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部分知识点总结.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植物学部分知识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学部分知识点总结.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种子的结构:种子虽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各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其基本结构都是一致的。都是由胚、胚乳和种皮三部分组成,其中胚包括: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四部分。胚是种子中最重要的部分,新的植物体就是由胚生长发育而成的。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组成。 胚根和胚芽的体积很小。胚根一般为圆锥形,胚芽常具雏叶的形态;胚轴位于胚根和胚芽之间,并与子叶相连,一般很短;依据子叶着生的位置将胚轴分为上胚轴和下胚轴,即子叶着生点至第一片真中之间,称上胚轴,而子叶着生点到胚根之间,称下胚轴。子叶与一般正常叶的功能是不同的,有储藏养料的作用,或能从胚乳中吸收、转化营养物质供胚生长时使用。不同种子其子叶数目不
2、同,在被子植物中分为两类:一类具有两片子叶,称之为双子叶植物。另一类只具有一片子叶,称之为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是被子植物的二个大类,它们不仅在子叶数目上有差别,而且在其他器官的形态结构上也不完全相同。(在自然界,我们可以根据叶片的脉序、根系的类型和花的形态特征来区别这两类植物。一般来说双子叶植物的叶片具有网状脉序;而单子叶植物的叶片为平行脉序或弧形脉序。在根的形态上,双子叶植物一般主根发达,故多为直根系;而单子叶植物一般主根不发达,由多数不定根形成须根系。双子叶植物的花基数通常为5或4,花萼和花冠的形态也多不相同;而单子叶植物的花基数通常为3,且花萼和花冠非常相似,不易区分。)在
3、裸子植物中,子叶数目很不一致,有2个或2个以上。 组成胚的细胞都具有胚性,这些细胞的特点是体积小,细胞质浓、核相对比较大,细胞质中没有或仅有小的液泡。种子萌发时,这些细胞很快分裂,胚根和胚芽突破种皮,胚根发育成幼苗的主根,胚芽发育成茎、叶部分,胚轴发育成茎的一部分,使胚迅速形成幼苗。种子根据胚乳有无还可分为无胚乳和有胚乳种子。(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的萌发,除了种子本身要具有健全的发芽力以及解除休眠期以外,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2、种子的形成:种子的结构包括胚、胚乳和种皮三部分,是分别由受精卵(合子)、受精的极核和珠被发育而成。大多数植物的珠心部分,在种子形
4、成过程中,被吸收利用而消失,也有少数种类的珠心继续发育,直到种子成熟,成为种子的外胚乳。虽然不同植物种子的大小、形状;以及内部结构颇有差异,但它们的发育过程,却是大同小异的。 (一)胚的发育 种子里的胚是由卵经过受精后的合子发育来的,合子是胚的第一个细胞。卵细胞受精后,便产生一层纤维素的细胞壁,进入休眠状态。 合子是一个高度极性化的细胞,它的第一次分裂,通常是横向的(极少数例外),成为两个细胞,一个靠近珠孔端,称为基细胞;另一个远珠孔的,称为顶端细胞。顶端细胞将成为胚的前身,而基细胞只具营养性,不具胚性,以后成为胚柄。两细胞间有胞间连丝相通。这种细胞的异质性,是由合子的生理极性所决定的。胚在没
5、有出现分化前的阶段,称原胚。由原胚发展为胚的过程,在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间是有差异的。 1双子叶植物胚的发育 双子叶植物胚的发育,可以荠菜为例说明,合子经短暂休眠后、不均等地横向油裂为基细胞和顶端细胞。基细胞略大,经连续横向分裂,形成一列由610个细胞组成的胚柄。顶端细胞先要经过二次纵分裂(第二次的分裂面与第一次的垂直),成为4个细胞,即四分体时期;然后各个细胞再横向分裂一次,成为8个细胞的球状体,即八分体(octant)时期。八分体的各细胞先进行一次平周分裂,再经过各个方向的连续分裂,成为一团组织。以上各个时期都属原胚阶段。以后由于这团组织的顶端两侧分裂生长较快,形成二个突起,迅速发育,成
