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天津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天津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天津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中考真题试卷(备考复习资料)2022年天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语文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第n卷两部分。第I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 n卷为第5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卷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 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 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 一并交 回。祝你考试顺利!第I卷注意事项:1 .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2 .本卷共
2、11题,共28分。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8分。14小题、6小题,每题2分;5小题、711小题,每题3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统筹(chou)恬静(tiGn) 销声匿迹(ru6)8 .静谧(mi)禁锢(gu)开卷有益(juAn)C.翘首(qiGo) 渲染(xuan)气冲斗牛(d6u)D.教诲(hui)闲暇(xia)不言而喻(yu)【答案】B【解析】【详解】A.销声匿迹(rud) ni;C.渲染 (xuan) xuan;D.教诲(hui)hui;故选B。9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3、读书要学会选择。选择与自然有 关的书,以丰富知识;选择与历史有关的书,以 视野;选择与哲学有关的书,以智慧。读书还要善于思考。善于思考,才会有;善于思考,才会有取舍。 读好书,善读书,才会读有所获。A.开阔吸收鉴定B.开辟吸收鉴别C.开阔汲取鉴别D.开辟汲取鉴定【答案】C【解析】【详解】(1)开阔:指(面积或空间范围)宽广;(思想、心胸)开朗。开辟:开创、创立。结合语境,这里形容让眼睛看到的空间范围更宽广,故应填“开阔”。(2)吸收:物体把外界的某些物质吸到内部。汲取:意思是吸取、吸收有意义、有营养的部分。结合语境,这里形容要吸取更多的聪明才智,故应填“汲取”。(3)鉴定:鉴别和评定(人的优缺
4、点)。鉴别:辨别(真假好坏)。结合语境,这里形容人要善于辨别真假好坏,故应填“鉴别”。故选C。10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月23日下午,第三次“天宫课堂”科普活动如约举行。神舟十三号的3名航天 员向全球观众演示了精心设计的科学实验。“天宫课堂”激发了全球观众特别是青少年 探求科学规律、探索宇宙奥秘。此次活动让中国科普事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A.第句B.第句C.第句D.第句【答案】C【解析】【详解】C.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句末加“的兴趣”。故选C。1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博物馆的力量来
5、自哪里呢 口主要是来自博物馆丰富多彩的藏品自然标本、考古遗物、艺术珍品、革命文物不 同类型的藏品记录着自然和人类文明的多元信息,蕴含着提升审美水平、厚植家国情怀、 促进文明交流等多种力量。A.”。?:B.。:C. 。、D.。”?、【答案】A【解析】【详解】“博物馆的力量”是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名称,应用双引号表示,且方框一前面 的句子表示完整的意思,故方框一依次填双引号和句号。“博物馆的力量来自哪里呢”是 一个疑问句,故方框二应填问号。“自然标本、考古遗物、艺术珍品、革命文物”是丰富 多彩的藏品的具体举例,故方框三处应填冒号。故选A。5 .下面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钱塘湖春行
6、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诗人从孤山寺北到贾公亭以西,远眺西湖,见到了春水初涨,云 脚与湖面相接的开阔景象。B.中间两联抓住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四种景物,描绘了暮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的美好景象。C.尾联直抒胸臆,写诗人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D.全诗准确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富有 画面感。【答案】B【解析】【详解】B.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两
7、 联的意思是: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 巢。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前一联抓住“早莺”和“新燕”的动态,描绘了春的活力与生机。后一联则抓住“乱花” 和“浅草”两个意象,展现了西湖早春的美好景色,并非选项所说“暮春时节”。故选Bo阅读森林为什么是“水库”一文,完成下面小题。森林为什么是“水库”朱清科农谚说:“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可见,森林涵 养水源的功能很早就被人们重视和利用了。实际上,森林的这一功能不仅指拦蓄降水、调 节径流、拦洪补枯,还体现于森林各结构层次在产水、净水等方
8、面的具体效应之中。因 此,森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森林通过林冠层、林下灌草层、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层来拦截、吸收、蓄积降 水,从而改变降水的分配形式,使其具有涵养水源的生态服务功能。那么,这座森林水库是如何自上而下调蓄水源的呢?首先,林冠层就像一把大伞,能够对垂直降雨进行再分配。一部分降水被林冠截 留,直接蒸发到大气中:一部分顺着枝叶、树干流到林地,形成树干径流。据统计,我国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截留率平均值为11%34%。接着,林下灌木与草本也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树叶等森林枯落 物也有拦截雨水的作用,能提高林地土壤的渗透能力。最后,“主角”林地土壤登场,它是森林涵养水
