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与研.doc
《农村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与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与研.doc(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浙江省2005年度参评教学论文(幼儿教育)农村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与研究庆元县中心幼儿园 李松龄内容提要本课题研究主要通过日常观察、定期观察记录、情景观测,家长问卷、教师评价、社会测量技术等方法,发现并矫正幼儿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不良表现,探索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关键词幼儿园 心理健康 教育研究 报告一、课题的缘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让孩子健康地成长是每个父母的愿望。但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父母往往比较关注孩子的营
2、养和身体,而不太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这类家庭能为孩子的成长、发展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和关心照料,同时也容易养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不合群、任性、懒散等不良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孩子身体有病要及时就诊,心理有问题若不注意矫治,亦会影响其健康成长。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经为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康与最佳状态。”这表明,良好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
3、一适当基础。”因为在这一阶段,孩子的许多心理品质尚未定型,可塑性极大,是培养他们健康心理与行为的大好时机。幼儿健康教育是终身健康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幼儿园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对农村学前一年的儿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教师和家长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为山区幼儿教育进行素质教育的改革和实践提供借鉴,我们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依据现代教育发展理论,幼儿心理发展理论,系统地进行观察咨询调查研究,我们着手进行“农村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与研究”实验。二、研究的对象和目的随机选取2003年9月入园的大三班幼儿40名(男22名,女18名)为实验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与研究,是为了探
4、讨同龄幼儿在与同伴、老师家长交往中所存在的不良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研究创设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摸索总结有利于幼儿形成健康心理的品质和行为习惯教育方法,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指导,与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方式上毕竟有所不同,有其鲜明的特点。尤其要将心理健康融合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之中,融合于孩子的日常生活之中。要有童趣,让孩子喜爱,要让孩子通过活动的体验与感受,养成良好的习惯。本课题的内容主要指幼儿情绪情感与个性表现两个方面。情绪情感包括爱周围的人,爱集体,控制、表达、交流情感。爱周围的人热爱父母、老师、小朋友等。爱周围大多数自己所熟悉的人,
5、并常会关心他们,如主动与父母老师、小朋友交谈,进行游戏活动,并表现快乐;关注父母、老师、小朋友的特殊变化等。爱集体关心幼儿园、班级、小组的东西和荣誉。喜欢举办集体游戏,为集体做好事等。如喜欢幼儿园,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主动为集体做好事,关心班级和小组的荣誉,努力争取和自觉维护集体荣誉,关心、热爱集体中的其他成员。控制、表达、交流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正常的心境,在不同情景下作出大致适宜的情绪反应。要求得不到满足时能耐心商量或选择其他活动;想玩别人的玩具(物品)被拒绝时耐心或不再要求;遭遇挫折后的情绪反应适宜,如做错事受到老师批评时出现不愉快的表情等。对消极情绪的控制与调节适宜,如:参加活动后自
6、动缓解等,遇到高兴的事情时和情绪反应愉快,活动和情景变化时对情绪控制适宜,一般情况状态显示爱说爱笑、快乐,对别人微笑、情绪稳定等。个性表现包括自信、成就感、表现欲和坚持性。自信自信能完成各种任务。自由活动时,喜欢选择有一定难度的活动,喜欢带头做事情,经常性情绪愉快;学习活动中遇到困难,不轻易请求帮助,对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充满兴趣,喜欢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讨论问题时发言积极,并有自己的见解,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成就感对自己任务完成得好否感到在乎的程度。对自己做成的事感到自豪,受到教师表扬时感到愉快,然后更努力,追求好的结果;做事失败时不灰心不服输,受到批评后能认错并注意改正。表现欲在集体面前发表意见、
