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必修二必考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生物必修二必考知识点归纳.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高一生物必修二必考知识点归纳【五篇】高一生物必修二必考学问点归纳共享【五篇】1 应牢记学问点 1、追根溯源,绝大多数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光能。 2、将光能转换成细胞能利用的化学能的是光合作用。 3、叶绿体中的色素及汲取光谱 、叶绿素(含量约占3/4) 、叶绿素a蓝绿色主要汲取蓝紫光和红光 、叶绿素b黄绿色主要汲取蓝紫光和红光 、类胡萝卜素(含量约占1/4) 、胡萝卜素橙主要汲取蓝紫光 、叶黄素主要汲取蓝紫光 4、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别 、提取方法:丙溶剂。 、碳酸钙的作用:防止研磨过程中破坏色素。 、二氧化硅作用:使研磨更充分。 、分别方法:纸层析法 、层析液:20份石油醚:2份
2、酒精:1份丙合 、层析结果:从上到下胡黄ab 、滤液细线要求:细、匀称、直 、层析要求: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 5、叶绿体中光和色素的分布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6、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基粒类囊体膜上,分布着与光化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 7、光合作用概念: 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8、光合作用反响式: 光能 CO2+H2O(CH2O)+O2 叶绿体 光能 6CO2+12H2OC6H12O6+6H2O+6O2 叶绿体 9、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JPriestly,17731804)试验
3、证明:植物能更新空气。 10、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JIngenhousz)发觉:只有在阳光照耀下,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 11、1785年明确了:绿叶在光下汲取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2、1845年,各国科学家梅耶(RMayer)指出:植物进展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13、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JvonSachs,18321897)试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饥饿处理将绿叶置于暗处数小时,耗尽其养分。 、遮光处理绿叶一半遮光,一半不遮光。 、光照数小时将绿叶放在光下,使之能进展光合作用。 、碘蒸汽处理遮光的一半无颜色变化,暴光的一侧边蓝绿色。 14、1939年,美
4、国科学家鲁宾(S。Ruben)卡门(M。Kamen)同位素标记法试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 氧气来自水。 、同位素标记法三要点: 、用途:指用放射性同位素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 、方法:放射性同位素能发出射线,可以用仪器检测到。 、特点: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转变,不影响细胞的代谢。 、用18O标记H2O和CO2,得到H218O和C18O2。 、将植物分成两组,一组供应H218O,另一组供应C18O2。 、在其他条件都一样的状况下,分别检测植物释放的O2。 、结果,只有供应H218O时,植物释放出18O2。 15、卡尔文循环卡尔文(M。Calvin,1911)试验 、用14C标记
5、CO2得14CO2 、向小球藻供应14CO2,追踪光和作用过程中C的运动途径。 14CO214C314C6H12O6 、结论: 16、光合作用过程 、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响、暗反响两个阶段。 、光反响: 、特点:指光合作用第一阶段,必需有光才能进展。 、主要反响:色素分子汲取光能;分解水,产生H和氧气;生成ATP。 、场所:叶绿体基粒囊状膜上。 、能量变化:光能转变成ATP中活泼化学能。 、暗反响 、特点:指光合作用其次阶段,有光无光都能进展。 、主要反响:固定二氧化碳生成三碳化合物;H做复原剂,ATP供应能量,复原三碳化合物,生成有机物和水。 、场所:叶绿体基质中。 、能量变化:活泼化学能转变
6、成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 、过程图(P103图515) 高一生物必修二必考学问点归纳共享【五篇】2 名词: 1、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把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等所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洁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在重新被绿色植物利用来制造有机物。 2、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事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X。 3、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叉连接的简单养分关系,叫做X。 语句: 1、生态系统的构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以下四种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热能、空气
7、、水分和矿物质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生产者:自养型生物(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及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 4、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地依靠于绿色植物制造出来的有机物,所以把它们叫做消费者。消费者属于异养生物。动物中直接以植物为食的草食动物(也叫植食动物)叫做初级消费者;以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叫做次级消费者;以小型肉食动物为食的大型肉食动物,叫做三级消费者。 5、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6、生物之间的关系:食物链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一般有捕食关系;而食物网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除了捕食关系外,还有竞争关系。 7、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地位和作用
8、: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赖以存在的根底,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 8、消费者等级与养分等级的区分:消费者等级始终以初级消费者为第一等级,而养分等级则以生产者为第一等级(生产者为第一养分级,初级消费者为其次养分级,次级消费者为第三养分级。)同一种生物在食物网中可以处在不同的养分等级和不同的消费者等级;同一种生物在同一食物链中只能有一个养分等级和一个消费者等级,且二者仅相差一个等级。 高一生物必修二必考学问点归纳共享【五篇】3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试验原理: 1、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水
9、分,矿质元素等等,测光合作用强度可以通过测氧气生成速率来进展间接的测量。 2、利用真空渗入法排出叶片细胞间隙中的空气。并使其沉入水中,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汲取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产生氧气的多少与光合作用强度亲密相关,由于氧气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因此氧气会在细胞间隙中积存,从而使下沉的叶片上浮。依据叶片上浮的状况可推知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可以用叶片上浮所需的平均时间或者肯定时间内上浮的叶片数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的大小。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一、试验原理:用琼脂块模拟细胞。琼脂块中含有酚酞,与NaOH相遇,呈紫红色,可显示物质(NaOH)在琼脂块中的集中速度。方法:用含酚酞的琼脂块模拟细胞。2、现
10、象:NaOH和酚酞相遇呈紫红色。 二、结论:琼脂块的外表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NaOH集中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 试验方法总结 1、模型方法。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熟悉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等。以事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熟悉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抑制作的DNA双螺旋构造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如“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t。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观看讨论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依据试验数据,用适当的
