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高级职称题-临床免疫检验二.pdf
《临床医学检验高级职称题-临床免疫检验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检验高级职称题-临床免疫检验二.pdf(9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临床医学检验高级职称题-临床免疫检验二1、抗原抗体结合反应最终出现肉眼可见沉淀现象,其原因是0A.从疏水胶体变为亲水胶体B.抗原抗体结合导致蛋白变性所致C.从亲水胶体变为疏水胶体D.抗原抗体结合和盐析共同作用所致E.抗原抗体反应是单向反应2、分离亚细胞成分或大分子蛋白质最常用的方法为()A.高速离心法B.低速离心法C.超速离心法D.凝胶过滤法E.选择性沉淀法3、制备人工抗原时一,最常用于偶联半抗原的载体()A.人甲状腺球蛋白B.人血清白蛋白C.免疫球蛋白D.牛血清白蛋白E.葡萄球菌A蛋白4、细菌的鞭毛免疫原常规制备方法是()A.7 5%乙醇处理B.1 0 0 加温2 2.5 h处理C.0.3%
2、0.5%甲醛处理D.亲合层析法E.9 5%乙醇处理5、细菌的菌体抗原常规的制备方法0A.1 0 0 加温2h处理B.0.8 5%氯化钠处理C.7 5%乙醇处理D.1%氯化钙处理E.2%氯仿处理6、制备人血清蛋白与福氏完全佐剂的乳化抗原时,两者比例最好为0A.2:lB.3:1C.1:1D.4:1E.5:17、配制绵羊红细胞免疫原一般细胞浓度为()A.1 0 /m lB.1 0 /m lC.1 0 /m i lD.1 0 /m lE.1 0 /m l8、颗粒性抗原免疫接种方法一般采用()A.静脉注射B.皮内注射C.淋巴结注射D.皮下注射E.肌肉内注射9、沉 淀I g G所 用P E G 6 0 0
3、 0浓度为()A.6%7%B.8%1 2%C.3%4%D.1 2%1 5%E.2 5%1 0、单克隆抗体性质鉴定最常用()A.凝集试验B.玫瑰花环形成试验C.沉淀试验D.R I A 法E.E L I S A 法1 1、血清半衰期最长的1 g是0A.I g GB.I g MC.I g AD.I g EE.I g D1 2、保存抗血清时,防腐剂N a N的浓度为()A.0.2%0.5%B.0.5%1%C.0.l%0.2%D.1%2%E.2%5%1 3、制备免疫球蛋白重链片段时,用于裂解免疫球蛋白的酶最好选用()A.胃蛋白酶B.胰蛋白酶C.木瓜蛋白酶D.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胰肽酶1 4、根据抗原分子
4、所带电荷不同进行分离纯化的方法称为()A.凝胶过滤法B.离子交换层析法C.盐析法D.免疫亲和层析法E.免疫电泳法1 5、根据单克隆抗体的特点,以下提法哪一项是错误的()A.高度的均一性和可重复性B.具有单一的生物学功能C.特异性强D.对p H,温度及盐类浓度耐受性强E.有效抗体含量高1 6、克隆化培养后的杂交瘤细胞保存液中小牛血清浓度为()A.5%B.1 0%C.1%D.2 0%E.3 0%1 7、单克隆抗体与多克隆抗体主要的区别之一是()A.抗原结合牢固B.高度特异性C.对热稳定D.可用固相放射免疫测定含量E.用于生产试验诊断试剂1 8、最有效的单克隆抗体纯化法为()A.凝胶过滤法B.亲和层
