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复习知识点大全.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初中物理复习知识点大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物理复习知识点大全.pdf(7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初中物理复习知识点大全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工)。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pm、纳米nmolkm=1000m;ldm=O.Im;lcm=O.01m;ImmO.001m;lpm=O.000001m;lnm=0.000000001mo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
2、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lh=60min;lmin=60so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3、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一,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
4、可以保证时间相同。计算公式:V其中:s 路程 米 m;t 时间 秒 s;v 速度 米/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 交 通 运 输中 常 用 千 米 每 小 时 做 速 度 的 单 位,符 号 为 km/h或 km-h-1,lm/s=3.6km/h0 v=S/t,变形可得:s=vt,t=S/vo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v第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
5、,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 固 v 液 v 气声音 在 空 气 中 的 传 播 速 度 是 340m/s合 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Om/so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
6、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O、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7、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o、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一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一指响度;身音歌唱家 指音调。、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8、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O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o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第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 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 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 摄氏度或负3 摄氏度
9、换算关系Tt+273K测量一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分类及比较: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20 110-30 5035 42 分度值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 精(红)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
10、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二、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帆、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凝固点:晶体熔
11、化时的温度凝固的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汽化和液化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影响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作用:蒸 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12、。四、升华和凝华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鸨。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第章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4、应用及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
13、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如图:在月球后1 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 2 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 3 的位置看到日环食。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 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5、光速:光 在 真 空 中 速 度 C3xl08m/s3xl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xl08m/so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0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
14、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不发光物体把照在它上面的光反射进入我们的眼睛3、分类: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平滑。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 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2)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像、物大小相等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在平
15、面镜里所成的像是像。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作用:成像、改变光路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球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应用:汽车后视镜、1、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当发生折射现象时,一定也发生了反射现象。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物质的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2、光的折射规律: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
16、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V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在光的折射现象中,介质的密度越小,光速越大,与法线形成的角越大。3、折射的现象:从岸上向水中看,水好像很浅,沿着看见鱼的方向叉,却叉不到;从水中看岸上的东西,好像变高了。筷子在水中好像 折了。海市蜃楼。彩虹。从岸边看水中鱼N的光路图(图1):图中的N点是鱼所在的真正位置,N,点是我们看到的鱼,从图中可以得知,我们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高。像点就是两条折
17、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在完成折射的光路图时可画一条垂直于介质交界面的光线,便于绘制。1、光的色散: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现象。1 6 6 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图2)。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用一个白屏来承接,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条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彩带。牛顿的实验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2、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图3)光的色散色光的三原色颜料的三原色图2图33、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来决定。如 图4,如果在白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
18、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这表明,其他色光都被红色玻璃吸收了,只有红光能够透过。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如 图4,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不到彩色光带,只有被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反射绿光),其他地方是暗的(不反射光)。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白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黑色。如果一个物体能透过所有色光,则该物体是无色透明的。第章透镜及其应用、透镜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光心:(0)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焦 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
19、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焦 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区别:凸透镜:中间厚,两边薄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典型光路3、填表:名称又名眼镜实物形状光学符号性质凸透镜会聚透镜老化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发散透镜近视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u 2 f f u 2 f u2f,物体比像移动得快 当 fuL2F1F2省力费距离;费力杠杆:L1F2费力省距离;L1L2F1F2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天平。许多称质量的秤,如杆秤、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第 2 节滑轮1、滑轮分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定滑轮在使用时 轴固定不动;动滑轮在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运动。定滑轮
20、实质是个等臂杠杆,故定滑轮不省力,但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故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2、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组成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重物,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体重的几分之一。且物体升高h,则拉力作用点移动、nh,其中、n为绳子的段数。绳子段数的判断:在动滑轮和定滑轮之间划一横线,只数连接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3、使用轮轴时,如果动力作用在轮上则能省力,如果动力作用在轴上,则能省距离。使用斜面时,斜面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就会越省力。第3节机械效率1、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有用功是必须要做的功。例:提升重物W有用
21、=Gh。额外功: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例:用滑轮组提升重物W额G动h(G动:表示动滑轮重)。总功:有用功加额外功的和叫做总功。即动力总共所做的功。W总W有用+w额,W总Fs2、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用W总表示总功,W有用表示有用功,n表示机械效率:n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说明:机械效率常用百分数表示,有用功是总功中的一部分,有用功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3、斜面的机械效率:n式中:G物体重,h物体被升高的高度,F拉力,s物体沿斜面上升的距离。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现象
22、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2、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O(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 0,对外不显力;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O 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增大
23、,大 于 rO 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ro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第二节内能1、内能: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
24、,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做功: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 体 对 外 做 功 物 体 内 能 会 减 少(将 内 能 转 化 为 机 械 能)0做 功 改 变 内 能 的 实 质:内 能 和 其 他 形 式 的 能(主 要 是 机 械
25、能)的相互转化 的 过 程。如 果 仅 通 过 做 功 改 变 内 能,可 以 用 做 功 多 少 度 量 内 能 的 改 变 大 小。热 传 递:定 义:热 传 递 是 热 量 从 高 温 物 体 传 到 低 温 物 体 或 从 同 一 物 体 的 高 温 部 分传 到 低 温 部 分 的 过 程。热 量:在 热 传 递 过 程 中,传 递 内 能 的 多 少 叫 做 热 量。热 量 的 单 位 是 焦 耳。(热 量 是 变 化 量,只能说 吸收热量或 放出热量,不 能 说 含、有热 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热 传 递 过 程 中,高 温 物 体 放 出 热 量,温 度 降 低,内 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初中 物理 复习 知识点 大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