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题集.pdf
《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题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题集.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绪论1 .人体分布、2 .细胞是 和(,3 .人体9大系统、4.人体体型分类_、_、。5 .器官变异与畸形的区别?6 .标准人体解剖学姿势?7 .人体解剖学方位术语8 .人体的轴与面9 .名词解释 m e d i a n s a g i t t a l p I a n e第一部分系统解剖学第一篇运动系统第一节1 .运动系统基本结构:由、和 组成。2 .成人有骨块(包括)、约占体重_ _。每 一 块 骨 都 是,主要由(、和)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外覆内容,具有丰富的、和 分布。3 .骨具有、的作用,并有、及。4.按照形态,骨可分、和。5 .呈管状,多位于四肢,如上肢的肱骨和
2、下肢的股骨等,两 端 膨 大 称,其表面有一层 光 滑 的,中部细长称 或称,其 内 有 较 大 的。长骨多起和 作用。6 .一般呈立方体状,分布于手腕和足的后部,如手的腕骨和足的附骨等。7 .呈板状,主要参与围成体腔的壁,如颅的顶骨,躯干的胸骨等,对 其 一 起 作用。8 .形状不规则,如椎骨,颠骨和上颌骨,某些内含气的腔,可对 和减轻的作用。9 .另外,形如豆状 运动时既,又可。1 0 .骨 由 一、和 三部分构成。1 1 .除关节面的部分,分布于所有 o由 组成,含有丰富的 和 及和,对骨的、和 有重要作用。1 2 .是构成骨的主体成分,分为 和。分布于所有骨的外表面,在骨干处较厚,由紧
3、密排列成层的骨板构成。抗压力很强。呈海绵状,主要分布于长骨两端和其他类型骨的内部,构成。1 3 .是分布于骨髓腔和骨松质内的,可分为 和 两种。胎儿和婴幼儿的骨 髓 都 是,具有 的功能。随年龄增长(6 岁前后),逐渐被脂肪组织替代,成为。正常情况下,黄骨髓以不具备造血能力,但当体内大量失血时,仍可转化为而恢复造血功能。在、等骨松质内,终生富含红骨髓。因此,临床上常选取骼骨等处进行骨髓穿刺,检查骨髓象。14.成人骨化学成分包含大约 的 和 的。无机质主要有 和,使骨具有 和。有机质主要有 和,时骨具有 和。15.骨的发生源于 和 o 约在胚胎的第 周左右,以、两种方式发育成骨。第二节躯干骨1.
4、躯干骨包括_ _ _ _ _2._ 在未成年前有 块,即颈椎_块。青春期后五块 融合成一块、胸 椎 一 _ _ _ _、腰椎_ _ _ _ _、能椎 和尾椎为尾椎融合成一块,因而椎骨共 有 一 _ _ _ _块。3._ 一属_ _ _ _ _ _ _。每块椎骨均由_ _ _ _ _ 和 _ _ _ _ _ _ _.构成。4._ _ _ _ _位于椎骨的_ _ _ _ _ _ _,呈_ _ _ _ _ _,是 _ _ _ _ _ _.o因而,从颈椎到腰椎,椎体的_ _ _ _ _ _ _逐 渐 一_ 05._ _ _ _ _ _是附在椎体后方的_ _ _ _ _ _ _,与椎体围成._o 所有_
