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旅》教案15篇.pdf
《《孤独之旅》教案15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孤独之旅》教案15篇.pdf(8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We have two ears but only one mouth.It takes us two years to learn to speak,but it takes us a lifetime to learnto be silent.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孤独之旅教案孤独之旅教案 1515 篇篇孤独之旅教案孤独之旅教案 1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厚实、嬉闹、乖巧、驱除、歇斯底里、一落千丈”等词语。2、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能力目标能力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2、体会小说中人物语言、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情感态度
2、价值观: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体会语言、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深层感悟“孤独”一词,由文本字面的理解上升为文化层面、精神层面的理解。教学设想教学设想这个故事生动感人,很容易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但_较长,深入解读可能会受到课堂时间的影响,所以我欲采用抓人物语言为切入点,可以向环境、细节描写方面延伸,一句话串起了时空的网络。这种连接是两个层面:既是形式又是内容,技能成为课堂推进的线索,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内容。而杜小康的语言很少,就四句话,也便于教学的展开。教学目标教
3、学目标1、学习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把握课文情节;品味“孤独”,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2、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3、理解“孤独”与“成长”的,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品味“孤独”,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体会细节描写重要的作用。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孤独”与“成长”的,品味人生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营造氛围。语文的世界有鸟语花香,亦有疾风骤雨;有温情脉脉,亦有残酷无情。正如我们的人生之旅,有快乐,亦有痛苦。正如歌曲中所说:阳光中在风雨后,让我
4、们把眼光投向课文 孤独之旅,与杜小康一起度过成长的一段经历吧。二、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语言。1、按照小说的三要素概括故事情节。小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明确:讲述了少年杜小康跟随父亲到芦苇荡放鸭,在孤独中成长的故事。2、品味语言这是一篇小说,故事情节是在孤独的背景中展开的,人物语言并不多,请同学们快速在文中勾画出杜小康的语言。(课件展示。)请一位同学读出四句话,体会情感。赏析人物的语言我们要注意两点:一.联系相关内容。如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怎样的状况下说这样的话。二.言为心声。注意体会说话人的心情心理。(1)赏析第一句话读出现第一句话的第二自然段。思考:哪一段交代了杜小康放鸭的原因?这段中哪一个
5、词鲜明地表示了出了杜小康对放鸭这件事的态度?“只好”一词写出了杜小康无奈的态度,当他说这句话时的心情怎么样?(害怕恐惧)为什么害怕恐惧呢?(要离开疼爱她的妈妈,离开熟悉的朋友,学校)你们知道放鸭之前的杜小康的生活状况吗?找一位看过草房子的同学来介绍一下。(看幻灯片)总结:家境富裕的杜小康,往油麻地孩子群里一站,就像一簸箕黑芝麻中一粒富有光泽的白芝麻,就像秋天高远的天空中一只悠然盘旋于鸽群之上的黑色的鹰,父亲对他有求必应,百依百顺,可现如今要离开疼爱他的母亲,离开熟悉的校园,到陌生遥远的芦荡去放鸭,他愿意去吗?于是他对父亲说了第一句话,应该怎样读?从这里看出了一个怎样的杜小康?(不能体贴父亲,只
6、想着自己的杜小康)(2)(一句简单的话就能读出这么多的内容)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赏析或同桌讨论其余的三句话,用“一个_杜小康”这样的句式,批注你的赏析结果。一定要在文中找到语言依据。A 赏析第二句话,你从第二句话中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杜小康?(从说话的环境和心理去理解)找出说这句话的环境:读 21 自然段,在这样空旷陌生前途未卜的环境里杜小康的心情怎样?(害怕恐慌)但这时的杜小康并没说要回家,那是在什么时候?(孤独想家的时候)勾画出写孤独的句子。指导朗读 29 至 31 自然段,变换人称,将杜小康改为“我”体会孤独对杜小康的威胁。此时的孤独比刚离家时要深百倍。浓千倍,它吞噬这年幼的杜小康,终于在晚上
7、梦到母亲说出了这句话。与第一句话比较你认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杜小康?(是一个有点懂事,逐渐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杜小康,能面对困难的杜小康)B那么你从第三句话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杜小康呢?(一个成熟的,勇敢的、有责任感的,敢于面对困难的杜小康)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夜雨找鸭的情形能说明杜小康长大了,“分头”一词体现杜小康成熟了)老师范读夜雨找鸭的 38 自然段,同学们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总结:头上如万辆战车般在滚动,耳畔是呼呼的风声,身上砸着歇斯底里般的雨点,脸上和脚上以伤痕累累,可他还要孤军奋战。然后读第三句话,“还是分头去找吧。”能把”吧“去掉,把句号改成问号吗?为什么?(这样才能突出杜
