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设计.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设计.pdf(6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学习目标】1.了解水有三种状态,了解什么叫做物态变化。2.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了解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和使用方法。3.知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4.通过测量一物体的温度,培养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学习重点】温度计的原理、使用方法。【学习难点】温度计的原理,体温计的使用。当劫行为能导情 景 寻 入 生 成 问 题自 学 互 研 生 成 能 力知识模块一从水之旅谈起自主阅读教材P23内容,完成12题。1.水有哪三种状态?答:固态、液态和气态。2.什么叫物态变化?答:将物质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称为物态变化。知识模块二温度自主阅读教材P4内容,完成35
2、题。3.什么叫温度?它的单位是什么?答: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它的单位是。C,读作摄氏度。4.摄氏温度是怎样规定的?答: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规定 为100摄氏度,在0 C与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表示1。5.读出: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我国最低气温是“一52.3”。答:“3 7 C”读作3 7摄氏度,“一52.3C”读作负52.3摄氏度或者零下52.3摄氏度。知识模块三温度计及其使用自主阅读教材P5-6内容,完成6题。6.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结合实物讲解温度计的使用规则,指出常见错误用法。答:使用前观察量程和分度值,选择合适的温度
3、计。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充分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壁或容器底;待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液泡仍浸入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自主阅读教材P 7,完成78题。7.列表比较三种常见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温度计种类量程分度值主要用途实验室用温度计-2 0-1 101测水温等寒暑表一35 50r c测气温体温计35 42o.rc测体温8.体温计的特殊结构在哪里?与普通温度计相比,使用上还有何区别?答: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极细的缩口,使水银不能自动流回玻璃泡。所以,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把液体甩回玻璃泡,读数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某同学测液
4、体温度时的方法如图甲所示:甲(1)指出他操作时的错误之处: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2)此 错 误 造 成 的 后 果 是 使 测 出 的 温 度 偏(选 填“高”或“低”)。(3)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 液 体 的 温 度 是。2.如图所示是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请简要说出它们在构造或使用上的三个不同点。(1)量程不同(2)分度值不同(3)体温计上有缩口(合理即可)当堂演练提升能力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第二节熔化与凝固【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熔化、凝固时的规律。2.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3.应用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解决生活和自然界中的问题。【学习重点】通过实验探究
5、,知道物质熔化、凝固的规律。【学习难点】应用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解决生活和自然界中的问题。导 力情景导入i学互研知 识 模 块 一 熔 化 熔 点阅读教材P973内容,完 成 13 题。1.实验:取适量的海波和石蜡放在两个试管中,分别插入正在加热的热水中,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开始,每隔大约Imin记录一次温度;海波或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 次,并记入下表。2.根据上述数据分别在下面坐标图上描出点,画出图像。t()时间/min0123456 海波温度/石蜡温度/11曲 二 曲 曲 二m绘制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3.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分别总结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
6、和熔化后三个阶段中温度变化的特点。物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海波温度上升温度不变温度上升石蜡温度上升温度上升温度上升知 识 模 块 二 凝 固阅读教材P1374,完成45题。4.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气温曾经达到一52.3,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液体温度计?这时还能使用水银温度计吗?答: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了。常见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工作的。因为水银的凝固点为一39。此时该地区的温度低于水银的凝固点,水银已经处于固态,所以无法使用。应该使用酒精温度计。5.列举生活中的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的实例。熔化吸热:夏天喝饮料时加冰而不直接加冷水。凝固放热: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在菜窖里面放几桶水。交
