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pdf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pdf(9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课时物质的变化三维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 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 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过程与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它们的区别、联系及运用。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情境导入神奇的“化学”【演示实验】课前准备,取两张同样大小的白纸,在白纸1上用无色的酚醐试液写上两个大字“化学”
2、,晾干;课 上,用喷壶向白纸2上喷氢氧化钠溶液,无变化,接着再向白纸1上喷氢氧化钠溶液,这时白纸1上出现两个红色的大字“化学”,学生很惊讶。同学们,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内容:物质的变化。合作探究探究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提出问题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或冰,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发热等等。从化学的角度看,物质的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探究实验实验及装置变化前的物质变化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1)水的沸腾液态的水液态水沸腾时生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态的水无课堂讨论片又凝结为液态的水(2)胆矶
3、研碎6块状的胆矶蓝色块状固体被研碎成粉末粉末状的胆研无胆研氧化钠;溶液和氢容液反应g:$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等立即生成蓝色沉淀,溶液颜色变浅,最后变为无色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有,石灰反H石和盐酸:应-7澧清琲句灰颗粒状石灰石等石灰石表面有气泡 产 生,且石灰石逐渐变小,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气体等有归纳总结变化前观察变化时观察变化后观察(1)有几种物质参加反应(2)反应物的颜色、状 态、气味等(1)反应条件(如加热、点燃等)(2)反应现象(发光、放 热、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等)有几种物质生成(2)生成物的颜色、状 态、气味等知识拓展1 物理变化常见的三种形式:状态(固、液、气)的改变,形状
4、的改变(矿石粉碎等),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如实验(1)、(2)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如实验(3)、(4)现象只是物质的状态、形 状、大小发 生 改 变,也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发生在变化过程中常伴随有发光、放 热、变 色、放出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发生实例水结成冰、石蜡熔化、灯泡发光、海 水 晒 盐、碘升华等铁 生 锈、物质的燃烧、烧制瓷器、冶炼金属、呼吸作用、食物 腐 败、酒、醋的酿造等本质区别(判断依据)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联系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在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些能量形式的改变(白炽灯
5、通电发光、放 热,电能转化为光能、热能)。凡是状态、形 状、某些能量形式改变而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2 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生一些现象,如发光、放 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但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变化都会产生上述现象,且具有上述现象的变化也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无色氧气加压、降温变成淡蓝色液态氧;给水加热,溶解在水中的氧气以小气泡放出等都是物理变化。所以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应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即看是否生成了新物质。板书设计课 题 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 1课时物质的变化一、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二、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三、本
6、质区别: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成功之处本堂课实验较多,有别于以往课堂的教学模式,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效果显著,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不足之处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去 说,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第 2 课时物质的性质鳍BIH三维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 -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知道二者的区别,并能正确加以辨别。2 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3 认识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之间的不同。过程与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起“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7、”的观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教学难点物质性质与物质变化的区别。投卷逮祸情境导入课堂展示水、铁 丝、食 盐、粉 笔、食 醋、酒精等,请同学们观察并描述它们的不同性质,比如颜色、气 味、状态、硬 度、溶解性、能否燃烧等。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提出问题 物质本身有许多固有的属性,哪些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哪些是不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本身就固有的性质呢?讨论交流学生阅读教材,讨论相关问题,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归纳总结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确定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通过化学
8、变化可知性质内容颜 色、状 态、气 味、熔 点 沸 点 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密 度、导热性、导电性等可燃性、助燃性、毒 性、氧化性、稳定 性、腐蚀性、酸 性、碱性等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观察氧气、二氧化碳的颜色和状态,闻一闻气味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氧气和二氧化碳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氧气中:木条燃烧得更旺二氧化碳中:木条熄灭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课堂讨论1 如何正确地闻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气味?2 上述实验结论中哪些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归纳总结1 中的气体无色、无 味,不需
9、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2.中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而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是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 来 的,属于化学性质。探究点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间的区别和联系提出问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之间有何区别,又有何联系呢?讨 论 交 流 学生讨论归纳。归纳总结1 区别:(1)物质的变化是物质运动的形式,是一个过程,是 动 态 的,其中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 化。从描述的字眼上看,让人感觉到一种“现在进行时”的 状 态。如:纸张燃烧(化学变化)、钢铁生锈(化学变化)、小麦被磨成面粉(物理变化),它们都是物质的变化。(2)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是物质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发生某种变化