7、表示自己能力的欲望与行为。如:讨论活动中,主动要求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和感受,经常主动向同伴、老师、家长显示自己的成果等。坚持性坚持完成任务或达到目的,能有始有终完成一件事。如:看一本书、扮演一个角色、完成美工作品等,遇到困难时能努力克服。根据幼儿教育科研方法理论,结合本课题的操作性特点,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观察法:主要对儿童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学习、游戏的行为进行观察,然后对某些在自然情境中发生的行为进行总结描述。观察法运用于整个研究实施的全过程。访谈法:主要指向母亲询问近期发生的事情和他们的教养情况。访谈法运用于研究实施的全过程,主要针对
8、个别幼儿的特殊情况。问卷调查法:主要指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研究儿童有关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运用于实施研究的前测、中测、后测和个别幼儿的跟踪测试。发送对象是被研究儿童的父母或与儿童交往的对象。行动研究法指综合上述研究方法,针对具体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步骤,即:阶段性的分析、研究、总结、再分析、再研究的实践行为。它贯穿于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四、研究的原则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确定实施幼儿健康教育的原则。发展性原则。在对幼儿实施健康教育时,必须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幼儿的不良行为。在幼儿身上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中,有些可能是某一时期某一阶段的特殊情况,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减轻或消失,但有些
9、可能会导致幼儿以后的不良发展。主动性原则。要立足于幼儿的身心发展,选择有利于幼儿多种感官参与的教育形式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幼儿实现把教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态度、行为和习惯。巩固性原则。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不良行为习惯的消除,都不是靠短时间内的说教便能奏效的,而需要反复训练和巩固。全面参与原则。幼儿园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应让家长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使他们主动与教师配合,督促、训练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多种方法原则。幼儿健康教育的方法很多,多种方法相互配合,才能对幼儿行为的塑造或改造起到积极的作用。如:提问讨论、情景表演法、感知体验法、模仿疗法、移情
10、训练等综合运用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五、研究步骤(一)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组(2003年3月5月)1、学习理论。组织有关教师学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幼儿健康心理学、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幼儿问题行为及矫正、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等理论知识,明确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在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2、建立研究小组,制定研究方案(2003年5月8月)课题组由幼儿园高级教师李松龄负责课题组织工作,教师吴丽红负责课题方案设计和实施,教师吴玛华、杨平花等负责资料收集分析等工作,分工协作,保证课题顺利进行。(二)实施阶段(2003年9月2004年5月)2003年9月10月,课题组成员分别
11、对实验班和对比班幼儿,作了仔细深入的自然观察、情境观察,并通过教师问卷调查,父母问卷调查、同伴关系测量等,发现幼儿在情绪情感与个性表现两个方面的不良心理品质或多或少地存在于幼儿学习生活、游戏等集体活动和家庭生活中,特别在同伴接纳、爱集体、调控情绪、自信心、表现欲、坚持性等方面,存在着较多问题。综合分析几方面表现都较差的幼儿,实验班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幼儿。(具体项目见调查分析表)儿童时期是施行心理性卫生教育的黄金时期。乌申斯基认为“人的性格主要是在幼年时期形成的。而且在幼年时期进入性格的一切是非常固定的,并逐渐为人的第二天性。”在幼儿期,为儿童创造融洽、和谐的心理环境,注意培养儿童健康的人格,
