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pdf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pdf(1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 四 单 元 比 例第五单元确定位置第六单元 正比例和反比例第七单元总复习1.数与代数2.图形与几何3.统计与可能性4.制订旅游计划5.绘制平面图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名学生,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总体上说比较爱学、会学,对一些基础的知识大部分学生能扎实的掌握,并且能灵活地运用。学生的组织纪律强,班集体有一定的凝聚力,给数学教学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内部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但是有个别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如张国顺、伍江慧等同学成绩
2、太偏低,本学期教学,应进一步加强“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推广,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2、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初步学会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的数据,会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3、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3、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2、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3、使学生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计算。4、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实际问题。5、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并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统计表。6、使学生比较
4、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简单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教学难点1、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图。3、使学生会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4、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三、教学措施1、走进新课程,决胜新课程。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找课堂要质量。2、教学相长,多阅读与教学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多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3、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
5、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4、放下架子,与学生交流,尊重学生民主权力,做到师生互动,教学做到因材施教。5、采 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习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学困生。6、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7、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8、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9、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10、改进教学评价方法。11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醒,限时改正,逐步提高。教改的主攻方向关注特殊群体学生的成长,以情意教育为主,让每个孩子都能打到不同水
6、平的发展。四、教学内容安排表:六 年级数 学 科教学进度表周次时 间进 度课 型备 注13.23.6百分数的应用新授练习23.93.13百分数的应用新授练习33.163.20百分数的应用新授练习49.233.27圆柱和圆锥新授练习53.304、3圆柱和圆锥新授练习64.64A0圆柱和圆锥新授练习74.13T 17圆柱和圆锥新授练习84.204.24比例新授练习94.275.1比例新授练习期中考试105.45.8五一劳动节115.115.15确定位置新授练习125.185.22正比例和反比例新授练习135.255.29解决问题的策略新授练习146.16.5统计新授练习156.86.12总复习复习
7、整理166.156.19总复习复习整理176.226.26总复习复习整理186.297.3总复习复习整理期末考试19第一单元 扇形统计图课题:扇 形 统 计 图 第1课时教学目标:1 .读懂扇形统计图,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自己进行简单的分析,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2 .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教学难点:从扇形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找一找生活中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说说它们的特点。请学生说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我们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
8、计图学习的基础上来学习 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二、交流共享1 .自主学习例l o出示:教材例1 情境图。导入: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与问题,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导学单:(1)图中的圆被分成了几部分,每一部分都是什么形状?(2)这个圆表示什么?各部分呢?(3)算出各类地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填入表格(4)从这个统计图中你还了解到些什么?在学生自学的同时,教师收集学生交流的不同情况,备用。2 .小组交流。小组交流单:(1)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2)扇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呢?3 .全班交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来介绍小组学习扇形统计图的成果。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1)圆代表总体;(2)扇形代表总体中
9、的不同部分;(3)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扇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呢?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三、反馈完善1 .第2页练一练。先独立思考1 分钟,然后同桌说说你的想法。你从中国人口占世界的1 9.6%与中国耕地面积占世界的9.9%的比较中你想到了什么?2 .第5 页练习一第1、2、3 题。引导学生对两个统计图中的项目进行具体的比较。让学生结合其他几种干果在拼盘中所占的面积,估计它们各占拼盘总面积的百分之几。注意计算错误。3 .创编练习。(1)如果用这个圆代表总体,那么哪一个扇形表示总体的2 5%?请学生说一说怎么想的?(2)如果用整个圆代表你们班级人
