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心理教育应对策略.doc





《探究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心理教育应对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心理教育应对策略.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探究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心理教育应对策略内容提要:“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社会问题,也是我们每位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面临的难题。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的特殊环境中,缺乏亲人的关爱与呵护,所以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长此以往,产生了性格柔弱、自卑、自负、孤僻、叛逆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为此,本文通过调查了解、交流疏导、关爱、包容、沟通、访谈等多种方法,对“留守儿童”的不良心理及其教育应对的策略进行深入的探究,积极探讨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以真实的案例和相关的实践理论来提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以便帮助“留守儿童
2、”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身心能够健康发展,同时也让我们从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从中获得借鉴和参考。关键词:“留守儿童”、关爱、疏导、沟通、方法、策略正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向城市,同时他们的孩子也就成为了 “留守儿童”。随之而来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更是成为了摆在我们每位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面前的难题,面对这一社会关注的焦点,面对“留守儿童”的种种复杂而又棘手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我们不少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颇费心思,然而有时却束手无策。我在多年的小学教育教学中,年年都要面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3、问题,为此我进行了一些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分析和教育策略的探究。一、全面了解,细心呵护据我县团委的一项调查统计,南华县2010年“留守儿童”的数量超过4300人,约占在校生总数的21.34%,据我的调查,这些“留守儿童”绝大部分都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还有些是寄养在姑、姨、叔、伯及亲戚、朋友家中,而这些监护人大多数因年老体衰、文化程度不高或缺乏责任感疏于管理,仅注重“养”而不注重“教”。有的只是每天只保证他们吃饱穿暖,至于思想文化教育则相应地交给了学校老师。根本无法谈及有正常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所以,这些“留守儿童”在家中疏于管教,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
4、,导致其思想、行为等存在问题,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身体发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差于其他学生,而存在障碍、缺陷的比例则明显高于其他学生,整体状况不容乐观。他们经常有抵触情绪,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校对学习感到十分吃力,学习兴趣不高,不想学、不愿学,学习成绩普通偏低,在人际交往方面,很难以与周围同学和睦相处,且性格上出现两个极端,一部分性格孤僻,内向,不愿与其他同学来往,另一部分则性格刚烈,脾气暴躁,刁蛮任性,喜欢惹事生非。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每一个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都需要对我们的教育对象,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对于那些心理存在问题或问题已经十
5、分严重的学生,更是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对他们进行细心的呵护。去年我接手的班级里曾经就有这么一个女生,她的性格极为孤僻,从不喜欢和别人说话,上课时也几乎不举手发言,下课后也只见她总坐在教室里,不见她和谁开心的玩耍。经过我和她谈话交流后才了解到,她的爸爸妈妈到广东打工已经三年多了,期间一直未回来过,只是在过年过节或是女孩的生日、开学等打电话简单的交流问候一下。她一向是个听话乖巧的孩子,爷爷奶奶都年纪大了,对她的学习及生活等情况都不大过问,而她每天回家除了看书做作业外,很少有和别人说话交流的机会。久而久之,她便养成了自言自语或是静默独处的习惯,原本读一年级时老师都说性格外向的孩子现在变成了沉默孤僻的性
6、格。我了解了她的情况后,及时对她家进行了家访,把相关的情况和危害对她爷爷奶奶和远在广东打工的爸爸妈妈作了说明,并告知他们要多与小孩沟通交流,尤其是要求她的父母要习惯性的多打电话与女孩交流,询问她的生活学习和与人交往的情况,了解她的心理状况。同时,我在班上也要求同学们多与她说话、邀请她参与活动,上课时也有意的多让她回答问题。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朋友多起来了,课间玩耍时也时常可以看到她爽朗的笑声和与他人高谈阔论的身影。“留守儿童”因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容易产生沮丧、孤独、焦虑等不稳定的情绪,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从而会有一些让我们难于理解的不良心理状况出现。这时,只要我们花些时间和精力对这些
7、孩子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了解,找出问题和症结所在,对他们进行细心的指导,用真挚的爱来对待他们;在教育实践中注重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的每一个点滴的进步,实时要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多提问,多交流,多让他们参与集体活动等,用心呵护他们弱小的心灵,相信他们不良的心理状况是会得到根本的改观,最终会走出自卑、自闭和孤独的阴影的。二、循循善诱,巧妙疏导因缺少父母的管教,“留守儿童”的逆反心理极强,对抗情绪严重,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怀疑。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导致了他们的逆反行为,对亲友、老师的批评表现出较强的抵触心理,常表现为“不听话”、“不谦虚”、“恶作剧”等。他们的认识发展
8、滞后,自我控制能力差,一些儿童因无人关爱而心灵空虚,转而盲目找寻其它精神支柱。把精力消耗在上网、娱乐闲逛、抽烟喝酒、打架斗殴、胡作非为上;有的甚至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做一些违法乱纪或有违道德的事。这些“留守儿童”中部分父母因感觉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这些父母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儿童”拥有大量零花钱。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人生观开始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的错误思想已经在一些“留守儿童”的心里生根发芽。我曾经有一个被同事们称为“不可救药”的12岁的“留守儿童”,他的父母在上海几年了,虽然打
9、工挣了不少钱,但可能是面对几年难得一见的孩子,内心有愧,所以他们给孩子的零花钱特别多,每月都打在孩子自己掌握密码的信用卡里五六百元,孩子可以随意自由花费,用完不够还可以增加,而且父母从来不过问,负责管教他的叔叔一问孩子就以“无权过问我爸妈给的钱为理由”打发。这个孩子拿着他爸妈给他的钱与一些社会上的不三不四的人在一起大摆阔气、抽烟喝酒、无恶不作。有时甚至几天的泡在网吧里不来上课。他花钱请人帮他做作业,随时和班上同学打架,有老师严厉批评他就和老师对抗我接手后也度过了一段束手无策的日子,但通过观察,我发觉这个孩子“吃软不吃硬”,好表现、好面子。于是我就在一次班会课上让他说说自己所知道的社会新闻,他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探究 农村 小学 留守 儿童 不良 心理 教育 应对 策略

限制150内