7、流 展 示 生 成 新 知1.超市里正在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撒一层碎冰块,这 是 因 为 冰 熔 化 时 要 吸热.,但温度 不 变(选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2.深秋,为避免树上的橘子在夜间气温骤降时被冻伤,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橘子喷水,如图所示,虽然水在夜间结了冰,但橘子却没被冻伤,这是为什么?答:夜间气温骤降时,水降温直至凝固成冰,放出热量,使温度不会降得太低,所以没有冻伤橘子。当 堂 演 练 提 升 能 力见学生用书课后 反 思 查 漏 补 暴第三节汽化与液化第1课 时 汽化【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和汽化吸热。2.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知道蒸发致冷。3
8、.探究液体沸腾的特点和规律。【学习重点】沸腾特点及条件。【学习难点】沸腾特点及条件。当劫行苞揩导情 景 导 入 生 成 问 题自 学 互 研 生 成 能 力知识模块一沸腾自主阅读教材Pl617内容,完成13题。1.什么叫做汽化?汽化需要吸热还是放热?答: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需要吸热。2.实验探究水的沸腾:注意观察水沸腾时有什么特征?如果继续加热,温度怎么变化?填写下面的表格,并作出图像,你能从这个实验中得出沸腾的条件吗?时间/min00.511.522.53温度/答:沸腾的特征: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产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气泡上升、由小变大,到液面破裂开来。沸腾时,继续加热,但温度
9、不变。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3.什么叫沸点?根据课本P 8信息窗,你能猜猜实验中水的沸点为什么比100低吗?答: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水中含杂质也影响沸点。易错点:1.沸点跟火力的大小和加热时间无关。2.因为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故液体在沸腾的同时也发生着蒸发现象。知识模块二蒸发自主阅读教材P电 完成4 5 题。4.汽化有哪两种方式,你能比较这两种方式的异同吗?5.联系生活实际(比如晒衣服),说说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和液体的表面积。沸腾蒸发不同点温度条件达到沸点任何温度发生部位内部与表面表面
10、剧烈程度剧烈缓慢致冷作用无有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交 流 展 示 生 成 新 知1.如图所示,水沸腾时壶嘴冒出“白气”,我们看到的“白气”是无数悬浮在空中的小水滴,这些小水滴是由于壶内的水先发生了 汽化 现象,变成了水蒸气跑到空气中,水蒸 气 再 遇 冷 热(选 填“吸”或“放”)发生 液 化.现象而形成的。2.据说有一年夏天,洋人宴请林则徐,其中一道点心为冰淇淋,因其上白气不断,林则徐以为必烫,以嘴吹之,谁知入口却冷,洋人以为笑柄,林则徐不动声色,过几日,林回宴洋人,其中一道热汤刚刚煮沸,浮有厚油,无一丝白气冒出,林则徐热情邀请之,洋人一口吞下一匙,顿时龊牙咧嘴,哈哈有声,不停乱跳,尽
11、出洋相。冷冷的冰淇淋有白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冰淇淋液化成许多小水珠,形 成 白 雾,而滚滚的热汤反而无白气是由于一油层阻碍了热汤的蒸发一。当 堂 演 练 提 升 能 力见学生用书课后 反 思 查 漏 补 缺第2课 时 液 化【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液化和液化放热。2.会解释生活中的液化现象。【学习重点】液化概念和液化放热。【学习难点】解释生活中的液化现象。老灯行名指导情 景 导 入 生 成 问 题自 学 互 研 生 成 能 力知识模块一液化现象自主阅读教材P1920内容,完 成1 4题。1.什么叫做液化?答: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2.下列所述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
12、是(ABD)A.露水的形成B.冰箱内取出的西红柿“冒汗”C.夏天湿衣服晾干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出现一层雾E.铸铁厂铸钢模3.烧开水时从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早晨空气中的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4.居民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储存在钢瓶里的。液化石油气液化后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易错点:“白气”不是气体,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知识模块二液化放热自主阅读教材P|920内容,完成5 6题。5.液化需要吸热还是放热?答:液化需要放热。6.水蒸气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要严重得多,为什么?答:虽然水蒸气的温度与开水差不多,但因为水蒸气液
13、化还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比开水烫伤严重得多。交流展示生成新知今年4 月,江城出现了罕见的“返潮”现象,地面、墙壁全是湿的。专家解释:这是因为前几天我市遭遇“倒春寒”天气,地面、墙壁等处的温度 较 低,但近日起,西南暖湿气流来到我市上空,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一较高一,极 易 发 生 现 象,使近地面的物体 冒“冷汗”。【解析】地面、墙壁等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物体表面会放出热量,液化为小水滴,使地面、墙壁变湿。当堂演练提升能力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第四节升华与凝华【学习目标】1.知道升华的概念以及升华吸热。2.知道凝华的概念以及凝华放热。3 .会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学习
