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pdf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pdf(1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二、教材分析六年级上册教科书由“微小世界”“地球的运动”“工具与技术”和“能量”四个单元组成。“微小世界”单元,将带领学生观察和研究日常生活中未曾关注或知之甚少的微小物体。这个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和观察视野的不断发展这条线索编写,引导学生利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如较小的昆虫、昆虫的器官、生物细胞、水中常见的微小生物等,借助这样的实践活动,发展学生在光学、生物、物质的结构、科
2、学史等多个方面的认知,并让学生从中深切体会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促进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这个单元虽以观察为主,但同时有机融人查阅资料、动手制作、对比分析等多种学习形式,打开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认知。“地球的运动”单元,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建构“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的大概念。因为学生并不能直接观察到地球运动,所以本单元将立足于学生的原有认知,引导学生系统而深人地采用模拟实验、查阅资料、实际观测、建构模型等多种探究方法,在探究中不断建构和修改自己对地球运动的认知模型。学生最终将认识到地球有规律地运动,从而形成昼夜交替、天体东升西落、四季更替等现象。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
3、将在较大的尺度上认识地球和太阳的运动关系,借助推理、想象和模型认识地球上一些现象的成因,与“微小世界”单元形成良好的结构互动,有助于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世界。有了“微小世界”单元中学生对多种观察工具的使用和认识,”工具与技术”单元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将更有基础。本单元希望学生对“技术发明通常蕴含着一定的科学原理”“技术包括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法、程序和产品”以 及“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等主要概念有着自己的理解,为此,教科书选择了在人类发展历史上很有代表性的几种工具和技术进行学习和研究。学生通过对几种常用的简单机械一斜面、杠杆、轮轴等进行测试,使用剪刀、活字印刷、书本、电脑等工具和技术完
4、成特定任务,从而深刻感悟到重大的发明和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并发生巨大的变化,利用工具和技术能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量”单元围绕“能量守恒和转换”这个大概念来组织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的设计,遵循小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并没有从抽象的定义出发来演绎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换,而是从引导学生调查、统计、分析身边的能量表现形式人手,选择学生感兴趣、实践性强的电和磁为主要探究对象,深人浅出地展开对能量的形式与转换的探究认识。三、实施教学的主要措施1.带领学生经历连贯的、有意义的科学实践活动。学习像科学家那样认识和看待自然世界是科学课程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去思
5、考。2.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每个教学单元都有概念的指向和一些支撑概念建立的过程性活动,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甚至用想象代替事实,以保证观察和实验中获得证据的有效性,没有人为的“伪证”。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已经给出了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思维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提示学生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指导他们进行有效记录。4.重视教科书中“研讨”环节的教学。教科书中的“研讨”部分通常是以疑问句的形式呈现教学的
6、关键问题。教学中应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聆听他人的观点,并在集体论证之下形成共识。四、教学计划课时计划课程课时11.1放大镜121.2 怎样放得更大131.3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141.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151.5 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161.6 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171.7 微生物与健康18第一单元复习19第一单元知识整理1102.1我们的地球模型1112.2 昼夜交替现象1122.3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1132.4 谁先迎来黎明1142.5 影长的四季变化1152.6 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1162.7 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117第二单元复习118第二单元知识
7、整理119半期知识整理1203.1 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1213.2 斜面1223.3 不简单的杠杆1233.4 改变运输的车轮1243.5 灵活巧妙的剪刀1253.6 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1263.7 信息的交流传播127第三单元复习128第三单元知识整理1294.1各种形式的能量1304.2 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1314.3 电和磁1324.4 电能和磁能1334.5 电磁铁1344.6 神奇的小电动机1354.7 能量从哪里来136第四单元复习137第四单元知识整理138期末复习(一)139期末复习(二)140期末知识整理11.1放大镜第(1 )课时一、教学内容:放大镜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8、:1.了解放大镜镜片的特点;2.知道不同倍数放大镜镜片的区别。3.知道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技能目标:1.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2.在观察比较不同镜片的活动中发现放大镜的结构特点。3.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体验放大镜的功能。情感目标:1.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2.了解人类对微小世界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人类发明放大镜的动力。认识到从用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三、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的镜片,发现不同倍数放大镜镜片的不同。四、教学难点:能够根据放大镜镜片的特点,自制一个放大镜。五、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放
9、大镜、玻璃片、近视眼镜、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铁丝、保鲜膜、水。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六、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师:生活中有许多细微的事物我们凭借肉眼是观察不到的,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借助其他的东西,比如观察桃花的花蕊我们可以借助什么工具?生:放大镜。师:放大镜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细小的物体。比如人们在看大比例的地图、读书看报、观察病虫害、鉴定珠宝、辅助焊接精密仪器、辅助案件侦查的过程中,都会用到放大镜。(二)活动展开1 .教师展示放大镜的结构:放大镜由透明镜片、镜框和镜柄组成。透明镜片Ou镜 M=镜 柄 Oc师:仔细观察,说说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10、学生自由回答)2 .教师展示从不同角度观察放大镜镜片:放大镜镜片边缘薄、中间厚。师:放大镜又叫凸透镜。3 .活动一: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问题1:它们都能够放大物体的图像吗?问题2:它们各自有怎样的特点?放 斗 玻里近处镜4 .教师展示记录表:放大镜的镜片普通玻璃片近视眼镜的镜片能否放大物体特点(简图+文字描述)学生进行观察。5 .师: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都能够放大物体的图像吗?生:放大镜能够放大,玻璃片和近视眼镜不能放大。6 .师: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各自有怎样的特点?放大镜 玻 璃 片::近视眼镜生:放大镜的镜片中间厚,边缘薄。玻璃片
