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烹调师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式烹调师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式烹调师教案.pdf(1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中 式式 烹烹 调调 师师 教教 案案(总总 1 1 4 4 2 2 页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后课 程 教 案教员姓名:教 研 室:基础教研室课程名称:中国烹饪总 学 时:适用对象:烹饪专业学员授课学期:2007 年度2007 年 1 月 15 日第四章第四章原料加工原料加工1教教学学提提要要课目:原料初加工目的:通过系统讲解、示范,了解烹饪原料的初加工、精加工及工艺菜成形的相关知识,熟悉原料成型的规格,掌握各种形状的刀工要求和方法。内容:1.常见蔬菜初加工2.动物性原料的剔骨和分档取料3.刀工与原料成型4.原料精加工5.工艺菜制
2、作方法:课堂讲授、实操地点:烹饪演示间、操作间时间:20 学时(其中讲解、示范 8 学时,实习 16 学时)要求:1.了解常见原料初加工、精加工、工艺菜成形的方法及常见动物性原料分档取料的基本知识;2.熟练掌握各种运刀的方法,注意事项及原料成型。器材保障:计算机、投影仪、菜刀、菜墩等。2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第四章原料加工第一节原料的初加工一、原料初加工的定义 20分钟烹饪原料的初加工又称为粗加工,就是对原料进行最基本的加工。例如,蔬菜需要择剔洗涤,有的要择去黄叶老帮,有的要削根去梗,有的要去掉外皮,并把它们切成所需要的形状,漂洗干净;大片的猪肉、牛肉、羊肉要经过剔骨处理,把不同部位的肉选修下来
3、用于不同的菜肴,头蹄下水也要清理洗切;各种鲜活禽鸟要宰杀、开膛、出骨、清理内脏;活鱼要剖剥、洗涤、整理等等。这些烹任原料的初步加工,为烹任前的精加工作好准备。原料的初加工要注意是:第一,要熟悉原料的各个部位。要顺其自然结构行刀,不能随意乱切,注意保持原料形状的完整,给下一步精加工打下良好基础。第二,要合理使用原料。什么原料适用于什么菜3肴,以及一种原料的各个部位各适用于烹制什么菜肴,都应该在初加工时通盘考虑、妥善安排,同时还要尽量节约用料,做到物尽其用,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第三,要保持原料清洁。烹调原料来自多方面,种类繁杂,有许多是带有泥污,杂质和菌虫的,在初加工中,必须把它们清洗干净。同时在加
