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5篇.pdf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5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5篇.pdf(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5篇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1、稳态的调节:神经一一体液一一免疫共同调节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6、血浆中酸碱度:7.3 5 7.4 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 a H C 0 3/H 2 C 0 3 N a 2 H P 0 4/N a H 2 P 0 47、人体细胞外液
2、正常的渗透压:7 7 0 kP a正常的温度:3 7 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无机物存在方式生理作用水结合水4。5%自由水9 5%部分水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结合。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1、细胞内的良好溶剂;2、参与细胞内许多生物化学反应;3、水是细胞生活的液态环境;4、水的流动,把营养物质运送到细胞,并把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或直接排出;无机盐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如K+、C a 2+、M g 2+、C l、P 0 2+等
3、1、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 F e 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2、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3、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小结化合有机组合分化化学元素化合物原生质细胞。原生质1、泛指细胞内的全部生命物质,但并不包括细胞内的所有物质,如细胞壁;2、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其主要成分为核酸、蛋白质(和脂类);3、动物细胞可以看作一团原生质。细胞质:指细胞中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全部原生质。原生质层:成熟的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为一层半透膜。(三)细胞的基本结构细 胞 壁(植物特有):纤维素+果胶,支持和保护作用成分:脂 质(主磷脂
4、)5 0%、蛋白质约4 0%、糖类2%1 0%细胞膜作用:隔开细胞和环境;控制物质进出;细胞间信息交流;真核基质:有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甘酸和多种酶等细胞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分工:线、内、高、核、溶、中、叶、液、细胞器协调配合: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生物膜系统核膜:双层膜,分开核内物质和细胞质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流和信息交流细胞核核仁:与某种RN 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染色质:由D N A和蛋白质组成,D N 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一、细胞器差速离心:美国克劳德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液泡核糖体中心体分布动植物植物动植物植物和某非原生动物动植物动物低等
5、植物形态椭球形、棒形扁平的球形或椭球形大小囊泡、扁平囊网状椭球形粒状小体结构双层膜,有少量D N A单层膜,形成囊泡状和管状,内有腔没有膜结构崎(T P酶复合体)、基粒、基质 基 粒(类体)、基 质(片层结构)、酶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液泡膜、细胞液蛋白质、RN A、和酶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功能有氧呼吸的主场所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分泌,成细胞壁提供合成、运输条件贮存物质,调节内环境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与有丝有关备注在核仁形成细胞器是指在细胞质中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执行一定生理功能的结构单位,二、协调配合分洪蛋白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罗马尼亚帕拉德有机物、0 2叶绿体线粒体能量、C 0 2基因调控初步合
6、成加工修饰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胞外氨基酸肽链一定空间结构。生物膜系统:细胞器膜+细胞膜+核膜等形成的结构体系三、细胞核二 核 膜(双层)+核仁+染色质+核液美西蟾实验、蛛城横溢实验、变形虫实验、伞藻嫁接与移植实验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代谢活动和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相互转变的形态结构。DNA螺旋。+=核 小 体(串珠结构)染 色 质30nm纤维组蛋白非组蛋白螺旋化0o 4um超 螺 旋 管(圆筒形)2-10um染 色 单 体(圆柱状、杆 状)四、树立观点(基本思想)1、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功能的存在;。结构和功能相统一
7、2、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3、各种细胞器既有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分工合作1、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体现细胞各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生物的整体性: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只有在各部分组成一个整体的时候才能体现出生命现象。1、结构:细胞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如分布在细胞质的内质网内连核膜,外接细胞膜。2、功能:细胞的不同结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却是协调配合的。如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3、调控: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其DNA通过控制蛋白质类物质的合成调控生命活动。4、与外界的关系上:每个细胞都要与相邻细胞、而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细胞都要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五
8、、总结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四)细胞物质的运输O科学家研究细胞膜结构的历程是从物质跨膜运输的现象开始的,分析成分是了解结构的基础,现象和功能又提供了探究结构的线索。人们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假说,又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来修正假说,其中方法与技术的进步起到关键的作用成分:磷脂和蛋白质和糖类结构:单 位 膜(三明治)一流动镶嵌模型细胞膜特性结构特点:具有相对的流动性物理特性:选择透过性(对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具选择性)保护作用功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细胞识别、分泌、排泄、免疫等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3(生物学习方法)1.通过复习旧知识的方式导入新课。从旧知识导入新知
9、识,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明确探索的目标,是生物教学最常用的导入方法。教学过程中,讲授新课之前,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中,抓住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对旧知识加以概括,提出即将研究的问题,这样既促进了旧知识的巩固,又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任务和重点,而且也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心,产生积极寻找问题答案的强烈愿望。这种方法能使学生掌握问题的实质,给学生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如在 讲“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一节时,通过复习茎的结构以及韧皮部、木质部的构成导入新课,为学习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作铺垫。2.利用直观演示,让学生从观察实物和教具的方式导入新课。采用直观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
10、向抽象过渡的桥梁。教师若在教学中运用实物、标本、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通过视觉心领神会,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如在讲授骨的结构时,先发给学生纵剖的长骨,让学生观察,在观察时,教师提出观察的重点,提出思考的问题:骨端和骨中部的结构是否一样?长骨骨质的外面有什么样的结构?这种结构存在的部位如何?骨髓腔中有些什么物质?这种导入方法,在让学生观察实物的过程中,既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又突出了重点,很自然地为讲解新课 长骨结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3.利用实验操作的方法导入新课。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新教材中把强化实验、通过实验手段探索知识,培养能力提到重要位置。新
11、教材中的实验探索穿插在正式课文之中,是课本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实验操作的方法导入新课,能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探索规律。既长了知识,又学到了技能。同时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既动脑又动手,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上“根对水分的吸收”时,就运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个实验引入新课,在课前让学生自己用萝卜进行实验,上课时让学生讲述自己观察的现象,并说明两个萝卜条为什么一个更加硬挺,另一个却软缩了。利用这一实验,就很容易引入新课“根对水分的吸收”。4.从生产实验和生活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出发导入新课,启发学生懂得
12、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或自身的生理现象导入新课,能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和实用感,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讲到“叶片的结构”时,把学生带到室外去,叫他们轻摇小树,注意观察叶子的下落情况,重复几次后,把他们带回教室,问小学生“叶片下落时,是正面向下,还是反面向下?”学生齐声答“正面”。教师问,这是为什么呢?稍停后,接着说,这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叶片的结构”有关,就这样很自然地转入新课。再如讲授心脏和血管的生理功能时就要讲到心率、心动周期等有关知识,就可以从实际问题导入来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让学生用右手手指轻按左手腕椀骨头尺侧,摸到脉搏后,说明这是槐动脉,它的搏动和心脏的跳动是一致的。
