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试卷04(解析版).docx





《2022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试卷04(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试卷04(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防真模拟试卷0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把DNA单链中的T换成U就是RNA8. DNA能携带遗传信息,RNA不能携带遗传信息C.细胞中DNA和RNA的合成都需要蛋白质的参与D. 一个核酸分子是由一分子含氮的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的【解析】A、DNA分子和RNA分子的五碳糖不同,所以将DNA单链中的T换成U,也不是RNA, A 错误;B、RNA也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B错误;C、细胞中DN
2、A和RNA的合成都需要酶(如解旋酣、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的参与,而这些酶 的本质是蛋白质,C正确:D、一个核甘酸分子是由一分子含氮的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的,D错误。故选:C.2 .目前发现的人体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s)共有14种,主要负责葡萄糖和果糖的跨膜转运。这14种葡 萄糖转运蛋白的差异主要体现在()A.氨基酸的空间结构B.氨基酸的排列顺序C.氨基酸的元素组成D.氨基酸的结合方式【解析】A、构成不同种类GLUTs的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氨基酸种类的不同在于R基不同,氨基酸无 空间结构,A错误;B、构成不同种类GLUTs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完全相同,构成不同GLUTs的
3、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是导致GLUTs差异的原因,B正确;C、组成氨基酸的基本元素是C、H、O、N,氨基酸的元素组成不同是导致GLUTs差异的原因,C错 误;D、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合方式是脱水缩合,氨基酸的结合方式不同是导致GLUTs差异的原因,D 错误。故选:B.3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具有双层膜,增大了受光面积有利于光合作用B.线粒体内膜折叠成崎,增加了糖酵解循环相关酶的附着位点C.根尖分生区细胞含大液泡,有利于根吸收水分D.高尔基体与内质网密切联系,有利于物质转运【解析】A、叶绿体接受光能的结构是其类囊体薄膜,不是双层膜(内膜和外膜),A错误;B、线
4、粒体通过崎增加了与丙酮酸分解等相关酶的附着位点,而糖酵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C、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含大液泡,成熟的植物细胞才具有大液泡,C错误;D、在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中,囊泡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因此高尔基体与内质网密切联系,有利 于物质转运,D正确。故选:D。4 .将某动物的消化腺细胞利用差速离心法处理后,取其中三种细胞器测定它们有机物的含量如表所示,下 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蛋白质()脂质(%)核酸()细胞器X61039细胞器丫59400细胞器Z6720微量A.细胞器X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B.细胞器X中进行的生理过程的原料是氨基酸C.细胞器丫肯定与消化酶的加工和分泌有关D.蓝细菌
5、只含有Z【解析】AB、细胞器X只含蛋白质和核酸,故X是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合成蛋白质所用的 原料是氨基酸,A错误,B正确;C、细胞器丫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有可能是内质网,与消化酶(分泌蛋白)加工和分泌有关,但也可 能是别的具膜细胞器,如溶醒体,C错误;D、动物消化腺细胞是真核细胞,蓝细菌是原核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X核糖体,D错误。故选:B.5 .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并用来培养哺乳动物的胰腺泡细胞,测得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上放 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甲图),以及在此过程中生物膜面积的变化曲线(乙图),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甲乙A.图中曲线所指代的细胞结构相同的
6、是a和d, b和f, c和dB.在细胞中e的面积最大,占了整个细胞细胞生物膜一半左右C.胰腺泡细胞中结构f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形成有关D.胰腺泡细胞中结构d形成的囊泡沿细胞骨架向e移动【解析】A、由分析可知,曲线所指代的细胞结构相同的是b和d, c和f, A错误;B、e是细胞膜,在细胞中c内质网的面积最大,几乎占整个细胞细胞生物膜一半,B错误;C、f是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形成有关,C正确:D、d是内质网,e是细胞膜,胰腺泡细胞中,结构d内质网形成的囊泡沿细胞骨架向高尔基体移动,D 错误。故选:C.6 .如图表示丙酮酸加氢产生乳酸的反应速率与丙酮酸浓度的关系(NADH已饱和),
7、催化丙酮酸加氢或乳 酸脱氢反应的酶称为“乳酸脱氢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合成乳酸的速度A.降低温度后,反应速率因乳酸脱氢酶变性而减慢B.曲线上A、B两点的速率相等是底物浓度不足的结果C.若在A点底物浓度时加入大量乳酸,反应速率不变D.若加入与该酶结合的丙酮酸相似物,反应速率变慢【解析】A、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没有变性,所以降低温度后,反应速率因 乳酸脱氢醉的活性受到抑制而减慢,A错误;B、根据曲线图分析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丙酮酸浓度的升高,合成乳酸的速度也逐渐升高,说明 乳酸脱氧酶充足,没有全部参与催化作用;而超过一定范围后,随着丙酮酸浓度的升高,合成乳酸的速 度不
