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科学教案集锦6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科学教案集锦6篇.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Pure thoughts can make the smallest actions noble.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有关科学教案集锦有关科学教案集锦 6 6 篇篇科学教案科学教案 篇篇 1 1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科学课上做什么?”展示了一幅卡通图,其中的卡通人物正分别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分析图中人物的活动感知科学课上要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有趣的探究活动,进而喜欢科学课,喜欢科学探究。“我们一起做一做。”展示了两个活动:观察叶子和小纸鱼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历一次观察、实验活动,初步感知观察、实验的方法,知道观察、实验是
2、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重要方法。拓展活动让学生从小故事中了解科学家的工作精神,树立榜样意识。将课堂探究延伸到课后,引导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初步感知观察、实验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重要方法。2、善于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观察树叶活动、小纸鱼实验中发现问题。3、能通过观察树叶和小纸鱼实验的活动感知科学探究的乐趣,对科学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4、通过观察、实验感知科学就在身边。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展台、相关图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科学吗?听到“科学”这个词,大家想到了什么?(学生发表想法。)教师:从今天开始,
3、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请大家翻开教科书,看一看科学教科书上有什么内容。(学生学习翻阅教科书,互相交流。)二、探究活动()探究科学课上做什么。1、教师提问:科学课上,我们要做哪些事情呢?要如何来学习科学课呢?请大家先看一组图片。2、教师展示图片(课件展示教科书中的卡通图),提出问题:看一看图中的都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做什么?(学生汇报。)3、教师总结:观察、实验、制作、养殖等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在以后的科学课上会经常用到这些方法。(二)亲历探究活动。1、观察植物的叶。教师提出问题:观察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常用的方法。应该如何进行观察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察植物的叶子,看看同学们能发现什么
4、。(1)教师指导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株植物。(2)教师提出观察要求:植物的叶子是什么样的?(3)学生进行观察叶子的活动。(4)学生汇报与交流观察情况。(5)教师要求学生画出所观察的植物叶子。(6)教师讲解观察叶子的方法。2、再次观察植物的叶子。(1)教师提出问题与要求:植物的叶子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大家先想一想要观察哪些部位,再认真观察,边观察边将叶子画出来。(2)学生进行观察活动。(3)学生展示画的叶子,并与第一次画的相比较。(4)学生交流观察收获与体会。(5)师生共同总结:观察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注意观察时要细致。3、进行小纸鱼实验。(1)教师讲解:科学课上会做许多实验。我们要学
5、习通过实验观察现象,找到问题的答案。我们先做一个小实验体验一下实验的过程。(2)教师演示实验方法,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步骤,不展示实验结果。(3)学生模仿教师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现象。(4)学生汇报实验中的发现与体会。三、反思与评价1、教师引导学生交流:通过亲历观察、实验活动,有什么收获?2、学生相互评价:哪个环节自己做得比较好?哪个小组整体表现比较好?四、拓展探究教师布置作业:让爸爸妈妈讲一讲科学家的故事。收集喜欢的科学家头像并粘贴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并与同学们互相交流、分享。科学教案科学教案 篇篇 2 2活动目标:活动目标:能说出动物简单的花纹特征重点难点:重点难点:能说出动物花纹特征
6、活动准备:活动准备:经验准备:了解一些 小动物的花纹特征物质准备:教学大书,宝宝用书,小动物的图片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出示各种动物的图片,请宝宝说一说动物的名称,引起宝宝兴趣。-引导宝宝关注并知道有的动物有花纹,有的动物没有花纹。二、逐一出示老虎、斑马、豹子的图片,请宝宝观察动物的花纹是什么。-说说动物花纹的不同,提问引导宝宝关注花纹特征,如条纹和斑点。三、出示教学大书,请宝宝猜测动物并熟悉花纹。-引导宝宝说说洞洞里看到的是什么颜色,什么样的花纹。-请宝宝分别猜猜洞里是哪个动物,并翻开遮盖部分看一看。四、共同阅读宝宝用书,引导宝宝熟悉并说说老虎、斑马、豹子的花纹特征。科学教案科学教案 篇篇