6、为2片子叶,又在子叶间的凹陷部分逐渐分化出胚芽。与此同时,球形胚体下方的胚柄顶端一个细胞,即胚根原细胞(hypophysis),和球形胚体的基部细胞也不断分裂生长,一起分化为胚根。胚根与子叶间的部分即为胚轴。不久,由于细胞的横向分裂,使子叶和胚轴延长,而胚轴和子叶由于空间地位的限制也弯曲成马蹄形。至此,一个完整的胚体已经形成,胚柄也就退化消失。 2单子叶植物胚的发育 单子叶植物胚的发育,可以禾本科的小麦为例说明。小麦胚的发育,与双子叶植物胚的发育情况有共同处,但也有区别。合子的第一次分裂是斜向的。分为2个细胞,接着2个细胞分别各自进行一次斜向的分裂,成为4细胞的原胚。以后,4个细胞又各自不断地
7、从各个方向分裂,增大了胚体的体积。到1632细胞时期,胚呈现棍棒状,上部膨大,为胚体的前身,下部细长,分化为胚柄,整个胚体周围由一层原表皮层细胞所包围。 到小麦的胚体已基本上发育形成时,在结构上,它包括一张盾片(子叶),位于胚的内侧,与胚乳相贴近。茎顶的生长点以及第一片真叶原基合成胚芽,外面有胚芽鞘包被。相对于胚芽的一端是胚根,外有胚根鞘包被。在与盾片相对的一面,可以见到外胚叶的突起。有的禾本科植物如玉米的胚,不存在外胚叶。 (二)胚乳的发育 胚乳是被子植物种子贮藏养料的部分,由2个极核受精后发育而成,所以是三核融合的产物。极核受精后,不经休眠,就在中央细胞发育成胚乳。 胚乳的发育,一般有核型
8、、细胞型和沼生目型三种方式。以核型方式最为普遍,而沼生目型比较少见,只出现在沼生目植物的胚乳发育中。 核型胚乳的发育,受精极核的第一次分裂,以及其后一段时期的核分裂,不伴随细胞壁的形成,各个细胞核保留游离状态,分布在同一细胞质中,这一时期称为游离核的形成期。游离核的数目常随植物种类而异,随着核数的增加,核和原生质逐渐由于中央液泡的出现,而被挤向胚囊的四周,在胚囊的珠孔端和合点端较为密集,而在胚囊的侧方仅分布成一薄层。核的分裂以有丝分裂方式进行为多,也有少数出现无丝分裂,特别是在合点端分布的核。 胚乳核分裂进行到一定阶段,即向细胞时期过渡,这时在游离核之间形成细胞壁,进行细胞质的分隔,即形成胚乳
9、细胞,整个组织称为胚乳。单子叶植物和多数双子叶植物属于这一类型。(三)种皮的形成种皮是由胚珠的珠被随着胚和胚乳发育的同时一起发育而形成的保护种子的结构。受精以后,胚珠逐渐发育成种子,珠被的组织同时发生高度分化,只有1层珠被则发育成的种皮也只有1层,2层珠被由外珠被发育形成外种皮,由内珠被形成内种皮。也有部分珠被被胚吸收,剩余部分发育成种皮。外种皮常由厚壁组织所组成,一般较厚,具有光泽、花纹或其他附属物。内种皮由薄壁组织所组成,一般很薄。种皮的颜色、厚薄、坚硬程度,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异。3、C3、C4植物的区别(特点):一是维管束鞘,C3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无叶绿体、C4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内含无基粒
10、的叶绿体且细胞比较大;二是光合作用中CO2的固定途径,C3植物CO2的固定是被C5与CO2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3磷酸甘油酸,不需能量仅需酶,与暗反应中CO2的还原发生在同一细胞的同一叶绿体内。C4植物的CO2的第一次固定需要消耗能量,第一次固定与还原不在同一细胞内完成,CO2同化的最初产物是四碳化合物苹果酸或天门冬氨酸。C4植物能在CO2浓度较小的情况下固定而生成有机物。4、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裸子植物1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2种子的胚具有2至多个子叶3多数为直根系4根尖顶端多为两层原始细胞5都是木本,多乔木6单轴分枝式占优势7茎端无原套-原体8次生木质部组成成分比较简单,有管胞,无导管,
11、无典型的木纤维,有木射线,木薄壁组织或有或无9管胞有大型单列或双列的具缘纹孔,有眉条,有纹孔塞,有交叉纹孔场(松柏类)10木射线仅由薄壁组织细胞组成,或含有射线管胞11茎中常有树脂道12韧皮部一般无筛管和伴细胞,有筛细胞和蛋白质细胞,韧皮薄壁组织常聚集成群,很少有韧皮纤维13维管束为无限维管束14形成层细胞比较长,平均长度约为3.6毫米15形成层不表现出叠生层次16营养叶的形态构造比较简单,多为针形和鳞片形,构造上多具旱生叶的特征17叶通常无叶鞘和托叶18有孢子叶球,而无真正的花19孢子叶球的孢子叶呈螺旋状排列20主要是风媒传粉,传粉时有传粉滴21花粉管是用于吸收珠心的养料或输送精子,有些种类
