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学计划范文6篇.docx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范文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物理教学计划范文6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范文锦集6篇高一物理教学规划 篇1 一、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力量目标:发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加速度的引入; 猎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力量图表、v-t图、及思索与争论; 理论联系实际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难点 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运动学与动力学的桥梁,也是高中一年级物理课中比拟难懂的概念,它比速度的概念还抽象。对加速度的概念的建立过程及物理意义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对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速度变化大,加速度不肯定大的理解有肯定的困难,这是本节的难点。
2、三、几点想法 1关于概念的建立过程 在建立加速度概念过程时,基于加速度太抽象,让学生首先感受。让他们感受的第一层是运动物体有速度,其次层是运动物体速度有变化,第三层是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有快有慢。从而自然地引入描述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快慢的必要性。 要得出加速度概念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分析所需的一系列速度值从何而来?供应现有数据给学生,还是学生自己做试验获得?我兼顾了两者。本节课的关键是对加速度的理解,开头不宜通过试验来自己猎取数据,否则会喧宾夺主。在供应数据时考虑到学生对数据的可信度,供应了身边的学生感觉到的百米起跑和电动车起步,去消了学生的对数据的质疑。而在最终又通过纸带让学生自己来猎取和处理
3、数据,以期他们对加速度有更深入的理解。 2问题的设置 思索与争论 1:主要是引导学生建立和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关于表格我没有自己填入,是想引导学生养成对多数据的比照和处理列表和做图的习惯。在练习3中让学生自己列表和填表,进一步渗透这种思想。 练习1:主要是加深学生对加速度的理解,以区分加速度与速度和速度变化量的意义。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思索与争论2:引导学生体会图象在反映加速度的优点,加深对v-t图象的理解,如何从图象中猎取信息和处理信息。教材和高考对这一点有很好的表达。 练习2:由思索与争论2的定性描述到定量描述。使学生对加速度有感性的熟悉,同时对加速度的矢量性做一个强调。第一问的设置示意学生
4、不要把物理学成物理。物理中图象的信息量要远大于物理中图象的信息量。 练习3在以上表述过。 3临时淡化三个问题 第一,只提出加速度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与速度方向的关系,由什么来打算待引出牛顿其次定律再讨论;其次,平均加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关系。第三,曲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的快慢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肯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教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教学规划,盼望大家喜爱。 高一物理教学规划 篇2 一、关于教学规划的说明: 上学期由于复习初中内容,将连续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及本学期连续使用人教版必修二,共三章,分别为第一章曲线运动、其次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三章机械能守恒定律,总共四章内容。
5、 二、教学目标:本学期完成以下教学目标。 1. 学问目标:以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为例,讨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规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觉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功和能的概念,以及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2. 方法目标:学会运动合成和分解的根本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发觉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 3. 力量目标:培育学生分析问题的力量;培育学生从能量的观点和守恒的观点来处理的力量。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曲线运动可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叙述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其次单元其次节、第三节,叙述讨论曲线运动的根本方法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并用这个方法详细讨论平抛运动的特
6、点和规律,这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 第三单元匀速圆周运动叙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和根本规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以及离心现象.叙述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其次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可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学习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描述的有关学问. 其次单元其次节和第三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学问. 第三单元第四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有关学问. 第三章机械能可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和其次节,叙述功和功率。 其次单元第三、四、五节,叙述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势能。 第三单元第六、七节,叙述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高一物理教学规划 篇3 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
