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菇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doc
《茶树菇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树菇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茶树菇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茶树菇又名茶薪菇,柱壮田头菇,杨树菇,柳松菇,欧洲人称杨鳞耳,日本人称柳松茸。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无污染,无药害的高档珍稀食用菌。 青睐茶树菇味道独具一格,鲜食脆嫩爽口,盖肥柄嫩,味道鲜美。干品具有奶油饼干的浓香味。清香浓郁,烹炒褒汤,回味无穷。是家庭,宾馆宴席待客的上等佳品。深受消费者。 茶树菇具有三大功能。第一,营养功能,能提供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质元素及其他生理活性物质。据国家食品质量检验中心测定,每100克干品中含蛋白质14.2克,远高于肉类,蔬菜,水果。并含有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尤其人体不能合成的8种氨基酸含量特别高。其中对儿童生长发育
2、和智力具有促进作用的赖氨酸和精氨酸占总量的9.4%。还含有抗癌多糖,10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和丰富的维生素。 第二,嗜好功能,茶树菇色,香。味颇佳 味道独具一格,鲜食脆嫩爽口,盖肥柄嫩,味道鲜美。干品具有奶油饼干的浓香味。清香浓郁,烹炒褒汤,回味无穷。是家庭,宾馆宴席待客的上等佳品。深受消费者青睐。 第三,生理机能,有保健药用功能,食后能参与人体的代谢,维持,调节或改善体内环境的平衡。茶树菇性平,甘温,无毒,有清热,平肝,明目的功效,可以补肾*,利尿,渗湿,健脾,止泻,民间常用于治疗腰酸痛,胃冷,肾炎水肿,头晕,腹痛,呕吐等症。还具有降血压,抗衰老和抗癌的特殊功能。因此被民间称为“神菇”。营养
3、茶树菇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达19.55%。所含蛋白质中有18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蛋氨酸占 茶树菇2.49%,其次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总氨基酸含量为16.86%。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齐全,并且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钙、镁、铁、锌等矿质元素。 根据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检验报告,茶树菇营养成分为: 每克(干菇)含蛋白质14.2克,纤维素14.4克,总糖9.93克;含钾4713.9毫克,钠186.6毫克,钙.毫克,铁42.3毫克。 茶树菇富含人体所需的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等十七种氨基酸(特别是人体不能合成的八种氨基酸物质)和十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与
4、抗癌多糖。 编辑本段医用价值中医认为:茶树菇性平,甘温,无毒,益气开胃,有健脾止泻。具有补肾滋阴、健脾胃、提高人体免 茶树菇疫力、增强人体防病能力的功效。常食可起到抗衰老、美容等作用。 临床实践证明,茶树菇对肾虚尿频、水肿、气喘,尤其小儿低热尿床,有独特疗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茶树菇由于含有多量的抗癌多糖,其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高达80%90%,可见有很好的抗癌作用。因此,人们把茶树菇称做“中华神菇”、“保健食品”、“抗癌尖兵”。 编辑本段主要产地茶树菇主要生产地为福建古田县,以平湖、吉巷等乡镇为例,很多村子的日产量均达万斤以上,多为干 茶树菇菇。此外全国各地也均有生
5、产,昆明,成都,北京等地为较大鲜菇产区。江西省黎川县也是茶树菇重要产区。 茶树菇属伞菌目,粪伞科,田蘑属,又名茶菇、油茶菇、神菇。菌盖初生,后逐平展,中浅,褐色,边缘较淡。菌肉白色、肥厚。菌褶与菌柄成直生或不明显隔生,初褐色,后浅褐色。菌柄中实,长412厘米,淡黄褐色。菌环白色,膜质,上位着生。孢子卵形至椭圆形。竹荪百科名片竹荪又名竹笙、竹参,是鬼笔科竹荪属中著名的食用菌,子实体中等至较大,幼时卵状球形,后伸长,菌盖钟形,柄白色,中空,壁海绵状,孢子椭圆形。竹荪口味鲜美,是著名的珍贵食用菌之一。菌裙和菌柄作食用,是高级的素食材料。自然繁殖的竹笙主要产于中国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优质的食用竹笙,
