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新高考物理实验题100题汇总含解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四川省广安市新高考物理实验题100题汇总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广安市新高考物理实验题100题汇总含解析.pdf(1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word文档可编辑】四川省广安市新高考物理精选实验题100题汇总精选高考物理实验题100题含答案有解析1.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数据是按加速度大小排列的,第 8 组数据中小车质量和加速度数据漏记打点计时器甲组号F/Nm/kga/m*s210.290.860.3420.140.360.3930.290.610.4840.190.360.5350.240.360.6760.290.410.7170.290.360.8180.2990.340.360.94(1)该同学又找到了第8 组数据对应的纸带以及小车质量,纸带如图乙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
2、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 z,纸带上标出的每两个相邻点之间还有4 个打出来的点未画出。请你帮助该同学求出第8组中的加速度a=_m/s2;(2汝口果要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需取表格中一组数据(填组号),做。-尸 图 像;如果要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需 取 表 格 中 一 组 数 据(填组号),做。一?图像。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法;做出一加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填“可以”或“不可以”)判断a 与 m 成正比。乙 口|cm2.在“用 D IS 实验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中,请完成下列问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要控制小车和钩码的质量都不变B.要控制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钩码的质量C.
3、要控制钩码的质量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D.小车和钩码的质量都要改变(2)实验中测得了下表所示的五组数据,并已在坐标平面上画出部分数据点,在图中画出第四组数据对应的数据点,然后做出a-m 的关系图象()组别12345a(m/s2)0.330.280.250.220.20m(kg)0.300.350.400.450.50(3)为进一步确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应 画 a-_图象;(4)本 实 验 得 出 的 结 论 是.3.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并用图钉固定在木板上。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 和 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调整钩码个数使系
4、统达到平衡。(1)实验过程中必须要记录下列哪些数据(一)A.O 点位置B.每组钩码的个数C.每个钩码的质量D.OA、O B 和 O C 绳的长度E.OA、O B 和 O C 绳的方向(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一)A.将 O C 绳换成橡皮筋,仍可完成实验B.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可减小实验误差C.尽量保持N A O B 为 90。、60。、120。等特殊角方便计算D.若改变悬挂钩码的个数N 3,重新进行实验,必须保持O 点位置不动,重新调整钩码的个数N1、N24.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主要过程如下:A.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
5、、;B.分析纸带,求出橡皮筋做功使小车获得的速度VI、V2、V3.C.作 出 W-v图象;D.分析W-v图 象.如 果 W-v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W 8v;如果不是直线,可考虑是否存在W8V2、W 8 V 3、Wo=4 等关系.实验中得到的一条如图乙所示的纸带,求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选填“AB”或“CD”)段来计算.乙(2)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通过增加橡皮筋的条数可以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成整数倍增加B.通过改变小车质量可以改变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C.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必需保持一致D.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
