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册物理教案:曲线运动.docx
《高一下册物理教案:曲线运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册物理教案:曲线运动.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高一下册物理教案:曲线运动_高一下册英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功的概念: (1)知道做机械功的两个不行缺少的因素,知道做功和“工作”的区分; (2)知道当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大于90时,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物体克制这个力做了功。 2.把握功的计算: (1)知道计算机械功的公式w=fscos;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知道功是标量。 (2)能够用公式w=fscos进展有关计算。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在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的根底上把握机械功的计算公式。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运动的位移简单混淆,这是难点。 3.要使学生对负功的意义有所熟悉,也较困难
2、,也是难点。 三、教具 带有牵引细线的滑块(或小车)。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功这个词我们并不生疏,初中中学习过功的一些初步学问,今日我们又来学习功的有关学问,绝不是简洁地重复,而是要使我们对功的熟悉再提高一步。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功的概念 先请同学回忆一下初中学过的与功的概念亲密相关的如下两个问题:什么叫做功?谁对谁做功?然后做如下并板书: (1)假如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物理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然后演示用水平拉力使滑块沿拉力方向在讲桌上滑动一段距离,并将示意图画到黑板上,如图1所示,与同学一起争论如下问题:在上述过程中,拉力f对滑块是
3、否做了功?滑块所受的重力mg对滑块是否做了功?桌面对滑块的支持力n是否对滑块做了功?强调指出,分析一个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关键是要看受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是否有位移。至此可作出如下总结并板书: (2)在物理学中,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行缺少的因素。 2.功的公式 就图1提出:力f使滑块发生位移s这个过程中,f对滑块做了多少功如何计算?由同学答复出如下计算公式:w=fs。就此再进一步提问:假如细绳斜向上拉滑块,如图2所示,这种状况下滑块沿f方向的位移是多少?与同学一起分析并得出这一位移为s cos 。至此按功的前一公式即可得到如下计算公式: w=fscos 再依据公式w=
4、fs做启发式提问:按此公式考虑,只要f与s在同始终线上,乘起来就可以求得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在图2中,我们是将位移分解到f的方向上,假如我们将力f分解到物体位移s的方向上,看看能得到什么结果?至此在图2中将f分解到s的方向上得到这个分力为fcos,再与s相乘,结果仍旧是w=fscos。就此指出,计算一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与力f的大小、物体位移s的大小及f和s二者方向之间的夹角有关,且此计算公式有普遍意义(对计算机械功而言)。至此作出如下板书: w=fscos 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接下来给出f=100n、s=5m、=37,与同学一起计
5、算功w,得出w=400nm。就此说明1nm这个功的大小被规定为功的单位,为便利起见,取名为焦耳,符号为j,即1j=1nm。最终明确板书为: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 1j=1nm 3.正功、负功 (1)首先对功的计算公式w=fscos的可能值与学生共同争论。从cos 的可能值入手争论,指出功w可能为正值、负值或零,再进一步说明,力f与s间夹角的取值范围,最终总结并作如下板书: 当0v1 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60kw,汽车质量为5t,运动中所受阻力的大小恒为车重的0.1倍.若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汽车所能到达的速度是多少?当汽车以5m/s时的加速度多大?若汽车以恒定加速度0.5m/s
6、2启动,则这一过程能维持多长时间?这一过程中发动机的牵引力做功多少? (1)12m/s , 1.4m/s2 (2) 16s , 4.8105J 2. 动能定理内容和表达式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即W = EK2-EK1动能定理的应用技巧一个物体的动能变化EK与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具有等量代换关系。若EK0,表示物体的动能增加,其增加量等于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正功;若EK0,表示物体的动能削减,其削减量等于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负功的肯定值;若EK=0,表示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零。反之亦然。这种等量代换关系供应了一种计算变力做功的简便方法。动能定理中涉及的物理量有F、s、m、v、W、EK