10、数,那么扇形B大约代表多少人呢?你是怎么思考的?(3)如果用整个圆代表9公顷的稻田,那么扇形C大约代表多少公顷的稻田?你又是怎么思考的?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一种新的统计图一一扇形统计图,我们知道了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五、课堂作业1 .完 成 补充习题第 1 页 1、2、3 题。2 .拓展练习:课课练第 1 页中的拓展练习。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课题:统 计 图 的 比 较 第1课时教学目标:1 .经历选择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知道要根据数据的特点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2.使学生经历运用统计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对统计数据
11、进行一些合理的分析和解释,感受数据所蕴含的信息,进一步积累统计活动经验,发展数据分析观念。3.使学生在参与数据分析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参与统计活动的乐趣,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知道要根据数据的特点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选择统计图。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 .导入: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统计图?2.提问:这些统计图分别能表示什么?二、交流共享1.出示教材情境图,明确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学习。2.要求:根据三幅统计图重点思考各自的特点导学单:看图讨论下面的问题:(1)上面三幅统计图分
12、别表示什么?(2)从哪幅统计图能看出六年级一班同学比较喜欢哪一种课外书?从哪幅统计图能看出去年下半年各月借书本数的变化情况?从哪幅统计图能看出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多少?(3)你还能从统计图中获得哪些信息?3.小组交流交流导学单中的问题,重 点 交 流 第(2)题。明确:第一幅是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六年级一班同学比较喜欢看科普书;第二幅是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2 0 1 1年下半年六年级一班同学各月阅读课外书本数的变化情况;第三幅是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六年级一班同学平均每星期课外阅读时间和人数的多少。4.小组讨论导学单:(1)再次观察题中的三幅统计图,说说从中能获得哪些信息?比一比三幅统计
13、图有什么不同特点?(2)怎样根据需要选择统计图?5.全班交流交流导学单中的问题明确:要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选择扇形统计图;要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可以选择折线统计图;要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多少,可以选择条形统计图。三、反馈完善1.完 成“练一练”着重引导学生认识到题中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都表示各项收入情况,但具体问题还是要灵活选择。2 .完成练习一第4题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课题:练 习 一 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 .巩固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2 .通过练习,学会合理的选择统计图。3 .加强数学与生活的
14、联系。4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发现带来的欢乐,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从扇形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教学难点:从扇形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1 .常用的统计图有()统计图,()统计图,()统计图。2 .如果只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可以选用()统计图表示;如果想要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可以选用()统计图表示;如果要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统计图表示。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评价归纳。二、基本练习1.下面数据分别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A.人离不开水,成年人每天体内4 7%的水靠喝水获得,3 9%来自食
15、物含的水,1 蝴来自体内氧化时释放出来的水。B.某校五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统计表如下。看电视打球听 音乐看小说其他8 0 人6 8人7 4 人5 6 人2 3人C.小强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每年体检的身高记录如下。年级二三四五六身 高1 21 21 31 41 51 5/cm595003人用()统计图1 3 用()统计图 k m。常见的面积单位:m m2 cm?、d m?、m2 k m2 o让学生完成教材第8 9 9 0 页“练习与实践”第 1 3 题,并说说长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复习周长的计算方法。1 .指名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及字母表示。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C长.=(
16、a+b)X 2%=a X 42 .多让几名学生说说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师生共同回顾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明确圆与长方形的关系,并板书:C=n d=2n r。(三)复习面积的计算方法。1 .提问: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已学过,请在练习本上写出来并思考它们是如何推导出来的。2 .指名学生汇报,重点强调以下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平行四边形:将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平移成一个长方形。梯形: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圆:把圆剪拼成近似的长方形。三、反馈完善完成教材第9 0 9 1 页“练习与实践”第 4、6 1 2 题。1
17、.第4 题:让学生先估计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再测量有关数据并计算。2 .第6 题:引导学生对图形进行分割再求面积,允许多种分割方法。3 .第7 题:(1)提问:怎样才能使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2)要画一个与长方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要怎么画?(3)在画梯形的时候怎样画?(4)师小结画图的关键:利用面积公式确定底和高的大小。4.第 8 1 0 题:提醒学生注意统一单位。5 .第 1 1 题:(1)计算并比较,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2)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6 .第1 2 题:(1)根据题意操作,记录每次操作的结果。(2)收集数据,判断。(3)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