11、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展表达。通过进一步试验或观看等,对模型进展检验或修正。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取样的原则:随机取样。取样的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样方的大小一般以1m2的正方形为宜。计算方法:以全部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量值。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另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可用样方法;土壤小动物可用捕获器取样法;趋光性昆虫可用灯光诱捕法。 抽样检测法,适用于微生物(如酵母菌)。 3、同位素标记法。 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通过追踪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响的具体过
12、程。这种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此方法用于: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途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外。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DNA半保存复制试验。 4、孟德尔的试验方法(胜利缘由):正确地选用试验材料;先讨论一对相对性状的的遗传,再讨论两对或多对性状的遗传;应用统计学方法对试验结果进展分析;假说演绎法:先提出问题,然后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依据假说进展演绎推理,再通过试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假如试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 5、类比推理法。萨顿依据类比推理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6、排解法。达尔文运用排解法讨论植物表现向光性的缘由。 7、人工异
13、花传粉的方法:去雄,套袋。传粉,套袋。 高一生物必修二必考学问点归纳共享【五篇】4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2、分子是原子构成的 3、分子、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4、分子、原子都不断运中是否可以再分 5、分子、原子间有肯定间隔,可以压缩 6、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一样 7、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变、只是间隔转变 8、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组成和种类都转变 9、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分是在化学变 10、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1、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12、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有“三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质量不变 13、稀有气体原子和离子的最外层电
14、子数都到达稳定构造,但到达稳定结不肯定是稀有气体原子 14、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一样的一类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15、同种元素的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一样 16、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分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 17、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构造的最外层电子数有亲密关系 18、地壳中元素的含量为:OSiAlFeCaNaKMgH人体中前四位的元素的含量:OCHN元素活动性挨次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19、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0、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21、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2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不能再分。
15、23、有单质参与或有单质生成的变化,化合价肯定会转变。 24、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质子数 高一生物必修二必考学问点归纳共享【五篇】5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1、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的概念:范围:进展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进展成为成熟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过程中进展的。过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2、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比拟 (1)同源染色体:两条外形和大小一般一样,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2)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3)四分体:复制后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包含
16、四条姐妹染色单体,这对同源染色体叫四分体。 一对同源染色体=一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4)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完成形成四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完成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3、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主要异同点: 4、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很重要特点: 5、识别细胞分裂图形(区分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其次次分裂) (1)方法(点数目、找同源、看行为) 第1步:假如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奇数,则该细胞为减数其次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 第2步:看细胞内有无
17、同源染色体,若无则为减数其次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有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 第3步:在有同源染色体的状况下,若有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别,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等行为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无以上行为,则为有丝分裂的某一时期的细胞分裂图。 6、配子种类问题 由于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使配子也多种多样,依据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形成的过程,所以配子的种类可由同源染色体对数打算,即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卵)原细胞产生配子的种类为2n种。 7、植物双受精(补充) 被子植物特有的一种受精现象。花粉被传送到雌蕊柱头后,长出花粉管,伸达胚囊,管的先端裂开,放出两精子,其中之一与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另一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形成胚乳核;经过一系列的进展过程,前者形成胚,后者形成胚乳,这种双重受精的现象称双受精。 注:其中两个精子的基因型一样,胚珠中极核与卵细胞基因型一样。 例:一株白粒玉米(aa)承受红粒玉米(AA)的花粉,所结的种子的胚细胞、胚乳细胞基因型依次是:Aa、Aaa。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