7、等,在处理含有上述物理量的力学问题时,可以考虑使用动能定理。由于只需从力在整个位移内的功和这段位移始末两状态的动能变化去考虑,无需留意其中运动状态变化的细节,又由于动能和功都是标量,无方向性,无论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计算都会特殊便利。当题给条件涉及力的位移,而不涉及加速度和时间时,用动能定理求解比用牛顿其次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简便用动能定理还能解决一些用牛顿其次定律和运动学公式难以求解的问题,如变力做功过程、曲线运动等。3. 机械能守恒系统内各个物体若通过轻绳或轻弹簧连接,则各物体与轻弹簧或轻绳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我们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熟悉机械能守恒定律:从守恒的角度来看:过程中前后两
8、状态的机械能相等,即E1=E2;从转化的角度来看:动能的增加等于势能的削减或动能的削减等于势能的增加,EK=-Ep从转移的角度来看:A物体机械能的增加等于B物体机械能的削减EA=-EB解题时毕竟选取哪一个角度,应依据题意敏捷选取,需留意的是:选用(1)式时,必需规定零势能参考面,而选用(2)式和(3)式时,可以不规定零势能参考面,但必需分清能量的削减量和增加量。例2如下图,一轻弹簧固定于O点,另一端系一重物,将重物从与悬点在同一水平面且弹簧保持原长的A点无初速度地释放,让它自由摆下,不计空气阻力,在重物由A点向最低点的过程中,正确的说法有:A、重物的重力势能削减。 B、重物的机械能削减。C、重
9、物的动能增加,增加的动能等于重物重力势能的削减量。D、重物和轻弹簧组成的每每机械能守恒。答案ABD高一下册语文哈姆雷特教案 哈姆雷特教案 广东顺德 黄雯教学目的1 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2 把握品读人物的方法;3 培育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品评力量。教学重点、难点1 品读人物的方法;2 启发诱导学生通过争论总结归纳品读人物的方法。教学方法1 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课前指导学生阅读作品并写出短评,课堂上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消失,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最终归结品读人物的方法。2 让学生通过表演深入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教学资源哈姆雷特剧本、计算机网络、哈姆雷特课件、贝多芬献给爱
10、丽丝教学程序一、课前展现课题(幻灯片1),同时播放贝多芬献给爱丽丝。导语:文学是人类文化宝库中重要的一局部,很多优秀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千百年来始终感染着读者。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思索和启迪。前段时间我们阅读了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且写出了短评,今日这堂课,让我们来谈谈阅读哈姆雷特的体会。对一部戏剧,我们可以从语言、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进展品评。今日我们着重谈谈哈姆雷特中的人物形象,找出品评人物的一般规律。二、展现教学目标:通过争论把握品评人物的方法。(幻灯片2)三、引导学生争论:由于学问水平、生活阅历、思想观念、阅读心理的差异,不同的人对同一部作品的评价往往是不一样的。展现恩格斯
11、名言: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幻灯片3)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你眼中的哈姆雷特是一个怎样的人?展现王子报仇记剧照:哈姆雷特特写镜头。(幻灯片4)三、学生畅所欲言。从开头和结尾可见,哈姆雷特是冷静而理智的。哈姆雷特具有坚决的信念,富有责任心。从哈姆雷特的语言可见,他的和善,叔父的奸诈。从情节分析,哈姆雷特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从语言上看,哈姆雷特报仇为的是尊严的重建,报仇是他生存的目的。从全篇情节看,哈是一个凄惨的英雄,是一个罪人。哈姆雷特是一个敢爱敢恨有勇有谋的热血青年。从“戏中戏”可见,哈姆雷特的聪慧机灵。哈姆雷特英勇的担当了扭转天地的任务,他是一个冲突、孝顺、软弱、可悲的人。从
12、他的话可见,哈姆雷特是一个厉害的批判家。福丁布拉斯与哈姆莱特报仇之比拟,两点一样,三点不同,由此可见哈姆莱特行动上的消极。从他的语言看出,哈姆莱特是一个人文主义者。教师引导: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宏大的剧作家和卓越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提出创作方法上要“莎士比亚化”,赞扬莎士比亚剧作情节丰富,浑然一体,赞许他历史剧中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他以奇伟的笔触对英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和资本主义原始积存的历史转折斯的英国社会做了形象、深入的刻画。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亚诞生于英国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的一位富有的市民家庭。他少年时代曾