8、小康的勇敢、坚决、果断)文中还有好多细节也让我们感受到杜小康的成熟,特别是能表现父子之间关系的句子,同学们自己去找找,这些都说明了杜小康的成熟和勇敢。C 第四句话,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杜小康呢?一个感受收获喜悦的杜小康,一个激动的杜小康。体现了激动不已惊喜的心情。总结:通过对这四句话的品析,每句话都鲜明的表现了杜小康当时的性格,请同学们在读这四句话,读出情感。三品味主旨1、当我们陪着杜小康走完这段孤独之旅,结合杜小康的成长,你认为怎样算是长大了?(独立不依赖别人勇敢坚强)2、那么是什么促使杜小康的成长呢?(孤独)杜小康年幼时家道中落,饱尝物资生活的单调、精神生活的痛苦,可最终用稚嫩的双肩扛起这
9、一切。孤独并不可怕,困难并不可怕,挫折也不可怕,只要我们勇敢的去面对,他就是我们成长的催化剂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再回首课文,孤独之旅其实就是成长之旅。作家曹文轩也这样说(看幻灯片)总结:这一段孤独的旅程成为了杜小康以后人生道路上宝贵的精神财富,每当遇到困难挫折他都会想起。让我们再次品味孤独。(看幻灯)齐读这段话。曹文轩在青铜葵花中说道“少年时就有一种对待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有可能是一个强者。”四看幻灯片,拓展训练。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或多或少地感受过孤独,试以“我的孤独”为题,写一段话。附板书:孤独之旅曹文轩杜小康:幼稚(不懂事)懦弱(逐渐懂事)坚强(成熟勇敢)激动(长大)孤独之旅教案孤独之旅
10、教案 2 2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体会成长中的感受;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3了解小说三要素,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重点:1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2体会成长中的感受教学建议:1在自读中学会圈点勾画,快速捕捉主要信息;2在研读中联系实际,体验成长的感受;3教学方法可以小组讨论、个人感悟为主。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到了初三,身体长高了,都觉得自己长大了,但是你心理“长大”了吗?这篇课文描述一个少年,因家道中落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到芦苇荡里去放鸭。生活的艰苦、精神上的寂寞,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在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在人生
11、的旅途上,每个人都要长大。同学们,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二、整体感知1、作者、作品简介1954 年 1 月,曹文轩生于江苏盐城农村,并在农村生活了20 年。1974 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毕业留校任教。后来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在是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他的主要作品有:忧郁的田园、暮色笼罩下的祠堂、红葫芦、蔷薇谷、少年、埋在雪下的小屋、追随永恒、三角地、山羊不吃天堂草等。草房子是一部关于少年成长的长篇小说。小说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学校为背景,描绘了几个孩子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人性的光芒。杜小康原本生活在麻油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
12、,生活的富裕,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他又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一次意外变故,家中破产,他被迫辍学,过早地担负起生活的重担,跟随父亲背井离乡去放鸭。2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嬉闹、掺杂、给予、撩逗、凹地、胆怯 厚实、嬉闹、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3梳理_结构开端:写杜小康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结局:写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4、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以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的方式概括_内容。这篇_讲述 了在 的环境中经受,逐渐 的故事。三、研讨与赏析 1、速读全文,
13、拿起笔来,找出文中体现“孤独”的词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分组讨论,交流)示例它们才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了。它们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惟恐自己与这只惟一的使它们感到还有依托的小船分开。“物犹如此,人何以堪?”连鸭子都感受到了漂泊的孤寂、痛苦,更何况是小小年纪的杜小康?用鸭子的恐慌来衬托杜小康在荒无人烟的夜晚中漂泊的恐惧和迷茫如:“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从未见过的面孔”“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寂寞”“已无一户人家”“惟一的炊烟”“想听到声音,然而,这不可能”“最大的敌人,就是孤独”“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
