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化学考点突破:电化学基础(解析版).pdf
《2021届高考化学考点突破:电化学基础(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考化学考点突破:电化学基础(解析版).pdf(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电化学基础1.(2 0 2 1 届郑州市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期中)近年来我国在天然气脱硫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利用如图1 装置可完成天然气脱硫,甲池中发生反应如图2 所示。下列关于该装置工作原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碳棒为该脱硫装置的负极B.乙池中发生的反应为:H 2 s+2 e-=S+2 l TC.A Q 与 H 4 Q 间的转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D.除 I 外,F b/F e2+也能实现如图所示循环过程【答案】D【解析1 A 项,碳棒上A Q 和氢离子反应生成H2A Q 发生还原反应,所以碳棒为正极,故 A 错误;B.在乙池中,硫化氢失电子生成硫单质,碘单质得电子生成,发生的反应为H 2
2、 S+I;=3 +S l+2 H*,故B错误;C 项,据图可知,A Q 与 H2A Q 互相转化过程中C 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 C 错误;D 项,F e 也可以氧化H 2 s生成S,同时自身被还原成F e?+,F e 再在N型半导体上被氧化生成1F e3+,从而实现循环,所以除L 7 外,F e”/F e2+也能实现如图所示循环过程,故 D正确;故选D。2.(2 0 2 1 届-山东威海市高三一模)目前可采用“双极膜组”电渗析法淡化海水,同时获得副产品A 和B。其模拟工作原理如图所示。M、N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作用下,双极阴阳膜(B P)复合层间的乩 0 解离成H+和
3、0H,作为H+和 0 H 一的离子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产品A产品BA.Y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 cl 一 一 2 e-=C btB.M为阳离子交换膜,N为阴离子交换膜,B P 膜作用是选择性通过C 1-和 N a+C.电路中每生成0.2 5 m o l 气体a,理论上获得副产品A 和 B各1 m o lD.“双极膜组”电渗析法也可应用于从盐溶液(M X)制备相应的酸(H X)和碱(M O H)【答案】D2【解析】在“双极膜组”的左边区域,精制食盐水中的N a,透过M 膜(阳离子交换膜)进入,从而获得产品A(N aO H 溶液),精制食盐水的C 继续向左边迁移,在 X 电极失电子生成C
4、b,X 电极为阳极;在“双极膜组”的右边区域,精制食盐水的C 透过N 膜(阴离子交换膜)进入,从而获得产品B(H C 1 溶液),精制食盐水的N a,继续向右边迁移,在 Y电极,水电离出的H,在 Y电极得电子生成员,Y电极为阴极。A项,由以上分析知,Y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 H 2 0+2 e-=2 0 H +H 2t ,A不正确;B 项,M为阳离子交换膜,N为阴离子交换膜,BP 膜作用是选择性通过H+和 O H-,B 不正确;C 项,电路中每生成0.25 m o l气体a (Cl2),理论上获得副产品A(N a O H 溶液)和B(H C1溶液)各0.5 m o LC 不正确;D 项,“
5、双极膜组”电渗析法从N a Cl 溶液获得酸(H C1)和碱(N a O H),由此推知,也可从M X 溶液制备相应的酸(H X)和碱(M O H),D正确;故选D。3.(20 21届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高三期中)20 20 年化学科学家用微生物燃料电池作电源进行模拟消除酸性工业废水中的重倍酸根离子(CRCV-)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反应一段时间后,在装置中得到 F e (O H)3和 Cr (O H)3两种沉淀。已知6 F e2+Cr2072-+14 H=6 F e3+2Cr3+7 H20 o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3A.装置中,a 极的电极反应为H S-8 e 34 H 20=S 0 4=9 H
6、+B.向装置中加入适量N a 2s O,,其主要作用是增强溶液的导电C.装置中,b 极上消耗的(0 D 与装置中惰性电极上生成的(生成物)相等D.当装置中有0.6 m o l I T通过质子交换膜时,装置中产生0.4 m o l 沉淀【答案】C【解析】A 项,根据装置图可知,在 a电极上H S 佚去电子被氧化产生S O,、由于电解质溶液为酸性,所以a电极反应式为:H S-8 e 4 H20=S 042+9 H+,A 正确;B 项,在装置中,F e 电极连接电源正极,作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F e-2e-=F e2+,F e?+具有强的还原性,与废水中的Co CV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6 F