14、重点】升华、凝华的概念。【学习难点】会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当 R行为指导情 景 导 入 生 成 问 题课前抽测:1.把烧红的钢件放到冷水中,会 听 到“嗤”的一声,同时看到水面会立即出现“白气”,这一物理现象中,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和液化。2.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3 .请分别朝手心上吹气和呵气,比较手心的感觉。请解释这一现象。答:朝手心上吹气,加快蒸发,蒸发吸热,所以感觉较凉。朝手心上呵气,水蒸气液化放热,所以感觉较热。4学 互 研 生 成 能 力知识模块一升华和凝华现象自主阅读教材P2224内容,完成13题。1.实验:在烧瓶里放少量的固态碘颗粒,然后把烧
15、瓶放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过一会儿碘颗粒没有了,而瓶的底部也没有液态的碘出现,这说明碘发生了升华现象。冷却一会儿再看,瓶内也没有液态的碘,但瓶壁上却附着固态的碘,这说明碘蒸气发生了凝华现象。2.请将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干,升华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不见了,升华用久了的灯泡灯丝变细了,升华;灯泡壁变黑了,凝华霜的形成,凝华寒冷的冬天,室内窗户的玻璃上结有冰花,凝华3 .“雾淞”你见过吗?它是怎样形成的?答:雾淞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为固态形式形成的。知识模块二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自主阅读教材P 2 4 2 5,完成4 6 题。4 .现象分
16、析:舞台上常常用喷洒干冰的方法制造出云雾效果,这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填物态变化名称)吸(选 填“吸”或“放”)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选 填“吸”或“放”)热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斐(填物质名称)。5 .请列举你熟悉的几个生活事例来解释升华和凝华中的吸、放热现象。答:在运输食品时,为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利用干冰升华吸热降温。霜的形成要遇冷,反过来说明凝华放热等。6 .水的三种状态分别是冰、水和水蒸气。请在下图括号内填上适当的物态变化名称以及吸热、放热情况。飞含也球化)今AIcAK蒸水冰水斐如寰囿/放热放器(升S吸热交流展示生成新知当堂演练提升能力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第五节全球变暖与水资源
17、危机【学习目标】1.知道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的不利影响。2.了解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3 .知道节约用水的措施。当刃行为指导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播 放 P P T 引入: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据统计,全世界有很多国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其中有些国家被列为严重缺水国,我国水资源匮乏问题也很严重。目前,某些北方城市已经被迫每日定量、定时供水,造成严重缺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全球变暖自主阅读教材P27-28内容,结合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 料 一 据有关媒体报道:我国对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已提高至国I V,北京地区更提高到京V 标准,目的是减少汽车尾气中C02等有
18、害气体的排放。材 料 二 我国已成功完成西气东输工程,将我国西部的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到东部工业发达、人 口集聚地区,如: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1.问题:以上材料中人们采取的措施和方法都是为了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减少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知识模块二水资源危机珍惜每一滴水自主阅读教材P2829内容,结合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 料 一 从太空所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水球”,地球表面的72%被水覆盖,但是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0.75%,有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其余多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不能被人类利用。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淡水可被人类利用,约占地球上全部水
19、的0.007%。因此,水是人类十分珍贵的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剧增,水资源已出现了严重的危机。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其中有28个国家被列为缺水国或严重缺水国。我国的水资源匮乏问题也很严重,西北、华北、东北等北方地区几乎都缺水。材料二 水资源危机的原因:造成水资源缺乏的主要原因是水的污染。污染水资源的主要是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等。江河、湖泊中的水被污染的同时,海洋也被污染。如污染的江河中的水会流入海洋,以及海上溢油污染等。赤潮就是海洋受污染后所产生的一种灾害性海洋现象,是有机物和营养盐过多引起的。2.水资源是能被人