14、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离乡背井的孤独、别离母亲与伙伴的孤独、空旷浩茫环境的孤独、单调乏味生活的孤独,对于已遭受家道中落、生活境遇产生巨大反差打击的小小少年杜小康而言,随父亲放鸭生活中还要承受这种种孤独无异于雪上加霜。他内心的苦痛、迷惘与挣扎,在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2、赏析人物形象()、根据故事情节,概括杜小康成长的心理历程。提示:出发时 到达芦苇荡时 安顿之后 时间久了 那天雨后天晴茫然、恐惧 害怕、胆怯感到孤独不再恐惧坚强()、你认为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我认为杜小康是一个 的孩子。四、拓展延伸感悟孤独(1)、“孤独”是生活给予每一个人的一道美丽而又残酷的题目。(2)、“孤独”能撕去
15、你幼稚的外壳,雕刻你脆弱的灵魂。(3)、“孤独”是人生成长中的一种必然,也是人生成长 中的一种需要。(4)、“孤独”使人少了许多盲目,多了一份保护身心健康的清净。同学们,今天我们在小说三要素的基础上,了解了生活的磨砺,暴风雨的洗礼,让杜小康长成了小小男子汉的故事。在你的生活道路上,又有着一些怎样的人和事影响着你的成长,给予你有益的启示呢?用一段话写出自己的经历与心理感受。(结合自己的体验谈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畅谈自己的感受。)五、小结杜小康长大了,他的成长过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不要躲避,要用自己的拼搏去赢取胜利,坦然地接受风雨的洗礼。让狂风吹去我们的幼稚,吹出我们的成熟;让暴雨洗涮我们脆
16、弱的枝叶,涌出一颗坚强勇敢的花蕊,绽放一片绚丽与芬芳。只有风雨相随,才能开出绚丽之花。孤独之旅教案孤独之旅教案 3 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2、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3、学习运用快速浏览的方法,把握课文梗概;学习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体会课文的艺术特色。教学课时:教学课时:第 1 课时:组织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积累词汇,感知课文内容。第 2 课时:朗读品味精要文段,欣赏作品,质疑探究,合作释疑,拓展
17、延伸。教学步骤:教学步骤: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你有过孤独的体验吗?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说你的感受。在人生旅途上,有快乐,有痛苦。有的人在欢乐幸福中成长,有的人在孤独艰辛中成长。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课文孤独之旅,去看看杜小康成长的一段经历吧。二、阅读课文,感知内容1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要求学生:(1)标出生字新词,查阅工具书注音释义。(2)抓住要点概括杜小康的放鸭经历。(3)引导学生评价、补充同学的概述的不足。2教师小结:(1)评价学生概述的得与失。(2)归结概述课文的要求:抓住要点,突出重点;语言简洁,叙述清楚。3再读课文(默读),列出故事情节提纲,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要求学生:(1)
18、速读之后列出情节提纲;(2)合作交流、修改提纲,教师巡视指导;(3)筛选较为成功的提纲在全班交流,将选出的提纲打在屏幕上供全班同学观摹、评价、修改;(4)分辨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教师小结:抓住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心理的发展进行指导性总结。强调:故事情节就是作品中的生活事件,是杜小康离家随父野外放鸭的行程生活及定点生活所经历的艰辛与孤独的具体事件,是一段人物成长过程中生活艰辛、精神孤独的人生旅程。第二课时一、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成长的孤独及超越自我的品质学生思考:(1)课文中主要人物是谁?(2)找出表现杜小康生活艰苦、精神孤独的语句,探讨:杜小康经受了生活的哪些磨难?杜小康由幼稚到
19、成熟的原因是什么?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杜小康的性格。杜雍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教师小结:突出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中的生活情况及其心理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加深对主要人物饱经生活磨难而逐渐“长大”的成长经历的全程印象,感悟人生在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道理。二、欣赏景物描写旬段,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学生活动:(1)勾画出课文中景物描写句段。a自然景色的描写;b鸭群活动情景的描写。(2)读景物描写句段,欣赏描写语言和描写技法。(3)探讨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边自由朗读句段,一边欣赏与之相关的屏幕画面,文字、画面结合,引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体会杜小康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中的内心活动,感受杜小康在寂寥环境