8、再升高,说明乳酸脱氢酶已经全部参与催化作用,而A和B点就在这个范围内,所以A、B两点 的速率相等,限制因素是酶的数量或活性,B错误;C、若在A点底物浓度时加入大量乳酸,会使溶液pH降低,影响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所以反应速率会 改变,C错误:D、若加入与该醐结合的丙酮酸相似物,也就是抑制剂,则醐与丙酮酸结合的机会减少,反应速率变慢,D正确。故选:D。7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时,进行了下表中的操作。分析下表,下列推断或 解释不正确的是()实验组5min后现象再过5min加清水后5min加入质量浓度为0.3g/mL蔗糖溶液X质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加入质量浓度为0.5g/mL蔗
9、糖溶液质壁分离y无变化加入物质量浓度为1 mol/LKNO3溶液质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Z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lmol/L醋酸溶液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A. x为质壁分离,因为细胞渗透失水B. y为质壁分离,可能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C. z为细胞稍增大,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深D.组无变化是因为细胞死亡【解析】A、在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由于发生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A正确; B、在质量浓度为0.5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且可能因溶液浓度过高导致细胞失水过 多死亡,B正确;C、在物质的量浓度为lmol/L的KNO3溶液中,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之后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卡
10、 和NQ,又使细胞液浓度升高,从而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滴加清水,细胞吸水,液泡诲渐增大, 液泡颜色逐渐变浅,C错误:D、在物质的量浓度为lmol/L的醋酸溶液中细胞会被杀死,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细胞既不吸水 也不失水,细胞大小无变化,D正确。故选:Co8 .将某品种水稻用完全培养液培养。两周后,培养液中Na+浓度高于C,同时在晴朗天气下测定净光合速率及胞间CO2浓度日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6:00 8:00 10 0012:0014:0016.00 l:00864 2 08642 二;E 6ooEa 宏eA.该水稻对Cl-吸收速率快于Na+,与细胞膜不同载体的数量有关B.下
11、午18点时,水稻叶片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C. 6: 00- 10: 00时净光合速率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增加D. 10: 00- 12: 00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关闭【解析】A、培养液中Na+浓度高于CI,说明对C的吸收快于Na+,这一现象表明植物对不同离子 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与细胞膜不同载体的数量有关,A正确;B、左图中下午18点时,水稻净光合速率大于0,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因此叶片 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B正确;C、晴朗天气下,6: 0010: 00时,光照强度会逐渐增强,植株的净光合速率也在增强,说明两组净 光合速率均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增加,C正确
12、;D、由右图曲线可知,10: 0012: 00时,气孔虽然大部分关闭,但水稻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高于处于上 升状态,据此可知,此时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不是气孔关闭造成的,D错误。故选:D。9.如图为某种酶在最适pH和不同温度条件下,反应底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反应底物浓度 65 X.A.该酶的最适温度为45,该温度下反应至t2时间后,酶活性下降为0B.经65长时间处理的酶液,自然冷却后加入底物,反应底物浓度很快降低C.降低或升高反应体系的pH,图中的t2和t3点的位置将右移D. 0ti时间段,25条件下比45c条件下的平均反应速率快【解析】A、条件不变,随在化学反应前
13、后不变,因此酶促反应结束后酶活性不变,A错误;B、经65C长时间处理的酶液,已经变性失活,即使自然冷却,酶的活性还是不能恢复,B错误;C、题干信息可知,该酶在最适pH下进行,如果降低或升高反应体系的pH,酣的活性都会降低,反应 时间延长,即图中的t2和t3点的位置将右移,C正确;D、O-ti时间段,45条件下比25条件下的反应底物浓度下降更快,因此其平均反应速率更快,D 错误.故选:Co10.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 的细胞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领2工勤闻琛喂出A.图1中CD段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B.图2中乙细胞正在进
14、行同源染色体分离C.图2中甲、乙、丙细胞分别处于图1的DE段、BC段、BC段D.图I中D点时细胞中染色体数一定与A点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相等【解析】A、图1中CD段的形成是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每条染色 体上DNA含量由2变为1, A正确:B、图2中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初级卵母细 胞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B正确;C、图2中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对应于DE段;乙、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 个DNA分子,对应于BC段,C正确;D、若图1表示有丝分裂,那么DE段表示着丝点分裂,D点时期细胞
