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老人事迹材料(范文六篇).docx
《孝敬老人事迹材料(范文六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孝敬老人事迹材料(范文六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孝敬老人事迹材料(范文六篇)第一篇:孝老爱亲事迹材料吴伏连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用自己的大爱践行生活的意义,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上慈下孝”的生动内涵。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真实故事,故事的结局有些凄凉,有点沉重,不会像电影剧本里的那般峰回路转,有的也许只是我们对事实的惋惜,对生活的叹息。三年前的一天,不幸降临到这个家庭,24岁的孙子突然感觉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患有尿毒症,需要高额的费用做透析,还需要换肾,而这时,孙子的父亲早年患有糖尿病,母亲有高血压,而父母两人都不能为自己的儿子捐肾,这让做父母的只能为孩子干着急,而这时,吴老太却毫不犹豫的决定捐肾给孙子做手术,吴老太自己也不知道,这手术是什么,会
2、有什么危险,但她更知道,孙子还很年轻,快要当爸爸了,还有大好的青春等着他,而自己过了大半辈子了。配型的结果非常的乐观,手术也很顺利,手术过后没多久,孙子和女友结婚了,随后,孙子也当爸爸了,吴老太也做太奶奶了,这本该是让全家人都万分开心的事,可惜好景不长,20xx年的3月,为了赶车,孙子跑了一段路,就是跑了这几步,使得缝合的地方裂开了,让本该可以慢慢恢复起来的孙子病情突然恶化,谁都不会想到,手术完后才半年多的时间里,孙子就这么离开了人世。吴老太经历了人世间最惨痛的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丧孙之痛。即便如此,吴老太也从没有抱怨,悲观,依然乐观、平淡的生活在这块属于的她的土地上,很平凡,很普通,每天陪着年迈
3、体弱多病的老伴下地种菜,生火做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照顾着老伴的日常生活。或许我们的主人公在外人看来会是多么的无助和悲伤,而当她在70岁高龄时,还能开心,惬意的生活着,无论身边发生了任何事还能坦率,诚然的去面对,不禁的让我们对这位老太太产生了由衷的佩服与敬意。吴老太的伟大在于她的无私,她的奉献,她对生活的认知态度与人生追求,或许这样的人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只是缺少一双发现它的眼睛,又或许对于这些人,他们要的不是回报,这只是他们对人生的感悟。这里,我们衷心祝福老太太身体健康,安享晚年。第二篇:个人孝亲敬老事迹材料李兴海同志今年39岁,是宜宾县喜捷镇新联村人,他是一个老实憨厚的农民,千辛万苦创
4、办了“九彩虹”农家乐,通过近几年不断的努力,进而发展为响誉西部的“九彩虹”生态农业科技园;他不但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而且还是一个充满了爱心、孝心的敬老楷模。他不但获得“全国劳模”、“全省十大杰出青年”、“全省优秀农村人才”、“北京奥运火炬手”等多项殊荣,而且被广大老年人公认为“敬老模范”,并送匾牌,他不仅孝敬父母,而且更重要的是关爱广大的社会老人。自2003年以来,他长期资助40位贫困老人,每年春节都要给敬老院的五保老人送去大米、肉食等慰问品,每年重阳节或端午节都要邀请当地的老年人代表近300人到他的农家乐集体过节,一切费用全部承担,还经常向老年群众组织捐赠活动经费,支持老年人开展文体
5、活动。此外,还长期资助30名贫困中小学生,每期资助金额达5000元,还每年向喜捷镇中小学捐资6000元,设立奖学金。受到社会的普遍好评。一、孝敬父母,任劳任怨李兴海同志从小家境贫寒,读小学时,连很少的学费都交不起,为了求学,哪怕坐在后排的空位,也认真学习。13岁那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初中,却因母亲意外死亡被迫辍学,15岁那年,大哥又不幸触电身亡,本就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成了宜宾县建卡的特困户,从此便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为了生存,他求师学艺,刻苦学习,努力拼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企业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劳动的艰辛,自己心爱的父亲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一年不如一年,又因大哥身亡,其它兄妹远走出嫁,
6、对照顾老人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与妻子商量后,把父亲接到自己家中,由自己来照顾,他用一颗孝心为父亲的晚年撑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从此,照顾老人的责任一直由李兴海夫妻俩承担。多年来,光是在父亲的饮食上他就下了不少心思,为父亲准备的每日三餐尽量做到顿顿不重样,热菜热饭伺候着,让老人吃得开心舒心,在日常生活中,大小事也多让父亲随着性子来,从不惹老人生气。父亲年纪大了,心灵上的孤单寂寞可想而知,有时常常担心自己年老体弱成为子女的包袱,李兴海就一直让父亲和自己同桌吃饭,这样做一可以消除父亲的疑虑心思,二来可以在饭桌上和老人多交谈,拉些家常里短,让他在亲情的包围下消除孤独。随着自己的经营业务壮大,每月他都给父亲