6、其色泽浅黄、味香、肉厚、柔软、菌朵完整。竹笙可以与肉共煮,成肉汤,味美。对减肥、防癌、降血压等均具有明显疗效。是中国的一项传统的土特产。食疗佳品竹荪是名贵的食用菌,又是医学上的新秀,历史上列为“宫廷贡品”,近代做为国宴名菜,同时也是食疗佳品。其营养丰富,据测定干竹荪中含粗蛋白19.4、粗脂肪2.6,可溶性无氮倾倒物总量60.4,其中菌糖4.2、粗纤维8.4,灰分9.3。其对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肠胃疾病等具有显著效果,能防癌抗癌,减肥壮体。还具有特异的防腐功能,夏日加入竹荪烹调的菜、肉多日不变馊。 秋季生长在潮湿竹林地,色彩艳丽、具有菌裙,分长裙竹荪和短裙竹荪。菌体洁白脆嫩爽口,味道鲜美,与其
7、他食物共煮有防腐作用。每100g干品含粗蛋白质19.4g,脂肪2.6g,碳水化合物60.4g和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及维生素等。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云南、四川、贵州、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广西、海南等地,其中以福建三明、南平以及云南昭通贵州织金四川长宁县最为闻名。 原野生采集的竹荪,价等黄金,有“真菌之花”、“菌中皇后”之誉。列为“草八珍”。现已有人工栽培。竹荪于80年代由中国首先驯化成功。人工栽培使用的原料有竹类、段木、甘蔗渣、木屑等,有箱栽、床栽和露天竹林地栽培形式。用菌蕾作材料进行组织分离,用马铃薯培养基,pH值4.5-5,置于15-20培养15-20天得纯母种,纯种菌丝白色,见光会变淡粉红
8、色或紫红色。再用栽培原料制成培养料接入母种,在同样温度下培养30-45天即得原种。原种可直接使用,也可进一步扩制成栽培种。早春气温回升至15以上进行栽培,接种完毕需覆土3-5cm,以便保湿和产生菌索。注意保持覆土湿润和栽培场地空气潮湿。子实体发生的适温为23-26,若栽培条件适宜,1个月覆土中长出菌索,2个月出现菌蕾,3个月左右就可采收。采收后洗净孢子,剔除菌托和泥土,晒干或烘干便成商品。色白、体大,无虫蛀者为上品。 另一种是挖取室外野生竹荪菌丝(将带菌丝的竹鞭和土壤一起挖来,要遮光保湿),剔除杂菌,带到室内栽在预先用腐殖质丰富的竹园土、死竹鞭段、竹叶等配成的培养床上,浇透水,在遮光下温度保持
9、2024,相对湿度65%70%。一般经过1个月培养菌丝即可发好,然后将发好的菌丝和竹鞭段及土壤一道挖取,再播种到野外竹园内或室内培养箱内,播种量和培养料之比为1:10。每平方米约需600克栽培种。室外栽培播种深度以挖至见竹鞭细根和腐死竹鞭为宜。覆土厚度与出蕾快慢和子实体生长有关,若种在浅土层中腐死的竹鞭、竹节头、竹叶、竹蔸等处较易成活,生长也快;若种在深土层中,生长就较慢,竹荪产量也将明显减少。室内栽培的竹荪,在播种后覆土,浇透水,冬季温度要保持在5以上,相对湿度70%90%。无论室内还是室外栽培,播种后1星期内都应特别注意保湿。 据试验,早元竹、哺鸡竹、淡竹等的竹鞭、竹叶、竹蔸均能栽培竹荪。
10、用竹荪菌丝人工栽培,比实验室制种栽培所用周期(1014个月)缩短了35个月,而且培养料也容易解决,很适合野生竹荪资源丰富、且有大面积栽培地的地方推广栽培。 竹荪素有“真菌皇后”之美誉,是宴席上的美味佳肴,它营养丰富,脆嫩爽口,历来是我国高档出口商品。它富含21种氨基酸,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品。并具有明显的减肥、隆血压、降低胆固醇、补气、止咳、镇痛等药用功效。另外,经临床实验证明,竹荪对癌症和艾滋病也有一定的疗效。所以竹荪需要量也越来越大,光是依靠野生的竹荪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所以人们一直在研究人工种植竹荪的方法和技术。 玉米套种竹荪立体栽培技术:竹荪、玉米、黄豆可同期播种,玉米、黄豆枝杆可为竹
11、荪蛋庶阴保湿,使竹荪得以正常发育生长;竹荪培养料可以改良土壤促使玉米高产丰收;种植竹荪不在单独占用耕地,多种作物协调生长,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降低了竹荪栽培成本。 编辑本段营养分析1.竹荪含有丰富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等,具有滋补强壮、益气补脑、宁神健体的功效; 2.补气养阴,润肺止咳,清热利湿;主治肺虚热咳、喉炎、痢疾、白带、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症。 3.竹荪的有效成分可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提高机体的免疫抗病能力; 4.竹荪能够保护肝脏,减少腹壁脂肪的积存,有俗称“刮油”的作用,从而产生降血压、降血脂和减肥的效果; 5.云南苗族人患癌症的几率较低,这恐怕与他们经