5、析法C.盐析法D.离子交换层析法E.酸沉淀法1 9、特异性T细胞的制备过程中,分离纯化T细胞应在()A.融合前2天进行B.融合前3天进行C.融合前1天进行D.融合前1周进行E.融合前几小时进行2 0、不属于血清学反应的是()A.溶血反应B.溶菌反应C.凝集反应D.补体结合反应E.变态反应2 1、最理想的杂交瘤细胞是()A.人-人B.鼠 一 鼠C.鼠-人D.鼠-兔E.以上都是2 2、真空干燥保存抗血清要求制品内水分应是()A.0.2%B.2%C.1%D.0.5%E.5%2 3、常用于诱发小鼠产生骨髓瘤细胞的油类制剂有()A.羊毛脂B.花生油C.石蜡油D.降植烷E.羊皮脂2 4、除去杂抗体的吸附物
6、应选用0A.溶血素B.含有补体的液体C.不含特异性抗原的抗原液D.葡萄球菌蛋白AE.I g G2 5、应用选择培养基是为特别筛选除去()A.融合的脾细胞与瘤细胞B.未融合的瘤细胞C.未融合的脾细胞D.融合的脾细胞与脾细胞E.融合的瘤细胞与瘤细胞2 6、下列免疫不产生抗体的是()A.马血清免疫人B.人血清免疫羊C.人血清免疫马D.羊细胞免疫兔E.兔血清免疫大鼠2 7、制备单克隆抗体应按如下哪一种方法()A.B细胞+骨髓瘤细胞+中性粒细胞B.B细胞+P E G+骨髓瘤细胞+中性粒细胞C.骨髓瘤细胞+T 细胞+B 细胞D.B细胞+P E G+骨髓瘤细胞+小鼠腹腔细胞E.B细胞+P E G+骨髓瘤细胞
7、+脾细胞2 8、免疫小鼠采血通常采用()A.颈动脉放血或断尾法B.颈静脉或摘除眼球采血C.心脏采血或断尾法D.摘除眼球或断尾法E.耳静脉采血或摘除眼球2 9、鉴定抗体的特异性,常用下列哪一种方法()A.单向免疫扩散法B.双向免疫扩散法C.间接凝集试验D.免疫亲和层析法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3 0、抗体的最小单位是0A.F vB.S c F vC.F abD.C HE.V H3 1、单克隆抗体细胞最常用培养为()A.半固体培养B.固体培养C.液体培养D.鸡胚培养E.动物接种3 2、杂交之前,骨髓瘤细胞必须缺陷()A.H G P R TB.氨基蝶吟C.叶酸D.胸腺喀咤核甘E.次黄口票岭3 3、多
8、发性骨髓瘤细胞是B淋巴细胞杂交瘤细胞理想细胞,其特点不包括()A.自身无分泌功能B.改变细胞恶性变化C.稳定和易培养D.融合度高E.HGP R T 缺陷3 4、T淋巴细胞杂交瘤细胞的功能不包括0A.具有特异性杀伤功能B.具有自身反应性C.分泌各种淋巴因子D.具有调节功能E.具有吞噬功能35、对流免疫电泳中,抗体向阴极移动原因是0A.抗体带负电B.电渗作用大于电泳作用C.抗体带正电D.电泳作用大于电渗作用E.抗原带正电36、免疫电泳技术的特点除外()A.高分辨率B.高灵敏度C.高特异性D.快速E.微量特性3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玻片凝集试验()A.血清学分型B.人类ABO血型鉴定C.菌种鉴定D.定
9、量检测前筛选试验E.血清抗体效价测定3 8、动物采血应选择在0A.末次免疫后1 5 2 0天B.末次免疫后3 5天C.末次免疫后1 0 1 5天D.末次免疫后5 7天E.末次免疫后2 0 3 0天3 9、试管法凝集试验,错误说法是()A.在一定温度范围,温度升高,反应加快B.水浴箱水面稍高于试管内液面有利于反应进行C.需适当电解质参与才出现可见凝集现象D.P H以6 8为宜E.P H过低,接近细菌抗原等点,可引起酸凝集4 0、Co o m b s试验的直接法和间接法的主要区别是()A.前者是检测在体内已致敏的红细胞上的不完全抗体,后者是检测游离在血清中不完全抗体的B.前者主要用于检测I g G
