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3份.pdf
《山东省济南市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3份.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3份.pdf(6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东省泰安市2 0 1 9-2 0 2 0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1.本草纲目记载了“升炼轻粉(Hg2c10法”:用水银一两,白帆(明矶)二两,食盐一两,同研不见星,铺于铁器内,以小乌盆覆之,筛灶灰盐水和,封固盆口,以炭打二炷香,取开则粉升于盆上矣。其白如雪,轻盈可爱。一两汞,可升粉八钱。文中从生成物中分离出轻粉涉及的操作方法为A.蒸储 B.萃取 C.干储 D.升华【答案】D【解析】【详解】A.蒸播是利用混合液体或液-固体系中各组分沸点不同,使低沸点组分蒸发,再冷凝以分离整个组分的单元操作过程,题目中没有涉及蒸僧,故 A 不符合题意;B.萃取是利用系统中组分在溶剂中有不同的溶解度来分离
2、混合物的单元操作;题目中没有涉及萃取,故 B 不符合题意;C.干储是固体或有机物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的反应过程;题目中没有涉及干福,故C 不符合题意;D.升华是固态物质不经液态直接变为气态,升炼轻粉(HgzCk)法是将汞,十二水合硫酸铝钾和氯化钠共热反应制得轻粉,”取开则粉升于盆上矣”表明是由固体加热生成气体,气体再凝固成轻粉,从生成物中分离出轻粉涉及的操作方法为升华,故 D 符合题意;答案选D。2.如图是近年来我国化石燃料和其他能源的消耗构成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5.1%A.当今人类所需的能量绝大部分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B.煤、石油、天然气的成分都是燃C.为消除温室效应,应禁用煤、石
3、油、天然气等含碳能源D.核能、氢能、太阳能是当今社会的主要能源【答案】A【解析】【详解】A.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已经开发利用了多种能源,但当今人类社会的主要能源仍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而这些物质所储存的能量的释放,均是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的,故A正确;B.煤的主要成分是碳,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石油的化学成分主要是各种液态的碳氢化合物,故 B 错误;C.空气有自净能力,合理开发使用能源就可以减少温室效应,故 C错误;D.当今社会的主要能源是煤、石油、天然气,故 D 错误;故选A o3.用化学用语表示N H3+H C 1=N H,C 1 中的相关微粒,其中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8的氮
4、原子:;N B.H C 1 的电子式:H:CI:rC.阿的结构式:一 D.C 1 的结构示意图:2【答案】C【解析】【分析】A、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的质量数为1 5;B.I 1 C 1 中只含共价键;C、N H a 中含个N-H 键;D、C 1 最外层有8个电子。【详解】A、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的质量数为1 5,可表示为?N,选项A错误;B、H C 1 中只含共价键,其电子式为H电I,选项B 错误;UNIIC、N L 中含个N-H 键,N&的结构式为:|,选项C正确;HI)、C 1 最外层有8个电子,C 1 的结构示意图为命)!,选项D错误。一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化学用语,侧重考查原子结构、
5、离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和结构式,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是解题的关键,如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的区别、电子式与结构式的区别等。4.如图是四种常见有机物分子的比例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吐 炎 瞭 好甲 乙 丙 丁A.甲是甲烷,甲烷的二氯取代产物只有一种结构B.乙是乙烯,乙烯可与滨水发生取代反应使澳水褪色C.丙是苯,苯结构比较稳定,不能发生氧化反应D.丁是乙酸,一定条件下乙酸能跟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答案】A【解析】【详解】A.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甲烷中所有氢原子位置相同,所以其二氯代物只有1种,A 正确;B.乙是乙烯,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滨水发生加成反应
6、而使滨水褪色,不是取代反应,B 错误;C.丙是苯,苯结构比较稳定,但可燃烧,也为氧化反应,C 错误;D.丁是乙醇,不是乙酸,D 错误;答案选A。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伴有能量变化的过程都是化学变化化学反应一定有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吸热反应需要加热后才能发生,放热反应不加热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状态、物质的量有关A.B.C.D.【答案】D【解析】【详解】伴有能量变化的过程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过程,如水气化吸热,伴有能量变化,但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新化学键形成放出能量,所以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故正
