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考物理重点难点:专题02声现象复习学案.pdf





《2015中考物理重点难点:专题02声现象复习学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中考物理重点难点:专题02声现象复习学案.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 声现象一、考点知识梳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2)、实验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物体停止振动,发声也会停止。注意:发声体振动微弱不易观察时.,可以将其转换成容易观察的现象来观察,即放大法。如在发声物体上放些轻小物体看其是否跳起,或将物体与水面接触看是否溅出水花等。(3).产生声音的条件:一是要有发声体,二 是 发声体在振动。注意:(1)发声体既可以是固体和液体,也可以是气体;(2)发声体肯定在振动,但振动不一定能听到声音;(3)不能将“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说 成“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物体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
2、发出的声音仍然继续传播并存在。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企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直遮来传播。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固体的传声效果最好。(2)、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其中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在一个充满水的长自来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三次声音,第一次是在画林中传播的,最后一次是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音在1 5 c 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 4 0 m/s。注意:(D玻璃罩内物体发出的声音随空气变稀薄,传出的声音也会变弱,从而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该实验用到了科学推理法
3、。因玻璃罩内无法实现真空状态,所以不可由实验直接得出。(2)声音在不同的介质和温度下,传播的速度不同。在同一温度下,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同一物质中,温度越高,声音传播得越快。(3)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练习: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也能听到播放的音乐声,这说明水(或液体)能传播声音。注意:一切声音的产生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但是仅有物体的振动,声音不一定能被听到。如当声音在没有介质传播时或当物体振动的频率超出人的听觉范围时,声音也不能被听到。因此,人能听到声音的条件是:(1)发声体振动;(2)有传播声音的介质;(3)接收到的声波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内;(4)听觉正
4、常。3,回声现象(1)回声是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形成的。人们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发出的声音经过较长的时间(大于0.1 s)回到耳边,即发声处到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 7 mo(2)、应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的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从发出声音到收到反射回来的声音信号的回回吐,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住撞速度匕,,则发声点到物体的距离s=;i,M注意:(1)回声定位和回声测距都是回声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2)当障碍物离得太近时,声波很快被反射回来,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此时人们分辨不出原声和回声,但是会觉得声音更响亮。音乐厅中常用
5、这种原理使演奏效果更好。4、怎样感知声音(1)人耳的结构:人耳主要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2)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物体的振动产生声波传到耳道中,引起邈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就产生了听觉。(3)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二)声音的特性1、乐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食围、响度和音色。女同学的声音较尖细,是指她声音的宣谡较高。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嫄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练习:同学们应该都给保温瓶灌过水,在给保温瓶灌水的过程中,水快满时声
6、音有何不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分析:水快满时音调越来越高。因为发声的空气柱越短,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注意:往暖水瓶中装水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并不是装入的水发出的,而是水面上方残留在暖水瓶中的空气柱振动发出的,所以当水越多时,空气柱越短,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3、声音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一频率表示。频率的单位为赫兹(赫),例如:某音叉每分钟振动3 0 0 0 次,其频率为以H z。2注意:(D 人耳所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 0 H z-2 0 0 0 0 H z;低于2 0 H z 的声音是次声波,高于2 0 0 0 0 H z 的声音是超声波。人无法听到次声波和超声波,但是
7、有些动物可以听到次声波。(2)次声波和超声波都是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传播也需要介质。4、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振幅指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声音的典度越大。人们听到的声音的大小不仅跟振幅有关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注意:辨别音调和响度的四种方法:(1)根据定义辨别: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例如女高音轻声伴唱,男低音放声高歌,女的音调高,响度小;男的音调低,响度大。(2)根据影响因素辨别:影响音调的因素是频率,即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高,反之则越低;影响响度的因素是振幅,即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反之则越小。另 个因素是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8、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3)根据波形辨别:音调不同的声音的波形疏密不同,波形越密,音调越高;波形越疏,音调越低。响度不同的声音的波形振幅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4)根据对人耳的刺激程度辨别:音调又称声音的尖细,音调高的声音比较尖,人感到刺耳:响度又称声音的大小,响度大的声音大,响度小的声音小。练习:一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位女高音,则男的响度大,女的音调高。(均填“男”或“女”)5、音调高的声音其响度不定大,同理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也不一定高。即使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分辨出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靠的是音色。注意:(1
