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的性质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一氧化碳的性质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氧化碳的性质教案.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氧化碳教学设计三维目标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组成不同,了解这两种氧化物在性质上的差异。(2)知道一氧化碳复原氧化铜的原理及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通过化学实验及其分析,使学生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复原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 CO 的物理性质及用途;(2)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点:教学重点:CO 的可燃性、复原性以及毒性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CO 与 CO2的性质比拟;CO 与 C 的化学性质比拟(2)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的构成不同,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实验设疑、引导、分层启发式教学;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储气装置、铁架台附铁夹、酒精灯、集气瓶、硬质玻璃管、石灰水、氧化铜、火柴。课题 3 第二课时一氧化碳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本节教学共分为四阶段:课题引入、知识讲解、归纳小结、稳固练习课题引入:课题引入:引入电脑展示燃烧的煤炉煤炭在不同的条件下燃烧可生成两种氧化物CO、CO2,CO 分子比 CO2分子少一个 O 原子。这种分子构成上的差异,会给两种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带来什么差异呢?结合新闻报道,引出令人谈之色变的煤气中毒的罪魁祸首的庐山真面目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让我们揭开 CO 的神秘面纱,研究 CO 的性质。出示教
3、学目标:出示教学目标:.可修编.-知识讲解:知识讲解:一、CO 的物理性质讲述我们研究物质的性质总是从它的物理性质开场,学习 CO 也不例外。展示一瓶 CO 气体请阅读课本 P121 第五段,归纳 CO 的物理性质,提示:从色、态、味、密度、溶解性等方面比拟。归纳CO 的物理性质,与 CO2比照用电脑逐步显示下表物质性质状态无色、无味的气体125 克/升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溶解性1:0.02小结CO 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的气体。过渡从物理性质看出,CO 与 CO2有着很大不同,那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否一致呢?我们来看看 CO 的表现吧。二、CO 的化学性质1可燃性实验探究 1
4、电脑演示实验提示观察要点:1火焰的颜色;2烧杯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提问CO 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写出其反响的化学方程式。现象: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点燃2CO2化学方程式:2COO2提问CO 具有可燃性,假设不纯时点燃会有什么后果?点燃前一定要注意什么?答复:会爆炸,点燃前一定要验纯。.可修编.COCO2无色、无味的气体1977 克/升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1:1.-讨论煤炉上方的蓝色火焰什么气体在燃烧?分析上层2CO O2点燃2CO2中层C CO2高温2CO下层:C O2点燃CO2小结 煤炉上方的蓝色火焰是 CO 在燃烧。思考前面我们学过木炭可以夺
5、取氧化铜中的氧,生成二氧化碳,使氧化铜失去氧被复原成铜,一氧化碳是否也可以复原氧化铜呢?2、CO 的毒性过渡我们常常听到煤气中毒、煤气爆炸等等事故发生,所谓煤气就是 CO 的俗称。煤气爆炸是因为 CO 具有可燃性,那么煤气中毒又是怎么回事呢?多发生在什么情况下呢?课件展示介绍一氧化碳的毒性。分析CO 吸入肺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跟氧气结合血红蛋白失去输氧功能,人体缺氧而亡。提问如何防止 CO 中毒?讨论、归纳使用 CO 时应注意通风、排气。在液化石油气中添加有特殊气味的物质,作为人们判断煤气泻漏的信号,防止事故发生。3、复原性实验探究 2电脑演示实验.可修编.cocu
6、oCA澄清的石灰水B.-引导学生归纳:步骤与 H2复原 CuO 相似:先通 CO 后加热,先灭灯后停 CO。记忆:CO 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现象:黑色粉未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响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与木炭复原氧化铜的现象一样。化学方程式:CuO COCu CO2小结CO 能夺取 CuO 中的氧元素,生成 CO2电脑动画:CO 复原 CuO 的微观运动过程所以说,CO 是一种常见的复原剂,具有复原性。讨论1一氧化碳复原氧化铜先通 CO 后加热,先灭灯后停 CO,这是为什么?先通 CO,防止加热时混合气体发生爆炸;后撤 CO,防止 Cu 在高温下与空气中的 O2反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氧化碳 性质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