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科学整册教案.pdf
《2023年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科学整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科学整册教案.pdf(7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列宁红军小学 尉风林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课题一:种子发芽实验课时准备:一课时教学目 的:1、通 过 种 子 发 芽 实 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测的爱好4 2、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测的爱好A 3、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环节和内科教学重难点: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测的爱好教学准备:设计实验用的表格教学过程:一、引入A 师:科学研究通常通过实验进行,一方面要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现在我们先来研究哪些条件影响绿豆种子发芽A 二、讨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A 让学生说一说:绿豆如何才干发芽A 师进行小结学生说的绿豆发芽的条件A 师:假如我们
2、改变其中一个条件也许会有什么结果?学生讨论三、讨论如何用实验证明选择需要改变的一个条件,引导学生明确设计实验需要考虑的五个方面A 选择需要改变的另一个条件,请学生按五个方面加一说明四、拟定研究的问题,写出实验计划学生讨论准备选择什么问题进行研究A调整学生选择的课题,学生阅读资料,着手写实验计划教后记:课题二:种子发芽实验课时准备:一课时A教学目的:1,通过交流实验设计,让学生全面了解制定实验计划的环节和重要内容2,让学生亲身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体验需控制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方法3,培养学生按照实验计划连续观测实验对象,记录实验全过程和时间的能力A教学重点:让学生亲身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
3、,体验需要控制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方法A教学难点:通过交流实验设计,全面了解制定实验计划的环节和重要内容 教学准备:种子发芽实验盒,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教学过程:一、交流实验计划A 请一个学生向大家报告他的实验计戈JA 师简要记录学生发言,其他学生依次报告其他两项实验的计划大家发言,补充完善二、配备实验装置对照教材,了解方法,然后动手做。A 让生明的确验组和对照组A 三、猜测实验结果让学生猜猜绿豆播种以后到发芽,也许发生哪些变化,发生变化也许要多长时间,几天后可以看到绿豆长出叶讨论:种子膨大的时间如何算,如何即时发现变化四、观测记录实验现象教后记:第三课观测绿豆芽的生长课时准备:一课时教学目的
4、:1.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2.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3 .会运用对比实验的思维方式,思考和解释平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教学重点:汇集实验组获得的数据和对照组获得的数据。教学难点:运用对比实验的思维方式,思考和解释平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教学准备:汇集数据、得出结论用的表格。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哪个同学乐意说说记录了哪些数据?”二、探究内容:1 .汇集数据,对数据进行解决。(1)汇集各组数据。(2)看看收集的时间数据是否同样?(3 )讨论数据为什么会不同,该如何解决?2.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各实验小组报告实验数据,每人在表格中做记录。(2)
5、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讨论数据不同说明什么问题。(3)“实验结果能证明我们的猜想吗?讨论数据不同说明什么问题。(4)综合说明光、温度和水对绿豆种子发芽的影响。3.扩展与思考。(1)让学生说说P 7的四项内容。(2)填好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三、全课总结。师生评价各小组的数据记录。四、课后拓展。继续观测绿豆的生长并做好记录。教学反思:4、蚯蚓的选择 教学设计课时准备:一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2、了解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验,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教学材料用品:蚯蚓、解剖盘、培养皿、玻璃板、纸板或书、湿布、棉签。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 你是在
6、什么环境中采集到蚯蚓的?采集来的蚯蚓重要分布在容器中的什么地方?这与光线有关系吗?根据你的经验和初步判断,提出的问题是。二、作出假设针 对 你 的 问 题,作 出 假设。你 作 出 这 个 假 设 的 依 据是。三、制定计划(一)实验装置的设计:在解剖盘内铺上湿布,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另一侧盖上纸板或书,在盘内形成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思考:为什么要在解剖盘内铺上湿布?(二)将蚯蚓放入实验装置,静 置2分钟。提醒:想想看:下列放置蚯蚓的方法中,哪种最科学?(三)2分钟后,记录明亮处和阴暗处的蚯蚓,记 录3次。环境 明亮 阴暗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共计(四)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经计算,全
7、班各组的平均值是:明亮处 条,黑暗处 条。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现象,你们得出的结论是。这 与 你 们 的 假 设 一 致吗?。讨论与思考1 .这个实验中的变量是什么?2.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四、了解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教学反思:5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设计课时准备:一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讨论、分析活动,结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联系一一食物链。学会对的使用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等词语描述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2、通过画、找食物链,结识食物网,意识到食物网反映了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的之间的复杂的食物能量互换关系。3、经历讨论分析的活动过程,提高归纳综合思维能力,注旨在讨论分析活动中
8、及时吸取别人的学习成果。教学重点:建立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的概念,并会画简朴的食物链。教学难点:理解食物网所反映群落和生态系统中动植物间的关系。教学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今天参与我们课堂活动的嘉宾是蜘虫、瓢虫、麻雀、蜜蜂、花、树叶(出示这些动植物的图片,并依次显示图片)这些动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它们之间有如何的食物关系?二、探究过程:1、讨论:他们谁被谁吃?1)平时有许多习惯性说法,我们在科学课上统一按照“谁被谁吃”顺序说一说,(板书:谁被谁吃)据生回答贴卡片。然后明确我们用箭头把他们连接起来。请生观测,箭头朝向谁?(获取营养的动物)预设:花一一蜜蜂一一麻雀 树叶一一鲂虫
