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里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doc
《东里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里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doc(1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东 里 煤 矿 初 步 设 计 说 明 书前言一、概述东里煤矿位于襄垣县城西南5km,地域属长治市襄垣县古韩镇管辖,隶属襄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原崔家庄煤矿东里矿井)襄垣县古韩镇华能焦化有限公司。东里煤矿井田系东里村安全煤柱的一部分,位于潞安煤业(集团)公司五阳煤矿井田范围内,是沁水煤田长治勘探区的一部分,井田面积0.775km2,开采3号煤层,该煤层平均厚度6.39m,倾角一般小于15,煤层结构简单,顶底板岩性良好,地质构造简单,属不易自燃煤层。根据相邻五阳煤矿资料,与本井田相邻采区瓦斯涌出量为6.5m3/t。井田内3号煤层能利用储量6690kt,实际可采储量4716kt。3号煤层为低灰中灰
2、、特低硫低硫、中热值特高发热值瘦煤(SM),主要用作炼焦配煤,动力及民用煤,主供焦化厂。焦煤和配焦煤是煤炭市场紧缺煤种,目前市场缺口很大,供不应求,即使在前几年煤炭市场持续疲软的情况下,也一直是卖方市场。随着我国化工、冶金工业对此煤种需求量的日益增大,本矿3号煤层市场优势和价格优势将会进一步体现出来,其市场潜力巨大。鉴于东里井田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和良好的外部建设环境,襄垣县政府决定并征得潞安煤业(集团)公司同意,将五阳煤矿井田内的东里村搬迁建矿,最大限度地开发有限的优质煤炭资源。2005年12月1日,襄五煤业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编制东里煤矿初步设计。二、编制依据1襄五煤业有限公司(原崔家庄煤矿东
3、里矿井)关于委托我公司编制东里煤矿初步设计的“委托书”。2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晋煤行便字(2004)第14号文关于襄垣县人民政府移村办矿请示的意见书。3襄垣县人民政府襄政函(2004)第10号文关于移村办矿建小康的建议函。4潞安煤业(集团)公司潞矿办字(2004)第108号文件关于襄垣县人民政府移村办矿的请示。5潞安煤业(集团)公司五阳煤矿潞矿五办字(2004)第27号文件关于襄垣县人民政府关于移村办矿建小康建议函的请示。6山西煤田地质勘探114队编制的山西省襄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东里煤矿3号煤层地质报告。7.襄垣县古韩镇东里村移村办矿创建小康村协议;8.关于襄五煤业公司占地意向的协议。9.东里煤矿
4、可行性研究报告。三、设计的指导思想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加大矿井设计改革的力度,在保证矿井规模和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尽量简化环节,减少行政福利设施。系统设计简单实用,设备选型切合实际,经济合理,最大限度地降低矿井建设初期投资和缩短建井工期,力争通过精心设计和科学管理,把该矿井建设成安全可靠、工程量少、投资低、工期短、见效快、煤炭资源回收率高、效益好、符合市场经济的新型煤矿。四、设计的主要特点1东里煤矿设计生产能力300kt/a,属于新建矿井。矿井采用一次设计、一次建成投产的移交方式。2立井开拓布置主立井和副立井两个井筒,主立井装备一对3.0t箕斗,担负矿井原煤提升任务,兼做回风井和安全出口;副立井担
5、负矿井辅助运输任务,兼做进风井和安全出口。回风大巷兼辅助运输。3贯彻了多做煤巷少做岩巷的原则,井下巷道除井底车场外均沿煤层布置,矿井移交生产时,煤巷占67.9%。开采过程基本不作岩巷。4全井田只布置一个采区、一个普掘工作面,一个综掘工作面,初期移交的回采工作面布置在井田西部边界。生产系统简单。5选用综采放顶煤开采,生产集中、产量较大,利于稳产、超产,材料消耗少,适应性强,效率高。6井筒工业场地布置在井田边界附近,安全煤柱与五阳矿大巷部分煤柱重叠,占压本井田少,矿井资源回收率高。7、地面建筑最大限度地采用了同体联合建筑。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井田开拓方式:立井;2水平划分及水平标高:全井田一个水
6、平开采,水平标高+389.5m;3矿井移交生产时井巷总工程量为4217.2m,其中煤巷2862m,岩巷1355.2m;煤巷占67.9%,岩巷32.1%。总掘进体积为70109.58m3,其中硐室体积4827m3。万吨掘进率为140.57m万吨。4矿井工业场地工业建(构)筑物总面积:2976.4m2,总体积:17410.4m3。胶带输送机走廊长度150.0m;5矿井工业场地行政福利建筑(含单身宿舍)总面积1900.8m2,总体积6833.3m3;6矿井总占地面积5.63ha(不含预留场地),其中工业场地占地面积4.43ha,排矸场地征用地1.20ha;7矿井原煤全员效率5.48t/工;8矿井职工