7、确;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如氢氧化钢晶体和氯化镂反应是吸热反应,常温下可发生:放热反应有时也需要加热才能进行,如铝热反应,故错误;反应物的状态不同则其所具有的总能量不同:反应物的质量不同,则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也不同,故正确;说法正确的有,答案选D。6.已知1 1 8号元素的离子J T、bX*、d l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质子数:c d B.离子的还原性:产zC.离子半径:X Z D.原子半径:X W【答案】B【解析】【分析】已知M、bX+、小好、一 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W 是阳离子,Y、Z 是阴离子,所以X、W 位于Y、Z 的下一周期;根据所带电荷数,则原子序数:
8、c d V b a,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质子数=原子序数,根据分析,质子数:c Z ,故 B正确;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的微粒,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由于d V b,则离子半径:Z X ,故 C错误;D.X与 W 是同周期元素,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半径逐渐减小,X的原子序数小于必所以原子半径:X W,故 D 错误;答案选B。7 .下列物质中,不可一次性鉴别乙醇、乙酸和苯的是A.碳酸钠溶液 B.酸性高镒酸钾溶液C.溟水D.紫色石蕊溶液【答案】C【解析】【详解】A.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乙醇与碳酸钠溶液不反应,且互溶,不分层,苯与碳酸钠分层,现象不同,可鉴别,故 A不选;B
9、 .乙酸和高锈酸钾溶液不反应,不分层,乙醇与高镭酸钾溶液反应褪色,不分层,苯与高锦酸钾溶液混合分层,现象不同,可鉴别,故 B不选;C.溪水与乙醇、乙酸均不反应,且不分层,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c选;D.紫色石蕊遇乙酸变红,乙醵与紫色石蕊互溶,不分层,苯与紫色石蕊混合分层,现象不同,可鉴别,故D不选:答案选C。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和外都是氢元素的同素异形体a:?aBBrr互为同分异构体CHiTCH,CHCH2-CH3C.C H T H-C H、和|是同一种物质C H T H?D.正丁烷和异丁烷互为同系物【答案】C【解析】【分析】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结构不同的单质叫做同素异形体;分子式相同而结
10、构不同的化合物叫做同分异构体;组成相似,分子式相差1个或n个C H?原子团的化合物为同系物;据此结合选项分析解答问题。【详解】A.和D?都是由氢的不同同位素构成的同种单质,不是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B.苯的邻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结构,所以a1?aBr是同一物质,故B错误CHiICFh-CHCH:CH.iC.C M T H-C H,和|分子式相同,结构也相同,都是异戊烷,是CHi:H?同种物质,故c正确;D.正丁烷和异丁烷的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不互为同系物,故D错误;答案选C。9.如图所示,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同时A极质量减少,B极上有气泡产生,C为电解质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1、)A.C中阳离子向A极移动B.A、B、C可能分别为Zn、C u、稀盐酸C.B极为原电池的正极D.A极发生氧化反应【答案】A【解析】【详解】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形成原电池反应,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同时A极质量减少,则 A为原电池负极,B极上有气泡产生,B为原电池正极,C为电解质溶液;A.在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故阳离子应该移向B电极,A错误;B.A、B、C可能分别为Zn、C u、稀盐酸,锌作负极,铜作正极,符合题干反应现象,B正确;C.B极上有气泡产生,则 B为原电池正极,C正确;D.A电极是原电池的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A。1 0.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
12、器中加入I mo l M 和 3 mo i 出发生反应:N2(g)+3 H2(g)2 N H;1(g)A-9 2 k J mo r (此式表示 I mo l N,和 3 mo l%完全反应生成 2 mo l N H3,放出的热量是9 2 k J)。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向容器中再加N z,可以加快反应速率B.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放出热量9 2 k JC.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都为0I).单位时间内生成0.I mo l N z,同时生成0.3 mo l H 2,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答案】A【解析】【详解】A.向容器中再加入帅,M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 A正确;B.该反应为
