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概念集锦.pdf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概念集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概念集锦.pdf(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概念集锦(2 0 0 9-0 6-1 4 2 3:5 0:5 2)转载标签:教育一、四则运算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加减隔开乘除,乘除同时计算。2、注意:在除法里不能用“0”做除数。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0 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是0.二、位置与方向:在地图上,一般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描述物体位置,包含方向、角度、距离三要素。三、运
2、算定律与筒便计算3、两个加数相同,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用字母:a+b=b+a4、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先把后面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他们的和不变。加法结合律(a+b)+c=a+(b+c)5、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用字母:a x b=bx a6、三个数相乘,先把前面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面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用字母:(a*b)x c=a x (b、c)7、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
3、:(a+b)xc=a x c+b 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个数叫做质数(素数)。2、一个数除了 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合数。3、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4、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可分为:质数、合数5、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分为:奇数、偶数分解质因数1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几个质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 8=3 x 3 x 2,3和2叫做1 8的质因数。2、把一个合数用几个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通常用短除法来分解质因数。3、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
4、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倍数。4、特殊情况下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1)如果几个数中,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较小数是较大数的约数,则较大数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较小数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2)如果几个数两两互质,则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1,小公倍数是这几个数连乘的积。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1、相邻两个自然数之和是奇数,之积是偶数。2、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x 奇数=奇数,奇数x 偶数=偶数,偶数x 偶数=偶数。整数、小学、分数四则混合
5、运算四则运算的法则1、加法a、整数和小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满十进一 b、同分母分数: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异分母分数:先通分,再相加2、减法a、整数和小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退一当十再减b、同分母分数:分母不变,分子相减;异分母分数:先通分,再相减3、乘法a、整数和小数:用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得数的末位就和哪一位对起,最后把积相加,因数是小数的,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位因数的小数位数相同b、分数: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结果要化简4、除法a、整数和小数:除数有几位,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不够就多看一位),除到被
6、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哪一位上。除数是小数是,先化成整数再除,商中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b、甲数除以乙数(0 除 外),等于甲数除以乙数的倒数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a+b=b+a结 合 律(a+b)+c=a+(b+c)减法性质 abc=a(b+c)a(bc)=ab+c乘法交换律axb=bxa结 合 律(axb)xc=ax(bxc)分 配 律(a+b)xc=axc+bxc除法性质 a+(bxc)=a+b+ca-r(b+c)=a+bxc(a+b)+c=a+c+b+c(a b)-rC=a-rCb-rC商不变性质 m*0 a+b=(axm)+(bxm)=(a+m)+(b+m)积的变化规律:在乘法中,
7、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推广:一个因数扩大A倍,另一个因数扩大B倍,积扩大AB倍。一个因数缩小A倍,另一个因数缩小B倍,积缩小AB倍。商不变规律:在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推广:被除数扩大(或缩小)A倍,除数不变,商也扩大(或缩小)A倍。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A倍,商反而缩小(或扩大)A倍。利用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规律性质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但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要注意余数。如:8500+200=可以把被除数、除数同时缩小100倍来除,即8 5+2=,商不变,但此时的余数1是被缩小100被后的,所以还原成
8、原来的余数应该是100。简易方程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的基本特点。既简单明了,又能表达数量关系的一般规律。用字母表示数的注意事项1、数字与字母、字母和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简写成或省略不写。数与数相乘,乘号不能省略。2、当 1 和任何字母相乘时,1 省略不写。3、数字和字母相乘时,将数字写在字母前面。含有字母的式子及求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或利用公式求值,应注意书写格式等式与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含有未知数;二是等式。所以,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