7、在籍总人数421人;9矿井建设总工期19.3个月,其中施工准备期2个月,建井工期17.3个月;10矿井共迁居民136户。11矿井建设总投资9303.00万元,吨煤投资为310.10元;六、存在问题与建议1建设单位应在主立井、副立井位置施工井筒检查孔,以便为井筒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2请建设单位尽快与有关单位签定供电电源、共用煤柱等协议。3本井田面积甚小,为延长开采年限,建议矿方尽早考虑扩区开发方案,及早办理有关手续。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井田概况一、交通位置东里煤矿位于襄垣县城西南5km,地界属襄垣县古韩镇管辖,矿区边界为不规律多边形。其地理座标为东径11300071130058,
8、北纬362837362914。井田位于潞安煤业(集团)公司五阳矿井田范围内。拟选的工业场地位于古韩镇现东里村的南部。北距襄垣县城5km,距长治45km,距太原215km。太焦铁路从井田东北部穿过,太焦线北接石太、同浦线,南接陇海线,距襄垣县车站2.5km,距五阳车站3.5km,在襄垣县和五阳煤矿设有车站。各乡村之间均有公路与周围的208国道、榆黄公路、长韩公路、长临公路相连,区内交通四通八达。交通位置详见图1-1-1。二、地形、地貌及河流井田地处太行山西麓,地貌特征为低山丘陵类型。井田内地面平均标高为876m,相对高差不超过20m。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区内主要河流是浊漳河西源,该河从本井田
9、北部自西向东流过,属海河水系漳河流域,其支流有淤泥河,与南漳河在五阳井田汇合后至襄垣城东与浊漳河北源汇合流出。浊漳河为常年流水性河流,但流量变化较大,洪水期流量大,干旱期流量较小。位于井田西侧的淤泥河只在雨季有水流,平时干涸无水。三、气象及地震情况井田属东亚季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大陆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冬长夏短、气候温和适中。冬季寒冷、雨雪稀少;春季干燥多风、春旱频繁;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年内常有干旱、霜冻、冰雹、暴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发生。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据襄垣县气象站观测统计,气温-29.138.1,平均9.5;年降水量433.2814.3mm,平均532.8mm;
10、蒸发量为15151914.7mm;平均1768.1mm。最大冻土深度0.82m。据“山西省地震基本烈度区划图”,本区地震裂度为6度区。四、矿区工农业生产概况及煤炭生产建设情况矿区处于低山丘陵地区,土地贫脊,又受干旱影响,农业生产产量较低。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谷子、高粱、小麦、棉花、蚕桑和一些油料作物。矿区工业主要有采矿、炼铁、电力、石料、小型机械制造、农机修配和丝织等。本井田煤层埋藏较深,除五阳矿外,邻近尚无小窑开采。五、水源、电源情况根据供电协议,矿井10kV回路电源一路拟引自110KV襄垣站,另一6kV路引自35KV王桥站,在矿井工业广场建10/6kV变电所。当其中任一回路发生故障时,另一回
11、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用电。当地农业及民用水源主要用浅井取第四系及基岩风化带水,一般含水较为丰富,单位涌水量1.3813.94L/sm,水重碳酸硫酸盐钾钠型水质,矿化度小于0.51g/L,可作为矿井供水水源。矿井开采后,井下水通过处理,可作为矿井生产供水水源。经计算第四系及基岩风化带水量能够满足矿井生产生活用水。六、四邻矿井开采情况东里煤矿井田系东里村安全煤柱的一部分,位于潞安煤业(集团)公司五阳煤矿井田范围内,井田四界外均为五阳煤矿所属采区。在井田的东南方向是五阳煤矿的主皮带巷,邻近采区工作面均已采完;西南方向为七四轨道暗斜井和皮带暗斜井,其相应采区也已采完;井田西北方向边界是以断层来划分的,未
12、开采;井田东北方向以河流为界划分边界,也未开采。七、征地及迁村情况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晋煤行便字(2004)第14号文件关于襄垣县人民政府移村办矿请示的意见书、襄垣县人民政府襄政函(2004)第10号文件关于移村办矿建小康的建议函、潞安煤业(集团)公司潞矿办字(2004)第108号文件关于襄垣县人民政府移村办矿的请示、潞安煤业(集团)公司五阳煤矿潞矿五办字(2004)第27号文件关于襄垣县人民政府关于移村办矿建小康建议函的请示。本矿井属批准的移村办矿建小康新模式矿井,目前,襄垣县襄五煤业有限公司与古韩镇东里村村委会已签订关于襄五煤业公司占地意向的协议和襄垣县古韩镇东里村撤村办矿创建小康村协议。