6、出在该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纸带足够长,点迹清晰的纸带上并没有出现一段等间距的点,造成这 种 情 况 的 原 因 可 能 是.(写出一条即可)5.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 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 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与 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面出的图.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 与尸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2)该实验用到的实验器材除了方木板、白纸、橡皮条、细绳套(两个)、图钉(几个)等,还需要的实验器材A.刻度尺 B.量角器 C.弹簧测力计(3)有关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实验中的两只弹簧测力计的选取方法是:
7、将两只弹簧测力计水平放置并调零,之后互钩对拉,若两只弹簧测力计读数相同,则可选:若读数不同,应调整或另换,直至相同为止.B.在同一次实验中,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绳套拉橡皮条,使橡皮条的伸长量与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时相同即可.C.用两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夹角应取合适角度,以便算出合力大小.D.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而保持橡皮条结点位置不变,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即可.E.在用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应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与木板平面平行.(4)在该实验中,如果将OB与 OC细绳也换成橡皮条,那么对实验结果 影响.(选填“有”或“没有”)6.某同学用“插针
8、法”测一玻璃砖的折射率。在木板上平铺一张白纸,并把玻璃砖放在白纸上,在纸上描出玻璃砖的两条边界。然后在玻璃砖的一侧竖直插上两根大头针Pl、P 2,透过玻璃砖观察,在玻璃砖另一侧竖直插大头针P3时,应 使 P3,用同样的方法插上大头针P4。在白纸上画出光线的径迹,以入射点O 为圆心作一半径为5.00 cm 的圆,与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分别交于A、B 点,再过A、B 点作法线N N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D 点,如图所示。测得AC=4.00 cm,BD=2.80 c m,则玻璃的折射率n=。7.用如图甲所示装置验证滑块(含遮光片)和重物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光电门固定在气垫导轨上B点。实验步骤如下:
9、用天平测滑块(含遮光片)质量M 和重物质量m,用螺旋测微器测遮光片宽度d。测得M=3.0kg,m=1.0kg正确安装装置,并调整气垫导轨使其水平,调整滑轮,使细线与导轨平行。在气垫导轨上确定点A,让滑块由静止从A 点释放,记录滑块通过光电门遮光片的挡光时间A f;并用刻度尺测A、B 两点间距离s。改变A 点位置,重复第步,得到如下表数据:123456s/cm20.030.040.050.060.070.0加/(x l03s)2.191.781.551.381.261.17回答下列问题:测遮光片的宽度d 时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则 d=mm。只将滑块放在导轨上,给气垫导轨充气,调整气垫导轨,当滑块
10、时,可以认为导轨水平了。(3)某同学分析处理表中第3 组数据,则他算得系统减少的重力势能 Ep=J,系统增加的动能 Ek=根据计算结果,该同学认为在误差范围内系统机械能守恒。(g 取 9.80m/s2,计算结果保留3 位有效数字)(4)另一位同学认为前面伺学只选择了一组数据,他尝试利用上表中全部数据,做出了函数关系图像,图像是 一 条 过 坐 标 原 点 的 直 线,1 1A.5 Af B.s A/2 C.s-D.s-可t Ar8.一般的话筒用的是一块方形的电池(层叠电池),如图甲所示,标称电动势为9V。某同学想要测量该电池实际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室提供了以下器材:A.待测方形电池B.电压表(
11、量程0 3 V,内阻约为4k。)C.电流表(量程()().6 A,内阻为1.0。)D.电流表(量程0 3 A,内阻为1.0。)E.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9。)F.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9.9Q)G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20。)H.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20kC)I.开关、导线若干该同学根据现有的实验器材,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图。根据如图乙所示电路图和如图丙所示图像,为完成该实验,电 流 表 应 选,电 阻 箱 应 选,滑 动 变 阻 器 应 选(均填写器材前字母标号)实验需要把电压表量程扩大为09V。该同学按图乙连接好实验器材,检查电路无误后,将 R i的滑片移到最左端,将电阻箱R
12、2调为零,断开S 3,闭合S”将 S2接 a,适当移动R i的滑片,电压表示数为2.40V;保 持 Ri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不变,改变电阻箱R2的阻值,当电压表示数为 V 时,完成扩大量程,断开Slo保持电阻箱R2阻值不变,开关S2接 b,闭合S3、S 1,从右到左移动R1的滑片,测出多组U、I,并作出 U-I 图线如图丙所示,可得该电池的电动势为 V,内阻为9.利用图示装置可以测物体问的动摩擦因数。水平粗糙桌面左端固定着定滑轮、B 点固定着光电门。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两端分别栓接质量m 的重物和质量M 的 物 块(含宽度为d 的遮光条),实验时每次都由静止释放物块,多次改变物块释放点A 的位置,记录