13、让学生数一数自己脉搏跳动的次数,半分钟后停止,统计每分钟8 0次的人数,每分钟7 0 7 9次的人数,6 0 6 9次的人数,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大家都静坐在教室里,而每个人的脉搏次数却不完全相同呢?心脏在人的一生中都在不停地跳动为什么不会疲劳呢?从而导入新课。再如讲述“植物的营养繁殖”,通过了解不少学生对果树嫁接有一点感性知识,据此可以设问:”要使一棵苹果树上既结出国光苹果,又结出富士苹果两种果实,应采取什么方法?学生顿时情绪激昂,跃跃欲试,齐 答“嫁接!”接着问:“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对此回答不上来,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这个问题。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41、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
14、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岩阶段一地衣阶段一苔葬阶段一草本植物阶段一灌木阶段一森林阶段(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样 方 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的动物)3,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生物圈4、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1)“J”型增长曲线条
15、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2)“S”型增长曲线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5、K值(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数量,选择在K/2时捕捞资源,在K/2之前进行虫害杀灭(降低环境容纳量)6、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一、细胞与稳态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1)毛细淋巴管具有盲端,毛细血管没有盲端,这是区别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的方法。(2)淋巴来源于组织液,返回血浆。图示中组织液单向转化为淋巴,淋巴单向转化为血浆,这是判断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的突破口。3、内环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质(1)存在的物质主要有
16、: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代谢废物:C02、尿素等。调节物质:激素、抗体、递质、淋巴因子、组织胺等。其他物质:纤维蛋白原等。(2)不存在的物质主要有: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及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存在于消化道中的食物及分泌到消化道中的消化酶。4、在内环境中发生和不发生的生理过程(1)发生的生理过程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 H的稳态。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激素调节过程,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2)不发生的生理过程(举例)细胞呼吸的各阶段反应。细胞内蛋白质、递质和激素等
17、物质的合成。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质和蛋白质的消化水解过程。技法提炼内环境成分的判断方法一看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如血浆蛋白、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质、02、C02、激素、代谢废物等)。若是,则一定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二看是否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载体蛋白等)。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三看是否属于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18、主要与Na+、Cl一有关。溶液渗透压: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大。(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接近中性,P H 为 7.3 5-7.4 5。与 H C 03 二 H P 04 2 一等离子有关。(3)温度: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 7 七左右。易错警示与内环境有关的2个易错点:(1)内环境概念的适用范围: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 细 胞 动 物(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2)血浆蛋白W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6、内环境的稳态(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体液免疫调节,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
19、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2)机体维持稳杰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3)内环境稳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7、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如下1、染色质:在细胞核中分布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是由D N 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细胞分裂间期,这些物质成为细长的丝,交织成网状,这些丝状物质就是染色质。2、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细胞核内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就形成了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的染色体。3、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
20、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若着丝点分裂,则就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了)。每条姐妹染色单体含1个D N A,每个D N A 一般含有2条脱氧核甘酸链。4、有丝分裂:大多数植物和动物的体细胞,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加数目。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5、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间期。分裂期:在分裂间期结束之后,就进入分裂期。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6、纺锤体:是在有丝分裂中期细
21、胞质中出现的结构,它和染色体的运动有密切关系。7、赤道板: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准确地排列在纺锤体的赤道平面上,因此叫做赤道板。8、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例如,蛙的红细胞。公式:1)染色体的数目=着丝点的数目。2)D N A数目的计算分两种情况:当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 N A分子;当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 N A分子。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5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二、稳态(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2、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3)调节机制:神经一一体液一一免疫调节网络第二章动物体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高兴,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生产调控效应。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突 起(树 突(短)、轴 突(长)构成。轴突+髓鞘=神经纤维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3、反射瓠: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在脑和
23、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剌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杰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一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一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一兴奋部位;膜 内:兴奋部 位 一 未 兴 奋 部 位)一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
24、的传递:(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量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 在突 触 处)的 传 递 是 单 向 的,只能是:突触前膜一突触间隙一突触后膜(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一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6、人脑的高级功能(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 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25、(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书写中枢(W区)一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一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听性语言中枢(H区)一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阅读 中 枢(V区)一失 读 症(能听、说、写,不能读)(3)其他高级功能:学习与记忆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61、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2、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3、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动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生物 必修 知识点 总结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