12、的精子具鞭毛。传粉和受精的间隔时间长22配子体退化,寄生在孢子体上,雌配子体永远被包裹在胚珠里23雄配子体比较复杂,多样化,有原叶细胞24雌配子体都起源于一个单倍体的大孢子25雌配子体的最初发育阶段的游离核数目很多,时间长。产生颈卵器26胚胎开始发生时有游离核时期27无双受精作用,受精时有新细胞质形成28胚乳就是雌配子体(母本的),很发达,受精作用前就存在,是单倍体29胚珠具有一层珠被30大多数种子内有强烈的多胚现象31不形成果实被子植物1种子不裸露,包被在果皮之内2种子的胚具有1或2个子叶3直根系和须根系均有4根尖顶端多为3层原始细胞5有草本也有木本6主要是合轴分枝式和假二叉分枝式7茎端具原
13、套-原体8次生木质部的组成成分比较复杂,有导管、管胞、木射线、木纤维和木薄壁组织9有细小而多的具缘纹孔,无眉条,无纹孔塞,无交叉纹孔场10木射线仅由薄壁组织细胞组成11茎中通常无树脂道12韧皮部通常有筛管和伴细胞,韧皮薄壁组织分布多样化,常有韧皮纤维13无限维管束与有限维管束均有14形成层细胞比较短,平均长度约为0.6毫米15有叠生形成层和非叠生形成层两种类型16营养叶的形态多种多样,构造复杂,旱生、水生和中生叶的类型均有17叶通常有叶鞘或托叶18具有真正的花19花的各组成成分多呈轮状排列20有风媒、水媒、虫媒和鸟媒传粉,传粉时无传粉滴21花粉管是用于输送精子,精子不具鞭毛,传粉和受精的间隔时
14、间短22配子体更退化,只有几个细胞,完全寄生在孢子体上23雄配子体比较简单,一致,无原叶细胞24雌配子体的起源有单孢型、双孢型、四孢型25雌配子体的最初发育阶段的游离核数目少时间短,不产生颈卵器26胚胎开始发生时无游离核时期27双受精作用是被子植物所特有。受精时无新细胞质形成28胚乳较发达,是双受精作用后产生的, 父母本双方特性,是3倍体或3倍体以上29胚珠具有一层或两层珠被30种子内通常只有一个胚31形成果实5、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相同点:有细胞膜、细胞质,均有核糖体,均能进行转录与翻译过程合成蛋白质,均有DNA和RNA,且均以DNA为遗传物质。区别: 1.大小区别:原核细胞小、真核细
15、胞大。2.种类区别:细菌、蓝藻、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 动物、植物、真菌、衣藻、绿藻、红藻等3. 细胞壁:原核生物为肽聚糖、真核为纤维素和果胶4.细胞质中细胞器:原核细胞不含复杂的细胞器,但有的能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其场所分别在细胞质基质中、细胞膜上进行。例光合细菌、蓝藻、硝化细菌等。高等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特有:细胞壁、大的液泡、叶绿体;低等的植物细胞特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中心体动物细胞特有:中心体(无细胞壁、叶绿体和大液泡)5.遗传物质DNA:原核细胞DNA在拟核、质粒中。无染色体结构。真核细胞DNA在细胞核、线粒体或叶绿体中。6.原核生物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其变异靠基因突变
16、,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真核生物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其变异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7.生殖方式:原核生物只进行无性生殖,主要进行分裂生殖真核细胞进行有性生殖,但酵母菌在不良的环境下进行有性生殖,在良好的环境下进行无性生殖。6、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比较:无性生殖有性生殖无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有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不经减数分裂经过减数分裂不经受精作用经过受精作用进化史上出现早,较低等、原始的生殖方式。常见于低等生物和植物。出现晚,是高等、进化的生殖方式。高等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生殖方式无基因重组,在无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后代的遗传物质完全相同。变异小。有基因重组,后代遗传物质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植物学 部分 知识点 总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