7、至少200元的零花钱,让他自己支配,多做善事。家里的大小事李兴海也会给父亲通气,听听父亲的意见,让做了一辈子“当家人”的父亲心里得到安慰。当有人问他为啥对父亲这么好时,李兴海说:“人都说家有一老,胜过一宝,老人们为子女操老了一辈子,辛苦了一辈子,照顾他们还不是理所应当的?再论,想想自己将来也都有老的一天,现在不伺候好长辈,将来怎么要求自己的孩子好好对待自己呢?”如今,在李兴海夫妻俩的精心照顾下,老人已70有余,头脑清晰,面色红润,逢人就夸:“李二娃两口子对我好啊,对我好得很!”二、热心公益,奉献显精神李兴海艰苦创业致了富,不忘回报社会,十分热心为当地的公益事业办好事、实事。1999年玉龙街村街
8、道建设,李兴海出水泥和资金共计6000余元,今年修新联村公路又出资5800余元。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尊老助老残的传统美德,兴海同志时时践行着这一传统。1998年屏山县鸭池有两位老人受抱养子女的虐待,处境十分困难,李兴海知道后,把两位老人接到自己家中,包吃包住,过得挺愉快,过了一段时间,李兴海找其子女帮助教育,启发感动了老人的子女,主动把老人接回了家。李兴海的这些举动,使老年人和残疾人十分感激,使年青人深受感化教育。1999年以来,李兴海帮扶的方式,一是以购买赠送生产资料的方式帮扶贫困户,长期为40户贫困老人每户每年送1包尿素肥,其中30户还送了水稻、玉米良种,至少用去资金3万余元,帮助他们发展生产
9、,使之增产增收。二是帮助当地20户贫困老人发展蔬菜,出钱为他们购买菜种,助他们脱贫致富。三、孝敬老人,尽献人爱之心李兴海注重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深刻懂得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兴海说:“虽然我的母亲早年去世,但我一直遵循古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遗训,应该把别人的老人也当成自己的父母一样孝敬。”李兴海身处农村,切身体察农村老年人的现状,由于相当多的青壮年农民远离故乡务工,有的家庭成了“空巢老人”,有的不仅要种庄稼、养畜禽,还要抚育照顾孙辈儿童,一年四季辛苦劳累,尤其是每到传统的中秋节、重阳节,很多老年人缺少一种亲情的关爱,享受不到天伦之乐,心灵上不免产生一些孤独和
10、寂寞感。欲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李兴海十分理解老年人的心情,关注老年人的疾苦,为了能使广大老年人能在重阳节过得高兴快乐,从2003年开始到今年,一直坚持会同喜捷镇的老年协会把本镇和邻近乡镇的部份老年人请到“九彩虹”农家乐作客,并请镇党委、政府和县级有关部门领导到场指导,与老年人共同欢度节日。李兴海说:“我把他们请来团聚,能使他们笑一笑,送上我对他们的祝福,我要从多方面努力感召社会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近几年重阳节到“九彩虹”过节的老年人都在300人以上,李兴海个人出资每年达6000元以上。在07年的庆祝重阳节会上,还对镇老协会评选出的20名道德模范颁发了奖状和奖杯,在全镇的干
11、部群众中引起了良好的反映。在去年十一月底,四川、云南两省四县16个乡镇的老年联谊活动在“九彩虹”农家乐隆重举行,李兴海主动出资5000元,使联谊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得到了外省、县老年朋友的好评,也为宜宾县争了光。每年春节,李兴海为了表达对附近贫困老党员和贫困老年人的关爱,不仅要请他们吃团年饭,还要为他们购买猪肉、酒、保温杯之类的年货,使广大农村贫困老人深深感受到在领导下的当今社会,不仅有党和政府的关心照顾,而且还有社会上有仁善之心的人带来的温暖和关爱。李兴海,用他的善良和孝心为父亲和社会老人的晚年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为喜捷镇街坊四邻树立了学习的榜样。第三篇:孝老爱亲事迹材料马xx,男,布依族,
12、32岁,中共党员。明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提倡树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马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将自己的爱心一点一滴地倾注到父母身上,与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用赤诚孝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出了最好的诠释。马xx在家排行老五,上有年迈的父母,两个哥哥和姐姐,下有没有工作的妻子和嗷嗷待哺的儿子,并且父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20xx年,哥哥因患骨裂住进了医院,父母年迈而且家里需要料理,于是他日夜守护在哥哥的身旁,精心的照顾,复诊时,由于当时没有电梯,他背着哥哥奔波在楼上楼下十余次,没有任何怨言。悉心的照顾,长时间的治疗,也许是兄弟情深感到了上苍,此次手术非常成功,
13、哥哥逐渐康复,他笑了,年迈的父亲笑了。马父母已年过六旬,患有高血压、风湿等病痛。在父母的卧室里床头上常用的药物整齐摆放;老人的生活必需品更是一应俱全,伸手就能取到,老人的衣服、被褥显得干干净净,邻里看见了无不夸赞。老人老了,儿女们又都各自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马只要一下班就会准时回到老人身边,陪老人拉家常、谈琐事,让老人摆脱孤单和寂寞。马承担赡养老人重担十余载,三世同堂,毫无怨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很好地诠释了孝道。第四篇:孝敬老人先进事迹-伺候,早晚和双休日就由*夫妇照顾。为使病人早日康复,夫妻俩每天抓时间搀扶老人在客厅里锻炼。开始时,说是搀着,实际上是背着、抱着,老人基本上不能自己用力。那时的
