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劝学》教学实录及反思.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语文《劝学》教学实录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劝学》教学实录及反思.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高中语文劝学教学实录及反思 教学内容:让学生熟读课文,把握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翻译全文,理解文意。 步骤与方法: 1.看“预习提示”,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了解课文。 2.教师出示应把握的实词和虚词,让学生默读课文,对比解释弄明白。若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集体解答。 3.同位(桌)轮番口译课文。翻译不精确的,对方应指出来加以订正或共同争论;二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集体解决。 4.教师提问几个重、难点的语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5.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其次课时? (上课) 师:同学们,荀况特殊强调教育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劝学就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请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
2、么? 生:(集体)“学不行以已。” (板书:学不行以已) 师:请同学们齐背第一自然段 生:(集体)“学不行以已君子博不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师:请问本段论述了什么内容?(学生举手)同学答复。 生(1):论述了学习的意义。 师:运用什么方法论述的? 生(1):比方。 师:很好。本文运用了5个比方,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以青青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方,说明白什么道理?(板书:青青于蓝,冰寒水)同学,请你答复。 生(2):说明事物经过肯定的过程会发生变化。 师: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生(2):在原有的根底上进一步提高、进展。 师:对。又以“直木为轮”为喻,说明什么道理呢?(板书:直木
3、为轮)(学生举手)同学。 生(3):说明事物可以后天改造。 师:对。谁能说得更全面、更详细些?(学生举手)同学。 生(4):比方说明人的资质可以通过学习来转变,而且一旦提高和进展了,就不会回复到原来的状态,即人若不断地学习下去,会发生质的变化。 师:很好。“金就砺”“木受绳”两个比方引出什么结论?(板书:金就砺、木受绳) 生:(集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板书:知明而行无过) 师:此句与本段哪句相照顾? 生:(集体)“学不行以已。” 师:对。荀子提出人性本恶的思想,认为只有用教育来陶冶,用礼法来约束,才能把这种生而具有的“恶”转变为“善”。这里运用5个比方阐述学习的重要
4、性。学习是人进展的过程,假如不停顿地学习,人的学问、才能、品德会不断地增进、提高,到达“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请同学背诵其次自然段 生(5):“吾尝终日而思矣善假于物也。” 师:很好。同学们思索一下本段写了几层内容?同学答复。 生(6):分三层。第1句为第一层,第2、3句为其次层,第4句为第三层。 师:对。第一层说明什么内容?同学。 生(7):正面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师:对。其次层与第三层是什么关系?同学。 生(8):分总关系。 师:对。其次层是详细阐述“假于物”的重要,第三得出结论:“君子善假于物”。联系前文思索“善假于物的”“物”暗指什么? 生:(局部)学习。 师:对。由此看来,其次层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劝学 高中语文 教学 实录 反思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