13、目前,征地及迁村工作正在按程序进行。第二节地质特征一、地质构造(一)区域地层山西省东南部地层分布自东往西,由老到新。主要有上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中生界三叠系,新生界上第三系、第四系。现概述如下:1震旦系(Z):主要分布于本区的东北隅及西南角,东侧由北往南断续出露于沟谷中。由较厚的碎屑岩沉积建造和巨厚的中厚的中偏碱、偏基的火山岩建造组成。厚度从几米到数km。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2寒武系(E):沿沁水盆地呈弧形带状分布。为一套由砾岩、砂岩、灰岩、泥灰岩、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白云岩等组成的浅海相碎屑和碳酸盐岩沉积地层。底部有一层含砾砂岩。地层厚一般为3775
14、70m。与下伏震旦系呈平行不整合接触。3奥陶系(O):分布于本区的东部、南部及西北角。为一套灰岩、泥灰岩和含燧石白云岩组成的浅海碳酸盐岩沉积。一般厚476700m。与下伏寒武系呈整合接触。分下统和中统,二者间呈中行不整合接触(怀远运动)。(1)下奥陶统(O1):为一套白云岩沉积。底部有一层不足一米的黄绿色页岩和白云质页岩;中、下部为厚层粗晶白云岩;上部含燧石。厚64209m,一般厚130m。(2)中奥陶统(O2):下马家沟组(O2X):底部为浅灰、黄绿色钙质泥岩;下部为角砾状泥灰岩;中、下部为中层石灰岩夹泥灰岩。厚37213m,一般为120m。上马家沟组(O2S):下部为泥灰角砾状泥灰岩;中、
15、上部为灰黑色中厚层状豹皮状灰岩;顶部为白云质灰岩。厚170308m,一般厚230m。峰峰组(O2f):下部为泥灰岩、角砾状泥灰岩,泥灰岩中含石膏;上部为豹皮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厚0176m,一般厚120m。4石炭系(C):主要出露于沁水盆地东缘及南缘。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铁岩系组成,为本区煤、铝、铁形成的重要地质时期。厚32177m。下统缺失。与下伏中奥陶统呈平行不整合接触。(1)中统本溪组(C2b):为杂色铁铝岩,灰白、灰色粘土岩、灰岩。底部有山西式铁矿。全组厚035m,一般厚20m。(2)上统太原组(C3t):以灰白、灰色薄层状中细粒石英砂岩、粉砂岩、泥岩为主,夹37层灰岩、520层煤。
16、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底部一般有一层灰白色石英砂岩(K1)。厚82142m,一般厚90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5二迭系(P):主要分布于沁水坳陷中。由砂岩、砂质泥岩及煤层组成。厚266422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分两统四组。(1)下统山西组(P1S):底部为灰色细、中粒砂岩(K7);下部为深灰色砂岩、粉砂岩、泥岩夹煤线;中部以灰色泥岩夹灰白色厚层状中粒砂岩、粉砂岩为主,有可采煤层12层,其赋存于中、下部的3号煤层在全区普遍发育,层位稳定;上部为黄绿色、灰色泥岩夹煤线。厚3672m,一般厚60m。与上伏地层连续沉积,整合接触。(2)下统下石盒子组(P1X):下部为黄绿色砂岩、灰色泥岩夹薄煤层
17、;中上部为黄绿、杏黄色泥岩、粉砂岩及砂岩,夹23层锰铁矿层;顶部为杂色鲕状铝土质泥岩。厚68361m。(3)上统上石盒子组(P2S):底部为灰绿色厚层中、粗粒砂岩(K10);下部为具紫红色斑块的黄绿色砂持泥岩、紫红色泥岩,夹锰铁矿23层;中部为杂色砂质泥岩夹多层黄绿色含砾中粒砂岩及少量灰色泥岩,上部为杂色砂岩、泥岩及含砾中、粗粒砂岩;顶部为黄绿色砂岩与紫红色泥岩互层,夹燧石条带或薄层。厚223653m。(4)上统石千峰组(P2sh):黄绿色厚层中、粗粒砂岩及石膏薄层。厚22217m。6三叠系(T):主要分布于沁水盆地的中心部位。由砂岩、泥岩、砾岩组成。地层厚约1850m。与下伏二迭系地层整合接
18、触。分上、中、下三统共五组。(1)下统刘家沟组(T1l):浅灰、紫红色细粒长石砂岩、粉砂岩。下部夹有层间砾岩层;上部砂岩中有条状磁铁矿。厚115568m。一般厚400m。(2)下统和尚沟组(T1h):灰紫色薄-中层状细粒长石砂岩夹紫红色泥岩。厚131474m,一般厚250m。(3)中统二马营组(T2e):下部为灰绿色厚-中薄层中细粒砂岩夹紫红色、灰绿色泥岩,底部砂岩中夹透镜状砾岩;中部为紫红色砂质泥岩夹浅灰绿色中薄层斑状中粗粒砂岩、浅灰色中细粒砂岩夹紫红色泥岩;上部为灰黄、黄绿色细粒长石砂岩、紫红色泥岩夹白色斑状砂岩。一般厚600m。(4)中统铜川组(T2t):下部为浅肉红、灰黄色厚层中粒长石