14、*30多岁,正是好美爱干净的时候,公爹不忍让儿媳妇搀,只要儿子不在家,他就不锻炼。于是,*就生拉硬拽,和婆婆一起硬是搀着公爹锻炼,直到三个人都满头大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公爹柱着拐杖能下地活动了。但是没想到的是,婆婆于1992年12月份的一天突然脑出血,出血的面积还很大,非常危险。医生告诉他们“你们准备后事吧,没有多大希望了。”当时就像五雷轰顶,*和丈夫都傻了,公爹还病着,需要人伺候,孩子还小,这可怎么办呢?她找了一个没人的地方就大哭起来,哭着哭着,突然心想“别哭了,光哭有什么用?”她擦干眼泪赶紧去看老人。当时婆婆什么也不知道,戴上了一个大冰帽子,鼻子里插着胃管,下身插着导尿管,每天24小
15、时不停的输2-每天给老人针灸。一年多过去了,效果不太明显,于是又改吃中药。每天早晚两次熬药、喂药。时值盛夏,天气炎热,熬药时守在火炉旁,一会就是一身汗,可*总是那么任劳任怨,默默地伺候着老人。怕老人生褥疮,她每天给老人擦洗一遍,并在腋窝处擦上痱子粉,比伺候小孩子还精心。虽然度过了危险期,可是1993年7月老公爹突发脑出血去世了。之后她把全部的心血用在了老人身上,用善良的身心、无私的行动、坚持的信念做好老人的一切日常生活,从中体现了她的真诚,倾注了她的爱心,确保老人舒舒服服、干干净净地过每一天。日子一天天过去,2011年她儿子结婚了,儿媳是一名教师,虽然工作辛苦,但只要有时间就帮她照顾老人。20
16、11年她得孙子了,她把孩子抱到老人床前让老人看看她的重孙,她静静的看着,目光里流露出慈爱。虽然一天天比较累,但是看到床上4-的任务。再忙也要把照看老人的事放在心坎上,摆在第一位,再累也要让老人吃好、穿暖。有人说,孝顺老人最大的挑战是“色难”。“千难万难难不过给爹妈个好脸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老人很不安心。但这样的情况在我家是看不到的,无论遇到什么难心事,我从不在老人面前表现出来,面对老人时永远是一张微笑的面孔,一伺候就是十几年。前年,半身不遂的公公不慎摔伤,瘫痪卧床不起,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我毫无怨言,从拿药、端水、端饭到端便盆,倒粪便,样样都做,公
17、公牙齿不好,还患有糖尿病,老人不能吃大锅饭,我就给开小灶,每天给老人吃的食物都经精心加工,去皮、去壳、切成小块,还不能吃转化糖的食物,每天都征求老人的意见安排好食谱,做老人喜欢吃的饭菜。去年,公公患上了糖尿病并发症6-物。我常说:“谁都有双重父母,谁都有老的那一天,我自己也有儿女,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女才会孝敬我。”我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我觉得:孝敬老人,疼爱儿女,让全家人幸福,自己才幸福快乐。我爱干净,老人住的房间非但一尘不染,而且没有丝毫别的味道,一盆鲜花、一盘水果,根本看不出那是老人住的,老人的穿戴从里到外看不出一点儿污渍。仅这些对我来
18、说就已经够忙的了,然而最艰巨的还是招待家里的客人。由于老人亲戚多,所以几乎天天家里来人,我就天天沏茶倒水,还要七个盘子八个碗地热情招待,一年365天,天天忙个不停而且总是笑口常开。由于家庭和睦,因而两个姐姐常常轮换着在家里呆着,有时晚上陪到11、12点,有时有人饿了,半夜还要来顿夜宵,尽心尽力、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家里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客人,十几年如一日。8-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改革开放到今天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如今中国已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让他们度过幸福、美满、安详、健康的晚年,共享人类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是社
19、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人生和社会发展规律,就是尊重历史。父母生养了子女,子女必须孝敬父母,这是儿女们应该尽到的责任。老年人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智慧和经验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筑成了社会的生命线,老年人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需要人们去关爱。我们柏庄人在敬老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其愿因有三,一是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柏庄多年来就有敬老的传统美德,这美德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如今还是那么鲜、那么艳。二是柏10-说:“我能或到现在多亏了我的儿子和儿媳妇,不是他们的精心照料我早就到马克思那儿报道了。”现在我们更应当尊敬老人、孝敬老人,使社会形成尊老爱幼的良好风气。在我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孝敬 老人 事迹材料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