5、 _ _ _ _ _ _相互连通形成,容纳。与椎体相接的部分较细,称,其上方有较浅的下方有较深的 o相邻椎骨的_ _ _ _ _ _ _ 围成,有 和 通过,后部呈宽厚的板状,称。从 上发出7 个突起,即 正 中 向 后 的,向两侧伸出的,向上的1 对 和向下的 o _ 上有,与相邻椎骨的 相连接。6.,椎体较小,椎孔相对较大,呈_ _ _ _ _ _;横突根部有一孔,称 其的 内有、通过;末端分叉(第 除外);颈椎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呈_ _ _ _ _ _。成年人第 上 面 两 侧 多 有 向 上 的,称,常于上 位 颈 椎 相 应 处 形 成 ()它的增生可导致 07.又称,呈_ _ _
6、 _ _ _ _,由、和两个 构亦没有、。上关节面较大,称,与 形成。此外,的后面正中有一小关节面,称。8.又称,在椎体上方伸出一指状突起,称,与 相关节。9.又称,较长,活体易触及,水平伸向后,是 的重要标志。1 0.,椎体似心形,相对较小,细小并向_ _ _ _ _ 呈_ _ _ _ _ _ _ 排列。两侧与 相接,故 后部 两 侧 的、和 均有小的关节面,分别称、和 o11.,椎体粗大,发达,椎体较大近似 o _ 呈_ _ _ _ _ _ _,几乎,间隙较宽,是临床上 的 部位。12.成年人呈_ _ _ _,分、和。13.即 的上面,其 前 端 突 出 称,侧部的外侧有 与 的相连接,形
7、成。盆面凹向前,有 4 对。背侧面凸向后,中线处有融合而成,其两侧有与舐前孔相通的4 对。舐正中脊下方有形状不整齐的,向上同。此孔两侧有明显突起,称。14.,由 块退化的 融合而成,形体较小,下端游离。15_包括 和 两部分。16.为 细 长 弓 形 的,共 o 每一 前端连接 o 第 直接与胸骨相连,称为:第 称,其中第 的 依 次 相 连 构 成,第 前端游离,称。每 一 条 后 端 稍 膨 大 称,与胸椎的上、下 相关节,其 稍 细 外 侧 部 分 称。内 面 近 下 缘 处 有 一 浅 沟 称,有助于、行于其中。17.长而扁,位于胸前壁正中皮下,由、组成。上部宽厚而下部窄薄,上缘有,中
8、 间 的 称,外侧的与 相关节,称。柄的外侧有 o相连处稍向前突,称为,两 端 连 接。_ _ _ _ _ 呈长方形,外侧缘有与 相关节的,窄而薄,末端游离,形态变化较大。18.躯干骨重要骨性标志:A.、相 连 处 的,两侧平对 是临床。B、的突起,在两侧C.低头时在颈根皮下可摸到,临床上常作为的标志。D.在 下端的两侧,各可摸到一小突起,即,是定位 的标志,临 场 上 可 此 进 行。第三节上肢骨1.上 肢 骨 包 括 (、)和(、和2.呈形,位于,有、。体的上面光滑,下面粗糙;内侧 凸向前,外侧 凸向后;内侧端粗大称3.为三角形扁骨,附于,可分为、前 面 微 凹 称;后面上方有一横 行 的
9、 骨 崎 称,其上、下方的浅窝称 和,冈的外侧较平宽称内缘对向脊柱,叫;外侧缘对向腋窝,又称;上缘近外侧有一小切迹称,自切迹的外侧向前伸出一指状突起,称上交在内上方,平对:下角对应或;外角膨大,有 一 微 凹 朝 外 的 关 节 面 称。4.位于上臂,是 典 型 的,分 和 o 上 端 膨 大 称,与 构成肩关节。头周围的环形浅沟称 o 上 端 和 前 方 有 突 起,两 向下延伸的骨崎,称和,之 间 的 纵 沟 称。肱 骨 上 端 与 体 交 界 处 称,是骨折易发部位。体外侧中部有较大隆起的粗糙面,称。后面有一条自向上斜向外的浅沟,称(和 从此沟经过。中段骨折易损伤 下端略向前弯曲,前后扁
10、而左右宽,有两个关节面;内侧的形如滑车,称,与尺骨相关节;外侧的呈半球形,称,与槎骨相关节。与 前上方各有一窝,称 和。滑车的后上方有一大窝,称。下端两端各有一突起,分别称 和 后下有,有 经过。5.位于前臂的内侧,上端粗大,下端细小,体呈三棱柱状;上端有两朝先前的明显突起,上 方 大 者 称,下 方 小 者 称,二者间 的 半 月 形 关 节 面 称,与肱骨滑车相关节。在 滑 车 切 迹 的 下 外 侧 有 小 关 节 面 称。在 冠 突 下 方 有 一 粗 糙 起 称,体的外侧缘锐利,称 o 下 端 有 球 形 的,其 后 内 侧 有 下 的 突 起。6.位于前臂的外侧,上段细小,下端粗大