11、的表面平整,厚度均匀。近视眼镜的镜片中间薄、边缘厚。7.教师指导完成记录表的填写:放大镜的镜片普通玻璃片近视眼镜的镜片能否放大物体能否否特点(简图+文字描述)0中间厚边缘薄表面平整厚度均匀S中间薄边缘厚活动二:比较不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L 把放大镜放在有字的纸上,数一数,放大镜里一行能看到多少个字?2.抬起放大镜,将文字的图像慢慢放至最大,数一数,放大镜里一行能看到多少个字?3.计算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放大镜的放大倍数:10+2=5(倍)4.师: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镜片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回答)5倍 10倍师: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镜片中间的厚度不同。放大镜放大倍数与镜片中间的厚度有关。中间越厚
1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5.师:根据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怎样使用下面的材料自制放大镜?(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展示玻璃片和清水。6.师:将一滴水滴在玻璃片上,一个水滴放大镜就做好了。7.师:我们怎样检验它是否具有放大作用?(学生自由回答)8.师:装了水的水瓶、一滴水都是天然的放大镜。师:它们具有哪些共同特点?生:它们都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9.师(展示装水的玻璃杯、矿泉水瓶、水滴等):生活中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的透明物品都能放大物体的图像。10.尝试用更多材料自制放大镜,比一比,谁制作的放大镜能让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11.师: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能把图像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13、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这一点,并发明、制作了放大镜。(三)巩固练习(1)放大镜是我们生产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工具,它的镜片也叫 o(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中间较.,边缘较(3)放大镜放大倍数与镜片中间的 有关,越大,物体图像的放大倍数越。【答案】1.(1)凸透镜(2)厚;薄(3)厚度;厚度;大(四)作业设计一、判断题。2 .易错题 放大镜的镜面越大,放大的倍数一定越高。()3 .圆柱形或球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具有放大功能。()4 .使用放大镜时,可以让物体和眼睛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眼睛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出现放大而清晰的像。()5 .用放大镜看报纸时,我们看到
14、的字变得很大,字数也变多了。()二、动手制作一个放大镜(五)拓展总结1 .教师展示不同类型的放大镜:2 .观看视频:放大镜的原理。师:小结:放大镜不仅能够放大物体图像,还能够成像和聚焦。通过不同的镜片观察,物体成的像的大小会发生变化。放大镜的镜片是凸透镜,凸透镜的结构特点是:中央厚、边缘薄、透明,凸透镜的功能特点是: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六)板书设计1.1放大镜,结构特点:中央厚、边缘薄大镜凸透镜!功能特点: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教学后记:目标达成度:本节课亮点:不足与改进:1.2怎样放得更大第(2)课 时一、教学内容:怎样放得更大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可以使物体
15、的图像放得更大;2.知道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3.了解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它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技能目标:1.能利用两个凸透镜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2.在观察过程中,能通过调节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找到大而清晰的图像。情感目标:1.乐于参与自制显微镜的活动。2.体会科学家对科学执着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三、教学重点:用两个凸透镜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四、教学难点:能够调节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找到大而清晰的图像。五、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凸透镜、纸筒、头发、细沙、剪刀、透明胶、尺子。教师准备:凸透镜、纸筒、光学显微镜、教学课件。六、教学过程(一
16、)新课导入师:用肉眼观察自己的手,说说你的发现。再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说说你的发现。(学生自由回答)师: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要想观察到更多的信息,应该怎样做呢?(学生自由回答)师:在 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能够明显提高放大能力。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I早期复式显微镜(二)活动开展1.实验一:用两个凸透镜观察。用一个放大镜观察书上较小的文字,在图像清晰的前提下,看看能放多大。在第一个放大镜上增加一个放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相互平行,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看看能不能使课本上文字的图像放得更大。保持两凸透镜间的距离,反复
17、移进和移出第二个凸透镜,比较所看到的图像。提示: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注意测量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2.师:怎样组合凸透镜才能使图像放得更大?(学生自由回答)师:保持一个凸透镜不动,调整另一个凸透镜与它的距离,直至找到最大而且清晰的图像。3.实验二:制作简易显微镜。在纸筒的一侧纵切一条缝,缝的宽窄和凸透镜镜柄的粗细大致相同;把凸透镜从纸筒的一端放入,让柄从缝中伸出;将一个凸透镜在距离纸筒底端几厘米处固定;调整两个凸透镜的距离,当出现物体最大、最清晰的图像时停止移动,将另一个凸透镜固定。4.观看视频:制作简易显微镜。5.活动三:用简易显微镜观察。师: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并记录下来。6
18、.观看视频:认识显微镜。7.师:观察学校实验室用的显微镜由哪些部分组成?(教师展示并讲解显微镜的组成)8 .师:显微镜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师:目镜是接近眼睛的镜头;调节旋钮能够调节镜筒的升降;转换器能够转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载物台是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反光镜用来汇聚光线,方便清楚观察标本。9 .师:我们的组合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哪个部分?(学生自由回答)师:我们的组合凸透镜中,靠下面的放大镜相当于物镜,靠上面的放大镜相当于目镜,整个组合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镜筒。师小结: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做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为了观察更小
19、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它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2 0 0 万倍。1 0 .师: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三)巩固练习1 .填空题。(1)在 1 7 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_ _ _ _ _ _ 组合起来,可以明显提高放大倍数。(2)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作显微镜。2 .判断题。(1)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图像放大到一两千倍。()(2)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比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看到的信息更多。)(3)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无限的。()【答案】1.(1)凸透镜(2)光学 2.
