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市政规范大全》CJJT185-2023 城镇供热系统节能技术规范8.pdf
《《城市市政规范大全》CJJT185-2023 城镇供热系统节能技术规范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市政规范大全》CJJT185-2023 城镇供热系统节能技术规范8.pdf(6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UD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T 185-2012P 备案号 J 1480-2012城镇供热系统节能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energy efficiency of city heating system2012-11-02 发布 2013-03-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系统节能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energy efficiency of city heating systemCJJ/T 185-2012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 0 1 3年3月1日中囯建筑工
2、业出版社2 0 1 2北 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镇供热系统节能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energy efficiency of city heating system CJJ/T 185-201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 行(北京西郊百万庄)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 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 廊坊市海涛印刷有限公司印刷*开本:8 50X 1168毫 米1/3 2印张:2字数:53千字 2013年2月第一版 2013年2月第一次印刷 定价:10.00元 统一书号:15112 2364 4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邮政编码100037)本社
3、网址:h t t p :/www.c a b p.c o m.c n 网上书店:ht t p:/www.c h i n a-b u i l d i n g,c o m.c n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 告第1532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城镇供热系统节能技术规范的公告现批准 城镇供热系统节能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 CJJ/T 185-2012,自2013年3月1日起实施。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年11月2日根据原建设部 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 标2007
4、125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 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 规范。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1.总则;2.术语;3.设计;4.施 工、调试与验收;5.运行与管理;6.节能评价。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北京市煤气热力工 程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 见或建议,请寄送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单北大街小酱坊胡同甲40号;邮编:100032)。本 规 范 主 编 单 位: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本 规 范 参 编 单 位:北京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乌鲁木齐
5、市热力总公司 天津市热电公司 唐山市热力总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段洁仪冯继蓓王建国杨宏斌刘 亢贾 震胡颐蘅李庆平路爱武裴连军郭 华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廖荣平姚约翰万水娥黄晓飞李先瑞马景涛陈鸿恩栾晓伟田雨辰张 敏杨 明次細.1雜.2册.33.1 般规定.33.2供热系统.33.3 麵.43.4热力网.73.5热力站.83.6街区供热管网.103.7室内采暖系统.103.8监控系统.1 1施工、调试与验收.1 34.1 一般规定.134.2热源与热力站.134.3供热管网.144.4室内采暖系统.154.5监控装置.154.6工程验收.15运行与管理.1 75.1 一般规定.175.2 热 源.