18、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堂作业 补第七单元总复习课题:立体图形的认识(4)第 4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深化对相关立体图形的认识。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增强学生在三维立体图形与二维平面图形之间正确进行转换的能力,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3.进一步体会立体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教学重点: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丰富学生对相关立体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根据学生的口答,出示相应形状的物体)今天我们复习立体图形的认识。二、交流共享1、(出示透视图)说
19、说每个立体图形的名称、特征以及各字母的含义。根据学生的口答,列表整理。提问: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2.从正面、上面和侧面分别观察这几种形状的物体,你能把看到的图形画下来吗?名称特征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学交流)3.出示长方体展开图的前面、下面和左面。画出展开图的另外3个面。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辅导出示学生的错例,进行辨析从下面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部分,要折成一个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可以怎样剪?设计不同的方案,在图中涂色表示。下面的图形中哪些不能折成正方体或长方体?4.以下面的长方形或三角形右面的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立体图形?先想一想,再连一连。5.出示
20、一些用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要求学生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形状。6.用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如图。摆一摆,并分别从上面、左面看一看。三、反馈完善完成教材第92-93页“练习与实践”第1 7题及思考题。1.第1题:(1)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辅导。(2)出示学生的错例,集体评析。2.第2题:让学生先在预先画好的标有方格的长方形上设计方案,然后按要求剪一剪、折一折,最后集体交流各自的方案。3.第3题:(1)“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厘米?”是求长方体的什么?(2)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求正方体的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实际上是求长方体、正方体的棱长之和。4.第4题:(1)独立完成。
21、(2)说说你是怎样思考的?5.第5、6题:(1)根据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进行转换解题。(2)动手操作完成。6.第7题:让学生用准备好的正方体摆一摆,并进行小组交流,同时画出分别从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7 .思考题:让学生先猜一猜是哪一个,再动手做一做,通过折正方体来验证自己的判断。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堂作业 补第七单元总复习课题:图形的认识(5)第 5课时教学目标:1 .进一步理解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掌握常见几何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 .进一步加深对相关体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 .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2、。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常见几何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常见几何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图片)上节课我们已经复习了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征,今天我们重点复习这几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二、交流共享(一)、复习表面积知识及其计算方法。1.复习表面积的意义。(1)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2)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3)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2.复习表面积的计算。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呢?圆柱呢?追问:圆柱的侧面积怎样算?根据刚才我们的整理,想一想,计算立体图形表面积的一般方法是什么?小结:先算出立体图形
23、每个面的面积,再算出总面积。(二)、复 习 体 积(容积)知识。1.复 习 体 积(容积)的意义。出示教材第9 4页“练习与实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提问: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是物体的容积?体积和容积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复 习 体 积(容积)单位。(1)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有哪些?用字母怎么表示?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总结。说一说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9 4页“练习与实践”第2题。小结:在进行单位换算时,要先看换算方向,再看单位间的进率。如果是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要乘进率;如果是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3.复习体积计算的方法。回忆一下这
24、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如何计算?它们的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引导学生小组交流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发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义高”计算体积。三、反馈完善完成教材第9 4-9 6页”练习与实践”第3 1 2题。1.第3、4题: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回答算式、结果,集体订正。2.第5题:提问:配上的这块玻璃是什么形状?它的长、宽各是长方体的哪条棱?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3.第6题:要求学生先小组合作讨论:加工空调的外包装纸盒需要的硬纸板包括哪几个部分?然后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注重反馈。4.第7题:让学生先独立审题,弄清三个物体的不同点,然后列式解
25、答,最后集体汇报答案并订正。5.第8 1 0题:先让学生说说“要解答教材提出的问题,要先算出这些物体的表面积,还是体积或容积”。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列式解答,还应适当提醒学生注意统一单位。6.第1 1题: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这个包装箱上标注的“3 8 0 X 2 6 0 X 5 3 0”所表示的含义,再让学生分别解答教材提出的问题。7.第1 2题:(1)让学生通过交流明确每一个问题分别求的是这个圆柱形水池的什么,再根据相应的公式进行解题。(2)解决这些问题,你认为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要统一单位、选用正确的公式解题等。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堂作业 补第七单元总复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小学 数学 六年级 下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