15、中染色体数是A点时期染色体数 目的2倍,D错误。故选:D。11.细胞凋亡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其大致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M分(成ORMH*个nr:小体作亡小体*/士过”A.细胞凋亡是细胞在特定条件下的被动死亡过程B.细胞凋亡过程中以小泡形式形成凋亡小体,需要消耗能量C.细胞凋亡发生过程中,细胞内容物不释放出来D.吞噬细胞吞噬凋亡小体与溶酶体释放的水解酶密切相关【解析】A、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编程性死亡,细胞凋亡是细胞在特定条件下的主动死亡过程,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A错误;B、细胞凋亡过程中以小泡形式形成凋亡小体,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C、细胞凋亡
16、发生过程中,细胞内容物不释放出来,C正确:D、据图示可知,吞噬细胞吞噬凋亡小体被吞噬细胞内的溶酶体酶水解,D正确。故选:Ao12.下列是有关孟德尔的豌豆7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进行杂交实验时,需要在花粉未成熟前对母本进行去雄并套袋B.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7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时,发现F2的分离比都是类似的C.解释性状分离现象时,提出的主要假设是Fi产生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彼此分离D.假说能解释Fi自交产生3: 1分离比的现象,但假说不一定就是正确的【解析】A、进行杂交实验时,需要在花粉未成熟前对母本进行去雄并套袋,防止其发生自花传粉,A 正确;B、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
17、7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时,发现F2的分离比都是类似的,即接近3: 1,B正确;C、解释性状分离现象时,提出的主要假设是Fi产生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孟德尔 所在的年代还没有基因一词,C错误;D、假说能解释Fi自交产生3: I分离比的现象,但假说不一定就是正确的,还需要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D正确。故选:C.13.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涉及到了自交和测交。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自交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测交不能B.测交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自交不能C.杂合子自交的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测交后代不会D.可以用杂合子的自交和测交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
18、组合定律【解析】A、自交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测交也能,A错误;B、测交不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但自交能,B错误;C、测交后代可能既有显性性状,也有隐性性状,C错误:D、杂合子的自交能用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但可用测交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故选:D。14.果蝇的四对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灰身(B)对黑身(b)、长翅(V)对残翅(v)、细眼(R)对粗眼(r)为显性。如图是雄果蝇G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减数分裂时不发生交叉互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雄果蝇G的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能产生8种精子B.果蝇G的精原细胞减数第二
19、次分裂中期有一个染色体组C.雄果蝇G与红眼雌果蝇杂交,子代雌雄果蝇均为红眼D.雄果蝇G与黑身残翅雌果蝇杂交,子代中黑身残翅果蝇占工4【解析】A、雄果蝇G的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能产生4个精子,不考虑交叉互换,两两相同,因此只有2种精子,A错误:B、果蝇G的精原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第二次 分裂中期有一个染色体组,B正确;c、若红眼雌果蝇为xExe,则雄果蝇G(XEY)与红眼雌果杂交,子代雄果蝇为红眼(XEY)和白眼(xeY),C错误;D、雄果蝇G (BbVv)产生配子工Bv、AbV,与黑身残翅雌果(bbvv)杂交,子代为黑身长翅(bbVv) 22
20、和灰身残翅(Bbvv),没有黑身残翅果(bbvv), D错误。故选:B.15.下列有关计算中,错误的是()A. DNA双链被32P标记的T2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3代,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占子代总数的工4B.某DNA片段有3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T比例为35%,则第三次复制该DNA片段时,需 要780个胞嚅咤脱氧核甘酸C.双链DNA含n个碱基对,T为m个,复制3次共需G为7 (n-m)个D.用Un标记的细胞(含8条染色体)在含i4N的培养基中培养,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和后期细胞中 含I5n的染色体数分别是8和16【解析】A、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分子进入
21、细菌并作为模板控 制子代噬菌体合成,而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均来自细菌。用32P标记的噬菌体在普通大肠杆菌内增殖 3代,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占总数为2=2,A正确;23 4B、某DNA片段有3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T比例为35%,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DNA片段中A+T的比例也为35%,且人=丁,因此A=T=17.5%, C=G=32.5%,则该DNA片段中含有胞 喀呢脱氧核甘酸数目为300X2X32.5%= 195个,第三次复制该DNA片段时,需要胞喀唾脱氧核甘酸 数目为(23 - 1) X 195 - (22 - 1) X 195=780 个,B 正确;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浙江省 普通高中 学业 水平 合格 考试 生物 仿真 模拟 试卷 04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