6、175.3供热管网.205.4 热力站.215.5室内采暖系统.225.6监控系统.2256节能评价.23本规范用词说明.25引用标准名录.26附:条文说明.276ContentsGeneral Provisions.1Terms.2Desig n.33.1 Ge n e r a l R e qu i r e me n t s .33.2 He a t i n g S y s t e m.33.3 He a t S o u r c e .43.4 Di s t r i c t He a t i n g Ne t wo r k.73.5 S u b s t a t i o n .83.6 B l
7、 o c k He a t i n g Ne t wo r k.103.7 In d o o r H e a t i n g S y s t e m.103.8 Mo n i t o r i n g a n d Co n t r o l S y s t e m.11Construction,Test and Acceptance.134.1 Ge n e r a l R e qu i r e me n t s .134.2 H e a t S o u r c e a n d S u b s t a t i o n .134.3 He a t i n g Ne t wo r k.144.4 In
8、 d o o r H e a t i n g S y s t e m.154.5 Mo n i t o r i n g a n d Co n t r o l De v i c e.154.6 A c c e p t a n c e Ch e c k o f Co n s t r u c t i o n .15Operation and Management.175.1 Ge n e r a l R e qu i r e me n t s .175.2 H e a t S o u r c e .175.3 He a t i n g Ne t wo r k.205.4 S u b s t a t
9、i o n .215.5 In d o o r H e a t i n g S y s t e m.225.6 Mo n i t o r i n g a n d Co n t r o l S y s t e m.226 Energy Efficiency Evaluation.23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25List of Quoted Standards.26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2781.0.1为贯彻国家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法规和政策,落实建 筑节能目标,减少供热系统能耗,制定本规范。1.0.2
10、本规范适用于供应民用建筑采暖的新建、扩建、改建的 集中供热系统,包括供热热源、热力网、热力站、街区供热管网 及室内采暖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调试、验收、运行管理中 与能耗有关的部分。1.0.3在供热系统的设计、施工、改造和运?过程中,应采取 合理的技术措施,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1.0.4供热项目设计文件应标明与能耗有关的设计指标及参数。工程建设完成后应进行系统调试,调试后应对能耗指标进行检测 及验证,其各项指标应达到设计的要求。1.0.5供热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调试、运行节能除应符 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0.1 热力网 district heating netw
11、ork以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为热源,自热源经市政道路至热力站 的供热管网。2.0.2 街区供热管网 block heating network自热力站或用户锅炉房、热泵机房等小型热源至建筑物热力 入口的室外供热管网。2.0.3 分布式循环栗 distributed pump 设置在热力站热力网侧的循环水泵。2.0.4 水力平衡度 hydraulic balance level供热系统运行时供给各热力站(或热用户)的规定流量与实 际流量之比。2.0.5 负荷率 heating load ratio锅炉运行热负荷与额定出力的比值。3设 计3.1 一 般 规 定3.1.1供热系统各设计阶段均应对能耗进
12、行计算,并应与前一 设计阶段的设计能耗进行比较。当存在偏差时,应找出偏差原因。3.1.2确定供热系统设计热负荷时,应调查核实供热范围内的 建筑热负荷与热指标。3.1.3供热系统所有设备应采用高效率低能耗产品,选用设备 的能效指标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节能评价值。3.1.4保温材料的主要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设备及 管道绝热技术通则G B/T 4272的规定。3.1.5供热系统的附属建筑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公共建 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规定。3.2供 热 系 统3.2.1以采暖热负荷为主的供热系统应采用热水作为供热介质。主要热负荷为采暖热负荷的既有蒸汽供热系统,应改为热水
