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2.pdf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2.pdf(1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精品教案(整套)课题: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体会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2)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和“不属于”关系;(3)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教学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一一集 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
2、总体。阅读课本P 2-P 3内容二、新课教学(一)集合的有关概念1.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2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 l e m e n 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 合(s e t),也简称集。3.思 考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1)大 于3小 于11的偶数;(2)我国的小河流;(3)非负奇数;(4)方程f+1=0的解;(5)某 校2 0 0 7级新生;(6)血压很高的人;(7)著名的数学家;(8)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9)全班成绩好的学生。
3、对学生的解答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4.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3)无序性:给定一个集合与集合里面元素的顺序无关。(4)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5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如果a 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 属 于(b el o n g to)A,记作:a GA(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 o t b el o n g
4、to)A,记作:a eA例如,我们A 表 示“r 2 0 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有36 A4任 A,等等。6 .集合与元素的字母表示: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的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7.常用的数集及记法: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或 N”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二)例题讲解:例 1.用或“任”符号填空:(1)8 N;(2)0 N;(3)-3 Z;(4)垃 Q;(5)设A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 A,美国 A,印度A,英国 A o例2.已知集合P的元素为1,成疗一3机一3,若3 G p且-1
5、”,求实数m的值。(三)课堂练习:课 本P 5练 习1;归纳小结:本节课从实例入手,非常自然贴切地引出集合与集合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常用集合及其记法。作业布置:1 .习 题1.1,第1-2题;2.预习集合的表示方法。课后记:课题:集合的含义与表示(2)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2)能正确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表示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 .集合和元素的定义;元素的三个特性;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常用的数集及表示
6、。2 .集合 1,2、(1,2)、(2,1)、2,1 的元素分别是什么?有何关系二、新课教学(一).集合的表示方法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和图形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列举法。如:1,2,3,4,5 ,x2,3x+2,5 y3-x,x2+y2,;说明:L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所以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元素的顺序。2.各个元素之间要用逗号隔开;3 .元素不能重复;4 .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数,点,代数式等;5 .对于含有较多元素的集合,用列举法表示时,必须把元素
7、间的规律显示清楚后方能用省略号,象自然数集N用列举法表示为 1,2,3,4,5,.1.例1.(课本例D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小于1 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2)方程x2=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3)由1到2 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4)方程组尸+2)=0;的解组成的集合。2x-y=O.思考2:(课本P 4的思考题)得出描述法的定义:(2)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花括号 内。具体方法: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一般格式:x e A|p(x)如:x 1 x-3
8、2 ,(x,y)|y=x?+l ,x|直角三角形,;说明:1 .课本P s 最后一段话;2 .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 (x,y)|y=x、3 x+2 与 y|y=x?+3 x+2 是不同的两个集合,只要不引起误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x|整数,即代表整数集Z。辨析:这里的 已包含“所有”的意思,所以不必写 全体整数。下列写法 实数集,R 也是错误的。例 2.(课本例2)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方程乂2 2=0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由大于1 0 小于2 0 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3)方程组=的解。、x _ y =T.思考3:(课本P 6 思