7、他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教学,在初中对弹力已有熟悉的根底上,进步深化对弹力的来由、性质、效果的熟悉,并学习讨论物理问题的试验观看思索归纳科学方法. 【教学用具】 钢锯条、弹簧、泡沫塑料块、铜皮、面团、白纸、墨水瓶(灌满红墨水)、通过橡皮塞插有细玻璃管的椭圆形玻璃瓶、激光光源、平面镜及支架(两套)、物理小车、橡皮筋、小螺旋桨、小球、挂图1:显示桌而微小形变装置示意图、挂图2:比拟重力与弹力. 表1 比拟重力与弹力 【设计思想】 针对高一新生正处于从初中物理向高中物理跨越阶段的特点,本节教材在文字表达上特别简洁并配有大量的插图.内容直观、感性,较易为学生承受,加上学生们在初中
8、对弹力已有了肯定的感性熟悉与理论根底,若只是照本宣科,教学会很空泛.教师觉得没戏可唱,学生则有炒冷饭之感.其实,对于学生,高中物理不仅因在学问内容上加深、拓宽而造成台阶,还因抽象思维、科学方法上要求提高而使不少学生倍感困难.所以帮忙高一学生在初始阶段跨好初、高中台阶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教会他们学习物理的方法.依据本节教材学问内容学生较为熟识、易学易懂的特点,我们可将教学重心放在对物理学讨论方法的传授上,使学生学会观看与思索、分析与归纳.基于此,本教案依据教材要求,设置了3个讨论课题,每个课题以提出问题试验与观看分析与归纳总结与结论为认知程序,引导学生既讨论物理规律,又把握讨论物理规律的方法.全课设
9、计了12个演示试验供学生观看与讨论;全课以方法为根茎,学问为枝叶,板书设计亦突出方法的脉络,使原本平淡的课堂教学变得充实、饱满、有声有色.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指出,弹力与重力一样,是依性质而命名的一种力.告知学生,本节课将围绕弹力绽开对3个方面问题的争论,以弄清弹力的来由、弹力所遵从的规律. 二、讨论问题1:什么是形变? 教师指出,物理学是一门以试验为根底的学科,讨论物理问题的方法往往是从试验入手,从观看启步.我们的讨论也将这样进展.关于什么是形变,将演示一组试验,请同学们留意观看试验中物体发生的变化和变化发生的缘由. 演示试验1:钢锯条在手的作用下弯曲. 演示试验2:弹簧被拉长或压
10、短. 演示试验3:泡沫塑料块受力而被压缩、弯曲与扭转. 演示试验4:铜片被弯成直角状. 演示试验5:面团在重力作用下下坠,外形变化. 演示试验 6:纸张被手揉皱. 引导学生思索:上述试验中观看到的现象是否普遍存在?比方,用手指按试验桌,桌面有外形变化吗? 请学生再观看,观看物体外形的微小变化,并讲解观看的方法把微小效应放大的试验方法. 演示试验7:玻璃瓶的微小形变效应. 演示试验8:桌面的微小形变效应. 引导学生对众多的试验现象作出归纳这么多的试验现象告知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会发生外形的转变.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索:在试验中,物体发生的外形转变有哪些形式.归纳出形变有拉伸、压缩
11、、弯曲、扭转等不同形式,它们属于两类状况:一类是,受力发生形变,外力停顿作用,物体可恢复原状;一类是,受力发生形变后,外力停顿作用亦不再恢复到原状. 至此,对什么是形变的问题作一小结. 三、讨论问题2:什么是弹力? 这里安排4个演示弹力作用效果的试验,要求学生认真观看试验现象,留意弹力发生的条件. 演示试验9:弯曲的锯条将小球弹出. 演示试验10:压缩弹簧将与之相毗邻的物理小车推出. 演示试验11:伸长着的橡皮筋将与之相连的物理小车拉过来. 演示试验12:扭转着的橡筋条使与之相系的螺旋桨转动. 依据试验现象,由学生归纳出弹力发生的两个条件:(1)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必需直接接触;(2)施力物体必
12、需发生了弹性形变.教师指出,这是直接推断有无弹力存在的根本依据. 作出什么是弹力的结论. 四、讨论问题3:弹力的方向?大小? 以演示试验912中的弹力试验为据,逐一分析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间的关系,由学生归纳出弹力方向总是指向施力物体形变恢复的方向的规律. 教师与学生一起对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的方向作详细分析,使学生一方面弄清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作为弹力的一种效果而得名,同时,把握推断它们的方向所依从的规律. 对于弹力的大小,只需定性地了解与施力物体形变程度有关,不作具体讨论,并在初中已有学问的根底上,直接给出胡克定律的物理表达式:f=kx. 五、总结全课 实行将弹力与上一节课学过的
13、重力作比拟的方式,既总结了本课学问,又复习了前课内容. 最终,要求学生们课后不仅要回忆本课学到了哪些学问内容,还应体会本课讨论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板书设计】 主黑板: 第一版 问题1:什么是形变? 观看思索再观看 归纳:物体受到力的作用都会发生外形转变.进一步思索 归纳: 结论:见课本第14、15页. 其次版 问题2:什么是弹力? 观看 归纳: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直接接触;施力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 结论:见课本第15页. 问题3:弹力的大小?方向? 方向: 分析 归纳:弹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施力物体形变恢复的方向. 第三版 详细分析(压力、支持力) 结论:见课本第16页. 详细分析(绳的拉力)
14、 结论:见课本第17页. 大小: 分析 结论:胡克定律. 高一物理教学规划 篇4 【教学目标】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含义及区分,知道在试验中测量时间的方法; (2)把握位移的概念,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 (3)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区分; (4)知道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的关系。 【教学重点】 时间和时刻的概念和区分;位移的矢量性、概念。 【教学难点】 位移和路程的区分。 【教学过程】 1、时刻和时间间隔 (1)时刻和时间间隔可以在时间轴上表示出来。时间轴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一个不同的时刻,时间轴上一段线段表示的是一段时间间隔(画出一个时间轴加以说明)。 (2)在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理 教学计划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