9、一一瓢虫一一麻雀2)分析这食物关系,结识食物链。问:想象一下,他们的食物关系象一个个什么连在一起?(链环)你能给他们起一个形象的名字吗?能说说什么叫食物链吗?明确:生物之间这样一种像链环同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板书:食物链)3)观测这三条食物链,你发现了什么?(暗示:起点、结束)预 设 1:这几条食物链中,树叶和花能自己制造食物。其他的吃别人制造的食物。对策:我们把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把吃别人制造食物的叫做消费者。板书:生产者、消费者。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生产者,哪些消费者?预设2:这几条食物链都是从植物开始到动物结束。(多请几位学生说一说)对策:他们的食物来自何处?(植物能自
10、己制造食物、动物吃别人制造的食物。)我们把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把吃别人制造食物的叫做消费者。这几条食物链中,谁为生产者、谁为消费者?在大自然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发生联系,你还能举出出例子吗?3、水田里的食物网 清楚了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之后,我们来个小竞赛,有信心获胜吗?竞之前,先来热热身:写食物链时需要注意什么?三、拓展与思考:课件演 示1:例如,五十年代,我国农村曾把麻雀作为四害来消灭的运动。人们发现,在麻雀被大量捕杀之后的几年里,却出现了严重的虫灾,使粮食大量减产。农民伯伯不明白这是为什么?谁给农民伯伯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学生回答后,师:你的发现和科学家同样。2、在2
11、 0世纪初,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有效地保护鹿,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去那里消灭鹿的大敌一一狼。提问:请你预言一下,将会出现如何的后果。因素是什么?假如你是狼或者麻雀,你想对人类说什么?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太对了。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密切联系的,只有保护好每一种生物,与生物和谐相处,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四、本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五、作业:请你观测身边的环境,画出一个涉及植物、动物、人在内的食物网。6、做一个生态瓶课时准备:一课时教学目的:科学探究:能积极地参与讨论做一个生态瓶的活动,共同协作制作一个
12、生态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池塘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此为基础提出设计一个生态瓶的建造方案。能在课后坚持观测,关注生态瓶的变化。科学知识:知道池塘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制作一个生态瓶的过程教学准备:1.池塘生态系统的挂图、投影片或视频资料。2.学生分组:大饮料瓶、剪刀、泥沙、自然水域的水、水生生物等,活动手册。3.学生课前收集一些大的饮料瓶。教学过程:一、观测池塘生态系统。1.出示池塘生态群落的挂图,学生根据图片简要记录池塘里的生物与非生物。2.讨论池塘群落中各部分的作用。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池塘里的动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池塘里有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
13、物有什么作用?二、设计建造生态瓶的方案。1.我们可以在教室或家里模拟建造一个生态瓶来研究池塘群落。2.先让我们来设计一个建造方案。设计方案之前,教师播放水族箱视频资料或出示一个小的水族箱,让学生看看水族箱里放养了哪些生物。3.讨论:在我们的生态瓶里可以放养哪些生物?四人小组讨论,并填写在活动记录上。交流各组的想法。明确以下几点用什么材料来建造生态瓶?瓶子里放什么水?要放泥沙吗?假如放,需要放多少?动物什么时候放进去合适?放多少动物?动物的食物怎么办?5.填写做生态瓶的方法和环节,交流。三、做一个生态瓶。1.分发相应的材料。2.根据设计方案和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四、课后观测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记
14、录在活动手册上。用什么材料来建造生态瓶?瓶子里放什么水?要放泥沙吗?假如放,需要放多少?动物什么时候放进去合适?放多少动物?动物的食物怎么办?5.填写做生态瓶的方法和环节,交流。三、做一个生态瓶。1.分发相应的材料。2.根据设计方案和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四、课后观测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记录在活动手册上。教学反思:7、改变生态瓶课时准备:一课时教学目的:1.经历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的过程,在活动中能坚持进行观测记录。2.经历添加动物或植物后,引起生态瓶变化的因素分析活动。3.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观测到的现象。教学重难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
15、确地记录观测到的现象。教学活动过程:一、引入。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生态瓶,比一比哪些生态瓶里的动植物生活得好,然后选择下面两个实验中的一个进行实验活动。二、向生态瓶里添加动物的实验。1.先观测准备添加到生态瓶中去的5条小鱼的状况,按教材的规定操作。先取生态瓶里的一些水滴到杯子里,加少量的水到杯子的一半处,再把5条小鱼放到杯子中进行观测,然后把小鱼连同杯子里的水倒入生态瓶里。这个过程是必要的,一是杯子空间小,可以清楚地观测小鱼的情况;二是可以让小鱼先适应水体后再放入生态瓶。2.规定学生天天坚持观测添加小鱼后生态瓶内的情况,作好观测记录。3.预测生态瓶中会出现什么情况,假如鱼的数量增长两倍、四倍,又会
16、发生什么现象?三、向生态瓶里添加植物。1.先观测准备添加到生态瓶中去的5棵水草的状况,按教材的规定操作。2.规定学生天天坚持观测添加水草后生态瓶内的情况,作好观测记录。3.预测生态瓶中会出现什么情况,假如水草的数量增长两倍、四倍,生态瓶中又将会是一种什么现象?四、讨论。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了生态瓶里动物和植物的生长?请大家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思考这个问题。教学反思:8、维护生态平衡课时准备:一课时教学目的:1 .让学生结识到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2.可以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结识草原上的鹰、兔。3.可以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结识沙尘暴生成的因素。4.为维
17、护生态平衡,明确应当做些什么和怎么做。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结识到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引 入 师:先请大家一起来欣赏图片(播放动物图片)。师:假如我把这些动物的生活环境互换一下,老虎到北极去,斑马到大海中去,海豚到草原上去生活,行吗?为什么?生1:不行,老虎到北极去会冻死的,海豚没有脚在草原上无法走路。生2:斑马不会游泳,会淹死的,并且海水里没有青草,会饿死的。生:这些动物世世代代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已经适应了本地的生活,换一个地方会不适应。师:同学们说得精彩极了,的确动物们适应一个环境需要很长的时间。世世代代啊!通过长时间适应,形成了本地独