9、)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不同的声源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生活中我们能辨别出演奏的乐器名称、区分动物的叫声等都是应用了这个原理。(2)音色受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发声方法影响。(三)声的利用1、声与信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这在医疗、工业、军事、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都有应用。(1)回声定位: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超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蝙蝠根据接受到的回声的强弱、方向和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方位。(2)声纳:根 据“回声定位”的原理,可用来探测海洋的深度,绘制海底地形图,探测鱼群信息,判断敌军舰艇的种类、方位及大小等。3(3)B超:酸生用B型超声波诊断仪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然后用移动的探头
10、接收体内脏器反射回来的超声波,经计算机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练习:生命探测仪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的一种救援设备,它可以灵敏地收到物体振动时产生的微弱声音,以便尽早营救。2、声与能量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声波传递能量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1)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把要清洗的精密机械的零件放在洗涤液中,通入超声波,液体会剧烈振动,从而把零件上的污垢清洗下来。(2)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向人体内发射超声波,把人体内的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被排出体外。(3)超声波加湿空气:将超声波通入水中,利用超声波的能量将水击碎,形成水雾,用小风扇将水雾吹入室内,混合到干燥的空气中。练习:将一支点燃
11、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摆动,这说明声波具有能量。(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的界定对噪声的认识:(1)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如果发声体按定规律振动,产生的声音就是乐音;如果发声体做无规律振动,产生的声音就是噪声。(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练习:小明在晚上做作业的时候隔壁的邻居正在放美妙的音乐,美妙是音乐对于邻居来说是乐音,而对应小明来说是噪声。2、噪声的等级及其危害(1)噪声的等级划分在声学上,人们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分贝的符号是dB。把人耳能听到的最
12、低音量定为OdB,这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注意:有人认为OdB就是完全没有声音,这是错误的。(2)噪声的危害超过显退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4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并引发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突然暴露在1 5 0 d 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觉器官会发生急剧外伤,引起鼓膜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注意: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 0 d B;为了保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 0 d 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 0 d B。3、噪声的控制目前人们控制、减少噪声主要在消声(防止噪声产生)、吸声(阻断噪声传播)
13、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三方面采取措施。减弱噪声的方法有:(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注意:减少噪声的途径:减少噪声源的噪声,如在汽车、摩托车的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电影中在枪管上加装消音器等。远高噪声源或设置屏障,如在高架道路旁安装隔音板,家中安装双层中空玻璃窗等。在人耳处减少噪声,如在耳孔里塞防噪声耳塞,戴上特制的耳塞等。练习:中考期间,考点学校周围禁止机动车鸣喇叭,这是在更遮处减弱噪声;松软的雪可以吸 音,所以雪后的街道格外安静,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二、重点难点解读1.(2 01 4长沙)2 01 3 年 6月 2 0 日,女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首个目
14、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上为青少年授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B.王亚平讲课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C.王亚平讲课发出的声音是由她的声带振动产生的D.在太空讲话声带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答案:C解析: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王尹工讲课的一音是通二电磁波传回地球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王亚平讲课的声音很大,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是因为她声,奈动的振幅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王亚平讲课发出的声音是由她的学科汹声带振讣、:?的,该选项说法正确;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在太空讲话P三不振动就不能发出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例 2:(2 01