7、 e2+Cr2072+14 H=6 F e3+2Cr3+7 H20;惰性电极连接电源负极,作阴极,发生还原反应:2H+2片=乩3氢离子放电变为氢气逸出,使溶液碱性增强,溶液中的F e 、Cr 变为F e(0 H)3和 Cr(O H)3沉淀,可见,N a 2s 0 44电离产生的离子不参加化学反应,其主要作用是增强溶液的导电性,B 正确;C 项,在装置中,每产生Imol转移4 1n o i 电子,在装置惰性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为H2,每反应产生l m o l 乩转移2m o l 电子,由于同一闭合回路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所以b极上消耗的H O)与装置中惰性电极上生成的(生成物)不等,C 错误;D 项
8、,当装置中有0.6 m o l H*通过质子交换膜时,转移0.6 m o l 电子,根据同一闭合回路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装置中由F e-2e-=F e 可知反应产生0.3m o l F e2+,F e?+再发生反应:6 F e2+Cr2072+14 H=6 F e3+2Cr3+7 H20,根据物质转化关系可知0.3m o l F e?+反应转化为0.3m o l F e3+,同时得到 0.h n o l Cr3+,0.3m o l F e,+产生 0.3m o l F e (O H)3沉 淀,0.l m o l Cr3+产生0.l m o l Cr(0 H)3沉淀,故装置中共产生0.4 m o
9、 l 沉淀,D正确;故选C。4.中山大学化学科研团队首次将Cs P b Bn 纳米晶锚定在氨基化R G O 包覆的 a F e203(a F e203/A m i n e R G O/C s P bB r3),构筑 Z S c h e m e 异质结光催化剂,可有效降低电荷复合,促进电荷分离,从而提升光催化性能。光催化还原C O 2 和氧化乂0的反应路径如图。下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5A.该路径能量转化形式为电能一化学能B.该光催化转化反应可以阻止温室效应C.C s P bB n 纳米晶”表面发生了还原反应D.该催化转化的总反应涉及到非极性共价键、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答案】C【解析
10、】H20能在a -F e z O s 光催化剂材料作用下,被氧化成02,同时生成质子(H*),发生的氧化反应为:2 H 2()-4 e =4 H*+0 2;电子转移到“C s P bB n 纳米晶”用于还原C O?,C O?被还原为C O、C H4,发生的还原反应为:C 02+2 e +2 H=C 0+H20 C 02+8 e+8 H=C H 4+2 H20o A 项,由图可知,光能使a-F e z O s 光催化剂材料产生电子,电子的移动引起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最终生成。2、C O、C L,储存能量,该路径能量转化形式为光能f 电能一化学能,A 错误;B 项,该光催化转化反应生成了 C
11、L,C H,也能导致温室效应,故该反应不能阻止温室效应,B 错误;C 项,“C s P bB n 纳米晶”表面上C O 2 转化为C O、C H4,发生了还原反应:C 02+2 e-+2 H=C 0+H20 C 02+8 e+8 H=C H 4+2 H20,C 正确;D项,该催化转化的总反应:2 c。2幽2 C O+O 2、CO2+2H2O幽CH4+2O2,C O?、乩 0 都只含有极性共价键,C O、C H,都只含极性共价键,只含非极性共价键,故只有极性共价键断裂、有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生成,D 错误;故选C。65.(2021届河南新乡市高三模拟)一种钾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12、的是()充电K f nOr*6xC 百 工 二 nOrx KQ放电A.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K C6-e-=K+6CB.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K o,5-xM nO2+xK+xe=Ko.5M nO2C.放电时,K+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向石墨电极移动D.若仅把钾离子换成锂离子,当负极减少的质量相同时,钾离子电池转移的电子数比锂离子电池的多【答案】A【解析】据图可知放电时总反应为KOSMQ+AK CG/.5血。2+6式,该过程中K-HC被氧化,为负极,即放电时石墨电极为负极,则充电时发生还原反应为阴极;Mn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所以K o sMiQ放电时为正极,充电时为阳极。A项,放电时,石墨