7、 3 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观察葡萄干在雪碧里的变化过程,并能正确描述自己的发现。2.在实验操作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及良好的观察习惯。3.乐于参与探究活动,在小实验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准备: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大表格一份、记录表。2.学具准备:一杯水、一杯雪碧、一份葡萄干、一个托盘、记号笔等每组一份。记录表每组 2 份、芸豆、弹珠、红豆若干。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出示两瓶水,引起观察兴趣。桌上的两杯水一样吗?有气泡的那杯水,你有什么发现?二、出示葡萄干,引起探索。1.幼儿猜想:同样大小的葡萄干放在两杯水里会有什么反应呢?(教师表格记录)2.操作验证,并记录。3.分享交流结果。三、观
8、看视频,总结提升。1.观看视频,了解原理。2.师幼小结:原来这是因为当葡萄干沉入杯底时二氧化碳气体就吸附在表面,使葡萄干变轻浮到液面上来,小泡泡破了,葡萄干就沉下去了。四、再次实验,经验迁移。让我们一起来试试,仔细用眼睛观察一下,这些材料是不是也能像葡萄干一样上下跳舞呢?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绿色的表格里。会跳舞打“”,反之打“”。活动延伸:活动延伸:请你和爸爸妈妈一起再去做一做这个实验。科学教案科学教案 篇篇 4 4活动领域:活动领域:中班科学活动内容:活动内容:眼睛变魔术设计思路:设计思路:新纲要 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
9、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为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我设计了中班的科学活动眼睛变魔术,使幼儿进一步了解、体会眼睛看到的错觉现象。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活动材料,发现眼睛的错觉现象。2.能将发现的和看到的错觉现象,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出来。3.感受错觉游戏的乐趣,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活动重点:活动重点:通过操作发现图像的变化并用语言讲述。活动难点:活动难点:能够通过观察延伸至生活并用语言表达。活动准备:活动准备
10、:1.教具:两组圆环组合图一幅;方格黑白图片一张;直尺一根;各种错觉图片若干;投影仪、电脑。2.幼儿错觉游戏材料若干:小鸟和笼子、蜜蜂和花、鱼和鱼缸、蝴蝶和花、雨滴和雨伞、刺猬和苹果、青蛙和荷叶、等双面转片;陀螺、滚桶若干;动画小书若干本。活动过程:一、导入游戏:爬呀爬。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玩个爬呀爬的游戏吧!师: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了头顶上幼儿随指令马上指点相应得不同部位。二、体会、了解眼睛的用途,感知错觉现象带来的乐趣。1、师:眼睛的用途非常大,在日常生活中你的眼睛还看到过什么有趣的事情呢?2、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错觉现象师:刚才小朋友都讲述了自己看到过的.有趣的现象,现在我请你们来看
11、一幅有趣的图,请小朋友睁大眼睛仔细瞧,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1)观察两组圆环,请幼儿讲讲自己的发现,初步体会错觉现象。图上有两组圆环,两组圆环中都有两个紫色的圆环,它们是一样大呢,还是一个大、一个小?(一组圆环是以紫色的圆环为中心,外面的圆环一个比一个大,另一组圆环以紫色的圆环为最大的圆环,里面的圆环一个比一个小)将两个紫色的圆环重叠对比,是一个大一个小吗?教师小结:由许多大圆环围绕着的紫色的圆环看起来比较大,由许多小圆环围绕着的紫色的圆环看起来比较小,通过对比得知,原来两个紫色的圆环是一样大的。这是一种错觉,是眼睛给我们变的魔术!(2)出示黑白格子图,请幼儿观察讲述。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
12、些线条有什么不同吗?教师用量尺验证线条,总结:原来线条都是平的,我们看到的线条变斜了,这也是眼睛在和我们变魔术。(3)出示双面转片玩具。发给每位幼儿一个双面转片的玩具,请幼儿观察自己双面转片的图案,操作并观察图案的变化。请幼儿讲一讲自己的发现。并和同伴交换玩。(4)为幼儿发放滚筒、陀螺、转筒等玩具,进一步体会眼睛的错觉现象。3、出示投影,依次出示不同的错觉图片,请幼儿观察并讲述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你觉得他们像什么?请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总结:这些都是错觉现象,是我们的眼睛在变魔术三、出示教师自制的动画小书。通过快速翻阅使幼儿体验错觉游戏的快乐,并将其引申至动画片的制作原理,感受错觉