20、X V V X(四)作业设计1.请帮助成成完善制作过程:制作材料:两 个 一 一、一个纸筒、胶带。制作步骤:(填序号)。把两个凸透镜用纸筒固定取一个凸透镜放在第一个凸透镜下方上下移动下方的凸透镜将一个凸透镜放在上方使两个凸透镜相互平行观察到清晰放大的图像,测量凸透镜间的距离2.如右图,由上到下填写显微镜各个结构的名称:其中载物台的作用是:反光镜的作用是;调节旋钮的作用是参 考答案1.凸透镜(放大镜)2.目 镜 调 节 旋 钮 物 镜 载 物 台 反 光 镜 放 置 被 观 察 物 体调节光线 调节物镜和被观察物体之间的距离(五)拓展总结1.观看视频:列文虎克与显微镜。师: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
21、早的可以放大27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他首次发现微生物,最早记录肌纤维、微血管中的血流。对人类认识世界作出伟大贡献。2.师: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用显微镜发现了所有生命的基本组成部分一一细胞,从而被公认为是显微镜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小结:显微技术的发展历史:放大镜一简易显微镜一光学显微镜一电子显微镜。(六)板书设计1.2怎样放得更大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光 学 显 微 镜 电 子 显 微 镜教学后记目标达成度:本节课亮点:不足与改进:L 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第(3)课时一、教学内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2.了解微小世界的研究成果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22、技能目标:1.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2.能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自主地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并能用示意图和文字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和描述出来。3.知道人类的很多发明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能说出工程师利用科学原理发明创造的实例。情感目标:1.对探索微小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2.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想法,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三、教学重点:利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四、教学难点: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五、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昆虫标本(蝴蝶、蝗虫、蚕蛾、天牛)、放大镜、显微镜、手持式简易显微镜。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图片资料。六、教学过程(-)情境导
23、入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各种各样的动物图片。)图片中哪些动物是昆虫?你们是怎么分辨的?(预设:蜻蜓、蚂蚁、苍蝇、蛆虫等是昆虫,它们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2.追问:昆虫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你们知道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昆虫的身体是怎样的吗?(预设:有复眼、口器、翅膀上有鳞片)3.揭题:上一课我们学会了怎样将微小的物体放大,今天我们就来观察身边这些微小的物体吧!(板书: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活动展开1.教师展示并讲解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2.观看视频: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放置显微镜;转动转换器;调节反光镜;放置玻片标本;调节准
24、焦螺旋;观察标本;进行微调。3.显微镜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持镜须右手握臂、左手托座,不可单手提取。轻拿轻放,不可放在实验台边缘部位。显微镜镜片和照明部分只能用擦镜纸擦拭,切忌口吹、手抹或用布擦,机械部分用布擦拭。放置玻片标本的时候要对准通光孔中央。两眼同时睁开观察,以左眼观察视野,右眼用以绘图。4.实验一: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对比观察昆虫标本。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对比观察蝴蝶的触角、翅、足或其他的某一个部分。5.师:对比观察蝴蝶的足,说说你的发现。(学生自由回答)师:把我们的发现画成图并用文字标注。6.师:对比观察蝴蝶的翅膀,说说你的发现。(学生自由回答)师:把我们的发现画成图并用文字标注。
25、7.实验二:用手持式显微镜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用手持式简易显微镜观察周围物体的微小结构,并用示意图画下来。,-_ 旦运.11N-调 节 旋 钮 T 毫 人 物镜;学生进行实验。8.教师图片展示显微镜下的植物:9.教师图片展示显微镜下的晶体:(D观看视频:显微镜下的动物。(2)师:大家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让你最惊奇的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3)师:观察同一物体,图像放大的大小有什么不同?生:肉眼观察,图像没有放大;放大镜观察,图像放大了;显微镜观察,图像放得很大。(4)师:观察同一物体,视野的大小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回答)(5)师:肉眼观察,视野最大;放大镜观察,视野较小;显微镜观察,视野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六年级 科学 上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