9、源的主体。林地土壤多孔疏松,透 水性强,能蓄积雨水;也能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还能增加枯水期流量,推 迟枯水期到来时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森林“水库”不仅能够自上而下调蓄水源,还能提高水分生产力。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大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增加的水分参与森林水分小循环,促 进了降水的形成。森林植被的增加还影响到各种降水形态,比如霜、露、雾及雾淞等水平 降水,雨、雪等垂直降水。人们常说,“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二事实证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 少水系的发源地。例如.塞罕坝的森林每年为滦河与辽河下游地区蓄积降水、净化水质大 约1.37亿立方米。大量研究表明,增加森林植被可以涵养水源
10、,是治理水土流失、助力防 风固沙的有效举措,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如此看来,森林真的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6 .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林冠层能够对垂直降雨进行再分配。B.林下灌木与草本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C.林地土壤能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D.森林植被的增加能影响到霜、露、雾、雨、雪及雾淞等水平降水形态。7 .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使用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 地。8 .使用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林地土壤蒸发总量
11、小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 C.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 地。D.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小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9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引用农谚,引出说明内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B.第段中加点词“主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C.第段中的“主角”指的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林地土壤。D.本文是总分结构,采用时间顺序进行说明,条理清晰,普及了科学知识。【答案】6. D7.C8. D【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D.由第段“森林植被的增加还影响到各种降水
12、形态,比如霜、露、雾及雾淞等水平降 水,雨、雪等垂直降水”可知,“雨、雪”是垂直降水形态,并非水平降水形态。 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分析。1 . “例如”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1.37亿”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并没与打比方的 说明方法;8 . “例如”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1.37亿”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并没与打比方的 说明方法,且主要说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D.由第段“事实证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可知,画线 句子主要说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 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
13、分析。D.由第段”因此,森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第段“那么,这座森林水库 是如何自上而下调蓄水源的呢”,第段“首先,林冠层就像一把大伞,能够对垂直降雨进 行再分配”,第段“接着,林下灌木与草本也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 第段“最后,主角林地土壤登场,它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尾段“如此看来,森 林真的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可知,文章是总分总的结构,采用的是逻辑顺序进行 说明。故选D。阅读三峡一文,完成下面小题。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 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
14、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口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 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 者歌目:“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9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则素湍绿潭湍:急流D.林寒涧肃肃:严肃,严厉C.清荣峻茂D.空谷传A.沿溯阻绝溯:逆流而上C.良多趣味 良:甚,很10 .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略无阙处B.至于夏水襄陵响11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段总体描写三峡概貌,写出了三峡的雄伟气象,为下文具体景物的描绘提供了大背旦 OB.