12、及早帮助和矫治儿童的不良行为,对儿童有效地实施心理卫生保健,效果要好得多。根据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幼儿社会行为发展规律,遵循幼儿教育创设与教育相结合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的原则,结合幼儿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利用文学艺术作品、幼儿园环境、社会环境等资源,采用角色扮演、移情训练、模仿疗法等方法进行主题教育及家园同步教育,帮助幼儿在各类活动中防止和矫正心理问题和行为,让幼儿沿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健康发展。1、为幼儿创设快乐的环境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凡是一切能让幼儿主动活动的机会和条件,都可以成为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环境。幼儿快乐的性格是在适宜的环境中熏陶感染形成的,是一次
13、次快乐的情感经验浸润积淀的结果。营造一个充满民主、平等、和谐、欢乐气氛的环境尤为重要。让幼儿时时处处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与爱意,体验到同伴的温情与友谊。正如纲要提出的“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1)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养态度,尊重幼儿,鼓励幼儿与老师接触,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教师是幼儿园心理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师幼交往活动是实践心理教育的主要途径,师幼关系的发展水平直接制约心理教育效能。良好师幼关系的构建有利于幼儿的性格品质培育、心理健康维护、心理动力激发以及行为表现的引导,有利于防治心理问题及行为问题,促进幼儿的社会适应和自我的充分实现。相反,师幼关系紧张,常常会造成
14、儿童心理的失调。实践证明,幼儿不喜欢“权威服从”型的师幼关系,喜欢游戏伙伴型的师幼关系。因此,老师应首先改变“高高在上”的教育观念和行为,“蹲”下来与幼儿沟通,克服幼儿怕羞、胆怯等心理障碍,主动鼓励和支持幼儿交往。对具有心理问题的幼儿,教师更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主动给予更多的注意,更多的关心,更多的爱抚,使幼儿感到安全,感到温暖、感到可信可亲。例如:教师在作一个决定前,可以先听听孩子的意见,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孩子,既与孩子建立起正式的教与学的关系,也让孩子建立起非正式的朋友关系。教师在活动中经常注意幼儿的活动,关心幼儿的情绪状态,时常以拍肩、点头、微笑等方式表示对他们的信任,肯定和赞赏,多
15、与他们接触(拉拉手、摸摸头、抱一抱)同他闲聊,给他讲喜欢听的故事等。如果孩子有缺点和错误,也应给予满腔热情的帮助和指出,而不是加以责骂、嘲笑,更不能给予体罚。被责骂、嘲笑而压服的孩子,非但对教师没有感情,而且其心理也已遭受损害。特别是发现幼儿表现出胆怯、孤僻等心理问题时,我们教师要寻找孩子的闪光点,鼓励他们,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对孩子的爱抚和关心会增强他们对教师的信任感,产生对幼儿园的安全感。幼儿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以师幼间良好情感发展为纽带,师幼之间的亲密情感是提高幼儿园心理教育效能的保证。(2)引导幼儿客观评价,创建和谐集体氛围,帮助幼儿建立良好同伴关系幼儿园是幼
16、儿最初接触的集体活动场所。幼儿在幼儿园的交往过程中,逐渐建立和发展了一种与同龄人的直接交往关系,即同伴关系。皮亚杰、沙利文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儿童获得熟练成功的社交技巧,能使儿童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情绪的社会化,有利于培养儿童对环境进行积极探索的精神,同伴经验有利于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但幼儿处在自我阶段,自我中心意识强,很难移情,不知道别人的想法的存在及不同,不能从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思维处于“我向思维”与“社会化思维”之间的“自我中心化思维”,所以往往导致主客体不分,影响同伴关系建立。同伴关系不良是儿童在成长和发展中一个危险因素。具体说来:不受欢迎特别是(遭到同
17、伴的拒绝)是一个压力源,会导致儿童的焦虑和心理不健康;交不到朋友就意味着得不到社会和情感支持,而得到社会和情感支持对一个人的精神康复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没有朋友就意味着参与幼儿园或学校活动机会的减少,由此丧失许多个人发展的机会;来自同伴的拒绝可能导致儿童自尊和自我效能的降低。研究发现,同伴关系不良的儿童往往会表现出许多破坏行为、攻击性和敌意、不合作,或者态度冷漠,行为退缩等不良的问题行为。对实验班幼儿园伙伴群体关系测量结果表明,影响同伴接纳的因素很多,行为特征、认知能力、身体吸引力、名字、教师的影响等。最有影响力不外乎幼儿自身表现的特征和教师对儿童的评价,从行为特征看,受欢迎的儿童表现积极、快乐
18、的性情、外向、友好,擅长双向交往和群体交往,没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被拒斥的儿童,同伴交往中比较笨拙和不明智,经常表现攻击性行为;被忽视的儿童在同伴交往中的行为笨拙、害羞、胆小,较少表现自己对他人没有明显攻击性行为。从教师的影响角度看,一个儿童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如何,会间接地影响到同伴对这个儿童的评价。社会心理学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教师是影响学生最强有力的人物。为此,我们开展了“点名谈话”、“我和同伴”、“我们的名字”等系列主题活动。培养幼儿积极的社会态度,学会关心周围人,愿意与同伴分享快乐,与同伴合作,并使幼儿意识到积极的、富有成效的社会交往是通过与伙伴的合作而获得的。如“点