13、每次A B的间距x 和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细线与滑轮间的摩擦及空气阻力均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无电门用 水 手 我_ _ XN I1 Jwtthb物块(1)物块从A 运动至B 的过程中,重物和物块整体的动能增量为 Ek=(2)下列各图中,能够正确反映运动过程中x 与 t 之 间 关 系 的 图 像 是 (填选项序号字母)。若中正确图线的斜率为k,则 物 块 与 水 平 面 间 的 动 摩 擦 因 数 产 (填选项序号字母)。2 k m g-(M +ni)d 2kmg+(M +m)d 2kMg2kMg 2kMg 2 k m g-(M +m)cl21 0.如图甲所示为利用多用电表的电阻挡研
14、究电容器的充、放电的实验电路图。多用电表置于x lk 挡,电源电动势为七=L 5 V,内阻为R=15k。,实验中使用的电解电容器的规格为“lOOOpF 25V”。欧姆调零后黑表笔接电容器正极,红表笔接电容器负极。充电完成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_ _ _ _ _ _ _ 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电源电动势,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 C;(2)如图乙所示,充电完成后未放电,迅速将红、黑表笔交换,即黑表笔接电容器负极,红表笔接电容器正极,发现电流很大,超过电流表量程,其原因是 o.1:黑丁 红:I甲 乙 11.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轻绳两端跨过转轴光滑的轻滑轮系着质量均为M
15、 的重物A 和 B,将质量为m 的小祛码C 挂在在物体B 上,B 下方距离为h 处固定一个光电门,物 块 B 装有一宽度很小的挡光片,测得挡光片宽度为d,将系统静止释放,当挡光片通过光电门(固定光电门的装置未画出)时,可通过计算机系统记录挡光时间 t。改变高度差h,重复实验,采集多组h 和A t 的数据。(1)若某次记录的挡光时间为 h,则挡光片到达光电门处时B 的速度大小为(2)小明设想,为了确定A t与 h 的关系,可以分别对A t与 h 取对数,并以IgA t 为纵轴,以 Igh为横轴建立坐标系,得到的IgA t-Ig h 图线为一直线,该直线的斜率为 若 IgA t-lg h 图线与纵
16、轴交点坐标为c,若机械能守恒,可以得到该地重力加速度g=_o12.某同学准备利用下列器材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A.待测干电池两节,每节电池电动势约为1.5 V,内阻约几欧姆B.直流电压表Vi、V2,量程均为3 V,内阻约为3kQC 定值电阻Ro未知D.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RmE.导线和开关(1)根据如图甲所示的实物连接图,在图乙方框中画出相应的电路图(2)实验之前,需要利用该电路图测出定值电阻R o,方法是先把滑动变阻器R调到最大阻值R m,再闭合开关,电压表V 和V 2的读数分别为U10、U 2 0,贝URo=(用Um、U10、U20、R m表示)实验中移动滑动变阻器触头,读出电压表
17、V 1和V 2的多组数据U l、U 2,描绘出U 2-U I图象如图丙所示,图中直线斜率为k,与纵轴的截距为a,则两节干电池的总电动势E=,总内阻r=(用k、a、R o表示)。13.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物体质量的关系”。图中装有祛码的小车放在长木板上,左端拴有一不可伸长的细绳,跨过固定在木板边缘的定滑轮与一祛码盘相连。在祛码盘的牵引下,小车在长木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图乙是该同学做实验时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已知纸带上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一个点没有画出,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是七、七、4、4、/,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的周期为T,小车及车中祛码的总质量为叫
18、,祛码盘和盘中祛码的总质量为加2,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1)根据纸带上的数据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表达式为。=(要求结果尽可能准确)。(2)该同学探究在合力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A.平衡摩擦力时,要把空硅码盘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与小车连接,再把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用小垫块垫起,移动小垫块,直到小车恰好能匀速滑动为止B.平衡摩擦后,还要调节定滑轮的高度,使滑轮与小车间的细绳保持水平C.若用叫g表示小车受到的拉力,则为了减小误差,本实验要求/叫?m2D.每次改变小车上祛码的质量时,都要重新平衡摩擦力(3)该同学探究在町和芍的总质