11、,体亦为三菱柱状。上端有圆柱形的偷得上面的关节凹与肱骨小头相关节。头 下 方 缩 细 为,颈下方内侧有突起的 O下 缘 的 下 面 有,与腕骨形成绕腕关节,下端外侧向下突出,称,内侧有凹形关节面,称。7.手骨由、和 组成。8.有 块,分近侧和远侧两侧,有 向,近侧列、和;远侧列、和 o9.有 块,从 向 为第 骨。分为、和10.有 块,除 为 2 节外,其余均为3 节。由 向 依次称、和。每块分为、和。11.上肢骨的重要标志A.B.是肩部最高骨性标志C.平对第 或,临床上常以此作为在背部 的标志D.、及 在肘部皮下均可叩及。伸肘时,上述三个标志位于,屈肘 时,它们的连线构成等腰三角形。E._F
12、.和第四节下肢骨1.下肢骨包括()和(、和)。2.股骨为,上部扁平,中部 窄 厚 由、和 组成,三骨会合于,幼年时因,15岁后 逐渐 使三骨合一。左、右骸骨与、组成 o3.构成骸骨的后上部,分为肥厚的体和扁宽的两部分。构成髓臼的上部,位于体的上方,上元肥厚,形成弓形的 o 其 前 方 的 突 起 分 别 为、,其下方的突起,分别称 和。外侧缘距 56cm 处向外侧突出,称。骼骨翼内面光滑稍凹,称,其下界为。窝后部有与同名的耳状面,其 后 方 的 粗 糙 隆 起 称。4.构成骸骨后下部,分 和 o 较厚,构成懿臼的后下部,自体 像 后 下 延 续 为,其 后 下 粗 大 的。骼后下棘与坐骨结节之
13、间有一个三角形突起,称,其 上 方 较 大 的 缺 口 称,下 方 较 小 的 称。5.为骸骨的前下部,分 和 o 构成髅臼的前下部较肥厚,其余 骸 骨 融 合 处 的 前 面 形 成 稍 隆 的 突 起 称。自 体 向 前 内 侧 延 伸 为,再转向后下为。耻骨下支与坐骨支合称。耻骨上下支相互移行处的内侧有一个椭圆形的粗糙面称 o 耻骨上支的前端有一突起,称 o 自耻骨结节向后上延伸至弓形线的为一条较锐的骨崎称 o 耻骨与坐骨围成一大孔,称。6.位于大腿,是 人 体 最 长 的,分为体和上下两端,上端有伸向内上方的,头 外 下 方 缩 细 的 部 分 称,颈与体之间形成一钝角,称为,在男性平
14、均为132,女性约为127,儿童为150160 o 颈与体交界处的上外侧有粗糙隆起称,内 下 侧 的 隆 起 称。两转子间,前面有,后面与 相连。呈圆柱体形,粗壮而略弓向前,体 的 后 方 有 纵 行 的 骨 崎 称,此线向上延伸为粗糙的隆起称。下端左右膨大为并向后突出,形成 和,之间的深窝称两牌侧面上方分别有较小的突起,称为 和 o7.略呈三角形,位于 前方,底朝上,尖朝上,是 人 体 内 最 大 的。股四头肌腱经过其前面续于。8.是 三 棱 形 粗 壮 的,位于小腿内侧,分一体和两端。上端粗大形成与股骨相对应的 和,两 踝 之 间 有 向 上 的。上端与体移位处的前面有粗糙的隆起,称。下端
15、向内下方的突出部位,称。9.细长,位于小腿部的后外侧。上 端 膨 大 称。下 方 的 缩 细 部 为。下端 膨 大 稍 扁 称。临床上常截取一段血管带的腓骨,作为自身移植的供骨。10.足骨由、和 组成。11.共 块,上方与胫骨、腓 骨 连 接 的 为,其前内侧为;足舟骨 前 方 为 内 侧 向 外 侧 分 别 为、和,前外侧为:距骨下方是,其 后 下 方 膨 大 为。12.共 块,由内侧向外侧依次为 o 每块可分为、和3 部分,第 5 石 骨 底 向 后 外 的 突 起 称。13.共 块,一般拇 指 2 节,其余各趾为3 节。各节趾骨的各称和结构名称均与手指骨类同。14.下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A