13、电极为负极,附着在石墨上的K失电子被氧化成K+,结合总反应可知电极方程式为K C67-e-=K+6C,故A正确;B项,充电时为电解池,Ko.sMnOz为阳极,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方程式为Ko.5MnO2-xe-=Ko.5-xM nO2+xK+,故B错误;C项,放电时为原电池,原电池电解质中阳离子流向正极,KyMnOz为正极,所以I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向K.sMnOz电极移动,故C错误;D项,钾离子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K C6-e =K+6C,锂离子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LiC6-e-=Li+6C,相同质量的锂和钾,锂的物质的量更大,转移的电子更多,故D错误;故选A。6.(2020哧峰二中高三
14、月考)光电池在光照条件下可产生电流,如图装置可以实现光能源的充分利用,双极性膜可将水解离为T和O ff,并实现其定向通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装置可利用光能实现水的分解B.光照过程中阴、阳极区溶液中的pH均基本不变C.再生池中的反应为2V2+2H k2V*+H2 tD.每有ImolOE通过双极性膜,可产生5.6L(标准状况)的【答案】B8【解析】由图上电子的移动方向可知右侧电解池的阳极,反应式为 4 0 1 r-4/=2 乂 0+0 2 3 阴极反应式为2 V3+2 e=2 V2+,双极性膜可将水解离为汗和0 E,由图可知,H*进入阴极,0 出进入阳极,放电后的溶液进入再生池中在催化剂
15、条件下发生反应放出氢气,反应方程式为2 V2+2 1 T星 空 2 V。生项,由图可知,该装置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分解水,故 A 正确;B项,双极性膜可将水解离为H,和O H,由图可知,I T进入阴极,0 E 进入阳极,则双极性膜可控制其两侧溶液分别为酸性和碱性,则光照过程中阴、阳极区溶液中的p H 均发生改变,故 B 错误;C 项,由分析知,再生池中的反应为2 V2+2 H+3 2 e+H 2t ,故 C正确;D 项,阳极区反应式为4 0 H -4 球=2 乩 0+0 2 3每有I m o l O I T通过双极性膜,生成0.2 5 m o l 0 2,其标准状况下体积为5.6 L,故 D
16、正确;故选B。7.(2 0 2 1 届-安徽合肥市高三模拟)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团队通过镁热还原法将天然的硅藻土转化为具有多级孔道结构的硅框架,并将该硅框架与熔融态的锂金属混合制成具有多孔结构的复合锂金属。一种全固态锂金属电池是以复合锂金属为a 极,磷酸铁锂为b 极,聚环氧乙烷基聚合物(P E O-SP E)为固态电解质(如图所示),该电池的总反该 电 _应为:L i F e P(6xL i+L i c F e P 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9A.放电时L i 卡 通过固态电解质向b 极移动B.多孔结构的复合锂金属有利于锂金属的均匀沉积和脱出C.充电时,b 极反应为:L i1,xF e P 04+
17、xe+xL i+=L i F e P 04D.充电时,当a 极质量增加m g 时,理论上b 极质量减少m g【答案】C【解析】放电时,该装置为原电池装置,复合锂金属(a)为负极,负极反应为:xL i-xe=xL i+,磷酸铁锂为(b)正极,正极反应为:L i1-xF e P 04+xL i+xe=L i F e P 04;充电时,该装置为电解池装置,复合锂金属(a)为阴极,阴极反应为:xL i*+xe-=xL i,磷酸铁锂(b)为阳极,阳极反应为:L i F e P O xe-=L i i r F e P O d+xL i+。A 项,放电时,该装置为原电池装置,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 L i*向
18、b 极移动,A 正确;B项,多孔结构的复合锂金属表面积比较大,有利于锂金属的均匀沉积和脱出,B正确;C 项,由分析可知,充电时,该装置为电解池装置,b极为阳极,阳极反应为:L i F e P 0 xe-=L i-xF e P 0 4+xL i+,C 错误;D 项,由得失电子守恒和充电时的电极反应可得如下关系:b极产生x molL i*b极质量减少x molL i*x da 极增加x molL i,那么b 极质10量减少值=2 极质量增加值,故当a 极质量增加mg 时,理论上b极质量减少mg,D正确。故选C。8.(2 0 2 1 届湖北质检)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太阳能驱动的H 2 s分解装置,工
19、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 F e3+S2=2 F e2+S IB.理论上每生成I molS时,I T由质子交换膜右侧向左侧移动的物质的量为2 molC.丙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H4 Si W1 204 0 +2 e+2 H=H6 Si W1 204 0D.丁区H 6 Si W i 2()4。在催化剂表面发生电化学反应生成H j Si W J h。和日【答案】C【解析】根据图可知,甲区:通 入 监 发生:H 2 s+2 F e G=2 F e*+Sl+2 T,S通过甲装置下端排出,F e?+与H+通过甲乙之间的泵到达乙区,F e 2+在乙区失去电子,发