19、名谈话”活动,利用每日必行的点名常规时间,在“点名”上作文章,让曾缺席的幼儿谈谈缺席的原因(生病、外出或家中有事),就此展开谈话、讨论,又及时又生动,为幼儿提供了自由表达和分享的机会。又如“我和同伴”活动中,安排了“认识人我”,“我在长大”“我会”、“大家都是好朋友”、“你先来吧”、“我们一起玩”、“你说怎么办”、“我的好朋友”等活动。“认识人我”通过“击鼓传娃娃”、“摸瞎子”、“拍照”等游戏,让幼儿认识自我特征;“大家都是好朋友”,让幼儿感受大家一起玩才快乐,知道同伴间应友好相处,激发孩子与人交往的热情;“你先来吧”让幼儿知道,心里想着别人的人,大家也会想着他。懂得同伴间要谦让。“我们一起玩
20、”帮助幼儿学会与他人共同分享自己心爱的物品、玩具;“我的好朋友”让幼儿更加清晰地认识“朋友”及其特点,恰当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学习各种社会性技巧。“我们的名字”通过认识自己和同伴的名字,玩名字游戏,写名字,给同伴写信等活动,从中了解自我特征和同伴特征,学会客观评价自己和同伴,逐步走出“自我中心化”。同时,我们对表现同伴接纳差(被忽视或不受欢迎)的幼儿进行个案研究。如:“伟伟”是个聪明、自我中心严重、攻击性强的幼儿,在干预教育过程中,我们采取了移情训练、模仿练习、角色扮演等方法,通过“故事欣赏、看图说话、情境表演”等活动,及时表扬他的进步,让其体验谦让、尊重别人,与人合作会获得群体的欢迎和接纳的快
21、乐感受;而“浩浩”则是个个头小、胆怯、依恋的小男孩,我们从增强幼儿的体质入手,鼓励幼儿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减少在家独处的时间,来增加与班级幼儿多接触的时间,同时培养其交往的意识,学习交往的基本技能和策略,增长交往的自信心、主动性,提高幼儿交往能力,克服了幼儿胆小、内向、独处的心理障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师幼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感情,能促进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幼儿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培养幼儿交往意识、激发幼儿交流情趣,训练幼儿初浅交往技能的前提,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最需要的心理环境。2、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活动是幼儿发展的源泉。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
22、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为此,我们根据幼儿生性好奇,喜爱新鲜事物的特点,开展活动时,力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发挥教师示范作用和幼儿模范作用,营造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交往的气氛,把简单枯燥的教育变成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注重集体健康教育与个别健康教育相结合,生活教育与健康教育相渗透,各种领域教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组织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日常游戏活动,走向社会活动等,力求让幼儿在感受和体验中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1)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幼儿健康教育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提高幼儿健康认识,改善幼儿健康态度、培养幼儿健康行为,
23、维护和促进幼儿健康的系统的教育活动。针对幼儿期健康认知,健康态度和健康行为的特点以及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决定了幼儿教育不同于一般人群的健康教育这一特点。我们根据家园配合教育原则,结合每周五教研活动和每周一家庭反馈情况,选取每周二上午为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时间。一年来,设计开展了“峰峰为什么没有朋友”、“大家都是好朋友”、“让我来帮你”、“有那么多朋友真好”、“离不开妈妈的孩子”、“屁股长刺的小刚”、“小黄莺唱歌”、“这样做对吗”、“爱生气的尼尼”、“漏气的兔子灯”、“不嘛、不嘛”、“别来烦我”、“你说怎么办”、“令人讨厌的孩子”、“没有人理睬的小丽”、“没有蛋糕的生日”、“他为什么不停地乱画”、
24、“多嘴的八哥鸟”、“强强的坏脾气”、“爸爸不在家”、“让我自己来”、“我已原谅他”、“我们一起玩”、“让小风筝飞起来”、“我怕”、“我也来试一试”等等主题教育活动。如“离不开妈妈的孩子”、“不嘛、不嘛”、“爸爸妈妈不在家”、 “让我自己来”等教育活动,让幼儿认识到过分依恋、任性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培养幼儿独立的生活能力,增强自信心,鼓励幼儿在园在家能独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没有人理睬的小丽”、“峰峰为什么没有朋友”、“有那么多朋友真好”、“令人讨厌的孩子”、“我们一起玩”、“我会原谅他”等活动,让幼儿懂得与同伴平等,友好地相处。懂得游戏与生活的快乐,并学会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规则;懂得动手打人、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 幼儿园 心理健康 教育 活动 开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