13、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所以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放出热量小于92 k J,故B错误;C.可逆反应达到平衡为动态平衡,反应仍然在进行,正、逆反应速率相等都不为0,故C错误:D.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距,同时生成3 m。1也,表示的都是逆向进行,因此不能说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D错误;答案选A。11.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两容器内分别充满“N0和气力气体,下列对两容器中气体的判断正确的是A.分子数相同 B.气体质量相同C.质子数相同 D.中子数相同【答案】A D【解析】【分析】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两容器内分别充满N0
14、和C0气体,则二者气体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根据心儿,分子个数也相等,据此分析。【详解】A.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两容器内分别充满N0和CO气体,则二者气体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根 据 小 可 以 知 道,两容器中气体的分子数相同,故A正确;B.为力和气叼的摩尔质量不同,根据炉加/可以知道物质的量相等时二者的质量不相等,故B错误;C.因为NO和 的 质 子 数 分 别 为15和1 4,不相同,所以物质的量相同,分子个数也相等的二者含有的质子总数一定不相等,故C错误;D.一个HO和 气 力 分子均含有15个中子,分子数相同的“川0和国含有的中子数相同,故D正确;答案选A D o12
15、.碘循环工艺不仅能吸收SO?降低环境污染,同时又能制得氢气,具体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离器中的物质分离操作为过滤B.该工艺中H I的量没有改变,可视作该工艺的催化剂C.该工艺中I?和H I的相互转化体现了“碘循环”D.碘循环工艺的总反应为2S02+4H20+12=H2+2H2S0.,+2H 1【答案】C【解析】【详解】A.分离器中的物质都可溶,所以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A错误;B.由题干知该工艺中H I的量没有改变是因为碘的循环利用,在整个工艺中,碘先做氧化剂氧化二氧化硫,而后H I分解生成碘,H I是中间产物,并非催化剂,故B错误;C.该工艺中L和H I的相互转化体现了“碘循
16、环”D.碘循环工艺的总反应为2so2+4a0+12=上+2112s0+2HI故选Co13.下表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元素代号LMQRT原子半径/nm0.1600.1430.1110.1060.066主要化合价+2+3+2+6、2-2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LMB.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H#H2TC.I?与V的核外电子数相等D.单质与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的速率:QL【答案】A【解析】【分析】短周期元素,T、R 都有-2 价,处于V I A 族,T只有-2 价,则 T为 0元素、R为 S元素,L、Q都有+2 价,处于I I A族,原子半径L
17、 Q,则 L为 M g 元素、Q为 B e 元素,M有+3 价,处于H I A族,原子半径M的介于L、R 之间,则 M为 A 1 元素,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L为 M g 元素、M为 A 1 元素,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 属 性 M g A l,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L M,故 A正确;B.T为 0元素、R为 S元素,同主族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氧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0 S,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H Q I L S,故 B错误;C.L为 M g 元素,R为 S元素,M g?的核外电
18、子数为1 2-2=1 0,广的核外电子数为1 6-(-2)=1 8,核外电子数不相等,故 C错误。D.L为 M g 元素、Q为 B e 元素,同主族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越强,金属单质越活泼,与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的速率越快,金属性,监%,单质与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的速率L Q,故 D 错误;答案选A。1 4.利用煤化工所得的苯可合成甲苯、乙苯、环己烷,其反应如下:,1+C H l 誓(甲苯)+H C 1A.反应、均属于加成反应B.溟水中加入苯,二者可发生取代反应C.乙苯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D.能用澳水判断反应所得的乙苯中是否混有乙烯【答案】D【解析】【详解】A.由方程式
19、可知,苯生成乙苯、环己烷为加成反应,而苯合成甲苯的反应为取代反应,故A错误:B.苯与淡水不反应,在催化条件下苯与液漠反应,故B错误;C.乙苯含有饱和碳原子,具有甲烷的结构特点,则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故C错误;D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使滨水褪色,而乙苯不反应,可鉴别,故D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笨的结构和化学性质,需要考生在知识点学习过程中牢记基本知识。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油脂有油和脂肪之分,但都属于酯B.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C.蛋白质约占人体中除水分外剩余物质质量的一半D.用于纺织的棉花和蚕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答案】B D【解析】【详解】A.油脂包含植物油和