20、生:F e2+-e=F e3+,F e/从左上面管子到甲区11循环,汗通过质子交换膜进入丙区,发生:H 4 Si W1 204 0 +2 e+2 H+=H 6 Si W A ,从右上管到达丁区,在催 化 剂 作 用 下 发 生:H j Si W i 2()4 o+H 2 3 H J S i W X h。从丙丁之间的泵回到丙区循环,庆排出。A项,甲区:通入I L S,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H2S+2 F e3+=2 F e2+S I +2 H+,A错误;B 项,I T由质子交换膜左侧向右侧移动,B 错误;C项,丙区:发生反应为:H 4 Si W1 2O4o +2 e-+2 H+=H6 Si W
21、 O ,C 正确;D 项,丁区: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H6 Si W1 2O4o=H4 Si W1 2O4o+H21 ,没发生电化学反应,D 错误;故选C。9.(2 0 2 1 届天津和平区高三模拟)一种新型的锌碘单液流电池,其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M N聚烯煌乡孔电极AZn-*-Zn2多孔碳也电极V离子交换膜3循A.放电时B电极反应式为:L+2 e-=2 B.M为阳离子交换膜,N为阴离子交换膜C.充电时,A极增重6 5 g 时,C区增加离子数为4 吊D.放电时电解质储罐中离子总浓度增大12【答案】B【解析】由装置图可知,放电时,Z n是负极,负极反应式为Z n-2 e-=Z n
22、2+,石墨是正极,反应式为L+2 e-=2 r,外电路中电流由正极经过导线流向负极,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2 1-2 0=1 2、阴极反应式为Z n2+2 e =Z no A项,放电时,B电极为正极,L得到电子生成,电极反应式为L+2 e-=2 ,故 A正确;B 项,离子交换膜是防止正负极L、Z n接触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区生成Zn 正电荷增加,正极区生成1 一、负电荷增加,所以C 通过M 膜进入负极,I 通过N膜进入正极,所以M为阴离子交换膜,N为阳离子交换膜,故B 错误;C 项,充电时,A极反应式Z n2+2 e =Z n,A 极增重6 5 g 转移2 mol电子,所以C区增加2 mo
23、i I、2 molC r,离子总数为4 义,故 C正确;D项,放电时,Z n是负极,负极反应式为Z n-2 e -Zn,石墨是正极,反应式为I2+2 e =2 r,转移2 mol电子时负极生成I mol的锌离子,正极产生 2 moi 的碘离子,所以放电时电解质储罐中离子总浓度增大,故 D正确;故选B。1 0.(2 0 2 1 届-江西南昌市高三模拟)将电解质溶液与某些有机电极材料组合可形成低温环境仍能正常工作的充电电池(如图所示),电池充电时,L i*固定在b 侧的有机材料上,电解质溶液中的有机阴离子向a 侧移动,被吸附到a 侧的有机材料上。下列说法正确是()13-oj o 0一一 O4 0
24、A.放电时,a侧是负极B.放电时,锂离子向b侧移动C.充电时,b侧发生氧化反应D.充电时,电子的移动方向如所示【答案】D【解析】电池充电时为电解池,电解质溶液中的有机阴离子向a侧移动,推知a极为阳极,b极为阴极,故电池放电时a极为正极,b极为负极。A项,电池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有机阴离子向a侧移动,推知a极为阳极,故电池放电时a极为正极,A错误;B项,放电时a极为正极,b极为负极,阳离子流向正极,故锂离子向a侧移动,B错误;C项,电池充电时,b极为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C错误;D项,充电时,电子由阳极流向正极,由负极流向阴极,b极为阴极,电子的移动方向如所示,D正确;故选D。141 1.(
25、20 21 届邢台市第二中学高三月考)新型镁一锂双离子二次电池如图,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o X L i i r F e P O”M g /L i F e P O4甘 口+透 过 膜 WMI&WW含M jf U L;的溶液L i 2s O,水溶液A.放电时,L i+由左向右移动B.放电时,导线上每通过1 mol e,左室溶液质量减轻5 gC.充电时,外加电源的正极与Y 相连D.充电时,阳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L i F e P 0 4 x e-=L i F e P()4+x L i+【答案】B【解析】放电时,左边镁为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反应式为M g-2e=M g2+;右边为正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高考 化学 考点 突破 电化学 基础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