4、工过程中,还必须卫生操作,避免二次污染。否则,不仅会降低菜肴的质量,而且会损害就餐者的身休健康。二、蔬菜的初加工 30 分钟蔬菜的品种很多。初加工的方法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不外乎择、撕、剔、剪、切、削、刮等,蔬菜中含有大量的水溶性维生素等营养,如果先切后洗,会从切口流失,所以在不影响菜肴风味特点的前提下都应该先洗后切。在行 业中担 任原料摘 剔洗涤 的习惯称 为“水案”。(一)择剔 15 分钟1.叶菜类一般采用择和切的方法。如大白菜、莲花白、油菜等,先择去黄叶、老叶、烂叶、老帮杂质等不能食用部份,剔去和清除泥沙,切去根部,再用刀破开粗大菜帮,洗净之后再加工成所需要的形状。菠菜、碗豆尖、苋菜也可用
5、手撕或摘择。2.根茎类一般先洗净再刮削外皮,如冬笋、篙4笋、洋葱等先将外皮剥去再用刀削净老根和外皮;萝卜、土豆、芋头等要先洗净表面泥沙,削去表皮,剜去坑洼处的泥沙、幼芽、黑斑和腐烂部分,再用水洗净,才可根据烹调需要进行细加工;对青笋进行粗加工应先削掉根,去掉表皮和筋,用清水洗净。3.瓜果类一般剥皮、去瓤、去蒂。丝瓜、冬瓜、南瓜等应先刷掉表面泥沙及茸毛,削去表皮,破成四瓣,再用刀片刮去瓜瓤瓜籽,即可细加工。嫩黄瓜以及茄果类的番茄、茄子、海椒只要洗干净外皮泥土杂质去蒂去籽。4.豆类荚豆全部食用的如四季豆、嫩豇豆、扁豆等须掐去蒂和尖,撕去两边老筋;食用豆子的如葫豆、碗豆,毛豆等剥壳。5.花菜类菜花、
6、西兰花等去叶去根,撕成小朵,黄花菜、木樱花、菊花等择除蒂和花心。(二)洗涤 15 分钟蔬菜的洗涤整理,是一项很重要的加工程序,如洗涤不净,菜中有泥沙、草根、虫和虫卵,就会严重降低菜肴的质量。洗涤蔬菜一般用浸(泡)、冲、洗、涮等方法。近年来农药、杀虫剂等化学污染日趋增加,相应的蔬菜也需要多次浸洗。1.冷水洗蔬菜中的泥上和污物一般可先用冷水冲5洗,此外用冷水洗涤蔬菜还可以保持蔬菜鲜嫩,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但具体洗法各有不同。如叶菜类(白菜、青菜等)在洗的时候要多浸泡一会再洗;带有细毛的蔬菜,要反复洗,才能洗净;根茎菜如萝卜、土豆、芋头等,带有较多泥土,要边洗边用水冲。当然,不管何种洗法都应先洗后切
7、。2.热水洗这种洗法除能洗净菜外,还能起到清除异味和剔剥外皮的作用。如番茄用热水洗则比较容易撕掉外皮。3.盐水洗多用于夏秋之际的蔬菜洗涤,因为这个季节的蔬菜上虫子较多,有的紧紧吸在菜梗和菜叶上,用冷水洗不掉,用盐水则很容易洗掉。盐水的浓度为 2%即可,浸泡五分钟左右,菜上的虫就会浮上水面。4.碱水洗即在温热水中加少许碱粉搅匀,洗涤目的主要在于清除一些不良气味。如豆制品中的豆腐皮、豆筋等,有的带有豆腥味,如用碱水洗即能除掉,而且质地还会变得柔软。5.高锰酸钾洗这种洗法主要用于供凉拌生食的蔬菜,如黄瓜、莴笋、生菜等,先把蔬菜放入含%高锰酸钾的溶液中浸泡几分钟,这样可以将菌虫杀死,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8、,然后再用冷开水漂洗干净。三、动物性原料的剔骨和分档取料 150分6钟(一)剔骨和分档取料的定义及要求 25 分钟分档取料是把整只的、整个的或大块的原料,根据其肌肉、骨骼组织的不同部分进行分解,进行分档归类。因为,事实上每个菜肴都对原料有不同的要求。整个的原料,它的各部分的质地、性能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除了能熟谙原料特性之外,还要精通庖丁解牛之术,尽可能做到物尽其用,为菜肴特色的充分体现准备好条件。原料剔骨去肉技术剔骨取肉技术又叫拆骨技术。就是将整个的大块的原料剔去全部或主要的骨骼或外壳,以便于切配。饮食业中要求剔骨的原料一种属于初步加工的拆骨,如猪腿去骨,一种是整体拆骨,如鸡、鸭的拆骨。