15、第段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乘奔马、御风飞行作比,表现出江水一泻千里 的气势。C.文章结尾写渔人的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进一步突出了三峡秋天 的凄凉冷落。D.文章抓住季节特点,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答案】9.D10. A 11. D【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辨析。D.句意: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肃:寂静、幽静。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通假字辨析。A.句意: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意思是空隙、缺口。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D.本文第段开始写水。作者按照自然时令,先写水势最大最
16、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第段写春冬三峡之景。“春冬 之时” “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怪柏”“悬泉”“瀑布”, 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清荣峻茂”蔚为奇观。第段写秋天三 峡之景,“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秋季三峡水枯气寒,猿鸣凄 凉。故文章第段依次写出了三峡夏、春冬、秋各个季节的自然景象。选项中“按照 春夏秋冬的顺序”表述错误。故选D。【点睛】参考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 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
17、阳和月亮都看不见。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 都被阻挡了,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 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 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在之上 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 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 转,
18、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第n卷注意事项:1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 .本卷共13题,共92分。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12 .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1)会当凌绝顶,o (杜甫望岳)(2) ,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3)苔痕上阶绿,,(刘禹锡陋室铭)(4)人生自古谁无死? o (文天祥过零丁洋)(5)夜阑卧听风吹雨,o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6)王维的使至塞上中“, ”两句,以传 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答案】 .一览众山小.但愿人长久.草色入帘
19、青.留取丹心照汗青 .铁马冰河入梦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解析】【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 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览、青、 漠、圆”等字词容易写错。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刘文正公当乾隆中久居相位,颇为上所倚任。尝有世家子任楚抚者,岁暮赂以千 金,公呼其仆入,正色告曰:“余承乏政府,尚不需此,汝可归告汝主,赠诸故旧之贫 者可也。”有费郎昏夜叩门,公拒不见。次早至政事堂,呼其人至,责日:“昏夜叩 门,贤者不为。汝有何禀告,可众前言之。”其人嗫嚅而退。薨时,
20、上亲奠其宅,门闾 湫隘,去舆盖然后入。上归告近臣日:“如刘统勋方不愧真宰相,汝等宜法效之。”(节选自啸亭杂录,有删改)【注释】刘文正公:刘统勋,谥号文正,清代名臣。世家子任楚抚者:任楚地巡抚的 大家族的子弟。承乏:谦辞,指暂时担任某职。赞(zT)郎:官名,因捐资而得。 薨(hong):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门闾湫(jiao)隘:家门低下狭小。舆盖:车上 用以遮阳避雨的伞形篷子。13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汝可归告汝主 归: (2)有费郎昏夜叩门 叩:一14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如刘统勋方不愧真宰相,汝等宜法效之。15 .请结合原文分析,刘统勋具有哪些可贵品质。【答案】1
21、3.返回 .敲,打14 .像刘统勋(这样的人)才不愧是真正的宰相,你们应该效法他。15 .刘统勋面对世家子贿赂的千金,断然拒绝,体现了他的清正廉洁对于费郎夜晚的拜访, 拒访后次日特意在政事堂加以斥责,体现了他的光明磊落久居相位,位高权重,然而住宅 的大门却低下狭小,他死后,前来祭奠的皇帝的车都无法正常通过,体现了他的清廉俭朴。【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词语解释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一 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1)“汝可归告汝主”的意思是:你可以返回告诉你的主人。归:返回。(2) “有费郎昏夜叩门”的意思是:有赞郎夜里敲门(拜访)。叩
22、:敲,打。【1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如,像;方,才;汝等,你们;宜,应该,应当;效,效法。【1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从尝有世家子任楚抚者,岁暮赂以千金,公呼其仆入,正色告曰:余承乏政府,尚不 需此,汝可归告汝主,赠诸故旧之贫者可也。”可知,刘统勋面对世家子弟贿赂的千 金,断然拒绝,体现了他的清正廉洁:从“有费郎昏夜叩门,公拒不见。次早至政事堂,呼其人至,责曰:昏夜叩门,贤者不 为。汝有何禀告,可众前言之”可知,刘统勋面对费郎的夜里敲门拜访,拒不见,第二 天特意在政事堂斥责
23、览郎,体现了他的光明磊落;从“刘文正公当乾隆中久居相位”“薨时,上亲奠其宅,门闾湫隘,去舆盖然后入”可 知,刘统勋担任宰相多年,但他的家门低下狭小,去世时,皇帝亲自来祭奠,他的车都无 法正常通过,体现了他的清廉俭朴。【点睛】参考译文:刘文正公在乾隆时期担任宰相多年,很能得到皇帝的倚重信任。曾经有任楚地巡抚的大家 族的子弟在年末的时候用千金来贿赂刘统勋,刘统勋呼唤世家子弟的仆人进来,态度严 肃,神色严厉地告诉他说:“我暂时在朝廷担任宰相的职位,不需要这个,你可以返回告 诉你的主人,可以把这些金子赠送给你们朋友当中贫困的人。”有赞郎夜里敲门拜见,刘 统勋拒绝不见。第二天早上到政事堂,叫这个人到,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天津市 中考 语文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