19、量不变情况下,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时,他平衡摩擦力后,每次都将小车中的硅码取出一个放在祛码盘中,并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出加速度。得到多组数据后,绘出如图丙 所 示 的 图 像,发现图像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图 像 中 直 线 的 斜 率 为 (用本实验中相关物理量的符号表示)。14.在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实验室提供了合适的的实验器材。甲同学按电路图a 进行测量实验,其中R 2为保护电阻,则图1)图c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b 中完成电路的连接根据电压表的读数U 和电流表的读数L 画出U-I图线如图c所示,可得电源的电动势E=V,内电阻r=。(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乙
20、同学误将测量电路连接成如图d 所示,其他操作正确,根据电压表的读数U 和电流表的读数L画出U-I图线如图e 所示,可得电源的电动势E=V,内电阻r=.a(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UN2.52.3 .2.4图e2.20 0.33(150 0.87/A15.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将金属小球从一定高度由静止释放,在小球自由下落通过的轨迹上的合适位置固定一个光电门,能自动记录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因小球经过光电门的时间很短,通过的过程近似认为小球的速度不变。实验中测量的物理量有:A.小球的直径d;B.小球运动至光电门处下落的高度h;C.小球挡住光电门的时间t。金属球Q-光电门甲请依据实验要求
21、,完成下列填空。(前两个小题用测得的物理量的原字母表示)(1)小球经过光电门的速度V=;(2)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3)用游标卡尺测量金属球的直径如图乙所示,小球的直径为 cm。若实验中还测得力=0.4760m,4.1 2 x 1 0-%。则重力加速度g=m/s2o (计算结果保留1 位小数)16.如图所示,是把量程为070m A 的电流表改装成欧姆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电池电动势E=L5V。(1)经改装后,若要确定“0”。刻度位置,应将红、黑表笔短接,并调节滑动变阻器R 的阻值,使原电流表指针指到 mA刻度处;(2)改装后的欧姆表的内阻值为 Q,电流表2mA刻度处应标17.为了验证机能守恒
22、定律,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1)实验时,该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将质量分别为M i和 的 重 物 A、B(A 的含挡光片、8 的含挂钩)用绳连接后,跨放在定滑轮上,处于静止状态,测量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填“A 的上表面”、“A 的下表面”或“挡光片中心”)到光电门中心的竖直距离。如果系统(重物A、B)的机械能守恒,应 满 足 的 关 系 式 为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经过光电 门 的 时 间 为 挡 光 片 的 宽 度 d 以及M 和和(2)实验进行过程中,有同学对装置改进,如图乙所示,同时在B 的下面挂上质量为加的钩码,让加,经过光电门的速度用u表
23、示,距离用表示,若机械能守恒,则有二=。18.在练习使用多用电表的实验中。请完成下列问题:(1)用多用表测量某元件的电阻,选用“xlOO”倍率的电阻挡测量,发现多用表指针偏转角度过小,因此需选择 倍 率 的 电 阻 挡 (填“x 10,或,xlk),并需(填操作过程)后,再次进行测量,多用表的指针如图甲所示,测量结果为(2)某同学设计出一个的欧姆电表,用来测量电阻,其内部结构可简化成图乙电路,其中电源内阻r=L0C,电流表G 的量程为%,故能通过读取流过电流表G 的电流值而得到被测电阻的阻值。但和普通欧姆表不同的是调零方式。该同学想用一个电阻箱来测出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E 和表头的量程1进行如下
24、操作步骤是:a.先两表笔间不接入任何电阻,断开状态下调滑动电阻器使表头满偏;b.将欧姆表与电阻箱R、连成闭合回路,改变电阻箱阻值;记下电阻箱示R、和与之对应的电流表G 的示数 I;1 1c.将记录的各组Rx,I 的数据描点在乙图中,得到了一丁图线如图丙所示;1 1d.根据乙图作得的:一b图线,求出电源的电动势E 和表头的量程I。由丙图可知电源的电动势为,欧 姆 表 总 内 阻 为,电流表G 的量程是。19.(6 分)调节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地流出,在水龙头的正下方放一个盘子,调整盘子的高度,使一水滴刚碰到盘时,恰好有另一水滴从水龙头开始下落,而空中还有3 个正在下落的水滴,测出水龙头到盘子间的
25、距离为h,当第一滴水滴落到盘中时,第 二 滴 水 滴 离 水 龙 头 的 距 离 为;从第一滴水滴离开水龙头开始计时,到第n 滴水滴落到盘中,秒表测得时间为t,可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为 o20.(6 分)如 图 1 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 a 与钩码的质量及小车和祛码的质量对应关系图。钩码的质量为m i,小车和祛码的质量为m 2,重力加速度为g。图4(1)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A.每次在小车上加减祛码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B.实验时若用打点计时器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C.本实验m2应远小于mi1D.在用图象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广安市 新高 物理 实验 100 汇总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