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大全.pdf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大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大全.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大全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大全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大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大全 1活动设计背景为了更好地让幼儿认识半圆形的意义,孩子们都能勇跃的参与进来,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且在动手将圆形变成半圆形的时候,孩子们也都能成功的完成任务。我用鼓励、启发性的语言,建立激励鼓舞的环境,让幼儿保持开放的心态,使幼儿个性化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活动目标 1.使幼儿能够认识半圆形。2.培养幼儿的动
2、手操作能力。3.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半圆形。难点:知道一个圆形可以变成两个一样大小的半圆形活动准备 1.装有各种形状的篮子(人手一份)2.剪刀。浆糊若干。3.大的示范圆形和半圆形各一个。4.用图形拼成的完整画面图一幅。活动过程一.让幼儿认识圆形和半圆形。1 1/1010 1.教师出示示范圆形,问幼儿其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再出示示范半圆形,再问幼儿其图形的名称和特称。2.让幼儿在图形篮里找出圆形和半圆形。3.给幼儿讲解圆形和半圆形的关系二.幼儿尝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1.教师让幼儿思考:你能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吗?是怎么把圆
3、形变成半圆形的?让幼儿自主先思考再与其旁幼儿讨论。教师巡回旁听。2.幼儿讨论后,教师请若干名幼儿说一说自己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的。3.幼儿尝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教师巡回观察。4.教师把幼儿的成品半圆形进行讲评。三.教幼儿如何正确的把圆形变成半圆形 1.教师出示圆形,把圆形对折,必须以中线为中心边对边对折,对折后,在圆形的中线把圆形一分为二,把成品半圆形放在同等大小的整圆上比较,看看是不是该整圆的一半,该半圆形不能大于整圆,也不能小于整圆。2.教师再次向幼儿正确示范如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并验证。3.请幼儿按照教师的方法再一次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并作验证。4.教师对幼儿的第二次的成品半圆形
4、进行讲评。5.教师小结:半圆形就是整圆的一半,两个同样大小的半圆形合起来就是一个整圆。四,延伸活动;快乐图形拼 1.教师出示.用图形拼成的完整画面图一幅,请幼儿观察哪些物体用了哪些图形拼成。哪些物体的拼成里有半圆形。2.教师激发幼儿:你可以用哪些图形可以拼画面上没有的物体?并请你说一说。3.请幼儿自主与同伴用各种形状进行合作创意粘贴。教师巡回观察和指导。2 2/1010 4.教师点评若干幼儿的作品。5.活动结束教学反思本活动能遵循“教师为主导,孩子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幼儿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关健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1.初步认识半圆形在认识半圆
5、形之前,我先出示了圆形给幼儿认识,让他们明白,半圆形和圆形的演变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待他们知道了这一点,再下面的认识过程做了相应的铺垫。2.以幼儿为主体,在操作中探索发现、获得知识教师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孩子,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我在活动特别注重幼儿自主操作的指导。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为主线,在认识半圆形特征时,主要采用了操作法,幼儿借助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摸一摸、剪一剪,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先幼儿自主的尝试想方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他们都会只是随手把圆形剪成半圆形。待他们自主的尝试过后,教师讲解正确如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并示范后,让幼儿再一次按照教师说的步骤去把圆形变成半圆
6、形。当他们发现特征后,在老师的启发下,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还能依照教师的正确步骤去动手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培养幼儿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3.最后借助图形快乐拼,给幼儿一个全面的认识各种图形的平台,并能利用各种图形演变成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物体,在我巡回的观察中,我发现了幼儿利用半圆形变成了:月亮,花朵的花瓣,小兔子蘑菇房的房顶,等等。幼儿从动手中与图形们做“游戏”既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动手创意能力。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大全 2活动目标:1.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遵守操作规则。2.能不受干扰正确判断 7 以内的数。3 3/1010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4.培养幼儿
7、比较和判断的能力。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熊猫举重木偶(身上隐含着 7 以内的数量)、青蛙呱呱偶各一个;人手一份 1-7 的数字圆点卡片;身上有数字卡片或者圆点卡的小动物木偶;“喂食”、“找瓶盖”、“数学转盘”、“实物数量图”、“多功能操作盒”等材料。2.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数字 1-7,初步感知其数量。3.环境创设:活动室内创设与 7 以内数量相关的环境。活动过程:1.以“动物木偶来班级做客”的口吻引入。2.幼儿观察木偶,通过提问、点数或目测等方式,引导幼儿判断 7 以内的数量。(1)幼儿看看、找找、说说“熊猫举重木偶”的身上有什么数学秘密
8、。(2)以“木偶和小朋友做游戏”的形式,进一步感知和判断 7 以内的数量。教师以集体、小组或个别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根据“木偶”的指令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或者做出相应数量的动作。(3)教师围绕“如何快又对地判断数量”以及幼儿的掌握情况进行小结。3.幼儿自选材料分组游戏,教师指导。(1)“喂食”:引导幼儿根据木偶身上的点子卡或数字的数量喂食。(2)“送礼物”:引导幼儿用串珠珠、串花等方式做出与木偶身上的数字相等数量的礼物。(3)墙饰“数字树”互动:引导幼儿判断花朵的点子数,选出相应数量的花芯进行匹配。(4)“盖瓶盖”、“实物数量图”、“数学转盘”:引导幼儿排除干扰,仔细判断 7 以内的数,并对相
9、同数量的物体或数字进行匹配。活动延伸:引导幼儿寻找班级、家中数量是 1-7 的物品。4 4/1010活动反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木偶形象夸张、有趣,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玩具。因此,我把木偶作为一种教具,也作为一种手段,巧妙地运用到整个活动中,引导和支持幼儿与“木偶小动物”进行积极的互动,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活动,并提供多种操作性强、适合不同能力差异幼儿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正确地感知和掌握 7 以内的数量。活动点评:由于能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巧妙地把幼儿喜欢的木偶自然地融入到活动中,以游戏的形式贯穿与整个活
10、动里,因此,幼儿能积极、愉快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能为幼儿提供与活动内容相适应的材料,引导幼儿积极地与木偶、材料进行互动,注重对幼儿个体差异的指导,特别是重视引导能力差的幼儿体验与同伴共同学习和游戏的乐趣,激发他们学习的愿望,使每个孩子在愉悦的气氛中都有所提高,获得相应的有益经验。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大全 3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或四份。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活动准备:小丑头、绳子、剪刀、圆形、长方形、正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园 中班 数学 活动 教案 大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