9、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在列方程解文字题时,如果题中要求的未知数已经用字母表示,解答时就不需要写设,否则首先演将所求的未知数设为X。解方程的方法1直接运用四则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去解。如 x-8=12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一另一个加数被减数一减数=差减数=被减数一差被减数=差+减数被乘数x 乘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除数X商2、先把含有未知数x 的项看作一个数,然后再解。如 3x+20=41先把3x看作一个数,然后再解。3、按四则运算顺序先计算,使方程变形,然后再解。如 2.5x4-x=4.2,要先求出2.5x4的积,使方程变形为10-
10、x=4.2,然后再解。4、利用运算定律或性质,使方程变形,然后再解。如:2.2x+7.8x=20先利用运算定律或性质使方程变形为(22+7.8)x=2 0,然后计算括号里面使方程变形为10 x=20,最后再解。比和比例比和比例应用题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 按比例分配解题策略按比例分配的有关习题,在解答时,要善于找准分配的总量和分配的比,然后把分配的比转化成分数或份数来进行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策略1、审题,找出题中相关联的两个量2、分析,判断题中相关联的两个量是成正比例关系还是成反比例关系。3、设未知数,列比例式4、解比例式5、
11、检验,写答语数感和符号感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主要指,使学生具有应用数字表示具体的数据和数量关系的能力;能够判定不同的算术运算,有能力进行计算,并具有选择适当方法(心算、笔算、使用计算器)实施计算的经验;能根据数据进行推论,并对数据和推论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进行检验,等等。培养学生的数感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学会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数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自觉主动地与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建立起联系,这样才有可能建构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的数学模型。具备一定的数感是完成这类任务的重要条件。如,怎样为参加学校运动会的全体运动员编号?这是
12、一个实际问题,没有固定的解法,你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编,而不同的编排方案可能在实用性和便捷性上是不同的。如,从号码上就可以分辨出年级和班级,区分出男生和女生,或很快的知道一名队员是参加哪类项目。数概念本身是抽象的,数概念的建立不是一次完成的,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要经历一个过程。让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的情境和实例,在现实的背景下感受和体验会使学生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建立数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的数,生活中用到的数,如何用数表示周围的事物等,会让学生感觉到数就在自己身边,运用数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许多现象。估计一页书的字数,一本书有多少页,一把黄豆有多
13、少粒等,这些对具体数量的感知与体验,是学生建立数感的基础,这对学生理解数的意义会有很大的帮助。无论在哪个学段,都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示具体的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这是发展学生符号感的决定性因素。引进字母表示,是学习数学符号、学会用符号表示具体情境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重要一步。尽可能从实际问题中引入,使学生感受到字母表示的意义。第一,用字母表示运算法则、运算定律以及计算公式。算法的一般化,深化和发展了对数的认识。第二,用字母表示现实世界和各门学科中的各种数量关系。例如,匀速运动中的速度V、时间t和路程S的关系是s=vt第三,用字母表示数,便于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
14、规律,并确切地表示出来,从而有利于进一步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例如,我们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未知量,利用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字母和表达式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意义。如:5=2x+l表示x所满足的一个条件,事实上,x这里只占一个特殊数的位置,可以利用解方程找到它的值;Y=2x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x是自变量,可以取定义域内任何数,y是因变量,y随x的变换而变化;(a+b)(ab)=ab表示一个-搬化的算法,表示一个恒等式;如果a和b分别表示矩形的长和宽,S表示矩形的面积,那么S=ab表示计算矩形面积公式,同时也表示矩形的面积随长和宽的变化而变化。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感要尽可能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帮助
15、学生理解符号以及表达式、关系式意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必须要对符号运算进行训练,要适当地、分阶段地进行一定数量的符号运算。但是并不主张进行过繁的形式运算训练。学生的符号感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而是应该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伴随着学生数学思维的提高逐步发展。量的计算 事物的多少、长短、大小、轻重、快慢等,这些可以测定的客观事物的特征叫做量。把一个要测定的量同一个作为标准的量相比较叫做计量。用来作为计量标准的量叫做计量单位。数+单位名称=名数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叫做单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叫做复名数高级单位的数如把米改成厘米低级单位的数如把厘米改成米 只带有
16、一个单位名称的数叫做单名数。如:5 小时,3 千克(只有一个单位的)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叫做复名数。如:5 小时6 分,3 千克500克(有两个单位的)56平方分米=(0.56)平方米就是单名数转化成单名数560平方分米=(5)平方米(60平方分米)就是单名数转化成复名数的例子.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是相对的.比如,米 相对于分米,就是高级单位,相对于千米就是低级单位.常用计算公式表(1)长方形面积=长*宽,计算公式 s=ab(2)正方形面积=边长X边长,计算公式 5=2、2(3)长方形周长:(长+宽)x 2,计算公式s=(a+b)x 2(4)正方形周长=边长x 4,计算公式s=4a i(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小学 数学四 年级 下册 概念 集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