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加工中心换刀机械手设计-毕业论文.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卧式加工中心换刀机械手设计-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卧式加工中心换刀机械手设计-毕业论文.doc(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前言1.1 机械手发展历史与现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客户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人们对制造企业的生产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批量的生产方式将逐渐被模块化、柔性化的生产方式所取代。因此,企业对制造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柔性化的数控加工设备将成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流。因此,将卧式加工中心的机械手设计作为毕业设计题目,迎合了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卧式加工中心的换刀机械手是自动换刀装置中交换刀具的主要工具,它用来把刀库上的刀具送到主轴上,同时把主轴上已用过的刀具返回刀库。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的工业机器人中大约有近一半的工业机器人用于各种形式的加工中心的自动换刀领域。目前用得最广泛的是模仿人的手臂功能的多关
2、节机器人,其手臂灵活性最大,可以使换刀卡爪的空间位置和姿势调至任意状态,满足换刀需求。我国的机械手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经过30多年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70年代萌芽期、80年代的开发期和90年代的应用化期。在我国,机械手市场份额大部分被国外机械手企业占据着。在国际强手面前,国内的机械手企业面临着相当大的竞争压力。如今,我国正在从一个“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分工的巨大挑战,政府务必会加大对机器人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将会给机械手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不仅如此,我国目前已基本掌握了机器人操作机的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运动学
3、和轨迹规划技术,生产了部分机器人关键元器件。国际上,目前机器人界都在加大科研力度,进行机器人共性技术的研究。例如,德国的CLOOS、REIS、KUKA公司;瑞典的ABB公司;奥地利的IGM公司;意大利的CAMAU公司;日系有OTC、Panasonic、FANUC公司在机器人方面都做的比较好。从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看,自动换刀机器人和其它工业机器人一样,正在不断向智能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1.2 设计目的及意义1.2.1 设计目的本次设计主要为卧式加工中心设计其用于换刀的机械手部分,目的是为了使加工中心能够更快的工作,使加工中心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以实现其价值所在。再者,使用了机械手,有效的减少
4、了由于人工换刀带来的生产效率低,并且容易出事故的弊端。1.2.2 设计意义伴随着机电一体化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机械设备的自动控制成分显得越来越重要,由于工作的需要,人们经常受到高温、腐蚀及有毒气体等因素的危害,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甚至于危害生命安全。因此机械手就在这样诞生了,机械手是工业机器人系统中传统的任务执行机构,是机器人的关键部件之一。其中机械手是近代自动控制领域中出现的一项新技术,它的发展是由于其积极作用正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因此设计机械手有着很大的意义:(1)能够部分地代替人工操作,减轻人力劳动;(2)能够按照生产工艺的要求,遵循一定的程序、时间和位置来完成工件的传送和装卸,改善劳动条