9、考)说明: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二).课堂练习:1 .课本P 6 练习2;2.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大于0的所有奇数3 .集合A=x :-W Z,x N ,则它的元素是_ _ _ _ _ _ 0 x-34 .已知集合 A=x|-3 x 3,x Z己 B=(x,y)|y=x2+l,x W A己 则集合B用列举法表示是归纳小结:本节课从实例入手,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作业布置:1 .习 题1.1,第3.4题;2 .课后预习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课后记:课题: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课 型
10、: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相等关系的含义;(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3)能利用V en 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4)了解空集的含义。教学重点:子集与空集的概念;能利用V en 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弄清楚属于与包含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提问: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如何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1 0以内3的倍数;(2)1 0 0 0以内3的倍数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0 N;Q;-1.5 Ro思考1: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如 5 7,2 W 2,试想集合间是否有类似的“大小”关系呢?二、新课教学(-).子集、空集等概念的教学:比较下面几个例子,试
11、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1)A =1,2,3,3=1,2,3,4,5 ;(2)C=汝城一中高一班全体女生,汝城一中高一班全体学生;(3)E =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尸=x|x是等腰三角形由学生通过观察得结论。1 .子集的定义: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6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s ub s et)。记作:A U 3(或B 二 A)读作:A 包含于(i s c o n ta i n ed i n)B,或 B 包 含(c o n ta i n s)A当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时,记作A 0 8用 V en n 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包
12、含”关系:如:(1)中 A=82 .集合相等定义:如果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则集合A与集合B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集合A与集合B 相等,即若A =8 且5 =A,则4=3。如(3)中的两集合后=产。3.真子集定义:若集合A=8,但存在元素X GB,且A ,则称集合4 是集合8的真子集(p r o p ers ub s et)0 记作:A与 B (或B 昊 A)读作:A真包含于B (或B 真包含A)如:(1)和(2)中 A 与 B,C D;4.空集定义: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em p ty s et),记作:00用适当的符号填空:0 0 ;0 0;0 0 ;0 0 思
13、考2:课本P?的思考题5 .几个重要的结论:(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2)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3)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4)对于集合A,B,C,如果A =且B =那么Au C。说明:1 .注意集合与元素是“属于”“不属于”的关系,集合与集合是“包含于”“不包含于”的关系;2 .在分析有关集合问题时,要注意空集的地位。(二)例题讲解:例 1.填空:(1).2 _ N;2 _ N;0 A;(2).已知集合 A=x|X?-3x+2=0 ,B=1,2 ,C=x|x 8,xG N),则A B;A C;2 C;2 C例 2.(课本例3)写出集合他,。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哪些是它的真子集
14、。例 3.若集合 A =W x2+x-6 =o ,B =x|/n x+l =O,B /A,求 m 的值。(m=0 或,或一 1)3 2例 4.已知集合A =x卜 2 x 5 ,8 =x卜加+l x42,一 l 且4 1 8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加2 3)(三)课堂练习:课 本P?练 习1,2,3归纳小结:本节课从实例入手,非常自然贴切地引出子集、真子集、空集、相等的概念及符号;并用V e n n图直观地把这种关系表示出来;注意包含与属于符号的运用。作业布置:1 .习 题1.1,第5题;2 .预习集合的运算。课后记:课题:集合的基本运算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2
15、)掌握交集与并集的区别与联系;(3)会求两个已知集合的交集和并集,并能正确应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的概念,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难点: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已知 A=1,2,3,S=1,2,3,4,5,则 A S;x|x S 且 x _ A =2.用适当符号填空:0_ 0;0 _;_ x|x2+l =0,x e R 0 _ _ _ x|x 5;x|x 6 _ x|x 5 ;x|x 3 _ _ _ x 2 二、新课教学(一).交集、并集概念及性质的教学:思考1.考察下列集合,说出集合C与集合A,B之间的关系:(1)A-1,3,