10、型抗体,后者主要用于检测I g E型抗体C.前者是检测完全抗体的,而后者是检测不完全抗体的D.前者主要用于检测I g G型抗体,后者主要用于检测I g M型抗体E.两者判断结果的方法不同4 1、直接凝集反应与间接凝集反应的根本区别是0A.参与反应介质中电解质的浓度不同B.间接凝集反应敏感性比直接凝集反应敏感性高C.前者采用颗粒性抗原,后者是将可溶性抗原吸附于载体颗粒上D.判断结果是在抗原抗体反应的不同阶段E.参与反应介质中的电解质不同42、沉淀反应中,抗原与抗体的结合价取决于抗原的分子量,一般说来,抗原的分子量与结合价的关系是()A.抗原分子量越大,结合价越大B.两者没有关系C.抗原分子量越大
11、,结合价越小D.两者呈函数关系E.Ig M型抗体结合价为二价43、关于胶乳凝集试验的载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是一种惰性载体B.是一种直径为0.8 n m的圆形颗粒C.载体颗粒为聚苯乙烯胶乳D.颗粒表面带有负电荷,能吸附蛋白质E.抗原或抗体以非共价键交联在胶乳表面44、关于协同凝集试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所用载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含有S P AC.原理与间接凝集反应类似D.S P A具有与所有特异性抗体Ig G F c段结合的特性E.可用于细菌,病毒,毒素及各种可溶性抗原的检测45、双向琼脂扩散试验,两种受检抗原的性质完全不同时,沉淀线出现0A.二条弧线不连接B
12、.二条直线相交叉C.二条弧线完全融合D.二条弧线部分融全E.二条相交弧线靠近抗体孔46、M a n c i n i 曲线()A.适用于小分子抗原,扩散时间小于2 4hB.适用于大分子抗原,扩散时间小于2 4hC.适用于小分子抗原,扩散时间大于48hD.抗原浓度与沉淀环直径的平方呈线性关系E.使用半对数坐标纸作用图47、F a h e y曲线适用于()A.小分子抗原,长时间扩散(48h)B.大分子抗原,短时间扩散(2 4h)C.小分子抗原,短时间扩散(2 4h)D.大分子抗原,长时间扩散(48h)E.不论分子大小48、M a n c i n i曲线适用于()A.小分子抗原,长时间扩散(48h)B
13、.大分子抗原,短时间扩散(2 4h)C.小分子抗原,短时间扩散(2 4h)D.大分子抗原,长时间扩散(48h)E.不论分子大小49、F a h e y 曲线()A.适用于小分子抗原,扩散时间大于48hB.适用于大分子抗原,扩散时间小于2 4hC.适用于大分子抗原,扩散时间大于48hD.抗原浓度的对数与沉淀环直径呈线性关系E.使用普通坐标作图50、火箭免疫电泳的火箭峰基底过宽()A.抗原为Ig G类蛋白质B.抗原含量过高C.琼脂凝胶的电渗过大D.电泳时间未达终点E.加样速度慢51、对流免疫电泳是()A.定向加速的双向免疫扩散技术B.区带电泳与双向免疫扩散相结合的技术C.定向加速的单向扩散试验D.