5、件,大大的避免了人身事故;(3)能够显著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实现工业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步伐。2 设计内容本次设计参照设计项目要求及技术指标确定机械手结构设计和驱动装置所要选用等技术参数,确定结构方案,绘制部件装配图及主要零件图纸。设计的主要内容有机械手臂和机械手的驱动系统的设计。该机械手的手臂伸缩运动拟采用回转液压缸联合齿轮齿条传动,能较好地解决机械手在运动过程中的动力问题,具有传动平稳,机械效率高等优点。由于机械手的存在,使得在现代化的企业中可以很好的实现自动化和减少人工费用,同时可以解决在生产过程中,作业者劳动强度大的难题并能满足加工中人工无法达到的精度要求。由于采用齿轮传动使得机械手
6、可以传递较大的动力,并且由于内部轴及外部外筒在作用使其可以承受较大的扭矩和足够的应力变化。并且机械手有几个方向上的自由度,可以进行多方位工作。其驱动系统的回转与直线运动拟采用液压缸来实现,在液压缸两端设有缓冲装置,可防止活塞与液压缸端面的撞击。加工中心换刀机械手的设计是在实现手指夹紧、手臂伸缩、手架伸缩以及手架旋转运动的基础上,实现其准确、快速、可靠、稳定的换刀。设计的具体内容如下:(1)根据目前常用的加工中心换刀机械手的换刀方式,对手臂伸缩与手指夹紧机构、手架旋转与手架伸缩机构的设计提出几种方案,并通过对所提出方案的论证分析,选择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案进行具体的设计;(2)对所选设计方案中换刀机
7、械手的组成机构进行分析;(3)对加工中心换刀机械手的手指夹紧力进行分析与计算,并对其关键部位进行校核,以保证换刀的可靠性;(4)确定各个运动的驱动机构;(5)对设计中所设计到的液压缸通过计算确定某个部分结构的具体尺寸,并对活塞杆的强度、稳定性以及螺栓的强度进行校核,以保证加工中心换刀机械手能够稳定、可靠的完成换刀过程。(6)对设计中出现的齿轮、轴等重要零部件通过计算确定尺寸后,要进行安全校核。经过以上设计内容,可达到设计的目的和要求,使机械手做到 开始(缩手)-伸手抓住刀具并夹紧-直线伸出拔出刀具-手臂同时缩回-逆时针旋转180-手臂同时伸出-直线回程插入刀具-松手同时缩回-复位的全部换刀动作
8、,并保证换刀过程中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稳定性。3 设计方案3.1 机械手换刀运动流程本次机械手换刀运动流程拟采用以下方式:开始(缩手)-伸手抓住刀具并夹紧-直线伸出拔出刀具-手臂同时缩回-逆时针旋转180-手臂同时伸出-直线回程插入刀具-松手同时缩回-复位。如下图所示:3.2 刀具的交换装置加工中心和其他数控机床的区别就在于它具有根据工艺要求自动更换所需刀具的功能,即自动换刀(ATC)机能。机械手是自动换刀装置中交换刀具的主要工具,它担负着把刀库上的刀具送到主轴上,同时把主轴上已用过的刀具返回刀库上的任务。下面介绍机械手各部分组成结构的方案选择。3.2.1 机械手的种类选择常见的机械手种类有:
9、(1)单臂单爪回转式机械手:如下图1所示: 图1. 单臂单爪回转式机械手这种机械手摆动的轴线与刀具主轴平行,机械手的手臂可以回转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自动换刀,适用于刀库换刀位置与刀座的轴线平行的场合。但是换所花费的时间长。(2)单臂双爪回转式机械手:如下图2所示: 图2. 单臂双爪回转式机械手这种机械手的手臂上有两个卡爪,两个卡爪各有所分工,一个卡爪只执行从主轴上取下“旧刀”送回刀库的任务,另一个卡爪则执行由刀库取出“新刀”送到主轴的任务,其换刀时间较上述单爪回转式机械手要短。(3)双臂回转式机械手(俗称扁担式):如下图3.1所示: 图3.1 双臂回转式机械手这种机械手两臂各有一个卡爪,可同时抓取