9、剔骨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操作方法,要求操作者熟悉原料的解剖知识,下刀准确,游刃有余。速度要快,又不能损伤原料的外皮和肌肉组织,做到骨不带肉,肉不带骨,形态完整。具体来说,原料剔骨有如下要求:1.要熟悉原料的骨骼关节的构造情况。剔骨行刀要贴着骨头走,在关节软组织下刀,这样才能既不伤刀,又不会破坏整体原料外观的完整。因此下刀之前对原料7的骨骼构造情况必须了解清楚,做到一刀准。2.对整料拆骨的原料应加挑选。整料拆骨的原料应该是形态完整、肥壮多肉、大小老嫩适宜。如鸡应选用一年左右而尚未开始生蛋的母鸡;鸭应选用 89 个月的肥鸭。鱼应选用新鲜度高,重 1 公斤左右的为宜。黄鳝生拆骨的应选大一点的,熟拆骨的
10、应选小一些的。整料拆骨的原料在初加工时应特别注意保持原料形体的完整,鸡鸭不能烫破皮,割杀的刀口要小,可不先割腹取内脏,鱼的内脏可从腮部卷出。(二)原料的分档取料 50分钟猪猪1.猪头猪头部位包括上下牙颌、耳朵、上下嘴尖、印合、眼眶、核桃肉等。猪头肉皮厚、质老,胶质重,宜于凉拌、卤、腌、烟熏、酱腊等用。2.凤头肉此处肉皮薄,微带脆性,瘦中夹肥,肉质较嫩,适宜做丁、片、碎肉等原料,可用炒、滑、卤、蒸、烧,或做汤吃,或烹制回锅肉。3.眉毛肉这是肩胛骨上面的一块重约 500 克的瘦肉,肉质与里脊肉相似,只是颜色深一些,其用途与里脊肉相同。4.槽头肉又称颈肉。其肉质老,肥瘦不分。宜于8做包子、蒸饺馅或红
11、烧、粉蒸等。5.前夹肉又称前腿肉。此部位肉半肥半瘦,肉质较老,色较红,筋多。适宜切丁、片,剁碎肉、剁肉丸等。可用于炸收、炒拌、卤、烧、腌、酱腊或烹制咸烧白、连锅汤等。6.前肘又称前蹄膀。其皮厚、筋多、胶质重、瘦肉质好。最宜凉拌、制汤、烧炖、煨、蒸等。7.里脊肉又称扁担肉等。其肉质最细嫩,是全猪中质地最好的肉,肥瘦相连,用途较广,宜切丁、片、丝,剁肉丸等,可用于炒、溜、软炸、炸收、卤、凉、腌、酱腊等烹调方法的菜肴或烹制回锅肉、连锅汤,肥膘部位可做甜烧白等。8.正宝肋正宝肋肉皮薄,有肥有瘦,肉质较好。宜蒸、卤、烧、煨、腌,可烹制甜烧白、粉蒸肉、红烧肉等。9.五花肉这一部位肉因一层肥一层瘦,共有五层
12、,故得此名。其肉质较嫩,肥瘦相间,皮薄,最宜烧、蒸,可烹制咸烧白、香糟肉、红烧肉、东坡肉等。10.奶脯肉又称下五花、拖泥肉等。位于猪腹部,肉质差,多泡泡肉,肥多瘦少。一般做烧、炖、炸酥肉等用。11.腰柳肉是与秤陀肉连结的长条状一头粗一头9细的肉。肉质极为细嫩,水分较重,有明显的肌纤维。适宜切丁、条、剁肉丸等,适合爆、熘炒、炸等烹调方法或作汤菜。12.秤陀肉又名鹅蛋肉、弹子肉、兔蛋肉。在门板肉上,其肉质细嫩、筋少、肌纤维短。宜切丝、丁、片,剁肉丸等。可做炒、溜、爆等烹调方法的菜肴。13.臀尖肉这部位肉质嫩,肥多瘦少。适宜凉拌、卤、腌,做汤菜,可烹制回锅肉等。14.盖板肉连结秤陀肉的一块瘦肉,其肉