12、常用竹荪与糯米一同泡水食用有关。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竹荪中含有能抑制肿瘤的成分。 编辑本段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肥胖、脑力工作者、失眠、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患者、免疫力低下、肿瘤患者可以常食; 2. 竹荪性凉,脾胃虚寒之人不要吃得太多。 编辑本段烹饪指导注意:干品烹制前应先用淡盐水泡发,并剪去菌盖头(封闭的一端),否则会有怪味。注意不要放在日光直射的地方和高温潮湿的地方,开封时请尽快食用。 食用方法: 一、将干竹荪50g用温水泡10分钟,洗净,切成一寸左右,将排骨500g切成方块形,和切好的竹荪一起放入锅中,加入550g100的热水烧20分钟后加入盐,味精即可食用。 二、将干竹荪
13、50g用温水泡10分钟、洗净,把切成很碎并加有盐和味精的细猪肉放入竹荪的空心中,一条条摆好,蒸25分钟后,等50时切成方块即可食用。 三、竹荪母鸡汤 这倒真是再简单不过的菜了,只要原料够好真正的土养的老母鸡,而且不要超过三斤的那种。 将土养老母鸡去毛、淘尽内脏、减去鸡屁股并洗净鸡身后,先烧滚一过水,将老母鸡整个儿地浸在滚水中焯去血腥气,捞出后冲一下。 砂锅中一次性加满水,放入老母鸡,加拍松的生姜块一个、料酒一小勺,先大火烧开后,用小火慢慢炖。炖鸡时,为了防止汤水溢出,可以在砂锅上架两根竹筷,再盖上锅盖。大约三小时后,鸡汤已经呈现金黄色。这时可以将已经用水发过的竹荪切段,投入鸡汤中,再炖,等竹荪
14、充分浸润了鸡汤的味道后,根据个人口味加盐,关火,撒一点点葱花增香,就可上桌了。 要点:给鸡焯水时不要弄破鸡皮;水发竹荪要多浸泡一会儿,才会去除那股怪味儿,竹荪不要放多,否则会夺鸡汤的鲜味;如果老母鸡肚子里油很多,要挖出来扔掉一点,尤其是在夏天对于喜欢清淡的人来讲。 四、竹荪红螺汤 功效: 养肝明目,温中补肾。 来源: 保健汤菜大全 出处: 中华药汤谱 用 料 红螺肉400克,豌豆苗50克,竹荪10克,料酒、精盐、味精、葱段各适量。 制 法 将红螺肉洗净切片,放沸水锅中焯透捞出。竹荪用清水泡软,洗去泥沙,切去两头,再用清水漂洗成白色时捞出,切成段。豌豆苗去杂洗净。坐锅加清水,放入竹荪、料酒、精盐
15、、螺片,烧煮开后放入豆苗、葱段,略煮片刻,加味精起锅。 用 法 每周12剂,分数次服用,用量不限。 注 释 红螺肉含丰富的蛋白质、无机盐及多种维生素,性味甘凉,具有清热明目的作用。配以山珍之品竹荪,不仅味鲜美,而且有较高营养价值。 适应症: 脾胃虚弱,神经衰弱,视物不清等症。 类别: 药膳 五、竹荪烩鸡腰 【所属菜系】 【菜肴口味】清香 【涉及食材】蔬菜 山珍 【特点】 1.竹荪,是云南名贵野生食用菌,素有“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等美称。初时菌体呈卵球形,白色或淡紫褐色,成熟时包被破裂,伸出笔状孢托。菌盖钟形,有显著网络,顶端平、有孔口,上有暗绿色粘液状微臭的孢体。菌幕白色,似如长裙。生长在
16、湿热地区的竹林落叶层下,常于夏秋季节采摘食用。 2.竹荪,色泽洁白,口感软脆,鲜美清香,富含营养。据测定,干品含粗蛋白质1522.2,粗脂肪2.6,碳水化合物,以及16种氨基酸,其中的谷氨酸达1.7。谷氨酸是味精的主要成份,这是竹荪味道鲜美的原因。竹荪食法多样,更宜于做汤。竹荪烩鸡腰,色泽协调,鸡腰肥烂,竹荪脆嫩,清淡适口。是云南高级筵席汤菜之一。 【原料】 鸡腰200克、精盐8克、云腿30克、味精2克、胡萝卜30克、干竹荪30克、鸡清汤500克、蒸蛋黄糕30克、芝麻油5克。 【制作过程】 1.干竹荪用凉水涨发,淘洗干净,再用凉水发透,捞入热水锅中氽后,取出改刀。胡萝卜、莴笋分别在热水锅中焯熟
17、,过凉,切成象眼块。云腿、蒸蛋黄糕切片。 2.鸡腰清洗干净,用鸡清汤氽熟,捞入冷水中过凉。用刀从鸡腰中间划一道口,撕去薄膜,沿刀日再平片为两半,入碗,加鸡清汤l00克,盐2克,上笼蒸10分钟。 3.炒锅置旺火,注入鸡清汤400克,依次下云腿、蒸蛋黄糕、胡萝卜、莴笋,烧开后撇去浮沫,将竹荪挤去水分放入,加盐6克、味精、胡椒粉调味,起锅入汤碗,将蒸好的鸡腰连汁倒入,淋上芝麻油即成。 竹荪用凉水泡约23小时,胀透后,用清水反复洗净泥沙和杂质,即可用凉水泡上待用。 六、竹荪银耳汤 原料:干竹荪25克,干银耳20克,冰糖200克。 刀工成型: 用冷水将竹荪、银耳分开泡发,摘蒂去泥洗净;将竹荪切成5厘米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茶树 食用 价值 药用价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