13、在当地的一所主要教授拉丁文的“文学学校”学习,把握了写作的根本技巧与较丰富的学问,但因他的父亲破产,未能毕业就走上单独谋生之路。他当过肉店学徒,也曾在乡村学校教过书,还干过其他各种职业,这使他增长了很多社会阅历。18岁时他和一个比自己大8负的农场主女儿结了婚,几年后就做了三个孩子的父亲。22岁时他离开家乡单独来到伦敦。最初是给到剧院看戏的绅士们照料马匹,后来他当了演员,演一些小配角。1588年前后开头写作,先是改编前人的剧三,不久即开头独立创作。当时的剧坛为牛津、剑桥背景的“大学才子”们所把持,一个成名的剧作家曾以轻视的语气写文章称赞莎士比亚这样一个“粗俗的平民”、“爆发户式的乌鸦”竟敢同“高
14、尚的天才”一比凹凸!但莎士比亚后来却赢得了包括大学生团体在内的广阔观众的拥护和爱戴,学生们曾在学校业余演出过莎士比亚的一些剧本,如哈姆雷特、错误的喜剧。写作的胜利,使莎士比亚赢得了骚桑普顿勋爵的眷顾,勋爵成了他的爱护人。莎士比亚在90年月初曾把他写的两首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鲁克丽丝受辱记献给勋爵,也曾为勋爵写过一些十四行诗。借助勋爵的关系,莎士比亚走进了贵族的文化莎龙,使他对上流社会有了观看和了解的时机,扩大了他的生活视野,为他日后的创作供应了丰富的源泉。从1594年起,他所属的剧团受到王宫大臣的庇护,称为“宫内大臣剧团”;詹姆斯一世即位后也予以关爱,改称为“国王的供奉剧团”,因此剧团除了常常
15、的巡回演出外,也经常在宫廷中演出,莎士比亚创作的剧本进而蜚声社会各界。1599年莎士比亚参与了伦敦的环球剧院,并成为股东兼演员。莎士比亚渐渐富有起来,并为他的家庭取得了世袭贵族的称号。1612年他作为一个有钱的绅士衣绵还乡,四年后就与世长辞。四、展现:名家观点撷英。 (幻灯片5)哈姆雷特不单只是个悲剧英雄,而且是一个多思想的少年。(梁实秋)哈姆雷特挑着理性的灯笼在查找大写的人。(苏联阿尼克斯特)哈姆雷特是一位公子,不是一位英雄,报仇的事他不配干,所以迁延不决。(歌德)教师试评:哈姆雷特具有远大的抱负,他最终的目标不是报仇,而是扭转天地。五、总结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集中表达了莎
16、士比亚的思想特点与创作成就,是他的代表作。(1)哈姆雷特的现实性:哈姆雷特取材于丹麦史中的一个古老的故事。剧情写的是中世纪的丹麦宫廷,但很简单使人联想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英国现实。(2)哈姆雷特的形象特征: 哈姆雷特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 根本特征:身穿墨黑的外套,脸色悲苦懊丧,热爱思考而又一再延误行动的愁闷的王子。父亲给他的责任是报仇,现实要求他的行动。哈姆雷特意识到,他的责任不是单纯地报仇,杀死一个克劳狄斯,而是要重整天地,毁灭一切罪恶,根据人文主义的抱负来改造现实。所以有人称他为上个延宕的王子。哈姆雷特是英国的剧作家莎士比来的悲剧哈姆雷特中的男仆人公。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子
17、,他是个有抱负、好思考的人文主义者。他的叔父克劳迪斯毒死了他的父亲,篡夺了王位,并娶了他的母亲。老国王的鬼魂显现,把自己被害的经过,告知儿子哈姆雷特,要他报仇。他弄清真相后,决心杀死奸王,但又顾虑重重,苦苦思索”生存还是消灭“这个问题。就在下决心动手时,不幸错杀了恋人奥菲丽娅的父亲。奸王有所发觉把他送往英国,在去英国途中他逃回丹麦,在一场由克劳迪斯安排的比剑中死去。他在临死前终于刺死了克劳迪斯,但他转变现实的重大抱负并未实现。后用“哈姆雷特”来比方那些遇事迟疑不决、顾虑重重的人。哈姆雷特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他与以克劳狄斯为首的宫廷集团的斗争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先进人物与社会恶势力之间的斗争
18、,这是萌芽状态的先进力气与强大的恶势力之间的冲突。 同时他所代表的人文主义思想本身具有局限性(只想依靠个人的力气来完成改造社会的巨大任务),以及他本人在共性上擅长思索而不擅长行动的弱点,也是他导致悲剧的重要缘由。 盼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中,能有意识的运用这些方法,固然品读人物形象的方法还有许多,盼望同学们在阅读中不断的补充。六、表演短剧展现:人物表(幻灯片)教师评点学生表演,每位同学都已经进入角色,根本上能够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高一下册语文教案:雷雨 雷雨 教学目标:1、 了解剧本文所展现的冲突冲突及冲突的性质,进而弄清冲突进展的过程;2、通过品尝富有共性化、动作性的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在特定情
19、境下的特别心态及其共性特点;3、 品尝戏剧台词的丰富的内涵,透析它们的言外之意;教学重点:学会揣摩戏剧语言,初步了解人物简单共性。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构建对戏剧语言的共性化解读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一、 导入上世纪60年月,有一位年轻的日本作家访问中国,他专程登门访问了剧作家曹禺先生,并表达了这样的愿望:“我盼望日后也能写出像您的雷雨那样的杰作来。” 这位日本作家是谁呢?他就是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先生。雷雨是曹禺在中学时期开头构思,在大学毕业时完成的话剧处女作。毕竟是什么缘由,使得这部年轻的作品,成为大江先生眼里“丰碑”式的巨著呢?二、 介绍及情节1、曹禺,原名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下册 物理教案 曲线运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