13、质、用途基本同于秤陀肉。15.后肘又名后蹄膀,质量较前时差,其用途相同。16.黄瓜条在门板肉的皮下脂肪处,呈长圆形似黄瓜,质地细嫩,适宜熘、炒,用途同于秤陀肉。17.后蹄又名后足。质量较前蹄差,其用途相同。18.猪尾猪尾皮多,脂肪少,胶质重,多作烧、卤、凉拌等用。19.门板肉又名梭板肉、坐臀肉。其肥瘦相连,肉质细嫩,色白,肌纤维长。其用途同于里脊肉。川菜名菜回锅肉的原料就首选坐臀肉。牛牛101.牛头皮、骨、筋多,肉少,一般酱制、卤制,或凉拌。2.脖肉肉丝呈横竖状,宜于制作肉馅。3.上脑、短脑上脑和短脑都是背部肌肉,宽而且厚,是一条长方形肌肉。短脑是上脑前部靠近肩胛骨之上的一块较短且稍呈方形的肌
14、肉。有时两块肌肉连在一起统称上脑。上脑肌肉纤维平直细嫩,肉丝里含有微薄而均匀的脂肪,断面呈现出大理石样的花纹,肉质蔬松而富有弹性。短脑因靠近脖肉,耕地拉车时承受的压力较大,因此肉中含有一些筋膜,食用时应剔除。烹调时宜熘、炒。4.前夹又称牛肩肉,包裹肩胛骨,筋多,宜酱、卤、焖、炖。前夹上一块双层方片形肌肉,体厚、纤维细、无筋,习惯叫梅子头,相邻的一块纹细无筋的肉叫梅心,质地较好,适合爆、炒、烫。5.胸口胸口肉在两腿中间,脂肪多,肉丝粗,宜熘、炖、烧。6.肋条肋条肉中有许多筋膜和脂肪,烹调时需要文火久炖,一般用作炖、烧。7.花健是牛的四肢小腿肉,筋膜大,烹调时须文火焖烧,但时间不宜过久。如果与其它
15、部位一起下锅,要掌握火候提前出锅以免散烂,花健常用来酱、卤、11焖、炖、烧。8.牛脯牛脯在腹部内,俗称弓口,灶口,筋膜相间,韧性较强,宜制馅、清炖。9.扁肉扁肉又名扁胆肉。扁肉是覆盖腰椎的扁长形肌肉,肌肉纤维细长,质地紧密,弹性良好,没有筋膜和脂肪杂生其间,是-块质地细嫩的纯瘦肉。宜作熘、炒。10.牛柳又称牛里脊,是牛肉中最为细嫩的肉,用手就可以撕碎,常用作汆、爆、炒、熘。11.三叉又称密龙、尾龙扒。肉质细嫩疏松,常用来熘、炒,文火焖烧,食用时会感到油、筋、肉滋润绵软、疏松、适口。12.红包肉、白色肉、黄瓜条这几块肉都属后腿肉,肌肉纤维紧密,弹性良好,没有脂肪包裹,也没有筋膜间隔,是选取瘦肉的
16、主要部位,由于后腿肌肉很多,在销售时,都按自然形成的部位顺着间隔的薄膜进行分割。分割后的后腿肉,虽然肉质相同,但叫法却不一样。在内侧紧贴股骨纤维较细的圆形肌肉叫红包肉(和尚头)。腿后外侧的一条长圆形的肌肉,叫黄瓜条。紧靠红包肉的-块略呈淡黄色、体厚无筋的肌肉称白色肉(子盖)。这几块肌肉瘦肉多,脂肪少,质地忧良,烹调时宜作熘、爆、炒、烫。1213.牛尾肉肥美、最宜炖汤。此外,牛腿的筋常干制为蹄筋,牛肝常用作卤制。牛肚(毛肚)、牛肚梁、牛腰、牛肝都是川味火锅中常用原料。羊羊1.通脊 2.里脊 3.后腿通脊在脊椎骨外,长如扁担,俗称扁担肉,肉丝斜长细嫩。里脊在脊椎骨两边,是羊身上最细嫩的两条瘦肉。后
17、腿中靠近臀尖部份俗称大三叉,肥瘦各半,剔去肉中筋膜后都是类似里脊的肉;后腿与腰窝相近部位,有一块瘦嫩的元宝肉,亦可代替里脊。通脊、里脊、后腿既有稀薄脂肪,又有大块瘦肉,肉质细嫩,肥瘦相间,切割下来白膘红肉非常美观,是羊肉中用途最广的三块肉,可供切片、块、丁、丝,烹调中作烤、爆、炒、炸、熘、蒸、烫无不相宜。如烤羊肉串、葱爆羊肉,粉蒸羊肉,羊肉火锅等都是用这三部分肉。4.前腿包括前胸和前腱子上部,前腿靠下部的肉是羊较精致的瘦肉,剔除一条夹筋后,可以切片、丝、丁,供炒、爆、炸之用。5.肋条又称方肉,在肋骨内,羊越肥这块肉越嫩,肥瘦兼有且无筋,可用作烤、爆、炒、烧、焖、烫。136.胸脯靠前腿部位的肉肥