20、中的孤独情感,从而探究景物描写的作用。)(4)回忆读过的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如鲁迅的 雪)、高尔基的海燕、纪伯伦的组歌等,区别 _景物描写与诗歌散文中景物描写的异同,让学生领会小说中的景物描写除渲染气氛、抒发感情外,还可以推动情节发展。教师总结:(1)小说中的景物是为了把人物摆到特定的景物环境中去展现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与杜小康的成长旅程有着直接的关系。三、探讨课文的艺术特色,欣赏课文的写作技巧1教师提示:_的写作特点可以从_的构思,_的选材剪裁,_的表达方式,_的语言等方面去思考。2要求学生:(l)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你对课文写作方面最欣赏的一两个
21、方面,教师板书学生口述要点,引导学生群体评价研讨。(2)老师补充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根据品味欣赏。3教师小结:不同的同学,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欣赏角度不同,导致对课文某些问题的理解不同,这是正常现象。但是,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就能共同发现一篇_的闪光点。四、归纳全文,质疑问难,切磋砥砺1温故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切磋释疑。2研讨课首提示和课后问题。3教师概括总结。五、拓展延伸,培养学生想像思维能力观察生活中某位有个性的人,了解他的成长历程,虚构一个小故事或写一篇小小说,在班上交流。孤独之旅教案孤独之旅教案 4 4【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理解景物
22、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2.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学习重点】【学习重点】品味“孤独”,体验“成长”的感受。【预习导学】【预习导学】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轩()嬉闹()凹地()雍()掺杂()胆怯()撅()给予()觅食()撩逗()2.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眺望:厚实:嬉闹:撩逗:驱除:茫然:乖巧: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3.作者简介曹文轩,1954 年生于江苏盐城。1974 年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中
23、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著有长篇小说 山羊不吃天堂草 草房子 红瓦,学术性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面对微妙曹文轩文学论集思维论对文学的哲学解释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速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小说的情节,明确这篇小说的三要素。(二)深层探究1.环境描写的作用课文有关自然环境的描写很出色,请找出几处,并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2.人物赏析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成长的孤独及超越自我的品质。(1)默读课文中有关杜小康的段落,找出文中有关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思考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2)根据故事情节,你能概括杜小康成长的心路历程吗?(3)
24、你认为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4)小说题目是“孤独之旅”,对杜小康这样的孩子来说,“孤独”的含义是什么?文中最能体现“孤独”的语句是什么?(5)文中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也花了相当的笔墨来写他父亲和鸭子,这与表现杜小康的成长有什么联系?(三)语言品析细读全文,体会精美传神的语言。请找出并点评你认为文中形象生动、富含深意的语句。孤独之旅教案孤独之旅教案 5 5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体会成长中的感受;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3了解小说三要素,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重点:1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2标题的含义。教学建议:1在自读中学会圈点勾画,快速捕捉主要信息;2在朗读中逐步进入情
25、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3在研读中联系实际,体验成长的感受;4教学方法可以小组讨论、个人感悟为主。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谈谈对“孤独”二字的理解,我们总会感到凄凉,酸苦,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该多好。可是小小少年总要长高,烦恼和孤独总会尾随我们而来。可以说孤独随时间而来,孤独使生命更加灿烂更加丰富多彩。同学们,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学生自读课文,朗读时注意在文中圈点勾画出主要信息。2检查预习字词情况。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嬉闹、掺杂、给予、撩逗、凹地、胆怯积累下列词语:厚实、嬉闹、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3重点朗读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孤独之旅 孤独 教案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