13、游戏在生活中的运用。活动反思:眼睛变魔术是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特点设计的一节科学教育活动。活动中,教师以轻松、愉快的爬呀爬游戏引入课题,使孩子自然的进入活动状态,观察眼睛所看到的一些有趣的现象。在幼儿操作、观察、讨论的探究环节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给了幼儿很大的空间和动手尝试的机会,并利用动画小书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幼儿充分感受了眼睛变魔术的乐趣。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能时时以关怀、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把握好时机,积极地引导,及时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为幼儿探究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使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能有新奇的发现,获得情
14、感和探究的满足,体验成功的喜悦。活动各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自始至终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强烈的探索欲望。活动中,幼儿能够大胆操作游戏材料,勇于探索发现,并能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新发现,充分感受眼睛所看到的错觉,满足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在活动的组织中也存在有不足,如在引导幼儿表述自己的想法时激发的还不够,提问的语言不够精练,对幼儿的回应上重复性的语言较多,需要进一步提高,使每位幼儿都能深入体会到错觉游戏带来的乐趣。科学教案科学教案 篇篇 5 5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2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
15、的组成和结构有关。过程与方法:1用观察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发现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学生(每小组):1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稀释的红墨水、滴管。2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3浸泡好的废报纸、筷子、棉布老师:古代造纸的录像。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课一、导课小游
16、戏:各取所需具体规则:教师出示木头、纸、铁、塑料,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材料,并简单说明理由。具体情境设置举例:做一个杯子、擦去桌上的水、造一艘船二、谁更容易吸水1出示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猜一猜,谁更容易吸水,为什么这样想?把猜测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2怎么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出示稀释的红墨水、滴管,我们请这两位朋友来帮忙,你们打算怎么做?(学生小组设计实验,只要求简单设想)3、教师补充观察、实验要点:实验的公平性:材料的大小厚薄、水滴的大小位置等要尽量保持相同。从侧面观察水滴的变化,既要观察水滴的变化,也要关注材料遇水部分的变化。注意记
17、录,可以用图画和语言相结合,来描述观察到的观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把四种材料按吸水性从强到弱排序。快的小组思考:材料的吸水性可能跟什么有关?4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可预期的发现:纸的吸水能力最强、木头次之、塑料和铁最弱。纸和木头都能把水吸到内部,它们的表面比较粗糙,可能中间有空隙。三、纸的观察三、纸的观察1提供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2、我们可能用什么方法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呢?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可以折、撕、揉、用放大镜看、放到水里泡一泡)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的顺序。3、小组观察后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纸的特点,均应给予肯定,要注意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纸的纤维和结构上去。4、我们在铅画纸和餐巾
18、纸里都发现了纤维,纸的纤维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可以把纸放入水中,轻轻搅拌一下,进行观察。(学生观察悬浮在水中的纸纤维)四、介绍造纸术四、介绍造纸术播放古代造纸的录像。说说古人造纸与我们的研究所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纤维)五、我们来造一张纸五、我们来造一张纸1有没有兴趣用短纤维来造一张纸呢?出示造纸方法。2出示浸泡好的废报纸。学生动手造一张纸.3观察:我们造的纸是怎么样的?与我们使用的纸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相同:都由纤维组成,里面都有空隙。不同:厚薄、疏密、纸纤维叠加的方式等。4、我们能造一张厚薄均匀一些的纸吗?纸也有不同的种类,它们的用途也各不相同。六、课堂小结:六、课堂小结:1、通过对纸的研
