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第24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4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愚公移山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惩山北之塞(chng s) 迂(y)B. 荷担者(h) 箕畚(jbn)始龀(chn)C. 穷匮(ku) 厝(cu) 冀之南(y)D. 万仞(rn) 亡以应(w) 雍南(yng)2. 下列加点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河曲智 叟(老人)B. 汝 心之固(思想)C. 何 苦而不平(担心)D. 曾不若孀妻弱子(曾经)3.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惩山北之塞 惩:苦于B. 固不可 彻 彻:变通C. 惧其不 已也 已:停止D. 无 陇断焉 垄断:阻隔4. 下面各句朗读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邻
2、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B.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D.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5.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 甚矣,汝之不惠B. 河曲智叟亡以应C.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D.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6.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B. 固可不彻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C. 杂然相许 曳屋许许声(口技)D. 惧其不已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论语)7.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以君之力 扶苏 以数谏故B. 河曲智叟笑而止 之曰此则岳阳楼 之大观也C. 而山不加增义不杀少 而杀众D
3、. 告之 于帝皆以美 于徐公8. 对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B. 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C. 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D. 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9.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B. 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
4、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C. 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坚持移山。D. 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10. 选出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A. 惩山北之塞(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B. 且焉置土石(况且把土石运到哪里去呢)C. 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D. 曾不若孀妻弱子(你曾经不知寡妇孤儿)二、默写11. 用原文语句填写。(1)愚公之所以决心平山,是因为:_。(2)愚公坚信山能被移走的原因是:_。(3)智叟阻
5、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_?(4)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型细节是:_。(5)晋代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_”这一句而言的。三、 文言文阅读12.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问题。【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6、!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乙】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注】治:修建。颠踬:被东西绊倒。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寝:停止。(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_
7、河曲智叟亡以应亡:_ 无地置土置:_ 公遂止遂:_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3)理解填空。甲文中_和智叟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_和智叟对比,一个担忧,一个讥笑;_和智叟对比,一个热心,一个冷漠。(4)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13. 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治:修建。颠踬:被东西绊倒
8、。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寝:停止。(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欲凿池欲:_无地置土置:_或曰或:_公复止止:_(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标两处)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4)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鲁公的性格特点。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字音的辨析能力。汉字拼音的错误,往往表现为声韵母的混淆、多音字的误读、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的错误等。因此,对于易混字、多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解答本题,可结合对课文注释的识记来判断,特别注意通假字的读音。【解答】C“冀之南”的“冀”应读“j”
9、;ABD正确。故选C。2.【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课外的文言词语解释时,要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解答】D有误。本句句意为: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曾”用在“不”前,表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故D符合题意。ABC加点加粗词解释正确。故选D。3.【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在于平时多读多记
10、多积累,牢固掌握常用常考的实词,并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加深记忆。【解答】A项中“惩”的意思是“苦于”;故A不符合题意。B项中“彻”,在这里意思是“变通、改变”;故B不符合题意。C项中“已”,在句中意思是“停止”;故C不符合题意。D项中“陇断”,在句子中“陇”通“垄”,意思是“山冈高地”,“断”意思是“阻隔”,“陇断”意为“山冈高地阻隔”,题中解释不正确。故D符合题意。故选D。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
11、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A、改为: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B、改为: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正确;D、改为: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故选C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5.【答案】C【解析】A“甚矣,汝之不惠”:你真是太不聪明了,“惠”通“慧”,聪明;B“河曲智叟亡以应”:河曲智叟没有(合适的)话来回答他“亡”通“无”,没有;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通达事情的地步没有通假字;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趟反,通“返”故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判别能力,注意根据翻译进行判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