18、多瘦少,肉性脆无筋,可以作炸、爆、炒、焖;靠后腿部位的肉是肥瘦相间的五花肉,质老夹筋,只作卤、烧、焖、炖。7.羊尾绵羊尾脂肪肥白,适合烧、炸。8.颈肉肉质老且夹筋,只用于烧、卤、炖或剁馅。9.腱子前后腱肉质都老而脆,并且夹筋,只作烧、惋、卤。鸡鸡1.鸡脯、鸡柳鸡柳又称鸡芽、鸡里脊。鸡脯肉质细嫩少筋,是鸡身上最好的肉,可以切成片、丝、丁、茸等。母鸡脯粘性大,味鲜美,可用来熬制清汤。鸡柳与鸡脯紧紧相连,去掉暗筋,便是鸡身上最细嫩部位,用法同于鸡脯。2.脊背这个部位的肉又叫栗子肉,脊背两侧各有一块,肉质不老不嫩又无筋丝,适宜切丁、丝用来爆炒。3.鸡腿肉多,筋多,除切丁炒食外,一般适用于烧、卤、烤、焖
19、、香酥等。4.鸡翅肉较少而皮多,质地鲜嫩,可烹制贵妃鸡翅、红烧转弯、冬菇鸡翅汤及制作伴卤凉菜等。5.鸡颈肉少骨多,但皮韧而脆,可用来卤、酱、14烧。6.鸡头用作煮汤。7.鸡爪主要是皮和筋,胶性大,皮脆嫩,常作卤、烧、炖,煮后拆去骨头伴食,别具风味,如凉拌椒麻凤爪。还可利用其胶质煮汤做冻菜。(三)常用水产品的出肉 75 分钟1.鱼的出肉先用刀从鱼背鳍处贴脊骨横划一刀,然后顺刀片进去,前至鳃盖后至尾部,轻轻将鱼肉片下。再用同法,将另一面片下,形成两扇完全没有刺骨的鱼肉,有的菜还需要揭下鱼皮,形成鲜嫩的净鱼肉,改刀备用。2.虾的出肉虾分河虾和海虾两大类,根据烹制的方法和不同菜肴的要求,其加工方法也不
20、同,一般分为去皮与不去皮两种。不去皮的虾,先剪去虾头部的须,再剪去步足,在头部与虾体相连处下剪,剪开脊背上的硬壳,去掉肠线,挑去头部的沙包,用凉水冲洗干净即可。去皮的虾,因为海虾体大肉厚,一般只要剪去须爪,剥去外壳留下尾,挑出背部肠线即可。而河虾体小,出肉后即是虾仁,取虾仁一般用挤的方法,即将虾背向下,腹朝上,一手捏住虾头,一手捏住虾尾,向中间一挤,虾仁即脱壳而出,当然也可以剥虾仁。剥的速15度虽慢,但质量好,出肉率高。虾仁要用凉水反复漂洗,去掉杂质、箜净水之后才可烹制。河虾在四、五月份间有虾籽、虾脑。虾籽可用清水从虾腹中冲洗出来,除去杂质等,放微火焙炒,然后上屉蒸成块,散开即为虾籽。虾脑可以
21、从虾头部取出。虾仁、虾籽、虾脑滋味鲜美,是海味菜肴制汤、做菜的佳品。3.蟹的出肉先将蟹煮熟或蒸熟,再分腿、螯(蟹钳子)、脐(外壳)、身(内软壳)四个部分分别处理出肉。出腿内附,先剪去腿的两头,用木杖或圆筷滚压,挤出腿肉;出鳖内时取蟹螯,嗑破外壳剔出肉;出蟹黄是扳开蟹脐,挖出小黄,再剥下蟹盖,用竹签拨出蟹黄;出身肉是去掉蟹壳之后,将蟹体片成两片,先把屎包去掉,然后用蟹螯或竹签把肉剔出。4.螺的出肉螺出肉有生、熟两种方法。生出肉,轻轻砸破螺壳,取出生肉;熟出肉,将螺放人水中,上火煮至螺肉离壳,用镊子或竹签挑出肉来洗净即可。水产品初加工中的一些问题:1.分档取料烹饪中使用的水产品以淡水鱼居多,一般用