19、究,我们明白了材料的吸水性与什么有关了吗?2、用过的纸还能再利用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用过的纸?科学教案科学教案 篇篇 6 6设计意图:设计意图: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在玩中发现身边的科学,并尝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幼儿对探索的兴趣,积累探索的方法。在“转动的陀螺”活动中,我们重视让幼儿获得直接的操作体验,引导幼儿在比较和分析中发现影响陀螺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如,第一个环节是让幼儿回忆、交流生活中的转动,教师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发现转动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引起幼儿对转动这一现象的兴趣,激发幼儿玩陀螺的愿望。第二个环节是让幼儿借助教师提供的材料,在教师的引
20、导下尝试用比较的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操作和交流,调动幼儿的已有认知经验,激活幼儿的思维,从而使他们发现影响陀螺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第三个环节是活动延伸,因为影响陀螺转动的因素有许多,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只可能发现其中的几个因素。教师的提问能激发幼儿再探索的愿望,拓展幼儿的思维。目标:目标:1对物体转动变化感兴趣,探索影响陀螺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2尝试在探索和比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准备:准备:1 直径 6 厘米左右的红色塑料圆片(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在塑料片的中心处打一个小洞,刚好适合牙签通过。2 直径 6 厘米左右的黄色塑料圆片(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在塑料
21、片的偏离中心处打一个小洞,刚好适合牙签通过。3牙签(数量为幼儿人数的 23 倍),棉签,纸盒,吸管,记录纸,笔。4打印汉字“转动”。过程:过程:一、回忆、交流生活中的转动现象一、回忆、交流生活中的转动现象1出示汉字“转动”,引出话题。师:今天玩游戏前我先考考大家,这两个是什么字?师:看到“转动”两个字,让你想到了什么?生活中有哪些转动的现象?这些转动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2教师总结要素,帮助幼儿梳理搜集到的信息。师:我们发现生活中有许多转动现象,这些转动有的会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比如电风扇、洗衣机、微波炉;有的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比如陀螺玩具、故事磁带、锦江游乐园大转盘等。3承上启下,引
22、出任务。师:今天我们来玩一玩会转动的陀螺,不过今天的陀螺不是从商店里买来的,而是要我们自己做的。二、自主探索。发现影响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二、自主探索。发现影响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一一)自由探索自由探索1教师介绍材料,交代任务。师:这里有许多牙签,还有红色和黄色的塑料片。请你尝试用这两片塑料片制作两个陀螺,比一比自己制作的两个陀螺在转动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想一想让哪个陀螺参加转动比赛。2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发现黄色陀螺比较难转,红色陀螺比较容易转。3交流、分享,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牙签在红、黄陀螺上的位置不一样。师:你想用哪个陀螺参加转动比赛?你们为什么都选择红色的陀螺来参加比赛呢?辅助性问题:辅
23、助性问题:(1)红色陀螺塑料片上的小洞洞在什么位置?黄色陀螺塑料片上的小洞洞在什么位置?(2)牙签插在塑料片的中心和插在塑料片的旁边做出来的两个陀螺在转动时有什么不一样?4教师总结要素:原来陀螺的转动和牙签插在塑料片上的位置有关系。(二二)转动比赛转动比赛1师:大家都选择了红色的陀螺来参加比赛,现在请你找个好朋友比一比,看看谁做的陀螺转得稳。2幼儿找同伴进行比赛,教师观察指导,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你的陀螺比他的陀螺转得稳(或不稳)?3师:现在你们陀螺上的牙签都插在塑料片的中心,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陀螺转得稳,有的小朋友的陀螺转得不稳呢?(帮助幼儿发现有的陀螺的塑料片插在牙签的上方,有的陀螺的塑料片插在牙签的下方,大家在转动陀螺时用力方法也不一样。)辅助性问题:辅助性问题:(1)看看比赛的两个小朋友的陀螺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发现一个小朋友的陀螺的塑料片插在牙签中间,塑料片离桌面远:一个小朋友的陀螺的塑料片插在牙签下方,离桌面近。)page_break(2)为什么同样一个陀螺有时转得稳,有时转得不稳呢?4教师总结要素:原来陀螺的转动和塑料片在牙签上的位置有关系,也和转动的方法有关系。延伸活动:师:今天我们在做陀螺、玩陀螺时发现了这么多关于陀螺转动的秘密。这里还有纸盒和吸管,它们能变成陀螺玩具吗?有什么办法让这些陀螺转得更稳呢?我们可以到活动区去探索,相信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