16、._ 位于腹部与腰部的交界处,两 侧 能 峭 为 高 点 的 连 线 平 对,为临床上的定位标志。B.骼崎前端的突起,是临床上 的体表标志C.坐位时的骨性最低点。D.位于耻骨联合上缘外侧约为2.5cm处,是腹股沟韧带内侧端的附着点和确定腹股沟管皮下环的标志。E.在胫骨上端的前面,散韧带的下方突出明显。F.沿胫骨粗隆向下可摸到胫骨前崎。胫 骨 由 内 侧 面 向 下 延 续 为。在踝关节内侧,浅居皮下,突出易见。G.在踝关节外侧,浅居皮下,可明显看到和摸到。H.跟骨的后下方膨大为。第五节颅骨1.成人颅位于脊柱上方,由 块颅骨连结而成,另有 对听小骨位于内,未计算在内。2.颅可分为后上部的 和 前
17、 下 部 的。3._ 由 块,其 中 不 成 对 的 有、和,成对的有 和。它们共同围成颅腔,容纳脑。4.有 块,成 对 的 有、及,不 成 对 的 有、和。面颅骨构成颜面的支架,并围成、和,容纳、和 等器官。5.颅的上面称,由、及 构成。各骨借缝互相连在一起。与 之间的缝成冠状缝,两 之间称 与 之间的称颅顶内面的正中线处有 o6.颅的侧面由、及 构成,还可以见到面颅的和,侧面中部有,其后方为,前方是,二者在体表均可摸到。颔弓将颅侧面分为上方的 和下方的。在颗窝前下部,、连 成 H 形,称。此处骨质薄弱,其内有 经过,外伤或骨折时,易 损 伤 该 血 管 而 引 起 颅 内 的。7.颅 的
18、前 面 的 上 部 为 额 骨 的,其下方两侧的一对弓形的隆起称 o 眉弓的下外方为一对眶,眶的内下方,左右上颌骨之间为骨性鼻腔。骨性鼻腔的下方是上、下颌骨围成的 08.为容纳视器,呈四面椎体形的腔,其后方的眶尖经 与颅中窝相通;底朝向前称,其上下缘分别称 与。眶上缘的 有一 或;眶下缘分别称 与。眶由四壁围成,内 侧 壁 前 下 部 有,向下经 鼻 泪 管 通 鼻 腔 的 上 璧 的 外 观 有 一 容 纳 泪 腺 的。下壁中部有,此沟向前经 与 相通。眶 上 璧 与 外 测 壁 之 间 的 后 方 为,与顿中窝相通;眶 下 壁 与 外 侧 壁 之 间 为,与颍下窝相通。9.鼻性骨腔,位于面
19、部。腔内正中矢状位有骨性鼻中隔,由 与 构成,将骨性鼻腔分为左、右两部。骨性鼻腔前方的开口,称,后面有两个 通过鼻咽部。在每侧德尔外侧壁上,自上而下有3 各骨片,分别称、和。鼻甲下方 的 通 道,分 别 称、和 o在上鼻甲和蝶骨体之间的浅窝炒年糕鼻窦又称、,是位于同名骨内的含气腔,包括、和。、和 的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筛窦后群开口于上鼻道,蝶 窦 开 口 于。鼻窦对、和 起重要作用。10.骨 性 口 腔 由、和 构成。顶是,前壁和两侧壁向上、下颌骨的牙槽及牙围成。11.颅底外面前面,上 颌 牙 围 绕 的 部 分 称,其 前 部 正 中 的 孔 陈 12.颅 底 外 面 后 部 正 中 有
20、一 大 孔 称,其 两 侧 有 隆 起 的。镖的前方有一边缘不整齐 的 孔 成,黑 的 前 外 侧 有 一 孔 称。在 前方有 外口,向内通向颍骨岩部内的颈动脉管,枕 踝 外 侧 明 显 的 骨 突 为,其 前 内 侧 为 细 长 的,茎突 根 部 的 小 孔 称,与 相通。枕 股 根 部 有 一 向 前 外 方 向 开 口 的。茎突的 前 外 侧 有 明 显 的 凹 窝 称,窝 前 方 的 横 行 突 起 称。枕骨大孔后方正中的突起称,其 两 侧 的 横 向 隆 起 称。13.颅底内面凹凸不平,向 前 向 后 分 为 呈 阶 梯 状 的、和。14.颅 前 窝 容 纳,正 中 有 一 向 上