16、5 ,8=2,4,6,C =1,2,3,4,5,6;(2)A =x|x是有理数,3 =x|提无理数,C =x|x是实数;由学生通过观察得结论。6.并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集合B的并集(u n i o n s e t)。记作:A U B (读作:“A并B”),即Au 3 =G A,或x 6 B 用V e n n图表示:这样,在问题(1)(2)中,集合A,B的并集是C,即AuB=C说明:定义中要注意“所有”和“或”这两个条件。讨论:AUB与集合A、B有什么特殊的关系?A U A=,A U ,A U B B U AA U B=A =,AUB=B
17、=巩固练习(口答):.A=3,5,6,8,B=4,5,7,8,贝i j A U B=_;.设人=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则A U B=.A=x I x 3,B=x|x A n B=B=巩固练习(口答):.A=3,5,6,8,B=4,5,7,8,则 A A B=_;.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则 A C B=.A=x|x 3,B=x|x 6,则 A C B=(二)例题讲解:例 1.(课本例 5)设集合 A =x l x 2,B =x l x 0 ,B=x|x 3 ,则 A、B 与 R有何关系?二、新课教学思 考1.U=全班同学、A=全班参加足球队的同学、B=全班没有参加足球队的同学,则
18、U、A、B有何关系?由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集 合B是集合U中除去集合A之后余下来的集合。(一).全集、补集概念及性质的教学:8 .全集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u n i v e r s e s e t),记 作U,是相对于所研究问题而言的一个相对概念。9.补集的定义: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 补 集(c o m p le m e n t a r y s e t),记作:Cb,A,读作:“A在U中的补集”,即Q A =巾e U,H r e力用V e n n图表示:(阴影部
19、分即为A在全集U中的补集)D讨论:集 合A与gA之间有什么关系?f借 助V e n n图分析AoCb,A-0,AJC(JA-U,Cu(CA)ACuU=0,G 0 =U巩固练习(口答):.U=2,3,4 ,A=4,3 ,B=6,则 g A=,CVB=;.设 U=x|x 8,且 x W N ,A=x|(x-2)(x-4)(x-5)=0,则;.设U=三角形,A=锐角三角形,则Cu4=0(二)例题讲解:例1.(课本例8)设集U=卜卜是小于9的正整数,A=1,2,3 ,B=3 4 5,6,求C,Q 6.例 2.设全集/=卜,4 ,集合A=x 卜 2 V x 3 ,8=卜卜3%4 3 ,求C A,A c
20、B ,A u5,Q(An B),(QA)n(Q,B),(Cf yA)u(Cb,B),Cv(Au S)o(结论:G K A c8)=(GA)u(q,B),Cu(A。6)=(Cf 7A)n(QB)例 3.设全集 U 为 R,A=x|x2+px+12=。,8=卜,2-51+4=(),若(GA)C6=2,AC(G/)=4 ,求ADB。(答案:2,3,4)(三)课堂练习:课本Pu练习4归纳小结:补集、全集的概念;补集、全集的符号;图示分析(数轴、Venn图)。作业布置:习题1.1A组,第 9,10;B组第4 题。课后记:课题:集合复习课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掌握集合、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及有关
21、性质;(2)掌握集合的有关术语和符号;(3)运用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重点:集合的相关运算。教学难点:集合知识的综合运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 .提问:什么叫集合?元素?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哪些?2 .提问:什么叫交集?并集?补集?符号语言如何表示?图形语言如何表示?3 .提问:什么叫子集?真子集?空集?相等集合?有何性质?3 .交集、并集、补集的有关运算结论有哪些?4 .集合问题的解决方法:V e n n 图示法、数轴分析法。二、讲授新课:(一)集合的基本运算:例 1:设 呻,A=x|-5 x 5 ,B=x|0W x 7 ,求 A P B、A U B、C A、Ct,B,(C u A)
22、n(C u B)、(C u A)U(C u B)、C u(AU B)、Cv(AAB)o(学生画图f在草稿上写出答案f订正)说明:不等式的交、并、补集的运算,用数轴进行分析,注意端点。例 2:全集 U=x|x 6 或 X 4-3 ,B=x|a x l ,AU B=x|x+2 0,An B=x|l x 3 ,求集合 B。2 .P=0,1 ,M=x|x P,则 P 与 M 的关系是 03 .已知5 0名同学参加跳远和铅球两项测验,分别及格人数为4 0、3 1 人,两项均不及格的为4 人,那么两项都及格的为 人。4 .满足关系 1,2 A 1,2,3,4,5)的集合A 共有 个。5 .已知集合 AU
23、B=x|x 8,x e N ,A=1,3,5,6 ,AAB=1,5,6 ,则 B 的子集的集合一共有多少个元素?6.已知 A=l,2,a ,B=1,a2,A U B=1,2,a ,求所有可能的a 值。7 .设 A=x|x?a x+6=0,B=x|x2 x+c =0,ADB=,求 A U B。8.集合 A=x|x2+p x-2=0,B=x|x2-x+q=0,若 A U B=-2,0,1,求 p、q。9.A=2,3,a2+4a+2,B=0,7,a2+4a-2,2-a ,且 A Q B =3,7 ,求 B。10.已知A=x x 3 ,B=x|4x+m 0时,值域B=y4ac-b24a当a 0 时,值
24、域y v /二-4a(3)反比例函数y =(左/0)的定义域是 小/。,值域是 y|y w O。(-)区间及写法:设 a、b是两个实数,且a b,则:(1)满足不等式。4 x 4 人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表示为 a,b ;(2)满足不等式a x 8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表示为(a,b);(3)满 足 不 等 式 a,x4x 5 x|x W T 、x|x 0 时,求f(a)J(a-l)的值。(四)课堂练习:1.用区间表示下列集合:x|x 4 22.已知函数函x)=3 x?+5 x 2,求 f(3)、f (-而、f(a)、f(a+l)的值;3 .课 本%练 习2。归纳小结:函数模型
25、应用思想;函数概念;二次函数的值域;区间表示作业布置:习 题1.2A组,第4,5,6;课后记:课题:函数的概念(二)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并 能 用“区间”的符号表示;(2)掌握复合函数定义域的求法;(3)掌握判别两个函数是否相同的方法。教学重点: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教学难点:复合函数定义域的求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提问:什么叫函数?其三要素是什么?函 数y=应 与y =3 x是不是同一个函X数?为什么?2.用区间表示函数 y =a x +b (a WO)、y =a x2+b x +c (a WO)、y=&(k WO)的定X义域与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高中数学 必修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