14、区带电泳与免疫沉淀反应相结合的技术E.电泳与环状沉淀试验相结合的技术52、散射比浊法测定的散射信号值产生于()A.单位时间内免疫复合物形成的最快时间段B.单位时间内免疫复合物形成的最稳定期C.单位时间内最大的免疫复合物D.抗体过剩期形成的免疫复合物E.小分子不溶性免疫复合物颗粒53、三角孔型双向琼脂扩散试验,若二条沉淀线部分相融,说明两种抗原性质()A.完全相同,抗体单价B.部分相同,抗体双价C.完全相同,抗体双价D.部分相同,抗体单价E.完全不同,抗体双价5 4、下列试验属于沉淀反应的有()A.外斐反应B.抗链球菌“0”试验C.肥达反应D.免疫比浊E.梅 毒RP R试验5 5、不是免疫比浊试
15、验中伪浊度形成的原因()A.标本反复冻融B.高效价抗体(1:2 0 0)C.高血脂标本D.低效价抗体(V 1:2 0)E.试剂污染5 6、免疫电泳常采用的琼脂糖浓度为()A.2%B.2 3%C.0.8 1%D.3 5%E.5 1 0%5 7、关于琼脂糖凝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由琼脂去掉琼脂果胶而得B.杂质少,接近电中性C.商品名为Se p ha d e xD.加热易融,常温时凝固成固体E.色泽透明,质地均匀,富有弹性5 8、散射比浊法的特异性优于透射比浊法,其原因是0A.散射比浊法的入射光波长较短B.I C的折射率大C.检测点接近光源D.I C的体积大E.避免了杂信号的影响5 9、火箭免
16、疫电泳的火箭峰呈圆形是因为()A.抗原为I gG类蛋白质B.抗原含量过高C.琼脂凝胶的电渗过大D.电泳时间未达终点E.加样速度慢60、关于RI A原理,下述哪种说法正确()A.Ag增多时,B/(B+F)值减小B.Ag增多时,B 增多C.Ag增多时,B/F 值增大D.Ag增多时,B+F 减小E.Ag增多时,F 减小61、放射免疫分析的创建者和创建时间()A.Be r s o n 和 Y a llo w 于 1 9 5 9 年创建B.N a ke n e 和 P ie r c e 于 1 9 66 年创建C.C o o ms 于 1 9 4 1 年创建D.M ile s 和 H a le s 于
17、1 9 68 年创建E.E mgr a ll 和 P e r lma n n 于 1 9 71 年创建62、临床药物浓度检测的首选方法()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B.底物标记荧光免疫测定C.荧光免疫显微技术D.流式荧光免疫技术E.荧光偏振免疫技术63、火箭免疫电泳的火箭峰呈纺锤状()A.抗原含量过高B.电泳时间未达终点C.抗原为I g G类蛋白质D.加样速度慢E.琼脂凝胶的电渗过大6 4、放射免疫分析的必备条件()A.高纯度的标准品和高质量的特异性抗体B.合适的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游离标记抗原分离技术C.符合一定质量要求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原D.放射性测量仪器E.以上均是6 5、在 用R I
18、A检测某种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时,其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放射性强度越大,表明()A.该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越低B.游离的标记激素的浓度越高C.该激素在血清中的浓度越高D.对这种激素的特异性抗体浓度越高E.以上均不对6 6、为避免放射免疫分析所使用的计数器受到外来放射性物质的污染而影响所分析的结果,所以每日应执行下列哪项工作()A.检测器的保养擦拭B.校正计数器计数效率C.检测计数器的背景值D.对计数器执行擦拭实验E.对作业环境进行辐射侦测6 7、分离结合态与游离态放射性标记抗原不完全时会增加()A.非特异性结合量B.敏感度C.特异性结合量D.精确度E.反应速率6 8、直接标记地制备放射性标记结合物时
19、,常用的氧化剂为()A.乳过氧化物酶B.N T臭代琥珀酰亚胺C.氯胺TD.H OE.S H P P6 9、关于E L I S A的底物O P D的特点哪一条不正确()A.灵敏度高B.比色方便C.具有致癌性D.配成应用液后稳定性好E.与酶反应后显橙黄色7 0、免疫放射测定(I R M A)与R I A的区别中,哪项论述不正确()A.R I A中抗体结合标记抗原的量与被测抗原浓度成反比关系,而I R M A中则相反B.R I A中需对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游离标记抗原分别做放射强度测定,I R M A只测定上清液的放射强度C.R I A使用标记抗原,I R M A使用标记抗体D.R I A用于检测抗
20、原,I R M A用于检测抗体E.I R M A为非竞争结合,R I A为竞争抑7 1、在放射免疫分析中常用到R I A标准曲线,其作用是()A.用得到的计数率去推算试样中所含样品的浓度或含量B.做质控C.用来校正计数器(c o u n t e r)D.用来追踪试样的变化E.鉴定核素的放射化学纯度7 2、放射免疫分析中,已知量的是()A.未标记的抗体B.标记抗原C.未标记的抗原D.标记抗体E.放射性核素7 3、关于H R P,描述正确的是()A.测定H R P的R Z值,可判断酶活性的高低B.H R P对酶催化反应中的受氢体专一性要求不高C.H R P由具酶活性的蛋白主酶和亚铁血红素辅基构成D
21、.酶变性后,其R Z值不变E.邻苯二氨底物液被H R P催化显蓝色,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 9 2n m7 4、非竞争性结合分析法,常用放射性核素标记()A.检测抗原B.抗体C.标准抗原D.沉淀剂E.待测样品7 5、关于间接免疫荧光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以检测抗体B.敏感性较直接法明显提高C.可以检测抗原D.用一种标记的抗球蛋白抗体,能检查多种以球蛋白作为抗体的复合物E.特异性较直接法明显提高7 6、免疫放射分析方法创建者为()A.B e r s o n 和 Y a llo w 于 1 9 5 9 年创建B.N a ke n e 和 P i e r c e 于 1 9 6 6 年创建C.