21、的 突 起 称,其 两 侧 的 水 平 骨 板 即。筛板上有许多小孔,称。15.颅 中 窝 容 纳,中央部可见鞍形的结构,称 蝶鞍的正中有容纳两侧的浅沟称。此沟向前同眶上裂,向后通破裂孔,继 而 与 孔 内 的,蝶鞍两侧,由前内向后外,依次排列有、和。和 的后方是一呈三棱锥状的骨突,为,其前方朝向颅中窝,中央有,隆起的外侧较薄的部分称16.颅后窝容纳 和。中央为枕骨大孔,孔 后 的 十 字 形 隆 起 称,由此向上延续为,向 两 侧 续 于,继 续 转 向 前 下 改 称,续于。颅后窝的前外侧,有 口 朝 向 前 内 的,通。17.下颌骨呈蹄铁状,可分为中部的下颌体和两侧的下颌支,两 者 相
22、交 处 为。下颌体下缘称,上缘为 其 上 面 的 小 窝 称。体 的 前 面 有 一 对。向上有两个突起,前方尖锐的称,后 方 宽 大 的 称。镰 突 末 端 膨 大 称,其下方缩细为。其 内 面 中 央 有 一 开 口 向 后 上 方 的,向下经 通劾孔。18.蛇骨,位于喉的上方。一体两支,借肌连与下颌骨及颅底的下方,呈 U 形,中部为,向 后 伸 出 一 对,体育大角结合处向上伸出一对 O19.胎儿的脑几感觉器官发育早,而咀嚼和呼吸器官,尤其是鼻窦尚未发育完善,故新生儿颅的 比 大得多。新 生 儿 面 颅 约 为 全 颅 的,而 成 年 人 则 为。新生儿颅顶各骨有一定的间隙,有结缔组织膜
23、封闭,这此间隙称,其中较大的位于的前、后方,分别称 和。前卤一般与 左右闭合,后卤于生后即闭合。的早晚可作为婴儿发育的标志和颅内压力变化的测试窗口。20.颅骨的重要骨性标志A.在耳廓后方可摸到较硬隆起。B.在颜面两侧,颊骨后方的横行隆起。C.沿下颌骨下缘向后可摸到。D.居颈前正中,在喉的甲状软骨上方。E.在枕骨后面正中明显向后突出的骨性隆起。F.眶上缘上方内侧的明显隆起,居眉毛的深方。第二章关节学第一节概述1.骨 与 骨 之 间 的 连 结 称,按骨连结的方式不同,可分为 和 两种。2.骨与骨之间借 或,连结叫牢靠,不能活动或仅能进行少许活动。直接连接可分为、和。3.骨与骨之间借致密结缔组织直
24、接连结,则称,如 颅 盖 骨 之 间 的、等。4.骨 与 骨 之 间 借 软 骨 组 织 直 接 相 连 称,如椎体之间的 等。5.软骨连结的软骨组织若骨化,则演变为,如、之间的骨性结合等。6.骨与骨之间借膜性的结缔组织囊相连,在相对骨面之间有腔隙,这种结连称,又称,简称。一般 具 有 较 大 的。7.关 节 的 基 本 结 构 包 括、和。8.关 节 面 是 构 成 关 节 各 骨 的。关节面的形态为一凸一凹,分别构成 和。关节面上覆盖一薄层透明软骨,称,其表面,有,可减少,并有 O9.关节囊附着于关节面周围的骨上,并与,将 关 节 腔 封 闭,可 分 为、外层为,厚而坚韧,由 构成,含有丰
25、富的血管和神经;内层为,富含血管网,能产生滑液。10.关节腔是 与,内含少量滑液,有、的作用。腔内为,对 起一定作用。11.除基本结构外,某些关节具有适应其功能特点的辅助结构,对 或 起重要作用。12.是 连 于 两 骨 之 间 的。位于关节囊内的韧带,称,表面被滑液包被;位于关节囊的韧带,称。韧带具有 和 的作用。13.关 节 盘 是 垫 于 两 骨 之 间 的 其周缘略厚,附着于,中央稍薄,使两骨关节面相互更加适应,增加了关节的 和,并具有一定 和 作用。膝关节的关节盘呈半月形,称。14.关 节 唇 为 附 着 于 关 节 窝 周 缘 的,是 具有的结构,可加深,加大,增加关节的 o1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系统 解剖学 组织 胚胎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