15、4永州)端午节我市多地举行了龙舟赛,比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比赛中有关声现象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5B.鼓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5 0 0 m/s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D.岸上观众是通过响度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答案:A解析:A、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该选不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 4 0 m/s,讲透项说法不可二,不符合题意;c、运动员敲鼓的力量越大,鼓面振动的振幅时:.3面的响度世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现众能够分辨出鼓声和号子声,是因为沙带种声音的音色不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不
16、符合题意.考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例 3: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平行峭壁之间某一位置鸣枪,经 过 1 s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 s 再次听到回声,已知声速为3 4 0 m/s,则两峭壁间的距离为_m,再经过 s 第三次听到回声.答案:4 2 5;1解析:人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班置呜枪,经 过 t:=l s 第一次听到回声,则此峭壁离人的距离:s.=v x _ 340m x =1:0%2 2又经过t;=0.5 s 再次听到回声,邛/、J 从开始1T 时算起一共用了 1.5 s 听的回声,则此峭壁离人的距离:s2=v x -3 4 0 /s J 二 二2 5
17、 5 m;2 2则两峭壁间的距离:s=s:+s;=1 7 0 m+2 5.4 2 5 幽、2声音从发出到第三次反射到声源俨2的时间斗.i=2.5s,3-Qfn!s故再经过时间t:=2.5 s T.5 s=l s 第二次听到回厂;.考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速与回声例 4:(2 0 1 3 漳州)下列事例中,没有利用超声波的是()A.蝙蝠利用声波导航 B.用声呐探测海深C.用 B超做体检 D.用听诊器检查身体6答案:D解析:A、蝙蝠利用声波导航,利用了超声波。漫信目不符合二点;3、用声呐探测海深,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c、用 m超做体检,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二.,。、用听诊器
18、检查身体,是利用了声音传递信,不是利用超声狡,超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符合题意.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三、巩固练习热身:1.(2014柳州)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下列标志属于禁止鸣笛的是(),B c D 0答案:A解析:A、此标志一般是在学校、百鳏等附近,表示学上鸣笛;3、此标志一般是在桥梁上的,表示通过该桥梁的秒.:车辆质量不能超过1,C、此标志是一个限速的标志,表示通过W1飞的机动车速度不能超过3、此标志为禁止长时间停放放车辆考点:声现象2.(2013佛山)用大头针在两个塑料杯底部扎了个小洞,把细线插进杯中打结制成一个土电话,对其通话过程合理说法为(
19、)A.声音只在固体中传播B.声音只在空气中传播C.声音既在空气中传播,也在固体中传播D.通话过程主要说明声音可以反射答案:C解析:用细线和塑料杯制成的土电话,十度依靠固体;,度)传声,并且固体传声效果比空气好.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3.(2014广西)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7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音C.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能传递能量D.“闻其声而知其人 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答案:A解析:A、我们之所以能听到声音,是声源的振动通过媒介传到我们的耳朵.如果只有声源,没有传声介质或听觉器官,是听不到声音的,故
20、 A 错误.3、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阴弱噪音 故 3 F 丐.C 超声波具有较高能量,超声波粉碎,结石就是利卬飞个特点工作的,故 C 正确.3、,闻 其 声 而 知 其 人 是 根 据 音 色 列 断 出 来 的 正 确.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人耳感知声1 :过程及听到声旨的条件;音色;声与能量4.(2014随州)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人M-量 力 龙 鼻 肥 孑 八 力 ,88-J S _华、A.大象之间的“交谈”有时用超声波,声音很小,人类听不见但大象们能听清B.静谧的夜晚我们身边的狗狗有时突然耳朵竖并转动几下,这可能是狗狗听到了人类听不见的声音C.家人之间悄悄说话,身边的
21、狗狗无动于衷,因 为“悄悄话”的频率狗狗是无法感知的D.因为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没有重叠区,所以狗的叫声大象永远也听不见8答案:3解析:大象的声音频率属于次声波,不在八耳听芭芝围之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狗的听觉范围在15Hz-5CKj3:jH z,人的听贡工围是f4二 E 二五,因此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狗能感觉到,该选项说法正确;C、狗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广,人 说 话 的:也是能够听到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大象的听觉范围是1HzR J K H z,而 狗 的 发范围是把二Hzl&K H z,因此大象是能够听到狗的叫声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考点: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22、超声波和次声波5.(2014湖北)广场舞是中国大妈非常喜欢的一种健身活动.但同时广场舞的音响却给周边住宅楼休息的居民造成了 定影响.为了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和谐相处,你认为采取下面哪种方法是有效、合 理 的()A.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B.禁止广场舞活动C.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 D.住宅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答案:C解析:A、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让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可以减弱噪声,但不适用与实际情况,故错误;B、广场舞是一种健身活动,禁止跳广场舞,匕是不适叼与实际的,故错误;C、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即在声源处减弱噪乎 既能锻炼身体,又不影响别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中考 物理 重点难点 专题 02 现象 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