10、刀库及主轴上的刀具,在回转180之后又同时将刀具归回刀库及装入主轴,是目前加工中心机床上最为常用的一种形式,换刀时间要比前两种都短。另外,这种机械手在设计中有的还采用了可伸缩的臂,如下图3.2所示:图3.2 可伸缩双臂回转式机械手 这种带有可伸缩臂的机械手,在刀库中刀具排列较紧密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的避免机械手碰撞刀具的危险,使用也比较广泛。(4)双机械手:如下图4所示:图4. 双机械手这种机械手相当与两个单臂单爪机械手,相互配合起来进行自动换刀。其中一个机械手用来拔“旧刀”归回刀库,另一个机械手则从刀库取出“新刀”插入机床主轴上。(5)双臂往复交叉式机械手:如下图5所示:图5.双臂往复交叉式机
11、械手这种机械手的两臂可往复运动,并交叉成一定角度。两个手臂分别称作装刀手和卸刀手。卸刀手完成往主轴上取下“旧刀”归回刀库的运动,装刀手执行从刀库取出“新刀”装入主轴的运动。整个机械手可沿导轨或丝杠作直线移动或绕某个转轴回转,以实现刀库与主轴之间的交换刀具工作。(6)双臂端面夹紧式机械手:如下图6所示:图6.双臂端面夹紧式机械手这种机械手只是在夹紧部位上和前几种不同,上述几种机械手均靠夹紧刀柄的外圆表面来抓住刀具,而此种机械手则是夹紧刀柄的两个端面。 结论:由于双臂回转式机械手的动作比较简单,而且能够同时抓取和装卸机床主轴和刀库中的刀具,换刀时间较短。如果我们采用不能伸缩的机械手,由于机械手回转
12、时其手部回转半径较大,如刀库中刀具排得较密,可能碰撞刀具,且用这种类型的机械手直接在刀库与主轴之间换刀,只宜采用顺序换刀或刀具编码式任意选刀,不然,换刀时间将增加。综上所述,本次设计采用可伸缩式的双臂回转机械手。3.2.2 机械手爪形式的选择常见的手爪形式有:(1)机械锁刀手爪弹簧销式手爪,使用这种形式的抓持机构,手爪不需要设置专门的传递装置,因而结构简单,使用广泛。但在机械手有旋转运动时,为避免刀具甩脱,手爪就必须有自锁夹持机构,其结构较复杂。(2)钳形杠杆机械手。这种机械手手爪的张合需要动力传递装置,传动较复杂,但手爪的结构可较简单。使用也较普遍。(3)虎钳形指。在手爪中设有定位销,使刀具
13、在手爪中定位。用这种形式的夹持机构时,刀具需经特殊补充加工,不能使用标准刀具,所以使用者较少。 结论:机械手的手爪在抓住刀具后,必须有锁刀功能,以防止在换刀过程中掉刀或刀具被甩出。当机械手松刀时,刀库的夹爪既起着刀套的作用,又起着手爪的作用。对于双臂回转式机械手的手爪,大都采用机械锁刀方式。 综上所述,本次机设计将选择机械锁刀手爪弹簧销式手爪。3.2.3 刀具夹持方式的选择 在刀具自动交换装置上,机械手夹持刀具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柄式夹持(轴向夹持)。(2)法兰式夹持:这种夹持方式,在刀具夹头的前端,有供机械手用的发兰盘。采用发兰式夹持,当应用中间搬运装置时,可以很方便地从一个
14、机械手将刀具夹头过渡到另一个辅助机械手上去,刀具夹头采用带洼形的法兰盘夹持刀夹。 结论:根据给定技术要求,本次设计将采用柄式夹持方式,刀柄型号为BT40。3.3 机械手的驱动装置这种机械手的拔刀、插刀动作,大都由液压油缸来完成。根据结构要求,可以采用油缸动,活塞固定;或者活塞动,油缸固定的结构形式。整个机械手由机械臂伸缩机构,机械手爪开合机构,回转机构及装卸刀具直线运动机构组成(见自动换刀机械手的驱动装置和驱动装置外形图)。3.3.1 机械手臂伸缩运动机构的选择回转头的两端对称分布着两个机械臂,可以同时伸出抓刀。机械臂伸缩机构由回转液压缸1(见驱动外形图),输出轴40,齿轮43以及齿条42和4
15、8组成(见自动换刀机械手图)。当压力油通过支架6(见驱动外形图)和贯穿花键轴50的通孔(见换刀机械手驱动装置图)进入回转液压缸1时,推动输出轴40转动,轴上的齿轮43便带动齿条42和48作直线运动,使两只机械臂同时伸出,通过齿条42及48上的挡块36压向调整螺钉35来限制终点位置。同时由左视图中的微动开关30发出信号,以进行下一个动作。当回转液压缸改变油路时,机械臂便缩回。3.3.2 机械手爪开合运动机构的选择机械臂手爪由固定手爪14与活动手爪18共同组成,用来夹持刀柄。活动手爪18可绕小轴15转动,其一端由弹簧杆19作用支靠在小轴20上。当弹簧顶杆3未碰到挡块13而自由伸出时,挡杆22在弹簧
16、作用下,其一端的阶梯面与活动手爪18的端部的阶梯面相靠,从而将活动手爪18锁死。当挡块13左移,将弹簧顶杆3压入时,顶杆3的一端迫使杠杆21顺时针转动。这样,杠杆21的一端将挡杆22的阶梯面从活动手爪18端部的阶梯面滑开。因此,当活动手爪18伸向刀柄拔刀或插刀后收回时,刀柄表面可使活动手爪18压缩弹簧而稍微张开,这样机械爪即可将刀柄抱住或退出。与此同时,齿条42(或48)上的挡块压于调整螺钉而限位,同时微动行程开关动作发出下一动作的信号。由于手爪伸向刀柄拔刀或插刀后收回,都是当机械手处于轴向向左移动后的位置上进行的。为了使机械手的活动手爪18能在此同时从自锁状态下松开,在机床床身立柱上设有固定