22、C o o ms 于 1 9 4 1 年创建D.M i le s 和 H a le s 于 1 9 6 8 年创建E.mg r a ll 和 P e r lma n n 于 1 9 7 1 年创建7 7、使用荧光显微镜检测时应注意的是()A.标本可以长时间照射B.应用发荧光的镜油封片C.使用前应预热1 5 mi nD.调整激发光源波长与荧光物质发射波长一致E.染色后标本应放置一段时间再镜检7 8、关于免疫放射分析的描述,正确的是()A.单位与抗体双位点I R M A 均采用固相抗体作分离B.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属于竞争性结合C.反应体系中,相对于抗原,标记抗体是过量的D.反应平衡时,游离标记物量与
23、待测抗原量成正比E.反应平衡时,待测抗原量与结合的*A g-A b 成反比7 9、下列组成荧光显微镜的结构中,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相同的是()A.聚光器B.目镜C.光源D.物镜E.滤光片8 0、表示H R P 纯度(R Z)的是()A.入 4 0 3 n m/人 27 5 n mB.入 29 0 n m/人 27 5 n mC.入 27 5 n m/入 4 0 3 n mD.入 4 20 n m/人 27 5 n mE.入 4 0 3 n m/人 29 0 n m8 1、主要用于测定各种激素,蛋白质,酶,药物及病毒抗原的技术()A.荧光免疫显微技术B.流式荧光免疫测定C.荧光偏振免疫测定D.底物标
24、记荧光免疫测定E.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8 2、关于E L I S A 的固相载体论述有误的是()A.每一批号的聚苯乙烯在使用前需检查其性能B.聚氯乙烯对蛋白质的吸附性能比聚苯乙烯低C.最常用的是聚苯乙烯微量反应板D.阳性和阴性标本测定结果差别最大者是最适用载体E.微孔滤膜也可作固相载体8 3、汞灯具有很强的()A.黄色光或橙黄色光B.绿色光或绿黄色光C.红外线或红色光D.紫外光或蓝紫光E.蓝色光或紫色光84、下列不是荧光猝灭剂的是0A.高浓度过镒酸钾B.碱性复红C.亚甲蓝D.伊文思蓝E.碘溶液85、关于ELISA竞争法正确的是()A.被检测物与酶标记物的免疫活性各不相同B.被测物多则标记物被结
25、合的机会少C.用于检测抗原D.待测管的颜色比参照管的淡表示被测物量少E.只用于检测抗体86、酶桥染色法中的桥抗体是指()A.显色系统中的抗酶抗体B.第一抗体C.免疫反应系统中的特异性抗体D.第二抗体(抗抗体E.第三抗体(抗酶抗体)8 7、与双抗体夹心法相比,EL I SA 间接法的主要优点是0A.减少了操作步骤B.减少了冲洗次数C.有较大的放大作用D.可以用一种酶标抗体检测各种与抗原相应的抗体E.缩短反应时间8 8、酶增强免疫测定技术(EM I T)是一种()A.液相酶免疫测定技术B.均相酶免疫技术C.固相酶免疫测定技术D.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E.酶免疫测定与电泳相结合的技术8 9、EL I S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床医学 检验 高级职称 临床 免疫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