20、动物脂肪,都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分子结构中含有酯基,都属于酯,故A正确;B.葡萄糖是单糖,蔗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故B错误;C.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约占人体中除水分外剩余物质质量的一半,故C正确;D.棉花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但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D错误;答案选BD.16.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己、庚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甲不一定在丁、庚的连线上),戊、己分别是空气、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甲乙 丙A.甲一定是金属元素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庚己戊C.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以相互反应D.庚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答案】B【解析】【分析】戊
21、、己分别是空气、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戊是N,己是0,则甲是H(或L i)、乙是M g、丙是A l、丁是C、庚是F,据此解答。【详解】A.甲为I I 或 L i,可能为金属元素L i,也可能是非金属元素H,A错误;B.同周期从左往右,非金属增强,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庚己戊,B正确;C.乙是M g,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M g(0 H)2、丙是A l,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A 1(O H)3,丁是C,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H z C O”它们之间不会反应,C错误;D.庚是F,F 没有正价,无最高价含氧酸,D 错误。答案选B。1 7.实验室利用乙醇催化氧化法制取并提纯乙醛的实验过程中,下
22、列装置未涉及的是()【答案】C【解析】【分析】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和水:2 C H Q L Q n+0 2 坦岩J 2 C M C H 0+I I Q,结合相关装置分析【详解】A、分离提纯得到乙醛用蒸播法,蒸储要用到该装置,故 A不选;B、B 装置是乙醇的催化氧化装置,故 B不选;C、提纯乙醛不用分液法,故用不到分液漏斗和烧杯,c选;D、蒸储法提纯乙醛要用到冷凝管,故 D不选;故选C。1 8.下列事实或实验现象不能作为实验判断依据的是A.钠和镁分别与冷水反应,判断钠与镁的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B.M g C k 与 A 1 C L 溶液分别与过量氨水反应,判断镁与铝的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C.
23、硫酸与N a H C O s 溶液反应生成C O?,判断硫与碳的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D.与 I?分别与H?反应,判断浪与碘的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答案】B【解析】【详解】A.钠和镁分别与冷水反应,和水反应越剧烈,金属的活泼性越强,失电子能力强,故 A能作为实验判断依据;B.M g C L 与 A 1 C L 溶液分别与过量氨水反应,都会发生反应产生白色沉淀M g (0 H)2、A l (0 H)3,两者现象一样,因此不能判断镁与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 B不能作为实验判断依据;C.硫酸与Na H C O-溶液反应生成C O2,则说明硫酸酸性强于碳酸,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则得
24、电子的能力强,所以据此可以判断碳与硫的得电子能力强弱,故 C能作为实验判断依据;D.B e、L的单质和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可以判断非金属性强弱,越容易与氢气化合,元素非金属性越强,越容易得到电子,可以确定得电子的能力强弱,故 D能作为实验判断依据;答案选B。1 9.如图所示,三个烧瓶中分别充满N0,气体并分别放置在盛有下列物质的烧杯(烧杯内有水)中:在烧杯(1)中加入C a O,在烧杯(2)中不加其他物质,烧杯中加入NH 1,发现烧瓶(1)中红棕色变深,烧瓶(3)中红棕色变浅。已知反应2 N0 z(红棕色)合M O K 无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烧杯(1)烧杯(2)烧杯(3)A.2 N0 辰N。是
25、放热反应B.NH 1 溶于水时放出热量C.烧瓶(1)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D.烧瓶(3)中气体的压强增大【答案】A C【解析】【分析】2 N02(g)N20.1(g),NO,为红棕色气体,为无色气体,若红棕色加深,说明向生成NO?的方向进行,若红棕色变浅说明向生成N Q e 勺方向进行;已知C a O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据此分析(1)瓶中的热量变化;(3)瓶中颜色变浅,说明反应正向移动,根据方程式发现反应后气体体积变小,据此分析(3)瓶的压强变化情况。【详解】A.中红棕色变深,说明平衡是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而 C a O和水反应放出热量,即逆反应方向是吸热反应,则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济南市 2020 2021 学年 高一化学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