10、的可能性,是静态的。在描述时通常用到“易、会、能、可以”等 词 语,如:煤能燃烧(化学性质)、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化学性质)、玻璃易被打碎(物理性质)铁条可以被弯曲(物理性质),这些都是物质的性质。2 联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变化,而变化又体现出性质。探究点三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提 出 问 题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讨 论 交 流 学生讨论归纳。归纳总结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如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石墨质软且呈深灰色,常用于制铅笔芯 等。板书设计第2课 时 物 质 的 性 质一、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 定义
11、: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2 本质区别: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间的区别和联系区别: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联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变化,而变化又体现出性质。三、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性质决定,反映物质用途教暮底恩成功之处本堂课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的认识达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已有知识,营造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讨论、合 作、总 结 归 纳,使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不足之处设计问题有些理论化,应从学生生活
12、中的实例提出问题第 1 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BE三维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 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2能主动与组内的同学讨论、交 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3 .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并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2 .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13、教学难点1 训练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现象。2 学会表述实验现象。鳍 遨a情境导入大家是否还记得 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我们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古代炼丹和炼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提出问题学习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怎样的呢?交流讨论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或实例讨论。归纳总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设计方案;(4)进行实验;(5)收集证据;(6)解释与结论;(7)反思与评价;(8)表达与交流。知识拓展科学探究的形式有多种,实 验、调 查、讨论等都是科学探究的形式,进行科学探究不是一定都按科学探究的8个步骤一步步进行,可根据实
14、际的研究内容选择其中几个环节进行。探究点二观察描述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在实验时,我们在实验前观察什么?实验的过程中观察什么?实验后又观察什么呢?观察到的这些实验现象,我们从哪些方面去进行描述呢?讨论交流讨论相关的原因。归纳总结观察化学实验的内容:实验前实验过程中实验后物质原来的颜色、气 味、状态等物质状态和颜色的变化、发 光、放 热、产生沉淀和放出气体等生成物质的颜色、状态等化学实验学习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气 味、状 态、溶解性等);(2)关注物质的变化(如发光、放 热、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3)关注物质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并学会记 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探究点三对蜡烛及
15、其燃烧的探究探究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和结论点燃前观察蜡烛颜色、状 态、形状圆柱形,乳白色或红色等,有轻微气味蜡烛因加入颜料而呈现各种颜色从蜡烛上切下一块蜡,放入水中不溶于水并能浮在水面上石蜡质地较软,密度比水 小,且难溶于水续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和结论燃烧过程中(1)在空屋烛,t中,点燃蜡观察现象产生黄白色光亮火焰;蜡烛火焰闪烁摇晃,并有黑烟产生;火焰分三层蜡烛火焰由于受气流影响而摇晃,黑烟是石蜡未充分燃烧产生的炭黑;燃烧火焰分三层:焰心 内焰 外焰(2)取一根平放在火后火柴梗,迅速焰中约12 s:取出/外焰厂 内 焰丫 焰 心火柴梗在火焰最外层的部位先变黑,第二层次 之,里层几乎无变化
16、外焰处石蜡蒸气充分燃 烧,温度最高;内焰处石蜡蒸气燃烧不充分,温度较低;焰心主要是未燃烧的石蜡蒸气,温度最低(3)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n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蜡烛燃烧有水生成(4)将上述烧杯取下来正 放,迅速往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熄灭后熄灭蜡烛,观察现象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石蜡的蒸气遇冷形成白烟用燃着的火柴点燃白烟,再观察现象火焰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白烟是石蜡小颗粒,石蜡具有可燃性课堂讨论1 蜡烛燃烧时状态有没有什么改变?2 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2s后取出,放置的时间长了,会有什么现象?3 蜡烛燃烧时产生黑烟,为什么熄灭后是白烟
17、?熄灭后的白烟是什么物质?归纳总结1 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此反应的条件是点燃,写在了箭头的上方。表达式的意义:石蜡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2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板书设计探究步骤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点燃前白色(或其他颜色)固 体,质地较软,有气味,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燃着时发 光,放 热,冒黑烟,熔化成液态后又凝固;火焰分三层,外焰最亮;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另一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熄灭后冒白烟;点燃白烟,蜡烛又重新复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
18、2)猜想与假设;(3)设计方案;(4)进行实验;(5)收集证据:(6)解释与结论;(7)反思与评价;(8)表达与交流。二、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变化前;变化过程中:变化后。三、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点燃前;点燃时;熄灭后。教 鳏 题成功之处本堂课主要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不足之处分组实验时有个别学生不服从小组长安排,体现不出小组的团队意识第 2 课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SB三维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认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学会细致、准
19、确、客观地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过程与方法能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并能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通过科学实验可以获得有价值的探究结果。教学难点收集呼出气体的操作。情境导入人的呼吸作用是人吸入氧气,将某些有机物质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请同学们深吸一口气,再缓缓地呼出来,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还一样吗?合作探究探究点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提出问题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有何不同?