19、砂岩,局部夹灰绿色砂质泥岩;中、上部为灰紫色、灰绿色泥岩、及砂质泥岩夹肉红色砂岩。一般厚550m。(5)上统延长组(T3y ):浅肉红、灰绿色中厚层中、细粒长石砂岩、粉砂岩及泥岩夹透镜状淡水灰岩。厚30138m,一般厚50m。7新生界上第三系(N):在榆社、沁县、武乡、晋城-高平、黄碾 -襄垣、以及长治盆地南缘均有出露,地层为土黄、灰绿、棕色粘土地及砂质粘土,底部为砾岩,在武乡县张村为厚层灰绿、灰黑色粘土、粉砂与薄层泥质灰岩互层,并含油页岩。厚5268m,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8第四系(Q):区内广泛分布。主要为棕红、紫红、黄绿、土黄色粘土、亚粘土夹细砂、粉砂及中粗砂和砾石层。厚0330
20、m。(二)井田地层本井田全部为第四系黄土覆盖。现依据钻孔资料将各地层由老到新简述如下: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为含煤地层基底,主要由石灰岩、泥灰岩组成。溶解中常夹后生黄铁矿结核。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与下伏奥陶系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厚4.0031.77m,平均10m。主要与一套泻湖潮坪沉积的灰深灰色的泥岩、砂质泥岩、夹细粒砂岩、石灰岩及薄煤层,底部含铁铝质泥岩。含菱铁矿、黄铁矿结核、含动植物化石。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为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厚82.70141.45m,平均119.90m。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主要由灰深灰色砂岩、粉砂岩、泥岩、煤层及石灰岩组成。层理构造发育
21、,动植物化石丰富。根据岩性组合及沉积特征分为上、中、下三段。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为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本组厚48.3371.89m,平均58.60m。由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层组成。本组以色浅、含砂成分较高、交错层理发育、生物扰动构造多,植物化石丰富为特点。属滨海三角州沉积。底部以K7砂岩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5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K8砂岩底K10砂岩底,厚43.3085.10m,平均58.70m。主要为浅灰色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灰白色砂岩,顶部常含较稳定的带紫斑的鲕粒铝质泥岩,俗称“桃花泥岩”。以K8砂岩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6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K10砂岩底
22、K14砂岩底,厚94.46567.50m,平均厚515.80m。以杂色砂泥岩组成,依据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上、中、下三段。 上段:紫红色、黄绿色、灰绿色之泥岩夹细粒砂岩及粉砂岩。上部常夹有透镜状、微层状硅质层,具断续水平层理及韵律层理。底部为灰白色含砾粗砂岩,局部为细砾岩,具缓波状层理及水平层理。本段厚度一般200m。中段:上部为紫色、绿灰色泥岩夹含砾粗砂岩、中、细粒砂岩,具板状斜层理及韵律层理。中下部为浅灰绿色、灰白色、紫红色之粗粒砂岩与泥岩互层,以及灰色、灰绿色、紫色泥岩夹含砾粗砂岩,常见斜层理,砂岩中含团块状菱铁矿球粒。本段厚度一般140m。下段:上部为灰绿色、紫色砂质岩泥岩夹中细粒砂岩;
23、中部为绿灰、浅灰色中粒砂岩夹细粒砂岩。下部为灰色、灰褐色泥岩夹细砂岩粒。具断续水平层理,板状,楔形层理。底界砂岩(K10)为浅灰、灰白色中粗粒砂岩,偶夹薄层砂质泥岩,具韵律层理及大型斜层理。本段厚度一般176m。7第四系(Q)区内第四系厚度10.4844.46m,平均厚31.33m。岩性主要为黄、褐色粘土、亚粘土,含钙质结核,顶部为耕植土,浊漳河河床见冲积层。(三)地质构造1区域地质构造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处在我国东部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三隆起带的中段,即太行山隆褶带。太行山隆褶带系一西缓东陡的大型复背斜隆起。北段逐渐往北东弯曲,南段往南西乃至往西扭转,总体延伸方向为北2030度东。它与其他隆起带和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矿 初步设计 说明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