13、供热系统。3.2.2热水热力网的供热半径不宜大于20km,蒸汽热力网的 供热半径不宜大于6km。3.2.3热水供热管网供、回水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以热电厂或大型区域锅炉房为热源时,热力网设计回水 温度不应高于70C,供回水温差不宜小于50C;2街区供热管网设计供回水温差不宜小于25C;3利用余热或可再生能源时,供水温度应根据热源条件 确定。33.2.4供热系统中供热热源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有热电厂的地区应以热电厂为基本热源,且应在供热 区域内设置调峰热源,并应按多热源联网运行进行设计;2当热源为燃煤锅炉房时,宜在热负荷集中的地区设置区 域锅炉房;3当热源为燃气锅炉房并独立供热时,锅炉房
14、宜设置在热 用户街区内,供热范围不宜超出本街区;4在天然气供应充足的地区,对全年有冷热负荷需求的建 筑,可采用燃气冷热电联供系统。冷热电联供能源站应设在用户 附近,其供能半径不宜大于2km;5在有工业余热可利用的地区应优先利用余热供热;6在资源条件适宜的地区应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供热。3.2.5当热水热力网设有中继泵站时,中继泵站宜设置在维持 系统水力循环所需总功率最小的位置。3.2.6当热水供热系统经能耗比较,适合采用分布式循环泵系 统,且符合下列条件时,可在热力站设置分布式循环泵:1既有供热系统的增容改造;2 一次建成或建设周期短的新建供热系统;3热力网干线阻力较高;4热力站分布较分散,热力
15、网各环路阻力相差悬殊。3.3热 源3.3.1可行性研究文件应标明下列内容:1设计热负荷、供热面积;2锅炉额定热效率;3供热介质设计温度、压力、流量;4供热参数调节控制方式;5年供热量、燃料耗量、总耗电量、热网循环泵耗电量;6节能措施。3.3.2初步设计文件除应标明第3.3.1条的内容外,还应标明设备、管道及管路附件的保温方式。3.3.3施工图设计文件应逐项落实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文件 提出的节能措施和要求,并应标明下列内容:1设计热负荷、供热面积;2锅炉额定热效率;3供热介质设计温度、压力、流量;4供热参数调节控制方式;5主要用能设备的运行调节方式。3.3.4锅炉房设计时应根据热负荷曲线优化锅
16、炉的配置方案,使锅炉房的综合运行效率达到最高。3.3.5燃油、燃气锅炉应采用自动调节。当单台锅炉容量大于 或等于1.4M W时,燃烧器应采用自动比例调节方式。3.3.6燃煤锅炉房运煤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运煤系统的布置应利用地形,使提升高差小、运输距 离短;2运煤系统应设均匀给煤装置或均匀布煤装置;3炉排给煤系统宜设调速装置。3.3.7燃煤锅炉房除灰渣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除灰渣系统动力驱动系统宜设调速装置;2炉前的漏煤应进行回收利用;3含碳量高的灰渣应进行回收利用。3.3.8燃煤锅炉房烟风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烟、风道布置宜简短;2通风阻力应进行计算,每台锅炉所受到的引力应均衡;3锅炉鼓风机
17、、引风机宜单炉配置;4锅炉鼓风机、引风机应设调速装置。3.3.9热水供热管网循环泵应符合下列规定:1循环泵性能参数应根据水力计算结果确定。当热用户分 期建设,建设周期长且负荷差别较大时,应分期进行水力计算,并应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循环泵性能参数。既有系统改造时,应按实测水力工况校核循环泵性能参数;2循环泵的配置应根据热网运行调节曲线和水泵特性曲线 确定,循环泵在整个供热期内应处于高效运行区;3循环泵应设调速装置,并联运行的循环泵组的每台泵均 应设置调速装置。3.3.1 0有蒸汽汽源时,大型鼓风机、引风机、热网循环泵宜采 用工业汽轮机驱动。3.3.1 1锅炉产生的各种余热应进行利用,锅炉房应设下列余
18、热 利用设施:1燃油、燃气锅炉宜设烟气冷凝装置;2燃煤锅炉应配置省煤器,宜配置空气预热器;3锅炉间、凝结水箱间、水泵间等房间应采用有组织的 通风;4蒸汽锅炉的排污水余热应综合利用。3.3.1 2锅炉房的锅炉台数大于或等于3台时,应采用集中控制 系统。3.3.1 3热源应设置调节供热参数的装置,供热参数应根据供热 系统的运行负荷确定。3.3.1 4热源应监测下列参数:1供热管道总管的供热介质温度、压力、流量;2总热负荷、总供热量;3每台锅炉或热网加热器的供热介质温度、压力;4每台锅炉的供热介质流量、排烟温度。3.3.1 5热源应计量下列参数:1每台锅炉的燃料量、供热量;2燃煤锅炉房的进厂燃料量和
19、输煤皮带处的燃料量;3供热管网总出口处的供热量;4热水供热系统的补水量;5蒸汽供热系统的凝结水回收量及热量;6供电系统应装设电流表、有功和无功电度表,且额定功率大于等于lOOkW的动力设备宜分别计量。3.3.1 6电气系统应对无功功率进行补偿,最大电负荷时的功率 因数应大于0.9。3.3.17 当电动机容量大于或等于250kW时,宜采用高压电 动机。3.3.1 8设计温度大于或等于50C的管道、管路附件、设备应 保温,保温外表面计算温度不应大于40C。3.4热 力 网3.4.1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文件应标明下列内容:1供热范围、供热面积、设计热负荷、年耗热量;2多热源供热系统各热源设计热负荷、