20、课 堂 讨 论 阅读教材了解相关的信息。探究实验实验内容装置图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利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取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为空气)身n收集呼出 呼出的的气体 气体皿空气样品两种气体均没有颜色空气与人呼出的气体均是没有颜色的气体(2)向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分别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盛有空气的集气瓶内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盛有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内澄清石灰水很快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课堂讨论 收集呼出的气体时,为什么要让吸入肺内的空气在肺中停留的时间越长实验现象越明显呢?(3)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燃着的一小木
21、条盛有空气的集气瓶内木条燃烧火焰不变;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熄灭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氧用燃若的小木 气的含量少条检验气体(4)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观察水蒸气的情况并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对比惠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没有变化;哈气的玻璃片上有一层水雾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多归纳总结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空气在肺中停留时间越长,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越多,实验现象越明显。板书设计第2课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二氧化碳:呼出
22、气体含量 吸入空气含量氧气:呼出气体含量 吸入空气含量水蒸气:呼出气体含量 吸入空气含量成功之处本课题主要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假 设,认真查阅资料并且通过实验去验证假设;让学生体会到化学探究过程中无穷的乐趣不足之处分组实验时有个别学生不服从小组长安排,体现不出小组的团队意识第 1 课时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药品的取用三维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 -了解化学实验安全规则。2 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3 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4 学会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过程与方法1 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实验室规则、仪器名称。2 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实验基本操作
23、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对发展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大胆实验、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2 量筒和滴管的使用。教学难点量筒读数的误差分析。鳍 逮a情境导入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习化学就必然要走进化学实验室,因为这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场所,有很多仪器(如图)和药品正等待着我们用来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奥秘。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化学药品的取用原则提出问题实验室中的化学药品在取用时应注意什么?讨 论 交 流 阅读教材讨论相关原
24、因。归纳总结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i)“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即“不 触、不 闻、不尝”。(2)节约原则:要严格按实验规定的用量取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12 m 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3)处理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内,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知 识 拓 展 闻药品气味的方法:把瓶塞打开,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让少量气体飘入鼻孔。探究点二化学药品的取用提出问题1 取用固体药品时应注意什么?2 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什么?讨 论 交 流 阅读教材讨论相
25、关原因。归纳总结1 -固体药品的取用。固体状态所需仪器操作要点规范操作的原因粉末状药匙或纸槽“一 斜、二 送、三直立”将试管倾斜一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再把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试管底部以免药品沾在试管内壁块 状、颗粒状镜子“一 横、二 放、三慢竖”将试管(或容器)横 放,把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试管(或容器)口后,再把试管(或容器)慢慢地竖立起 来,使药品缓缓地滑到试管(或容器)的底部防止试管底被砸破2.液体药品的取用O用量方法及仪器操作要点方法巧记少量滴加法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在容器正上方悬空竖直滴入,滴管使用时,不能横放或倒置,用过的滴管立即用清水洗净,但与滴瓶配套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化学 九年级 上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