22、鱼不太大,习惯烹制整鱼。但也有-些菜肴例外,如名菜砂锅鱼头即选用带有部分鱼肉的花链鱼头,一些刺少肉厚的鱼用来片净鱼肉作熘、爆、炸收类菜品16主料,如酥桃鱼卷用草鱼肉,鲜熘鱼片用鲤鱼肉,五香鱼丸、茄汁鱼丸用鲤、草、鲢、乌鱼肉等。在家常味中还有一鱼数吃的作法,如一条草鱼可以作出清蒸鱼头、红烧划水(鱼尾)、锅贴鱼片、双色鱼丸等菜来,一条鲤鱼的净鱼肉作成酸辣鱼茸,鱼骨加辅料煮成鲜汤相配,充分体现了因材施烹,丰富多变的特点。2.去除淡水鱼土腥味生活在流动活水中的江河鱼类鳞片较薄、光泽明亮带黄白色,味道鲜美清香,而近年来烹饪中用得较多的鲫鱼、鲤鱼、草鱼、鲢鱼、鲶鱼等越来越多来自鱼塘、水库和稻田养鱼,这些水
23、域水质较浊,腐殖质多,适合放线菌繁殖生长,通过鱼鳃侵入鱼的血液,分泌出带恶臭味的物质,所以这些鳞片较厚且呈灰黑色的鱼不同程度带有土腥味,鲜味差一些。为了去除鱼的土腥味,在剖杀前,可按 1:20 的比例在水中加食盐,放入活鱼养一个小时,如果鱼已死,盐可以增加一倍浸泡两小时;鱼剖杀以后,多漂洗几次,尽量洗净血水,下锅前加少量的醋和胡椒粉浸泡一下,烹制时加大葱、姜、蒜、料酒或醪糟,这样能有效消除或减弱讨厌的土腥味。3.冰冻水产的解冻近年来海鲜产品在烹调中使用越来越广泛,海产原料除了少数是空运鲜活外,大多是冻制品,烹制前需要解冻。17如果用热水或温水浸泡来解冻,由于内部不能很快溶化会使水产品表面受热变
24、质,不仅降低鲜味而且肉质老化。正确的方法是在冷水中浸泡让其缓慢解冻,如果急用可以放进盐水中解冻或使用微波炉解冻,以保持其营养和鲜味。海鲜在解冻后用姜汁腌拌一下,能起到提鲜的作用。冰冻水产品忌解冻后再冰冻,使细胞脱水、肉质变老,营养和鲜味都大受损失。第二节刀工与原料成型川莱讲究色、香、味、形、器俱佳,而菜的色、香、味、形都与烹调前的刀工切配密切相关,往往一道菜的原料要经过好几种不同刀法处理,才能满足烹调的要求。所谓“七分墩子(刀工)三分锅匠(烹调)”或“三分墩子七分锅匠”的说法,其实都是说明二者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一、刀工的作用与要求 10 分钟刀工,就是根据烹调和食用的要求,运用不同的刀法,将
25、原料加工成一定形状(片、块、条、丝、丁、粒、末、茸泥和各种花刀)的操作工序。刀工,是厨房内四大工种-刀工(墩子)、配菜(配料)、勺工(炉子)、白案(面点)之一,也是每个烹调师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功,18能否善于运用各种刀法技巧使菜肴锦上添花,反映了烹调师的技术水平。二、刀工在烹调中的作用 15分钟1.便于烹调入味经过刀工处理的烹调原料,其规格应完全一致,因而烹调时,可在短时间内迅速而均匀受热达到所要烹调的要求;又因其形体一致,大料切小后与调味品接触面增大,味汁能在烹调中很快渗入原料的内部,便于均匀入味。2.便于食用由于烹调原料质地各不相同,咸菜要求的烹调方法又多种多样,刀工处理时按照菜品的要求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式 烹调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