18、有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扮演着自己不可替代的角色。二、研究鹰、兔、草的生态平衡关系师:草原上生活着鹰、兔、草,它们之间有着如何的食物关系?(生自己到黑板上绘食物链)四、分析自然现象师:请你分析一下,下面这种情况也许是什么引起的?(课件)五、课 外 作 业 师:请同学们收集有关野生动物和植物的一些资料。教学反思:第二单元光1、光 和 影 教 学 设 计课时准备:一课时一、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并且是自己发出的光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
19、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二、过程与方法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测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教师演示:有窗帘的教室分组实验: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铅笔、尺子三、教学重、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四、教学过程1、引入引导语:对于光,我们都很熟悉,那么对于光,我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是要探索光的秘密。2、关于影子产生的条件1)谁玩过影子的游戏?我们如何才干看到自己的影子?2)想一想:影子是
20、怎么产生的,亲自做一做,看看需要有什么条件?3)在实际操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知道影子的产生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3、关 于“光源”的教学1)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体能发光呢?学生列举2)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自己发光和反射其他物体的光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4、影子的特点1)在刚才的影子游戏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尚有什么发吗?2)我们再通过一些活动继续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现自学科学书第25页,看看是否明白实验的方法、环节、规定。3)教师着重提醒、演示第一个实验4)分组实验,先在屏上画下影子,最后再画到课本上相应的地方5)分组报告,交流实
21、验发现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5、回顾和总结1)引导学生回顾:我们今天学了光的哪些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2)再做一做影子游戏,验证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六、作业设计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七、板书设计2、阳光下的影子课时准备:一课时一、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3、人们很早就知道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期间三、教学重、难点探究影子的特
22、点四、课时安排 2 课时五、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2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是如何变化的?3)看书上第2 6 页,根据我们上节课的研究,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说理由。2、观测阳光下影子的变化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2 )学生认真阅读科学书上的说明,明白观测的目的和观测记录的方法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但每个人都要记录小组的观测结果3、整理我们的记录1)各小组报告自己的观测数据2)教师讲解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纵轴表达影长,横轴表达时间3)每个学生自己将数据整理成柱状图4)分析柱状图:一天中阳光下的
23、影子是如何变化的?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我们尚有什么发现?5)关于祖国西部地区,影子最短时不是12时的说明4、日影观测仪1)古人曾经运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六、作业设计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3、光是如何传播的课时准备:一课时一、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光是直线传播的过程与方法1、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途径2、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3、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4、运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2、知道推测要有依据3、在实验中能认真观测、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
24、分析、推理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有关光是直线传播地图片和课件分组实验: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屏、空心弯管和直管三、教学重、难点 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途径四、课时安排 1课时五、教学过程1、引入1)清晨,太阳出来,房间撒满了阳光;黑夜,打开手电筒,灯光照亮了前面的路。当光照亮周边的物体时,我们是否想过它从哪里来,又是如何照到物体上的2、光是如何照到物体上的1)让学生推测光的传播途径,重在说出推测的依据书上已有:舞台上的灯光,从云层中透过的阳光但应当启发更多: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光能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影子形象和被照物体的侧面一致3、验证光的传播路线1)学生仔细阅读书上第2
25、 8 2 9页,明白实验的方法和环节2)2人一组自行操作3)解释报告两次实验的现象4、其它的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线1)提醒注意用眼2)书上资料的介绍六、作业设计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七、板书设计2.3光是如何传播的我的推测:直线传播我的依据:验证光的传播路线八、教学反思:4、光的反射课时准备:一课时一、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3、人们运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过程与方法1、按照说明对的进行实验操作2、制作简易潜望镜情感、态度、价值观1、结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二、教学准备教师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人教版 新课 年级 上册 科学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