17、杆52,在机械臂的一侧有挡块装置。挡块13、锥孔盘4和轴9固定相连,轴9装于支架12内,其右端又与一端盖10用螺纹固定。当挡块13未与固定杆52相碰时,锥孔盘4处于与钢球5接触位置,弹簧销11顶着端盖10,使锥孔盘4紧靠于支架12的端面上,此时机械臂的弹簧顶杆3自由伸出,活动手爪18处于锁死状态。当机械手轴向向右移动后,固定杆52迫使挡块13转动,由于此时锥孔盘4端面上的锥孔与钢球5错开,这样锥孔盘4即连同挡块13、轴9、端盖10、压缩弹簧销11向右移动。挡块13即将机械臂上的弹簧顶杆3压入,将活动手爪18自锁紧状态下松开。当机械爪伸出抓住刀柄后,机械手轴向向左伸出,此时挡块13同时离开固定杆
18、52,借弹簧1的作用,将挡块13拉回原来的锥孔盘4上锥孔与钢球5相对的原始位置,由弹簧销11的作用,使挡块13连同锥孔盘4、轴9和端盖10又向左移动至锥孔盘4与支架12端面压紧的位置。这时机械手爪上的弹簧顶杆3又自由伸出,将活动手爪18锁死,以保证机械手将刀具拔出后,能将刀具可靠地夹紧(详情见机械手图)。3.3.3 机械手驱动系统中回转运动机构的选择回转机构用来实现刀具的交换动作,由驱动外形图可见它由手臂14、回转座58等组成。手臂14与花键轴50固定连接,花键轴与两个花键套筒30相连,后者则由固定在机床立柱上的回转座58上的两个滚动轴承支撑。齿轮38通过花键轴套筒安装在花键轴的右端。回转液压
19、缸的结构见第三张图,回转缸壳体88和上端盖95、下端盖83、定片78间均用螺钉联接,并将它们作为一体通过上端盖固定在立柱上。转轴73支承在上、下端盖上,与动片76固定联接,其伸出端与和花键轴上的齿轮相啮合的齿轮70联接,向手臂传递运动,当液压缸通入高压油而使转轴转动时,通过传动齿轮70带动齿轮38回转,这样,由花键轴50带动手臂14转动,转动180的极限位置可由两个螺钉33限定,同时由两个螺钉31分别压下微动开关32及37发出到位信号,以进行下一个动作。3.3.4 机械手驱动系统中直线运动机构的选择回转头15的向左或向右(拔刀或插刀)的直线运动是由液压缸来实现。液压缸座固定于机床立柱上,活塞杆
20、端部有联接件与花键轴相连。当活塞杆因液压缸进入高压油而向左或向右运动时,通过联接件即可带动花键轴作直线运动,从而带动回转头和机械手臂向左或向右运动。在液压缸两端设有缓冲装置,可防止活塞与液压缸端面的撞击。当活塞在左右两极限位置时,都设有挡块和调整螺钉,由微动开关作用发出到位信号。4 设计计算4.1 手指夹紧力的计算手指对工件的夹紧力可按下式计算:Nk1k2k3G(kgf)式中:k1安全系数,通常取1.22,在此我们取k1=1.8; k2动载系数,主要考虑惯性力的影响,可按k21a/g估算;a为机械手在搬运过程中的加速度,单位为m/s2,a9.8m/s2,g为重力加速度,所以这里k2=1;k3方
21、位系数,根据机械工程手册(第10卷)表56.2-3选取k3=0.91.1,在此我们取k3=1.0;G被夹持工件的重量,单位kg,取G=11kg。则我们设计的机械手手指的夹紧力为:N1.811.011 = 19.8(kgf)4.2 齿轮的设计计算4.2.1 齿轮传动的特点齿轮传动按照两齿轮轴在机构中相对位置的不同分为两轴相互平行、两轴相交和两轴交错(即不平行也不相交)三类。其传动特点如下:效率高。在常用的机械传动中,齿轮传动的效率最高。如一级圆柱齿轮的效率可达99%。这对大功率传动十分重要,因为即使效率只提高1%,也有很大的经济效益。结构紧凑。在相同的使用条件下,齿轮传动所需的空间较小。工作可靠
22、,寿命长。设计制造正确合理、使用维护良好的齿轮,工作十分可靠,寿命可长达十几年,这也是其它机械传动无法比拟的。这对在车辆及矿井内工作的机器尤为重要。传动比稳定。传动比稳定往往是对传动性能的基本要求。齿轮传动获得广泛应用,也就是由于这一特点。但是齿轮传动的制造及安装精度要求高,价格较贵,且不宜用于传动距离大的场合。4.2.2 齿轮的设计过程整个回转头回转180换刀的运动是由回转液压缸8驱动,回转液压缸的输出轴上安装有齿轮70,齿轮38装在套筒上,回转液压缸固定在立柱上。当回转液压缸动片转动时,齿轮70带动齿轮38转动,其转角的极限位置可由螺钉限定,同时有微动行程开关发出到位信号,其运动的计算公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卧式 加工 中心 机械手 设计 毕业论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