20、们生产、生活所利用的不可替代的资源。造成水资源缺乏的主要原因是水污染。3 .如图所示的徽标表达的意义是:“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每一滴水,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徽标右上方的弧线代表自来水管道和水龙头;滴下的一滴水被伸出的手掌接住,将节约用水之意寓于“接水”之中。交流展示生成新知当堂演练提升能力见学生用书课后 反 思 查 漏 补 缺第十 二 章 复习课【复习目标】1.能回忆并说出本章的主要内容。2.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会区别六种物态变化。3.会分析物态变化图像。【复习重点】会区别六种物态变化。【复习难点】会分析物态变化图像。情 景 导 入 生 成 问 题自主梳理知识,构建本章知识结构:温度的概念温
21、度计的制作原理温度摄氏温度的规定、温度计的使用熔化与凝固物态变化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图像汽化与液化卜蒸发一吸热一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I沸腾吸热,沸点液化放热液化的两种方式降温压缩体积 升华升华与凝华I凝华吸热放热自 学 互 研 生 成 能 力知 识模块一温度和温度计 典 例1按图(a)所示的方法测量液体的温度,其错误之处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示数如图(b)所示,则液体温度为知识模块二物态变化图像【典 例2】甲、乙、丙、丁四图是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或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T)A.甲、乙两图表示的是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曲线
22、B.甲、丙两图表示的是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的变化曲线C.丙、丁两图表示的是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的变化曲线D.乙、丙两图表示的是非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曲线【典例3 在 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100908 0二一二二一二(1)A 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高(选 填“高”或“低”)。(2)图乙是B 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92知识模块三物态变化【典例4】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汽化(填物态变化名称)造成的;而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这是由于金属盘的温度较低,使水蒸气发生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交流
23、展示生成新知 当堂演炼提升能力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第十三章第一节物体的内能内能与熬机【学习目标】1.知道内能的概念及单位,知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了解热量的概念及单位。3.知道做功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小。【学习重点】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学习难点】温度、内能、热量的联系与区别。当刃行名揩导情 景 导 入 生 成 问 题观察上面插图思考:冬天手冷时为什么搓手能取暖?为什么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有灼热的感觉?钻木为什么可以取火?认真学习本节内容,我们自然可以找到答案。自 学 互 研 生 成 能 力知识模块一物体的内能自主阅读教材P 34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24、1.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内能越大;内能和物体内部分子的运动、种类、结构、状态等因素有关。3.对于下图中两只企鹅的对话,你有什么看法?答:左边企鹅说得对,一切物体都有内能。知识模块二做功可改变内能自主阅读教材P 3 5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4.(I)图甲中棉花为什么会燃烧起来?答:因为活塞压缩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燃点。(2)图乙这一实验中,你应该注意观察的是(D)A.打气的过程 B.打气的过程中瓶中的情况C.瓶塞跳起的高度 D.瓶塞跳起的瞬间,瓶内发生的变化知识模
25、块三热传递可改变内能热量自主阅读教材P 3 5 3 6,独立思考并完成。5.什么是热传递?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什么?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答:使温度不同的两物体相互接触时,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或者热量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这样的过程叫热传递。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两个物体(或一个物体的两部分)存在温度差。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6.什么是热量?其单位是什么?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单位是焦耳。7.举一些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例。用热水袋取暖;发烧时用冷毛巾给头部降温。交 流 展 示 生 成 新 知汽车急刹车时,车轮停止转动,在地面上滑动,轮胎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沪科版 九年级 上册 物理 教案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