20、设计流量、年供 热量;3供热介质设计温度、压力、流量;4热水热力网供热调节曲线;5热力网循环泵(包括热源循环泵、中继泵、分布式循环 泵)年总耗电量;6设备、管道及管路附件的保温方式。3.4.2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标明下列内容:1供热介质设计温度、压力;2设备、管道及管路附件的保温结构、保温材料及其导热 系数、保温层厚度。3.4.3热力网主干线宜布置在热负荷集中区域。管线应按减少 管线阻力的原则布置走向及设置管路附件。3.4.4热力网应设分段阀门,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城镇供 热管网设计规范CJJ 34的规定。3.4.5高温热水和蒸汽管道阀门的密封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 工 业 阀 门 压 力 试
21、 验 G B/T 13927-2008规定的A级的 要求。3.4.6管道、管路附件应采用焊接连接。3.4.7供热管道宜采用直埋敷设。热水直埋管道及管件应采用 整体保温结构,并应采用无补偿敷设方式。3.4.8供热管道、管路附件均应保温,保温结构应具有防水性 能。保温厚度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 贝ljG B/T 4272的规定。3.4.9蒸汽管道支座应采取隔热措施。3.4.1 0蒸汽管道的疏水宜回用。3.5热 力 站3.5.1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文件应标明下列内容:1供热面积、设计热负荷;2供热介质设计温度、压力、流量;3供热参数调节控制方式;4年总耗电量;5节能措施。3.5
22、.2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标明下列内容:1各系统供热面积、设计热负荷;2热力网侧供热介质设计温度、压力、流量;3用户侧供热介质设计温度、压力、流量;4供热参数调节控制方式;5凝结水回收方式;6设备、管道及管路附件的保温结构、保温材料及其导热 系数。3.5.3热力站的供热面积不宜大于5X104m2,并宜设置楼栋热 力站。当热力站用户侧设计供回水温差小于或等于10C时,应 采用楼栋热力站。3.5.4公共建筑和住宅应分别设置系统,非连续使用的场所宜 单独设置环路。3.5.5用户采暧系统循环泵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循环泵应采用调速泵,并联运行的循环泵组的每台泵均应设置调速装置;2循环泵选型时应进行水力工况
23、分析,水泵特性曲线应与 运行调节工况相匹配,循环泵在整个供热期内应处于高效运行 区。既有系统改造时,应按实测水力工况进行分析;3空调系统冷、热水循环泵应分别选型;4当1个系统只设1台循环泵时,循环泵出口不宜设止 回阀。.3.5.6在热力站设分布式循环泵时,分布式循环泵的设置应符 合下列规定:1每个系统宜单独设置分布式循环泵;2分布式循环泵应采用调速泵;3水泵特性曲线应满足热力网流量调节需要,在各种调节 工况下水泵均应处于高效运行区。3.5.7热力站采暖系统循环泵宜按设定的管网末端压头自动控 制循环泵转速。3.5.8热力站应自动控制用户侧供热参数,并应根据室外温度 变化设定采暖供水温度。3.5.
24、9热力网侧的调控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个采暖系统应设电动调节阀,并应按设定的采暖供水 温度自动调节热力网流量;2规模较大的热力网,在热力站的热力网总管上宜设自力 式压差控制阀;3设置分布式循环泵的热力站可不设自力式压差控制阀和 电动调节阀,但应按设定的采暖供水温度自动调节分布式循环泵 转速;4热力站控制系统宜设热力网回水温度限制程序。3.5.1 0热力网侧应设置热量表。3.5.1 1蒸汽热力站应设闭式凝结水回收系统,凝结水泵应自动 启停。3.5.1 2输送供热介质的管道、管路附件、设备应进行保温,保温外表面计算温度不应大于40 C。3.6街区供热管网3.6.1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文件应标明下
25、列内容:1供热面积、设计热负荷;2供热介质设计温度、压力、流量;3调节控制方式、热计量方式;4管道及管路附件的保温方式。3.6.2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标注下列内容:1每个热力入口的设计热负荷、采暖面积;2每个热力入口供热介质设计温度、流量;3每个热力人口室内侧资用压头;4管道保温结构、保温材料及其导热系数、保温层厚度;5热量表的量程范围和精度等级。3.6.3在建筑物热力入口处应设置热量表。3.6.4新建管网和既有管网改造时应进行水力计算,当各并联 环路的计算压力损失差值大于15%时,应在热力入口处设自力 式压差控制阀。3.6.5当热力人口处设有混水泵时,应采用调速泵。3.6.6热水管道宜采用直埋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市政规范大全 城市市政规范大全CJJT185-2023 城镇供热系统节能技术规范8 城市 市政 规范 大全 CJJT185 2023 城镇 供热 系统 节能 技术规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