程 演示软件:冷锋、暖锋形成过程 提问:观看画面,冷暖气团哪个主动运动而来?学生观看分析总结:一图为冷气团主动运动过来与当地暖气团相遇,一图为暖气团主动运动过来与当地冷气团相遇。叙述: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移动形成的锋面为冷
35、锋,暖空气生动向冷空气移动形成的锋面为暖锋。 演示软件:冷锋暖锋构造。引导学生在笔记本上练习绘制冷锋暖锋示意图和代表符号。 2冷锋、暖锋与天气演示软件:冷锋、暖锋中冷暖气流的运动。提问:比照画面冷锋和暖锋中暖气团的抬升速度?学生通过观看争论得出:冷锋的暖气团因是被迫抬升,速度较快;暖锋的暖气团因是主动爬升,速度较慢。演示软件:暖锋、冷锋过境时带来的天气现象。提问:暖气团运动速度的快慢对降水有何影响?学生通过观看分析得出:暖气团快速抬升,其中水汽简单凝聚成云、雨,因而冷锋过境时常消失暴雨、大风天气,降雨强度大,时间短;暖锋过境时,暖气团缓缓爬升,不断凝聚,产生云、雨,成为连续性降水,降雨强度小,
36、时间长。提问:观看画面结合冷锋、暖锋构造图推断降水发生的位置?学生观看思索得出:冷锋降水发生在锋后,暖锋降水发生在锋前。 启发学生用简图来表示降水位置,并绘制于笔记本。演示软件:冷锋暖锋过境后,掌握该地的气团及带来的天气现象。提问:锋面过境后什么气团掌握该地?学生分析争论得出:都由主动运动过来的气团掌握。学生争论总结: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取代原来的暖气团位置,气温湿度降低,气压上升,天气转晴;暖锋过境后暖气团取代原来的冷气团位置,气温湿度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设疑: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和冬季的寒潮与哪种锋面活动有关?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争论总结:这些灾难性天气主要是由冷锋引起的。总结:我国的降水和一
37、些灾难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关系,且主要是冷锋。3学生列表总结冷锋、暖锋异同。气流运动过境时天气过境后天气降水时间降水位置冷锋冷气团主动运动阴天、下雨、大风气温湿度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时间短强度大锋后暖锋暖气团主动运动连续性降水气温湿度上升,气压降低,天气转晴时间长强度小锋前4稳固练习: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是_锋天气图,在图中标出冷气团和暖气团,并画出而带位置。 (2)该锋过境时_加厚,多形成_降水;该锋过境后,气温_,气压_,雨过天晴。 (3)暖气团沿锋面上升的形式是:A缓缓爬升;B被迫上升。( ) (4)随锋面移动B地天气会有_变化。 读表答复;下表为天津市某年11月上旬的天气
38、观测记录,分析天津市11月15日受_天气系统的影响。日期气温()气压 (百帕)风力风向阴晴最低均温11月1日187121002.512级偏北晴11月3日1218100568级偏北小雪11月5日542100823级偏北多云二、低压(气旋)系统,高压(反气旋)系统这局部学问课文叙述比拟简练。因此教学时留意:()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的关系在第3节中已做好了铺垫,这里主要是应用:(二)低气压(气旋)和高气压(反气旋)的气流特点和天气状况可以采纳比照法,以突出特点加深印象,便于把握。1讲清概念:从气压分布状况看,有低气压和高气压,从气流状况看,在北半球低气压气流是由四周向中心按逆时针
39、方向辐合的(与地球自转方向全都),所以叫气旋;高气压气流是由中心向四周按顺时针方向辐散的(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所以叫反气旋。2读投影图:课本47页图2.23。 3填表总结:气压气流气流特点天气状况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4进一步引申:引导学生分析课本48页图2.24。锋面经常与什么天气系统结合在一起? 学生观看分析出:常与低压系统即气旋结合在一起。 提问:北半球气旋运动方向是什么?对锋面有何影响? 学生回忆分析得出:由于北半球气旋运动方向是逆时针的,因而也推动锋面逆时针运动。 引导学生分析图6.55中AB、C三地,目前有降水的是_地,锋面过境后气温上升的是_。 通过读图、引导逐层分析将锋面学问
40、与气旋学问结合起来,帮忙学生把握这局部较难懂的学问。 5稳固练习: (1)读图,推断以下说法的对错: 甲锋由B向A移动。( ) 乙锋由B向C移动。( ) A处比B处气温高。( ) 甲锋过境时常消失刮风现象。( ) 乙锋过境后气温骤降。( ) (2)图中处的阴影区表示锋面活动造成的雨区,其中_处的位置是错误的。 板书设计高一地理教案:工业的区位选择 一、课标要求 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进展特点。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主要由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的进展变化及社会、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三局部组成。 区位理念贯穿了高中人文地理有
41、关人类空间活动的章节,从城市、农业、工业、到交通区位,把各章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人文地理局部“活的灵魂”。而工业和农业是国民经济最根底的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又因其特点在区位因素及区位选择上比农业更加简单与敏捷,所以,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是对前面学问的深化,也是为后面学问的辅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的工业区位理论在本章后面各节的学习中要反复应用,是理解各节内容的根底,所以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也是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教学目标】 依据本节内容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新课标中的要求,本节课主要要到达以下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目标 (1) 结合实例把握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
42、素 (2)通过详细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学会依据主导区位因素进展工业区位选择,理解主导区位因素变化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工业区位分析注意多要素综合分析和评价,突出对实际问题的区位分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法、比照法、争论法等,提高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力量,培育学生提取并加工有效地理信息的力量,从而加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情景案例的创设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展分析、探究的兴趣,在学习中建立科学的进展观、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根本原理对工厂进展合理的区位选择。 难点:推断影响某个工厂区位的主导因素
43、及其合理布局。 三、学生状况分析 工业的区位选择对学生是既熟识又生疏的地理事物。所谓熟识,是前面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后,有肯定的根底,对区位因素有了肯定的熟悉。所谓生疏是学生对工业的区位选择还是一片茫然,没有接触过,由于这些根本上还是一个全新的学问。此外,学生对地理学科比拟无视,往往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纳案例教学、体验学习等教学方式。教师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发觉问题,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案例教学主要采纳生活中的详细实例,为学生供应身边的事物进展分析讨论,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索质疑,表达新课程“学生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这一教学理念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活动:展现玉树地震前后的图片,灾后重建中我们该如何帮忙当地恢复经济建立? 展现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图片,说明区域经济进展中工业的重要性。 那么,人们该如何来选择工业部门?这些工业部门又该布局在什么地方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影响下的工业区位选择。 【设计思路:结合时事,激发学生的怜悯心和求知欲,同时为学生供应生活中的实例进展分析讨论,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索质疑,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